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程鹤  李东梅  刘晔  蒋岩  贺茜  尹雪燕 《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0):1463-1468
目的 构建科学、规范、完整、实用的质量控制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为质量控制护士的岗位准入、资质认证、能力培养以及考核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文献回顾、行为事件访谈、半结构化访谈及德尔菲专家函询等方法提取质量控制护士岗位胜任力要素,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平均分配法,量化分析胜任力的维度、条目及各级评价指标,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纳入30名函询专家,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3%和100%,第2轮函询专家的熟悉程度系数为0.878,判断依据系数为0.943,权威系数为0.911。最终构建的质量控制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6项(临床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质量评价改善能力、组织与沟通协调能力、培训指导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二级指标20项,三级指标62项。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质量控制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科学、可靠、完整,能为质量控制护士的准入、认证、培养、考评、绩效考核提供量化依据,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教学医院护理本科生导师准入标准和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教学医院护理本科生导师的遴选及考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胜任力冰山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课题组讨论拟订评价指标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对全国15个省市9所三级甲等医院和7所高校的20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系数。结果 本研究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8%、95%,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和0.918,变异系数为0~0.232,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96和0.313。最终形成包含4项准入标准、4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44项三级指标的教学医院护理本科生导师准入及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教学医院护理本科生导师准入及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具有科学性、内容具有实用性和可靠性,对教学医院护理本科生导师的遴选及考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适合于我国的科研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行为事件访谈法及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构建指标体系,构建科研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5%,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926、0.94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64、0.188(均P<0.001),最终确定了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对科研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为科研护士的培养、管理及考核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基于双螺旋模型的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评价的量化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及半结构式访谈,立足胜任力模型理论,基于双螺旋模型初步构建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评价的量化指标体系框架,经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确定指标条目,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编制《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评价表》,应用评价表对60名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进行岗位胜任力评价。结果 基于双螺旋模型的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评价的量化指标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20项,三级指标64项;一级指标权重系数分别为职业态度(W=0.2710),职业品质(W=0.3878),知识(W=0.1152),技能(W=0.1649),个性特征(W=0.0611)。构建的量化指标区分度为0.833,组内相关系数为0.957,克朗巴赫系数为0.966,各条目克朗巴赫系数为0.723~0.968。折线图显示3位测评人员对60名医养结合岗位护士的岗位胜任力评分结果线形走势一致,表明构建的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基于双螺旋模型的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评价的量化指标设置科学、合理,可为医养结合岗位护士的培养、培训、考核、选拔、评价提供依据,同时可为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中医推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规范化推拿科护理人员管理和提高管理效能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半结构式访谈法及德尔菲(Delphi)法构建推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一、二级指标权重,专家赋值评价分配法确定三级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均发放15份,应答率均为100%;两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程度均为0.87;各级指标协调系数差异性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指标重要性赋值的均数为4.27~5.00;推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4项(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62项。结论: 推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专家意见集中、协调程度好,结果可信度高,可用于指导推拿科等相关科室的临床护理人员岗位评定管理。  相似文献   

6.
任黎  赵秀芳 《护理学报》2021,28(7):21-25
目的 结合妇幼专科医院新护士岗位的实际需要,构建适合妇幼专科医院新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模型及一、二、三级指标体系,为新护士岗位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0年2—5月,在国内外文献回顾基础上,基于洋葱模型初步建立妇幼专科医院的新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指标体系,选取33名妇幼护理领域的专家应用德尔菲法对该模型各级指标条目进行2轮专家咨询,提出意见和建议。结果 2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积极系数高;专家权威系数(Cr)为0.825,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专家的协调程度较高(P<0.05);最终构建的新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妇幼专科医院新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及指标体系较为完善,专家积极性及权威程度高,意见协调程度好,可为新护士岗位培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艾滋病专病护理胜任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从事艾滋病护理工作的临床护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小组讨论、半结构访谈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确立艾滋病专病护理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8%和100%,第2轮函询中,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38,一、二、三级指标重要性的专家意见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51、0.323、0.255(P< 0.001),指标可操作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36、0.304、0.248(P< 0.001)。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核心知识体系、疾病全程管理技能、安全与风险防范能力、社会干预能力)、13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结论 该研究所构建的艾滋病专病护理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贴近临床、有专科特色,对从事艾滋病护理工作的临床护士的管理和培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急诊专业护士岗位胜任力准入体系,为急诊专业护士的选拔、任用、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胜任力”理论为基础,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方法收集评价证据,由小组讨论筛选指标,初步拟定急诊专业护士岗位胜任力准入指标体系,于2021年3-11月进行2轮专家函询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咨询中专家积极系数为95%和100%,权威系数为0.93,2轮专家咨询和谐数分别为0.351、0.565(均P<0.05)。最终形成包括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的急诊专业护士岗位胜任力准入指标体系。结论 咨询专家有较高的权威性,构建的急诊专业护士岗位胜任力准入体系过程严谨、具有可靠性,权重分配合理,可为我国急诊专业护士招任用、培养、考核与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以情景模拟教学为基础的儿童基本生命支持培训项目的评价体系。方法 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通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了3个一级指标,9个二个指标,17个三级指标。2轮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93 和0.876,第二轮函询结果各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为0.614~0.773。结论 以情景模拟教学为基础的考核评价体系专家咨询意见趋于一致,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知识掌握。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护士岗位胜任力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普查法,自行设计电子问卷量表对广东省内51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CSSD护士进行调查,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441份问卷,有效问卷435份,有效回收率为98.6%。广东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CSSD护士岗位胜任力平均得分为(4.33±0.39)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SSD护士岗位胜任力的影响因素有岗位级别、岗位绩效、参与培训情况、初始学历和本专业工作年限。结论 广东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CSSD护士岗位胜任力处于良好水平,岗位胜任力水平受岗位级别、岗位绩效、培训情况、初始学历和本专业工作年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霞 《中国临床护理》2020,12(2):98-101
目的 构建武汉市三级医院陪检人员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专家进行两轮函询以确定武汉市三级医院陪检人员核心能力的各级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通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了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8和0.91,两轮函询结果各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为0.093~0.258。结论 武汉市三级医院陪检人员核心能力各级评价指标专家咨询意见趋于一致,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高,为武汉市三级医院陪检人员核心能力的评价及培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基于角色转变冲击模型的ICU新护士培训课程体系,用于指导护理实践,科学评价ICU新护士的培训质量。 方法 以角色转变冲击模型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检索法、专家小组讨论、德尔菲专家函询、半结构访谈等方法,建立ICU新护士培训课程体系。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4.44%,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90,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412。最终确定的培训课程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126个。结论 基于角色转变冲击模型构建的ICU新护士培训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较好,为ICU新护士的培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准入及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小组讨论初步拟定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选取26名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领域的专家进行2轮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5.7%、86.7%,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54、0.238(均P0.001),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3。最终构建了5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准入指标,以及包括4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41项三级指标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准入及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护理院校选拔、培养、考核、评价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提供客观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基于核心能力的中医专科护士资质认证方案,为我国中医专科护士的资质认证做出探索和提供参考。方法 在前期构建中医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采用Delphi法构建基于核心能力的中医专科护士资质认证方案。结果 2轮专家函询结束后,形成包含3项认证准入指标、12项高级护理实践项目和12项核心能力认证考核方式的中医专科护士资质认证方案。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947、0.950,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57、0.308(P<0.001)。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中医专科护士资质认证方案具有科学性和临床适用性,可为中医专科护士的培训与认证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引,有助于提高中医专科护士培养质量,充分发挥中医专科护士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综合ICU患者入室前及转出后访视内容标准。 方法 采用循证护理、质性研究方法筛选标准指标池,通过专家会议编制原始问卷;采用两轮德尔菲法对30名专家进行函询。 结果 通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5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和81项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函询的权威程度为0.82、0.85,协调系数为0.31~0.44。 结论 综合ICU患者入室前及转出后访视内容标准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较高,能够指导综合ICU护士访视实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构建科学、完整、可行的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为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准入、能力培养、资格认证、考核评价等提供借鉴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小组讨论等方法初步构建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框架,然后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对指标条目进行筛选完善,确定最终的指标体系。结果 纳入函询专家22名,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95.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7、0.890,两轮专家咨询肯德尔系数分别为0.086、0.111(P<0.01)。最终构建了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58项。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靠性,能为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准入、能力培养、考核评价等提供一定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汪苗  杨燕  李远珍  管慧  陶秀彬 《护理学报》2022,29(11):20-24
目的 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以角色理论、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等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分析、小组讨论、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并确立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确立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60个三级指标。结论 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完整,结构合理,科学性好,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的培养和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儿科护士健康教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管理者对儿科护士健康教育素养的测评工具和培训考核提供参考标准。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儿科护士健康教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对15名国内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并对函询结果进行汇总,完成指标的修改,最终形成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构建的儿科护士健康教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52个二级指标;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100%,专家函询权威系数分别为0.885、0.890,专家函询的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152、0.195,显著性检验均为P<0.001。结论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儿科护士健康教育素养量表科学、合理、可靠性好,突出了儿科健康教育的特色;函询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程度高,协调性较好,可作为评价儿科护士健康教育素养的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腹膜透析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文献分析及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以及层次分析法分析,确定该体系的各项指标及权重。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全部收回,有效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05,专家判断系数为0.900,专家熟悉系数为0.910。两轮函询专家对指标条目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W)分别为0.471和0.445,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构建了包括6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和42项三级指标的腹膜透析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应用科学方法构建的腹膜透析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可靠、实用,对规范评价腹膜透析护士有指导意义,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手术室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为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培训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以岗位胜任力模型和国家《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为理论框架,结合手术室护理专科特点,通过文献回顾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以及层次分析法,确定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各级指标及权重。结果 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个人特质4项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103个三级指标。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意见提出率分别为45.83%和20.83%。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1和0.912,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314~0.377(P<0.05)。结论 构建的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手术室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手术室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和考核提供客观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