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侧方淋巴结清扫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82例低位直肠癌以扩大淋巴结清扫的方法清扫直肠癌上方、侧方及部分下方的淋巴结。应用常规病理学的方法观察其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并以直接方法统计侧方转移阳性病例的生存率。结果:①侧方淋巴结转移是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的转移途径,约占该部位直肠癌的12.5%;②侧方淋巴结转移易发生在低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肉眼见有浸润倾向者,侧方淋巴结转移与浸润深度有关;③侧方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42.2%。结论:腹膜返折以下的进展期直肠癌应该在上方淋巴结清扫的同时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可以避免转移淋巴结的残留,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侧方淋巴转移及其清除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分析了我院对543例进展期进肠癌放行扩大根治术的结果。指出国入直肠癌侧方转移率为9.6%:主要发生于腹膜近折以下的癌,占该部的13.9%:侧方转移多见于分化较差的低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占21.6%,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的6.5%。由于侧方清除避免了可能发生的10%左右的淋巴结转移癌的残留,提高了生存率。本组5年生存率达48.1%。同时指出侧方淋巴清除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462例中下段直肠癌淋巴转移规律与淋巴清扫范围的分析   总被引:65,自引:2,他引:63  
目的 探讨中下段直肠癌的淋巴转移规律和淋巴清扫范围。方法 对1990-1999年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的373例和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加盆腔侧方淋巴清扫术(简称侧方清扫术)的89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淋巴转移率为41.8%,患者年龄、癌灶浸润深度、大体分型、癌灶大小是影响淋巴转移率的重要因素(P<0.05)。89例侧方清扫术的盆腔侧方淋巴转移率为15.7%,其中85.7%位于癌灶同侧。有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者均为浸润深度T3、T4者;癌灶>3cm、溃疡型或浸润型、年龄<60岁者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较高。侧方清扫术组的盆腔复发率为5.6%,明显低于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组的17.7%(P<0.05);侧方清扫术组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6.7%和47.9%(P>0.05)。结论 应提高对中下段直肠癌淋巴转移规律的认识,对怀疑或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癌灶侵犯浆膜或穿透肠壁、癌灶>3cm、溃疡型或浸润型、年龄<60岁者建议行侧方清扫术。  相似文献   

4.
ֱ�����෽�ܰͽ���ɨ105������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目的 探讨中下段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1995-2000年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105例直肠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下段直肠癌侧方转移率为21%,肿瘤的大小、部位、病理分型、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是影响侧方转移的重要因素。在侧方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人中,单纯闭孔及髂内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人占54.5%,单纯髂外及髂总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人为18.1%。侧方淋巴结转移阴性病人术后局部复发率为6.7%,阳性病人为36.3%。行侧方清扫局部复发率较传统术式由17.6%降至11.4%。侧方转移阴性病人平均生存期为88个月,阳性病人为37个月,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侧方淋巴转移是中下段直肠癌淋巴转移的重要途径。闭孔和髂内淋巴结是侧方淋巴结清扫中需要着重清扫的部位。侧方淋巴清扫较传统术式可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进展期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结扎和区域性淋巴廓清对患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分析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的D3式淋巴廓清术69例和同期行非根部结扎根治术直肠癌56例。结果 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率为11.6%.肿瘤浸润深度pT3和pT4期发生转移明显增多。有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为37.5%,明显低于无根部淋巴转移(70.5%);同时,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的D3式淋巴廓清术总的5年生存率为66.7%.明显高于非根部结扎的根治术(48.2%)。结论 对直肠癌根治术.强调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和近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对下部直肠癌加行侧方及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尤其对pT3和 pT4期患,能提高患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低位直肠癌术中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侧方淋巴结清扫应用于低位直肠癌的价值。方法对4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侧方清扫组30例,行直肠癌扩大根治术(包括上方、侧方淋巴结清扫);传统清扫组11例,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结果侧方清扫组7例发生侧方淋巴结转移,转移率23.33%,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发生侧方淋巴结的转移率比高、中分化腺癌高出4倍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侧方清扫组3年生存率比传统清扫组高22.12%。结论对低位直肠癌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可降低盆腔复发,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手术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1-2],而淋巴转移作为直肠癌的重要扩散途径,术中淋巴结清扫不彻底会引起局部复发甚至影响病人的生存期。研究表明,直肠癌向上方及侧方存在跳跃转移,对于Dukes B期和C期病人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基础上选择性地进行上方及侧方淋巴结清扫即直肠癌扩大根治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低位直肠癌行侧方淋巴结清扫争议与进展做一综述。1直肠癌根治术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8.
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引流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淋巴显像对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999年5月至2001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32例,以^99m锝-硫胶体(^99mTc—SC)为显像剂,于术前1日行盆腔、下腹部放射性核素淋巴显像。32例中直肠癌27例,乙状结肠癌3例,结肠癌2例。对15例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扩大根治术,将其显像结果与术后侧方淋巴结病理检查进行对照。结果 直肠旁淋巴结,闭孔淋巴结,髂血管、主动脉淋巴链的显像率分别为69%、91%、100%。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15例直肠癌,其核素显像对称10例,不对称5例。侧方淋巴结病理阳性率13%(2/15)。以图像不对称为显像阳性,结果 表明核素显像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77%,符合率为80%,。结论 盆腔、下腹部核素显像是术前判断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是否转移的较好方法,此法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侧方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间行根治性切除并侧方淋巴结清扫的203例中低位直肠癌(距肛缘10cm以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20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共清扫侧方淋巴结3349枚,平均清扫17枚/例,阳性淋巴结数221枚。侧方淋巴结转移度为6.6%(221/334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族史、肿瘤长度、大体类型、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侵犯周径、术前CEA、脉管癌栓、上方淋巴结转移与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低龄、低分化、浸润型、T4期及存在上方淋巴结转移是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侧方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低龄、低分化、浸润型、T4期及存在上方淋巴结转移等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由于具有较高的侧方淋巴结转移概率.采用选择性侧方淋巴清扫的手术方案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侧方淋巴结清除在直肠癌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直肠外的淋巴引流分为上、侧及下方3条途径。但对其研究不多,我院自1981年开始对直肠癌淋巴转移规律及扩大根治术的意义进行了研究,现仅就侧方淋巴结转移及其清除的意义加以讨论。1.材料及方法:我院自1981年9月至1991年10月,共对543例进展期直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X)(TX=肿瘤相关5年生存率×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评估侧方淋巴结清扣对于改善进展期低位直肠癌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直肠癌行根治性切除+全直肠系膜切除+侧方淋巴结清扫的96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直肠上动脉旁淋巴结、肠系膜下动脉旁淋巴结和侧方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1%(20/96),13%(12/96),10%(10/96)和15%(14/96).检出直肠系膜淋巴结、直肠上动脉旁淋巴结、肠系膜下动脉旁淋巴结和侧方淋巴结转移阳性的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5%,25%,20%和36%.TX:清扫直肠系膜淋巴结和侧方淋巴结的TX分别为7.4和5.4,明显高于清扫直肠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旁淋巴结的3.3和2.0.侧方淋巴结转移阳性者术后局部复发率为64%(9/14),TX明显高于侧方淋巴结转移阴性者的11%(9/82)(x2=22.308/P=0.00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侧方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平均生存期为(38.0±6.7)个月(95%置信区间:24.8~51.2个月),明显短于侧方淋巴结转移阴性的(80.9±2.1)个月(95%置信区间:76.7~85.1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侧方淋巴结清扫可降低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以及改善预后.除全直肠系膜切除外,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术中还应进行侧方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淋巴转移规律对手术根治性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进展期结直肠癌淋巴转移规律,指导手术根治范围。方法 分析74例结直肠癌行D3式根治术后淋巴结623个,按肿瘤旁、肠管纵轴和中枢方向行淋巴结分组、分站。结果 肿瘤旁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最高各为47%和38.6%,阳性淋巴结分布率为61.2%;肠管纵轴方向淋巴结转移率为23%,转移度为18.6%,系膜淋巴结转移率为17.1%,并与距肿瘤远近和方向有关;中枢方向阳性淋巴结分布率为21.6%,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阳性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两家医院102例中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并进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侧方淋巴结转移情况将其分为阳性组(n=21例)和阴性组(n=81例)。临床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检验;侧方淋巴结阳性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0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侧方淋巴结清扫总数为1347枚,其中阳性淋巴结占比为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肿瘤类型、T分期及浸润肠壁程度与侧方淋巴结阳性的发生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化、浸润型、T3-4期及浸润肠壁浆膜外肿瘤是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低分化、浸润型癌、肿瘤分期T3-4及浸润肠壁浆膜外可作为判断侧方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对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系膜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系膜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 2 6例患者取淋巴结 4 4 3枚 ,应用淋巴结显示液处理全直肠系膜切除的直肠癌标本 ,对切取的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测。结果 2 3例(88 5 % )患者的 1 2 8枚 (2 8 9% )淋巴结发现肿瘤转移 ,淋巴结直径≤ 0 5cm者 76枚 (5 9% )。转移病例中 ,后壁直肠癌 1 4例 ,71枚淋巴结有肿瘤转移 ,6 8枚分布于直肠上动脉旁。侧壁直肠癌 9例 ,5 7枚淋巴结有肿瘤转移 ,其中同侧直肠上动脉分支旁转移 2 9枚 ,对侧 7枚 ,同侧直肠中动脉旁转移4枚、对侧无转移。结论后壁直肠癌转移主要为上行扩散 ,侧壁直肠癌可伴有侧方淋巴结受累 ,并以肿瘤同侧淋巴结转移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对低位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994年至2005年行根治性切除联合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的17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 全组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33例(18.8%),其中髂内及直肠中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占51.5%,闭孔淋巴结转移占39.4%.年龄≤40岁、浸润型癌、T3-4期、上方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全组5年生存率为64.1%,TNM分期Ⅰ、Ⅱ、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79.1%、42.1%.癌灶大小、浸润深度、上方淋巴结转移、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盆腔侧方淋巴结阴性患者5年生存率为73.6%,而侧方淋巴结转移患者为2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低位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径≤3cm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分析早期周围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 2000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治疗直径≤3cm的周围型NSCLC161例,男89例,女72例,年龄(63.4±10.7)岁,行肺叶切除或肺局限性切除加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肺叶切除153例,肺楔形切除7例,肺段切除1例。全组共清扫淋巴结2456枚,平均每例4.5±1.6组、13.1±7.3枚。术后病理:腺癌99例,鳞癌30例,肺泡细胞癌19例,其他类型肺癌13例。术后TNM分期:ⅠA期50例,ⅠB期62例,ⅡA期6例,ⅡB期10例,ⅢA期33例。N1组淋巴结转移率为23.6%(38/161),N2组转移率为20.5%(33/161),其中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为8.1%(13/161),跳跃式纵隔转移率为6.8%(11/161),全组未发现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肺泡细胞癌及直径≤2cm的鳞癌、直径≤1cm的腺癌均无pN2转移。上肺癌发生pN2转移时上纵隔100%(19/19)受累,其中21.1%(4/19)同时伴有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下肺癌则除主要转移至隆突下外(64.3%,9/14),还常直接单独转移至上纵隔(35.7%,5/14)。转移的纵隔淋巴结左肺癌主要分布在第5、6、7组,右肺癌主要分布在第3、4、7组。结论对于直径≤3cm的周围型NSCLC,肿瘤直径越大,其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越高,肺泡细胞癌、直径≤2cm的鳞癌和≤1cm的腺癌其纵隔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上肺癌主要转移在上纵隔,下肺癌则隆突下及上纵隔均可转移;第5、6、7组淋巴结是左肺癌主要转移的位置,第3、4、7组是右肺癌主要转移的位置,术中应重点清扫。  相似文献   

17.
进展期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u ZY  Wan J  Yao Y  Zhao G  Du JL  Ya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3):190-192
目的 分析进展期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探讨侧方淋巴结转移对局部复发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根治性切除+侧方淋巴结清扫的96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探讨侧方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局部复发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进展期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率为14.6%(14/96).肿瘤直径≥5 cm者侧方淋巴结转移率为25.0%,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 cm者的7.1%(P<0.05).侵犯肠壁周径1/4、2/4和3/4者侧方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3%、6.7%和12.0%,明显低于侵犯肠壁周径4/4者的70.0%(P<0.05).低分化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率为30.0%,明显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直肠癌的4.5%和9.1%(P<0.05).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8.8%(18/96).侧方淋巴结转移阳性者术后局部复发率为64.3%,明显高于侧方淋巴结转移阴性者的11.0%(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侧方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平均生存期为(38.0±6.7)个月,明显短于无侧方淋巴结转移的(80.9±2.1)个月(P<0.05).结论 肿瘤直径、侵犯肠壁周径和肿瘤分化程度是进展期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侧方淋巴结转移与进展期低位直肠癌局部复发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Optim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for colorectal canc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ositive lymph nodes have revealed that the colon should be resected 10 cm from the tumor on both sides and that the intermediate nodes along the main vessel should be dissected in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In rectal cancer, superior lymphatic spread along the 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MA) is the main metastatic route. The IMA should be dissected immediately after the bifurcation of the left colic artery, and the intermediate lymph nodes should be removed. The positive rate of the lateral lymph nodes is about 10%. The rate of local failure is high and the prognosis is poor i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lateral lymph nodes, even if the lateral lymph nodes have been dissected. However,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late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combined with excision of the internal iliac vessels results in good disease-free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lateral nodes. Therefore the indications for lateral node dissection remain controversial. Lymphatic spread into the mesorectum on the anal side has been shown t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local failure. The mesorectum should be resected for up to 4 or 5 cm from the inferior tumor margin in middle rectal cancer, and the entire mesorectum should be removed in lower rectal cancer. Nerve tissue preserved in pelvic autonomic nerve-preserving surgery contains a small amount of lymphoid tissue and lymph nodes. Therefore the extent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 and the area of autonomic nerves to be preserved based on tumor site or tumor penetration remain controversial.  相似文献   

19.
中下段直肠癌盆腔侧方淋巴转移情况与转归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中下段直肠癌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简称侧方转移)的规律和预后。方法对1990~2001年经根治性切除证实侧方转移的20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0%(17/20)的患者为直肠系膜和/或根部淋巴转移加侧方转移,15.0%(3/20)的患者为单纯侧方转移。侧方转移率依次为闭孔动脉45.0%(9/20)、髂内动脉40.0%(8/20)、髂总动脉20.0%(4/20)、髂外动脉15.0%(3/20)和腹主动脉分叉淋巴结5.0%(1/20)。75.0%的患者发生术后远处转移或远处转移合并盆腔局部复发,其中83.3%发生于术后2年内。患者平均生存期21.6个月,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16.7%和0。结论中下段直肠癌侧方转移不仅是盆腔局部病变,还可能是属于全身病变的一部分,提示直肠癌远处转移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