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滞留在医院患儿及家属实施应急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组建儿科应急管理团队,成立感染防控小组、生活保障小组、人文关怀小组来落实患儿及家属感染防控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及情绪管理。结果 滞留在院的患儿及家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培训率达100%,3餐前手卫生落实率100%,患儿口罩佩戴率由80.5%提高至94.4%,家属口罩佩戴率100%,护士指导正确佩戴口罩60次,家属进行体温监测9 324例次,患儿、家属、医护人员均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事件,家属发生情绪过激反应1例次。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对滞留医院的患儿及家属实施一系列的应急管理策略,有效遏制了新型冠状病毒在儿科病房里的输入与交叉传播;保障了患儿、家属及医务工作人员的安全;稳定了患儿、家属的情绪;促进了良好亲子关系的建设;增强了医务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综合性医院儿科缓冲病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经验,为综合性医院儿科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及医院防控工作实际,从病区改造、感染防控、医务人员、患儿及陪护家长防控知识培训、流行病学筛查、人文关怀以及物质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结果 2020年2月25日—3月25日儿科缓冲病区医务人员防控知识掌握达标率100%,患儿及陪护家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培训率达100%,手卫生落实率100%,患儿口罩佩戴率由85.7%提高至95.2%,口罩佩戴正确率由76.2%提高至100%,流行病学筛查率、环境物品消毒率均为100%,医务人员、患儿及陪护家长均无感染。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启用新入院患儿缓冲病区,降低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风险,保障了患儿、陪护家长及医务人员的安全,缓冲病区是医院疫情防控期间的重要关口,在特殊时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技能培训体系,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保障。方法 借鉴世界卫生组织(WHO)埃博拉防护培训经验,对援鄂医疗队队员及相关医务人员进行理论培训、现场演练和考核。结果 经过培训考核结果显示,培训前摸底考核,医务人员平均考试成绩合格率均在10%以下,通过培训之后考核成绩合格率达到95%左右。医务人员已充分掌握新冠肺炎的防控理论和实操。结论 本次设计的防控传染病知识和技能培训得到预期目标,在实际防控任务中也得到验证,传染病防控技能应成为医务人员之必备。  相似文献   

4.
操静  温敏  何清 《护理学报》2020,27(17):55-57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护理人力调配方案。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以往收治新发传染病经验总结,结合疫情现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定点收治医院护理人力调配实践措施,内容包括设定床护比例,量化配制规则;预测护理人力,提交外援计划;启动三级响应,保证护理人力;优化排班模式,保存护士体力;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培训模式,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应用后勤智慧化管理系统,助力护理人力等。结果 通过有效的护理人力调配,较好地保证了护理质量。取得全院工作人员零感染,护士零流失,护士对排班满意度为96.3%。但仍存在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战略准备意识不足,如缺乏全院范围内针对大规模传染病的联合应急演练、护理应急小组人员配置比例不足等。结论 科学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定点收治医院护理人力调配实践措施,完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救治和护理,同时保障了一线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为抗击疫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成立应急病房的组织管理经验,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救治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护理部成立护理救援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合理搭配护理人力资源,建立应急病房,进行岗前及在岗培训,优化护士排班,为应急病房提供后勤和人力资源保障。成立特护小组,对所有确诊患者实行清单式护理评估,进行分阶段管理,配合心理疏导,同时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确保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杜绝发生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结果 建立应急病房后共收治2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救治有效率达100%;救治期间未发生1例护理差错、医院感染。结论 建立应急病房,规范区域管理,构建系统的护理应急预案,有助于加强风险管理,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特点快速修订各项制度和流程,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某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某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分析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2019年12月1日-2020年5月31日)与非疫情期间(2019年6月1日-2019年11月30日)手卫生的执行情况。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原来的70.67%提升至9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及不同的手卫生时机的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非疫情期间,其中抗疫储备志愿者的手卫生依从率也高于非抗疫储备志愿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明显增强,手卫生依从率的提升效果明显,且抗击疫情储备志愿者手卫生依从率高于非抗疫储备志愿者。手卫生依从率的提高,有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感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血液透析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血液透析中心的防控管理经验,提高血液透析中心的防控效果,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 方法 制订血液透析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实践方案,对浙江省267所血液透析中心在组织管理、防控流程制订、患者教育及管理、工作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管理,规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血液透析患者的接诊流程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居家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隔离透析治疗流程。结果 浙江省共收治血液透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2例,与其密切接触的1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隔离,经14 d医学观察后均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8例疑似感染病例及78例居家观察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规范隔离血液透析或连续肾脏替代治疗,14 d后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事件发生;4 700名血液透析室医护人员未发生院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结论 血液透析中心感染防控管理实践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有效,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I期临床试验病房安全开展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方法 结合医院疫情防控的常态化管理,制定符合药物I期临床试验特征的病房和受试者管理流程,确保受试者和工作人员安全,保证临床试验顺利进行。具体措施为:深入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相关知识;网格化管理病房;成立3人防疫工作小组;实时调整招募受试者的来源地;“二步骤”落实流行病学筛查;落实入院前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和核酸检测;加强受试者住院期间防控。结果 我院I期临床试验病房在2020年3—12月安全开展临床试验项目14项,总筛选1 638名,入组585名。试验全部完成且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结论 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我院I期临床试验通过采取完善防控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筛选入住流程和加强受试者管理等措施,保障了受试者和医护人员安全以及I期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有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减少人员聚集、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在门诊正常医疗工作开展的同时保障医疗环境安全。方法 优化门诊空间布局,调整和管控患者进出路线;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控制出诊医生人数及号源总量,管控人流量;借助信息系统平台进行患者流行病学及相关症状筛查,建立严格、规范的三级预检分诊体系;加强各岗位医务人员相关防护知识的培训。结果 2020年1月28日—2月6日,该院门诊共筛查出高危患者82例,全部护送至发热门诊作筛查,其中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阳性1例,疑似病例1例。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的情况下,采取全院多部门联动,建立规范的三级预检分诊体系,能有效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疑似病例,从而保证门诊医疗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HT5"H〗摘要 目的 总结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患者定点收治医疗机构在救治过程中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相关内容。方法 依据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从流程优化、门诊及病区管理、防护物资保障体系、人员配置、培训演练和重点环节管理等方面进行多模式、多部门医院感染防护体系构建。结果 该定点医院医院感染管理有序进行,无死亡病例、医护人员零感染,医疗机构应对突发传染性疾病事件的感染防控能力和医务人员抵御职业风险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结论 多模式感染管理可以有效促进疫情防控管理流程化和科学化,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对降低医院感染,特别是医务人员零感染起到积极作用,保护了医患安全,增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治力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CT筛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过程中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经验。方法 选择 2020年1 月23日— 3月13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到我院放射科进行CT筛查的受检者3 207例为研究对象。我院共有4台CT机,CT1定为筛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机,通过人员培训,梳理放射科将要面对的潜在危险因素,设定专区专机,建立疫情报告制度,严格"三区三通道"分区布局,保护易感人群,加强消毒隔离及医疗废物规范管理,全面实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结果 此次统计在疫情期间,CT共筛查3 207例受检者,筛查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8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专项培训覆盖率达100%,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落实率达100%,实现了工作人员零感染。结论 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我院放射科迅速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小组,每日对标学习最新文件,落实标准防护,合理分区杜绝了交叉感染,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后仍需要加强对烈性传染病的认识,常存一颗警醒之心,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保障公众和科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2.
彭雪  彭渝  张宏雁  陈炜  刘蕾 《护理学报》2020,27(9):52-54
目的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某援鄂医疗队驻地生活区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经验。方法 通过对某援鄂医疗队驻地生活区基本情况分析,从个人住宿单元管理、人员管理、营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零死角"感染预防与控制举措,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任务期内,本医疗队员无1例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队员个人身心健康处于良好状态,确保了防疫期间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结论 防疫期间生活区开展有效规范化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管理,对医疗队医疗工作顺利开展和实现"零感染"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麻醉护理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工作给予防控措施建议。方法 组织多名麻醉护理专家,根据国家级、省级发布的相关防控方案、指引,感染防控的相关标准,以及多家学会、医院的麻醉医疗和手术室防控策略与建议,结合麻醉护理工作特点,制定麻醉护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中的建议。结果 制定出了新冠肺炎患者的麻醉护理防控工作建议专家共识,包含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在手术麻醉期间的麻醉护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麻醉护理工作的日常防护。结论 此新冠肺炎患者的麻醉护理防控工作建议专家共识,供省内外各地医院,麻醉护理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周金平  岳丽青 《护理学报》2020,27(14):49-53
目的 总结某三级甲等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时期普通医疗区实施多部门合作网格化陪护管理经验,为重大疫情期间综合性医院普通医疗区陪护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组建由护理部、医务部、安全保卫部、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信息中心、财务部、病友服务中心、后勤保障部共同组成的陪护管理团队。利用网格化管理理念,以陪护需求为出发点,制订陪护管理规范,系统化落实各项措施,网格化稽查,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各部门及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数据化反馈结果促进质量改进。结果 2020年2月3日—3月31日,共筛查普通医疗区住院患者陪护5 520例,其中体温异常23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2例,无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未发生陪护、院内员工继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无投诉,病区陪护流行病学史调查率为100%、特别疫情告知书签署合格率均为98.58%,防护知识知晓率、手卫生设施合格率均为100%,普通病房内陪护口罩佩戴率91.41%,陪护口罩佩戴正确率83.38%。结论 多部门网格化管理策略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综合医院普通医疗区的陪护管理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订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内感染防控规范化培训方案,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培训对象为医护人员和医辅人员。组建职责明确的工作团队、制订个性化的培训内容,采用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培训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多种形式的追踪与评估。结果 实施规范化培训方案7 d后,医护人员院内感染防控知识得分从(69.02±13.21)分上升至(88.49±10.57)分; 医辅人员院内感染防控知识得分从(62.38±13.05)分上升至(75.86±12.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督查人员现场提问回答正确率由82.69%提升至92.31%、外科口罩佩戴规范率由85.36%提升至92.86%,手卫生正确率由92.31%提升至96.30%。结论 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内感染防控规范化培训方案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和医辅人员院内感染防控知识、口罩佩戴规范率和手卫生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联合救治模式下,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中应急护理管理的方式和效果。 方法 通过对病房环境、医疗条件、患者病情和护士结构现状进行评估后,对武汉市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的隔离病房采用联合救治模式进行护理管理。通过重构三级责任制护理管理,进行护士优势组合排班、多形式规范培训、“两手准备”保障物资供应、“双保险”供氧、落实网格化督导防控措施等方式对隔离病房实施应急护理管理。结果 在医护人员的紧密合作下,联合救治模式开展顺利。2020年1月27日—3月15日,病房共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97例,治愈出院84例(86.59%),病死1例(1.03%)。无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交叉感染发生。结论 通过开展联合救治,实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的人力资源、医疗物资和专业技术支援,为患者成功救治赢得时间,同时有效避免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在整建制救治模式下的护理协同管理实践。方法分析疫情突发后整建制救治模式下护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从完善护理组织架构、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合理调配人力资源、规范排班模式、落实工作例会制度、落实质量管理、开展全员全方位培训等方面统筹、协调护理管理工作。结果我院光谷院区被确定为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救治医院后,24 h内与17支国家援鄂医疗队有效对接,协助其整建制接管隔离病区并顺利开展救治工作,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同时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截至2020年3月31日24:00,累计收治患者1462例,治愈出院患者1282例,治愈率87.68%。根据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光谷院区隔离病区全部关舱,需进一步治疗的患者按要求转至其他救治医院继续治疗。结论新冠肺炎整建制救治模式下的护理协同管理实践,可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中的护理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自2019年1月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以来,医院院感防控这一公共卫生问题进入公众视线,同时也切实关系到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健康问题。本文总结我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重症病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与消毒隔离的措施管理,旨在提升医务人员防护能力及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