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ICU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为我国ICU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的发展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拟从风险预测模型概述、国内外ICU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应用及不足之处等角度进行综述。结果 目前,国外常用的ICU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为谵妄预测模型(PRE-DELIRIC模型)及早期谵妄预测模型(E-PRE-DELIRIC模型);而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4位学者于2017年成功构建了适用于ICU患者的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结论 现有的ICU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在有效识别、筛查ICU谵妄的高危人群方面具有良好的效能。我国ICU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医护人员可在结合自身实际的情况下,慎重选择已有的风险预测模型用于临床实践。也可通过开展前瞻性、大样本的原始研究,构建一个本土的高质量ICU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发生重症肺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院ICU接受治疗的19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影响ICU老年患者发生重症肺炎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190例ICU老年患者中发生重症肺炎感染37例,发生率为19.47%。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7 d、ICU 停留时间>15 d、合并基础疾病、口腔卫生差、应用抗菌药物种类≥2种和APACHE Ⅱ评分>15是ICU老年患者发生重症肺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72,表明该模型风险预测精准度较高。结论 应用抗菌药物种类≥2种和APACHE Ⅱ评分>15是ICU老年患者发生重症肺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有机械通气时间、ICU 停留时间、合并基础疾病、口腔卫生差等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精准度较高,有助于医务人员制订个性化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地分析、评价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3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并应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分析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 结果 共纳入7项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研究,包括6项开发研究和1项验证研究。7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5~0.88。所有纳入模型中包含最多的预测因子是单丝试验不敏感。7项研究的适用性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偏倚,主要是因为未采取或未报告盲法、应变量事件数不足、忽略缺失数据、缺乏模型性能评估以及模型过度拟合。 结论 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未来应开发性能优良、偏倚风险低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或外部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腹部创伤患者喂养不耐受预警评估指标体系,为早期识别腹部创伤患者喂养不耐受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循证,结合临床护理实践,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6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确定方案。结果 专家的积极性分别为94%、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06;2轮重要性及准确性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265、0~0.255及0.084~0.250、0.068~0.178,肯德尔协调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终形成患者基本状况、实验室指标、临床治疗措施、临床用药以及肠内营养相关因素5个维度,32个条目。结论 构建的腹部创伤患者喂养不耐受评估预警指标内容较为全面,具有科学性,临床实用性强,可为临床早期识别腹部创伤患者喂养不耐受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以及在疾病预测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并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总结机器学习的概念以及相关应用的研究。结果 疾病预测模型的构建是机器学习常见的应用之一,目前研究多集中于疾病发生风险的预测,预后风险分层的预测,慢性病进展的预测以及治疗效果的预测。结论 机器学习由于其强大的数据分析与探索能力,在疾病预测及辅助临床决策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目前,我国护理学科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将机器学习技术用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研究较为缺乏。未来应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构建适合我国使用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探索人工智能与护理工作的结合与辅助,并加强信息技术相关人才的培养,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综合医院心理联络专业护理小组的构建、培训和临床运行方法。方法 借力我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和临床医学心理中心这一平台组建心理联络专业护理小组,规范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指导心理联络护士在临床开展心理联络护理工作。结果 形成了心理联络专业护理小组组建的规范架构、系统的培训内容和方法。心理联络专业护理小组在临床顺利开展工作,并且在提高护士对患者心理问题的觉察、识别和处理能力,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结论 为综合医院提升护士心理护理能力,改善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就医体验,组建心理联络专业护理小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骼肌质量下降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8月在连云港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30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模型构建组,将骨骼肌质量下降组(n=74)和骨骼肌质量未下降组(n=230)的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简化,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选取徐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30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模型预测效果的外部验证。结果 该研究最终纳入性别、BMI、小腿围、透析前肌酐4个影响因素,并构建了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11,简化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11,实际应用的正确率为75.40%。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指标简单易得,可为医护人员早期识别并及时对高风险患者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循证构建ICU亚谵妄综合征早期识别及管理方案,为临床亚谵妄综合征患者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循证方法学,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建立条目池并进行筛选,确立ICU亚谵妄综合征早期识别及管理方案内容,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条目权重。结果 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17,0.820;方案整体专家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54。最终确定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9项、三级指标46项,包含ICU亚谵妄综合征高危因素、风险评估、认知干预、日常管理等内容。结论 基于循证构建ICU亚谵妄综合征早期识别及管理方案,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靠性,为临床亚谵妄综合征的早期识别及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概述行为改变轮理论,探讨其在临床护理领域中的应用与启示,以期为国内研究者应用该理论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行为改变轮理论相关研究文献,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内中外3层框架、指导设计干预方案的3步骤、临床护理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及启示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 行为改变轮理论用于干预方案的构建,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术后自我管理,减少负性心理。结论 行为改变轮理论能为行为分析、行为理解和行为改变干预方案的构建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对于临床护理干预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论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促进策略,为临床护理工作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用药管理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全面检索,总结归纳国内外关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药促进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药依从性促进策略包括优化用药方案、采用用药行为提醒方式、使用自我监测及应用电子药物检测系统、心理干预及其他用药管理策略5部分。结论 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建议医务人员指导患者探索更全面更有效的综合用药管理方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儿科ICU护理监测数据采集模式,并进行临床应用,旨在提高ICU危重患儿医疗护理数据的记录质量及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方法 以临床决策支持理念为基础,构建儿科ICU抢救、输血、术后复苏数据采集模式,实施现代化、信息化、一体化的移动护理体系。统计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ICU不同临床场景下护理监测数据采集模式使用情况及ICU护士对其的满意度。结果 抢救模式启动328例次,输血模式启动8 014例次,术后复苏模式启动1 622例次;采用电子病历记录文书共4 323例,其中儿科ICU 1 793例、新生儿ICU 1 600例、心脏ICU 930例。护士对护理监测数据采集模式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92.47±1.62)分。结论 儿科ICU不同护理监测数据采集模式的构建有效整合了急救、输血、术后复苏时各项文件的书写工作流程,通过人工及信息双重核对保障了ICU床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简化了护理工作程序,改善了护理文书记录质量,提高了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防范跌倒是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全球范围内患者安全领域被持续关注的目标之一,尽早识别跌倒风险并给予护理干预能降低院内跌倒发生率。跌倒风险预测模型作为一种预测工具,在早期预测跌倒风险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从电子病历系统直接采集数据并以机器学习为主要方法建模,正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构建方法、数据来源、模型验证等角度对国内外住院患者跌倒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国住院患者跌倒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ICU患者头面部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2月收治的ICU患者210例,根据头面部是否发生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分为发生组(n=50)和未发生组(n=160)。使用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210例研究对象中有50例患者发生了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2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水肿、俯卧位、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Ⅱ、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是ICU患者头面部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预测头面部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风险的回归方程:Logit(P)=12.399+2.153×水肿+2.217×俯卧位+0.541×APACHEⅡ评分+0.342×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列线图模型AUC=0.945(95%CI:0.926~0.964),提示模型区分度较好;校正曲线显示模型校准度较好;Hosmer-Lemeshow检验(χ2=3.063,P=0.930)显示模型拟合度较好。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ICU患者头面部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风险识别能力,可以为早期筛查高风险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构建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6月于某医院住院期间曾使用呼吸机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Logistic回归构建VAP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预测准确度。结果〓574例使用呼吸机的老年患者,呼吸机使用总天数为9 968 d,呼吸机使用率为57.31%,发生VAP的患者为52例,VAP的感染发生率为9.06%,千日感染率为5.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昏迷、平卧位、插管天数>10 d、插管次数>2次是老年患者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的灵敏度为77.6%,特异度为80.8%,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95% CI:0.801~0.90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患者VAP的发生风险预测拟合优度较好,可为制订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护理敏感指标体系。方法 根据前期文献回顾,临床调研实证结果,以奥马哈系统和护理结局分类作为本研究指标构建理论依据,研究小组采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筛选并确立评价指标。结果 最终构建了包括3项一级指标(生理领域、健康相关行为领域、心理社会领域),11项二级指标和39项三级指标的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肝癌介入治疗术患者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作为患者结局及量化护理服务效果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6.
张梦  刘于  张文艳  周璟  毛忠民 《护理学报》2020,27(21):19-22
目的 对家庭赋权的临床护理应用综述,以期为家庭赋权的评估和干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对家庭赋权模型、测量工具、在临床护理的应用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介绍了以家庭为中心授权模型、家属参与式授权模型、家庭赋权模型3种模型。量表涵盖了家庭授权量表、以家庭为中心授权量表和家庭照顾者授权量表。发现在儿童、慢性病、精神心理和公共卫生领域,家庭赋权均能帮助患者及家属提高知识和技能,改变疾病认知和态度,增强自我效能和自尊水平,最终改善患者结局。结论 家庭赋权干预效果较为理想,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干预手段。今后可倡导家庭赋权干预的开展,完善家庭功能、激发赋权效能,倡导多学科合作式家庭赋权,促进家庭赋权领域多向延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并应用于临床,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上海市某三级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264例患者作为建模组,将术后低体温组116例和非低体温组148例的各项危险因子进行对比,利用Logistic回归构建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于2018年1月—12月纳入132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 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建模组为43.93%(116/264),验证组为41.66%(55/132);最终进入预测模型的因子分别为:基础体温(OR=0.296)、手术类型(OR=1.457)、室温(OR=0.521)和麻醉时间(OR=1.009)。H-L检验P=0.123,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1,约登指数为0.867,灵敏度为0.600,特异度为0.867,实际应用的正确率为79.54%。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筛选腹腔镜手术术中低体温高危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曹晶  赵颖  何许  李楠 《护理学报》2020,27(1):64-69
目的 基于循证构建肠造口患者护理团队核心要素指标体系。方法 以Team STEPPS模型为概念框架,采用文献检索法、专家小组讨论、德尔斐专家函询法,筛选指标建立肠造口患者护理团队核心要素指标体系。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90,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421。最终确定的核心要素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7项,三级指标44项。结论 肠造口患者护理团队核心要素指标体系内容较全面,科学可靠,具有一定实用性,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莉  沙菲  李婷 《护理学报》2021,28(15):30-34
目的 总结目前国内外关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风险预测模型,为未来开展相关模型探索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中关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的文献,从源模型、发展与应用、特点与用途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与述评,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月。结果 最终共计检索并汇总6个预测模型,其中国外有LIPS评分模型、N-gram模型、Hiroki Iriyama团队的模型共3种,国内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警体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风险预测模型、Zhang团队的模型共3种。结论 现今国内外关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风险预测模型各有优点与局限,适用人群与疾病迥异,今后在建立模型时建议以国内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风险评估模型为依托指引,进一步探索符合我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特征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构风险预测模型,从而为高危人群及早筛查提供可靠的预估检测工具,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基于复合保温基础上口腔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风险预测模型并将其可视化呈现,评价模型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11月在南京市某口腔专科医院行口腔癌根治术的234例患者作为建模组,将低体温组(n=103)与非低体温组(n=131)之间进行危险因素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区分度评价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检验,校准度评价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于2020年12月—2021年2月选取100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对模型应用评价。结果 共纳入年龄(OR=1.033)、BMI(OR=0.346)、基础体温(OR=0.338)、术中输液量(OR=2.320)、加温毯温度(OR=0.236)等5个因素构建预测模型。H-L拟合优度检验P=0.656,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2,约登指数为0.530,灵敏度为0.767,特异度为0.763。结论 本模型在预测口腔癌根治术中低体温发生的效果良好,可为医护人员早期对高危患者采取预防性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