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基于Servqual模型构建普通病房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方法 在Servqual模型5个维度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应用2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定最终的各级指标,最后采用优序图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结果 经过2轮专家函询后,共形成5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和32项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专家积极性较好,分别为88%和100%;专家权威程度较高分别为0.832和0.843;2轮专家协调程度良好,且第2轮协调系数高于第1轮。结论 基于Servqual模型所构建的普通病房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提升普通病房内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及提升患者的获益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潇 《护理学报》2020,27(1):12-15
目的 构建蛇串疮中医药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作为基础模型框架,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专家访谈,采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蛇串疮中医药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计算各指标权重并预测其内部一致性及结构稳定性。结果 2轮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6.667%和86.667%;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00和0.825;专家协调性W值第1轮分别为0.602、0.398、0.226,第2轮分别为0.564、0.283、0.247(P<0.05);最终形成以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的蛇串疮中医药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且经过预调查其其内部一致性及结构稳定性良好。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蛇串疮中医药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较为可靠,具有较强适用性和科学性,可为皮肤科单病种中医药护理评价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显微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访谈法、2轮德尔菲(Delphi)法专家函询构建显微外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80、0.900,协调系数分别为0.205、0.3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指标体系共包括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49项三级指标。结论 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可用于显微外科临床护理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4.
朱红  刘争  王垭  张蒙  宋锦平 《护理学报》2022,29(1):7-12
目的 构建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质量评价体系,为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构建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和88%,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0.821、0.807,协调系数分别为0.278、0.3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构建的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及31项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医院内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较强,可为非计划拔管的临床护理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评价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拟订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于2020年9月—11月采用德尔菲法对35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确立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结果 2轮咨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0.89,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55、0.122。最终形成的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41项三级指标。 结论 构建的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具有较高可靠性和科学性,可作为评价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肠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临床护士执行力提供理论依据,以提高肠内营养护理质量。方法 基于循证方法学结合本院临床数据分析,应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定各指标内容及及重要性,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经过2轮专家函询后,得到聚焦于过程质量指标下的一级指标1项即肠内营养规范符合率;4项二级指标即营养风险护理评估落实率、肠内营养护理评估落实率、肠内营养溶液配制落实率和肠内营养输注护理落实率;每项二级指标下级包括依次为3项、2项、3项、13项,共21项三级指标。结论 肠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可有效指导护士行为,评价肠内营养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科学、系统、实用的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方法 以三维质量结构管理模式为依据,通过逐条分析《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涉及的静脉输液条目,结合文献检索法、专家小组讨论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百分比权重法,确定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中,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0.9%,100%,专家权威程度Cr值分别为0.864,0.940,总体协调系数W值分别为0.310,0.254,经卡方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10项二级指标和48项三级指标。结论 该指标体系设置合理,构建过程科学,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能够为护理管理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客观、可量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适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敏感指标,为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提供标准化的专科依据。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借鉴护理专家的研究成果,在“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的理论基础上初步拟定敏感指标框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最终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结果 专家权威系数>0.80,各指标变异系数<0.30。经过2轮专家函询,构建了包含5项结构指标,10项过程指标及5项结果指标的麻醉恢复室专科敏感指标体系。结论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敏感性、科学性与实用性,对提高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安全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麻醉恢复室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科学客观的精神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精神科专科医院护理质量管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和德尔菲法(Delphi),确定精神科护理质量的敏感性指标。结果 经过2轮专家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9%和83%,权威系数为0.727和0.871,协调系数为0.321和0.25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最终构建包含5项结构指标,11项过程指标和9项结果指标的精神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结论 基于循证和德尔菲法构建的精神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对精神科专科护理质量管控和持续改进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体系,为临床开展严重腹部创伤护理查房提供指引。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和专家会议法初步构建清单体系条目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最终确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体系。结果 通过2轮专家函询构建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42项三级指标;本研究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8和0.916,第2轮函询后条目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分别为0~0.189和0~0.192,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56和0.358,且P<0.001。结论 本研究经过专家函询构建了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体系,经过统计分析函询结果可靠,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意见协调程度均较高,可为临床护士开展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1.
郭玉  魏薇  白冰  李胜云 《护理学报》2023,30(6):7-11
目的 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制定评价指标初稿,形成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对19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2轮函询中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5、0.889,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4、0.192(均P<0.001)。最终构建的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和55项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评价指标基本符合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构建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急诊临床实践提供科学、可测量的质量监测工具。 方法 以文献循证为基础,通过专家访谈和Delphi法对46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咨询,确定符合临床实践的指标体系。 结果 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93,判断系数0.96,熟悉程度0.89。2轮专家咨询后抢救室、监护室和观察室敏感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64、0.443和0.51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专家咨询的协调程度好。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 结论 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条目专家意见集中,研究结果可信度高,为急诊护理质量的考核、岗位设置、流程优化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科学的方法,构建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分诊工具,为急诊临床实践提供客观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以HEART评分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甘肃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回顾性资料,采用Delphi法对22名从事急诊护理管理、急危重症、心内科临床或护理工作的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2轮函询专家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是0.931、0.83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是0.223、0.305(P<0.001)。最终形成的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分诊工具包括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36项。结论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分诊工具构成合理,研究方法适用,研究结果可信度高,为急诊胸痛分诊提高效率、优化流程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护理本科生临床急救能力评价指标,为测评护生临床急救能力水平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德尔菲法对28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函询,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两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33%、85.71%;专家的总体权威系数为0.89;两轮函询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5、0.30(P<0.01)。最终形成具有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的护理本科生临床急救能力的评价指标。结论两轮专家咨询结果可靠,专家一致性好,为评估护理本科生临床急救能力提供了科学、系统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综合医院急诊查对制度执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运用德尔菲法对17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确定综合医院急诊查对制度执行质量评价指标内容。结果 确立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 、10个二级指标及46个三级指标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两轮咨询调查表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4.11%、10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24、0.935,协调系数分别为0.321、0.328 (P均<0.01)。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急诊查对制度执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与科学性,为急诊护理质量评价提供科学、系统的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实用的工具。方法 基于循证证据,借鉴“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理论框架,初步构建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各级指标内容,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均为0.91,总体肯德尔系数分别为0.54和0.19。最终确定的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55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靠性,为提高临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管理质量提供评价依据;在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对过程质量的控制,同时加强对结构质量及结果质量的把控,以不断促进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以情景模拟教学为基础的儿童基本生命支持培训项目的评价体系。方法 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通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了3个一级指标,9个二个指标,17个三级指标。2轮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93 和0.876,第二轮函询结果各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为0.614~0.773。结论 以情景模拟教学为基础的考核评价体系专家咨询意见趋于一致,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知识掌握。  相似文献   

18.
林芳  郭杰敏  杨璐  陈倩  魏秀红 《护理学报》2019,26(23):11-15
目的 构建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的持续发展。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及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程度分别为100%和91%,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5、0.921,协调系数分别为0.259、0.266(均P<0.01),构建的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项一级指标(教师、学生、教学设计、教学资源),13项二级指标和66项三级指标。结论 该指标体系设置合理、权重层次分明,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经进一步验证后可作为护理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价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提供系统、客观、可量化的标准。方法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理论模式,在规范和指南指引下,应用文献回顾初步拟订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稿,编制指标条目问卷,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的方法对15名临床专家进行2轮咨询,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的权重。结果 经过2轮专家函询,2轮次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0.843、0.865,协调系数(W)值分别为0.396、0.405,P<0.01。构建了制度建设、急救管理和效果评价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的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三级指标权重系数,经过了一致性检验(CR<0.1),各级指标变异系数都<0.10。结论 构建的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中,各级层指标条目客观、权重分配合理、易操作,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对规范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护理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安全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安全文化、行为安全2-4模型基础上结合WRS(物理-事理-人理)管理方法论,采用文献调查法、专家小组讨论、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确立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26名专家完成专家咨询,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5%和100%,权威系数为0.875,协调系数分别为0.220,最终确定包含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赋值权重最高的是人理(0.376),最低的为物理(0.290)。结论 构建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为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及民政部门进行安全考核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