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婴幼儿的心肺保护作用。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于我中心行根治手术的连续40例法洛四联症婴幼儿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乌司他丁组体外循环预充乌司他丁10 000 U/kg,术后三天内每日给予乌司他丁10 000U/kg。对照组于相应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停搏时间、监护室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结束时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入监护室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压力峰值(Ppeak)以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肺部感染发生例数。结果两组患儿均无住院死亡,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停搏时间和术中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跳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患儿超滤完成后动脉血压高、中心静脉压低,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较少,监护室治疗时间短(均P<0.05)。两组患儿入监护室即时PaCO2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患儿PaO2较高,Ppeak较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较短,肺部感染发生例数少。结论乌司他丁能够安全用于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婴幼儿围术期治疗,对患儿心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观察 2 0例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并发严重肺部感染婴幼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治疗 16例 ,术后死亡 2例 ,14例康复出院 ,术后随访 8~ 2 4个月 ,患儿生长发育明显改善 ,未再发生严重肺部感染。 4例拒绝手术的患儿 ,3例早期死亡。表明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婴幼儿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时 ,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 ,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发严重肺部感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20例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并发严重肺部感染婴幼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疗16例,术后死亡2例,14例康复出院,术后随访8-24个月,患儿生长发育明显改善,未再发生严重肺部感染。4例拒绝手术的患儿,3例早期死亡。表明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婴幼儿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时,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卓丰 《基层医学论坛》2016,(31):4396-4397
目的:探讨波生坦片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儿童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留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心脏中心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儿童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留肺动脉高压患儿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儿接受西地那非片治疗,试验组患儿接受波生坦片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心功能分级和肺动脉收缩压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留肺动脉高压患儿接受波生坦片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体外循环围术期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行心脏畸形根治手术的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66例患儿,年龄60 d~4岁,随机分配于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两组给药方案:乌司他丁组,注射用乌司他丁30 000 U/kg加入体外循环预充液,术后4h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000 U/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集并对比两组术前(T0)、术后即时(T1)和术后12 h(T2)呼吸功能参数、动脉血气指标和炎症因子浓度.结果 乌司他丁组入选32例,对照组30例.乌司他丁组T1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305.80±77.49 vs 250.43±61.21)、氧合指数(OI)(432.77±118.40 vs 342.33±84.10)、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154.67±89.69 vs 220.13±66.04)、吸气平台压(Pplat)(24.17±3.91 vs 27.13±5.02)、肺静态顺应性(Cst)(5.91±1.94 vs 4.83±1.53)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117.26±66.05) pg/mL vs(168.05±104.05) pg/mL]、白细胞介素-6[(129.74±88.97)pg/mL vs (185.61±107.49) pg/mL]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T2时点OI(372.24±122.35 vs 308.78±105.29)、Cst(6.68±2.63 vs 5.63±1.86),乌司他丁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机械通气延长率比较,乌司他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6.13% vs 43.33%,P<0.05).结论 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肺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是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组,肺动脉高压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继发性病变。患儿由于左向右分流,体循环量均低于正常,肺循环量增加,使肺瘀血、顺应性降低,肺功能下降,使患儿易发生反复肺部感染[1],术后肺血管应激性高,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我科2003年6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3岁以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行手术治疗的婴幼儿42例,术后呼吸道护理安全有效,无严重呼吸道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感染率4·76%,经积极处理后好转,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男35例,女7例,年龄1个月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例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乌司他丁在呼吸频率、PaO2、PaCO2与PaO2/FiO2、二氧化碳结合力、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九项指标均比对照组治疗后效果更加显著(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改善呼吸频率、PaO2、PaCO2与PaO2/FiO2,对急性肺损伤早期应用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AL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40例,均常规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进行肺保护性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炎症指标的变化,记录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病死率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结果:乌司他丁组PaO2、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有效率达87.5%,与对照组62.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司他丁组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综合治疗基础上予肺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ALI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巧  陈永祥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20-162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20)和乌司他丁组(n=22),观察比较术前、术后1h、24h两组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X胸片、术后带机时间的变化。结果:术前两组各指标基本一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在术后1h及24hPA-aO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乌司他丁组术后1h及24hCaO2,SaO2,PaO2与对照组比较,均较对照组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胸片渗出较乌司他丁组多;对照组比乌司他丁组带机时间长,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过程造成肺损伤,乌司他丁对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珺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1090-1091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多巴胺、立其丁治疗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合并肺炎及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009年50例符合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组)合并肺炎及心力衰竭的患儿,入院后经常规治疗,心力衰竭未控制或缓解后6h再出现,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多巴胺、立其丁,对照组继续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小儿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合并肺炎重症病例的心力衰竭、呼吸困难、肺部口罗音等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合并肺炎及心力衰竭的病例对洋地黄类强心剂反应差,单独使用耐受力低,联合小剂量多巴胺、立其丁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方法,短期应用较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1~2天给予BAL。观察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肺部湿啰音、痰量、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总数、降钙素原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4小时后两组患者pH、PaO2、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48小时后pH、PaO2、PaCO2较治疗4小时后进一步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第3天所检测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降钙素原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治疗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肺部湿啰音及痰量均较治疗前减少,治疗组症状及体征改变较对照组明显。结论:BAL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有利于纠正呼吸衰竭、改善临床症状、控制肺部感染、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腹主动脉瘤切除术中开放主动脉阻断后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肺动脉压升高的预防作用。方法行腹主动脉瘤切除术的16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分为2组,每组8例。观察组患者在开放腹主动脉阻断前静脉推注30万U乌司他丁;对照组患者同期未给予任何干预。观察2组患者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平均动脉压(MA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及心输出量;采集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检测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红蛋白和血氧饱和度(SvO2),并计算肺分流指数;测定2组患者血液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粒细胞弹性蛋白酶(GEL)、α1-抗胰蛋白酶(α1-AT)、血栓素B2(TXB2)等免疫学指标。结果开放主动脉阻断前2组患者的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补液量、HR、MAP、MPAP、CVP、PAWP、SvO2、pH、PaO2、PaCO2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开放主动脉阻断后10 min时MPAP明显高于主动脉阻断前(P<0.05),而观察组开放主动脉阻断后MPAP与阻断前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主动脉阻断前后,2组MDA、TXB2、GEL、α1-AT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开放主动脉阻断后10、30、60 min时,观察组开放主动脉阻断后30、60 min时,血浆MPO水平显著低于主动脉阻断前(P<0.05)。在开放主动脉阻断后,对照组肺分流指数逐步升高,阻断后60 min时,对照组的肺分流指数明显高于主动脉阻断前(P<0.05);而观察组的肺分流指数则逐步降低,阻断后60 min时,观察组肺分流指数明显低于开放主动脉阻断前(P<0.05)。结论乌司他丁在腹主动脉瘤切除术中开放主动脉阻断后能有效预防一过性的肺动脉压升高及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指数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将82例入住ICU的ARDS患者随机分成乌司他丁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共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O<,2>/FiO<,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人选研究对象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呼吸内科病房2012年1月-2013年6月入院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所有患者人院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收缩压(PASP)均〉50mmHg,人院后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治疗。80例患者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中位数为70.2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B组给予尼可刹米治疗。A、B两组患者人院后测定动脉血气、血常规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10d复查上述指标,比较A、B两组间治疗前后PASP、动脉血pH值、PaO2、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血白细胞总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相关指标的差异,计算A、B两组治疗前后PASP与动脉血pH值、PaO2、PaCO2、PaO2/FiO2、血白细胞总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系数。结果治疗前A、B两组PASP、动脉血pH值、PaO2、PaCO2、PaO2/FiO2、血白细胞总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相关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治疗后PASP平均为(36.4±6.1)mmHg,明显低于B组治疗后的(46.8±8.5)mmHg(P〈0.05),A组治疗后动脉血pH值(7.40±0.05)、PaO2(86.3±12.1)mmHg、PaO2/FiO2(408.3±58.2)均明显高于B组治疗后的pH值(7.37±0.09)、Pa02(64.3±7.4)mmHg、Pa02/FiO2(316.5±43.4)(P均〈0.05),A组治疗后动脉血PaC02(46.3±9.5)mmHg明显低于B组治疗后的PaC02(66.4±13.1)mmHg(P〈0.05),治疗后A、B两组血白细胞总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后两组PASP与动脉血pH值、PaO2及PaO2/FiO2均呈负相关性,与动脉血PaCO2、血白细胞总数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均呈正相关性。结论无创正压通气通过纠正老年AECOPD患者低氧血症及呼吸性酸中毒、减轻二氧化碳潴留,从而有效降低PASP。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144例均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NPPV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无创通气(Vision无创呼吸机);记录患者年龄、COPD病史,治疗前及治疗后2h、24h的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体温、血白细胞计数、血钠、动脉血气(pH、PaCO2、PaO2)、氧合指数(PaO2/FiO2)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14项生理指标,分析可能影响NPPV的血气分析、生理指标等因素。结果:NPPV组治疗后2h,与治疗前比较,PaO2、pH值即有显著上升,PaCO2下降,24h后各指标继续改善;而常规组2h后血气分析结果改善不明显,24h后各指标显著改善,但改善幅度均低于NPPV组(P<0.01);NPPV组治疗失败率及需气管插管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高龄、重度呼吸性酸中毒、重度PaCO2升高以及昏迷者尤其2h后无明显改善者,NPPV治疗失败的风险增加。结论:NPPV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一种有效手段。高龄、重度呼吸性酸中毒、重度CO2潴留者NPPV治疗2h无效者及时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检索2012年5月以前在PubMed、Embase、CBMdisk、CNKI和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Manager4.2软件对纳入的研究做Meta分析。疗效判定指标包括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CO2以及病死率。结果 Meta分析显示,经过7 d的治疗,乌司他丁治疗组的呼吸频率均数小于对照组(WMD=-5.74,P=0.003),而且前者的PaCO2均数(WMD=4.78,P〈0.000 01)、氧合指数均数(WMD=59.94,P〈0.000 01)都高于对照组;此外,乌司他丁治疗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RR=0.62,P=0.04)。结论乌司他丁在改善肺通气和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杨志刚  张志新  李振东 《海南医学》2013,24(22):3336-3338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号奇偶数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所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且于右外侧小切口方式下矫治缺损.研究组给予乌司他丁1.5万U/kg治疗,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替代.分别于转机前(T0)、体外循环停止即刻(T1)、体外循环停止后2 h(T2)及24 h(T3)对患儿进行动脉血收集,检测血IL-6、CRP水平及患者的氧合指数(PaO2/FIO2%)、二氧化碳分压值(PaC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02)].结果两组患者的CRP水平在T3时间点较T0时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且在T3时间点时研究组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IL-6水平随T0、T1、T2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但在T3时间点时显著降低(P<0.05),且在T1、T2、T3时间点,研究组的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2时间点时两组患儿的PaO2/FIO2%、P(A-a)DO2显著高于T1时间点(P<0.05).而在T1、T2、T3时间点,研究组的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P(A-a)D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很好地抑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体外循环期间CRP、IL-6水平的过度释放,明显改善患儿体外循环后的肺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18.
冉梅 《四川医学》2011,32(11):1735-1737
目的观察无创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NIPPV,比较两组的呼吸、心率及PaO2、PaCO2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呼吸、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PaO2明显升高(P〈0.05),PaCO2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心率及PaCO2明显下降(P〈0.05),而PaO2明显升高(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心率、PaO2、PaCO2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死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对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呼吸、心率、PaO2及PaCO2,能够明显降低插管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其具有无创性,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玫  马中原  伍湘伊  石文剑 《新疆医学》2011,41(3):17-19,14
目的:探讨肺动脉灌注含乌司他丁低温肺保护液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二尖瓣置换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乌司他丁组(乌司他丁0.5万u/kg,加入4℃舍氧冷血灌注液中进行肺动脉根部灌注);对照组(4℃合氧冷血灌注液进行肺动脉根部灌注)。检测体外循环(CPB)前、CPB后1/2、6h的肺泡氧和指数(OI)、呼吸指数(RI=A—aD02/Pa02)。结果:(1)体外循环后1/2h实验纽与对照组OI、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体外循环后6h实验组OI、RI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a的产生,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调整机体促炎系统及抗炎系统动态平衡,从而抑制白细胞的激活、肺内聚集,减轻体外循环后肺损伤和通气功能障碍,减轻肺损伤,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