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浆和肽素水平对脑出血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 方法 连续入组2011年1月-2012年5月期间住院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并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既 往史及血压、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信息等。入院时进行GCS评分及NIHSS评分,检测血浆和肽素 水平。随访患者30 d生存情况及90 d功能预后(mRS评分)。应用Logi sti 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对急性脑出 血患者30 d死亡及90 d预后不良(mRS评分≤3分)的预测价值。 结果 共有133例患者纳入研究。9例(6.8%)患者在脑出血后30 d内死亡。在90 d随访期内,55例 (41.4%)患者功能预后不良。基线期血肿体积(OR 1.06,95%CI 1.00~1.13,P =0.047)及NIHSS评分 (OR 1.21,95%CI 1.05~1.39,P =0.01)是脑出血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基线GCS评分(OR 1.41, 95%CI 1.21~1.63,P =0.03)及血浆和肽素水平(OR 2.50,95%CI 1.16~5.37,P =0.02)是脑出血患者 30 d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血浆和肽素水平高是脑出血短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入院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入院即刻血糖水平(admission blood glucose,ABG)对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01-2018-05期间作者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226例,根据3个月时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mRS≤2分)组124例,预后不良(mRS2分)102例,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NLR和ABG对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1)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糖尿病病史、饮酒史比例以及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升高,血肿体积大,出血破入脑室比例高,白细胞计数(ABC)、中性粒细胞计数(ANC)、NLR及ABG升高,淋巴细胞计数(ALC)低(均P0.05)。(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1.051,95%CI:1.013~1.090,P0.01)、血肿体积(OR=1.055,95%CI:1.003~1.110,P0.05)、NLR(OR=1.389,95%CI:1.124~1.716,P0.01)、ABG(OR=1.308,95%CI:1.074~1.593,P0.05)及NIHSS评分(OR=1.151,95%CI:1.065~1.243,P0.01)升高为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3)ROC曲线分析表明,NLR和ABG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95%CI:0.705~0.829,P0.01)、0.678(95%CI:0.609~0.747,P0.05)。结论入院时年龄、血肿体积、NIHSS评分、NLR及ABG升高是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NLR和ABG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不良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61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及54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骨桥蛋白水平。脑出血组患者于入院后24 h内进行脑出血评分,根据CT计算脑出血体积,于发病3个月后行mRS评分。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脑出血组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水平[(7.69±5.10)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58±3.12)ng/ml](P=0.008)。脑出血组中预后良好亚组(mRS评分4分)36例(59.02%),预后不良亚组(mRS评分≥4分)25例(40.98%)。预后不良亚组WBC、脑出血体积、脑出血破入脑室比例、脑出血评分及血清骨桥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亚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示,血清骨桥蛋白水平的截断点为7.57 ng/ml时,曲线下面积为0.634,灵敏度为0.720,特异度为0.6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骨桥蛋白水平7.57 ng/ml(OR=4.045,95%CI:1.143~14.320,P=0.030)、脑出血破入脑室(OR=5.236,95%CI:1.009~27.172,P=0.049)是脑出血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水平升高,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评价脑出血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03—2015-08于我院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8例,按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出血组22例和非出血组116例。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潜在危险因素。结果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在术前GCS评分、术前收缩压、血肿量、术中止血困难和术后24h收缩压方面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术前GCS评分(OR=2.012,95%CI:1.010~3.676)、术前收缩压(OR=1.698,95%CI:1.210~2.382)、血肿量(OR=3.522,95%CI:1.229~10.167)、术中止血困难(OR=3.901,95%CI:1.998~7.716)和术后24h收缩压(OR=2.301,95%CI:1.093~4.831)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多方面考虑术前、术中和术后的高危因素,根据术前临床指征,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有效控制术前、术后血压,对于有效降低术后再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周围相对水肿体积(r PHE)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60例患者搜集临床基线信息,记录入院及发病24~48 h内血肿体积、血肿周围绝对水肿体积(PHEAV)与r PHE。发病90 d时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分预后良好组(mRS 3分)与预后不良组(mRS≥3分)。分析预后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根据mRS评分,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4例(73. 3%),预后不良组16例(26. 7%)。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增高,基线水平及24~48 h内血肿体积明显扩大,基线水平及24~48 h内r PHE明显降低(均P 0. 05)。在基线水平及24~48 h内,r PHE是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OR=0. 086,95%CI:0. 008~0. 092,P=0. 042; OR=0. 067,95%CI:0. 006~0. 746,P=0. 012),而血肿体积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16,95%CI:1. 028~1. 308,P=0. 016; OR=1. 15,95%CI:1. 029~1. 301,P=0. 015)。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后早期r PHE可独立预测患者预后,r PHE越大,患者90 d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幕上脑出血的近期手术疗效,并寻找影响近期手术疗效的 相关因素。 方法 收集自2010年7月至2014年2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接 受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幕上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卒中危险因素、血液学指标、患 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相关信息,并随访患者术后30 d或出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score,GCS), 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对近期手术疗效有影响的因素。 结果 入组患者共94例,其中男性60例,年龄23~84岁,平均(54.85±12.70)岁。术后30 d/出院时 预后,清醒或轻度意识障碍(GCS 13~15分)者62例(65.9%),中重度意识障碍(GCS≤12分)或死 亡者32例(3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较高(OR 1.06,95%CI 1.00~1.12)、术前GCS较低 (OR 0.59,95%CI 0.43~0.80)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幕上脑出血的短期预后不良与患者年龄较高、术前GCS评分低 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便携式头颅CT导航下锁孔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连续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致昏迷患者中,选择出血量有手术指征(出血量24~90 mL)的35例患者行便携式头颅CT导航下锁孔微创手术.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改良的Rankin评分(mR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系统状态.随访6个月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的转归. 结果 35例患者急诊入院到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1.22±6.37)h,CT扫描平均时间为(19.00±13.11) min,手术平均时间为(108.49±26.61) min.血肿全部或近全部清除(清除率>90%)者32例(91.43%),血肿平均清除率为96.9%(77.9%~99.4%).术后GCS评分[0~15分(中位数14分)]和mRS评分[0~6分(中位数3分)]均较术前[GCS评分为3~15分(中位数9分);mRS评分为2~5分(中位数4分)]有明显的改善.随访6个月后57.1%(20/35)的患者预后良好(GOS评分4~5分),2例患者死亡. 结论 便携式头颅CT导航下锁孔微创血肿清除术不仅可减少手术损伤,而且可提高手术效率及血肿清除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便携式头颅CT能快速给予术前导航,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可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合并脑疝患者开颅手术治疗后短期死亡的术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的41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30 d预后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平均动脉压、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出血量、中线偏移程度、血肿形态、脑室出血、双瞳散大的比率。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引入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30 d内死亡的术前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后30 d死亡18例(43. 9%),存活2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侧别、血肿量及手术时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而术前GCS评分≤5分、双侧瞳孔散大、血肿形态不规则、中线移位显著及脑室严重出血比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0.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示,GCS评分≤5分(OR=50. 345,95%CI 1. 543~1 642. 595,P=0. 028)和血肿形态不规则(OR=0. 009,95%CI 0. 00~0. 458,P=0. 019)是影响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的术前危险因素。结论术前GCS评分≤5分及血肿形态不规则是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术后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血肿扩大者与血肿未扩大患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8例脑出血患者中有50例出现血肿扩大,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的发病距首次行头部CT检查时间、入院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血糖及胱抑素C(Cys 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短的发病距首次行头部CT检查时间(OR=1.374,95%CI=1.044~7.666,P0.05)、低入院GCS评分(OR=0.222,95%CI=0.092~0.533,P0.01)、高入院NIHSS评分(OR=1.735,95%CI=1.762~2.624,P0.01)、血清高水平HDL-C(OR=1.726,95%CI=1.546~2.313,P0.05)及血糖(OR=1.410,95%CI=1.027~1.934,P0.05)与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独立相关。结论低入院GCS评分、高入院NIHSS评分、血清高水平HDL-C及高血糖为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脑出血发病后尽早行头部CT检查可提高血肿扩大发现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1例,收集临床资料,在入院24 h内采集空腹血检测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进行评定,在发病后第90天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患者功能预后,根据第90天m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和预后不良组(3~6分)。结果在31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中,预后良好组21例(67.7%),预后不良组10例(32.3%)。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患者入院时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水平较高,而NIHSS评分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较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基线NIHSS评分、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是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基线NIHSS评分的增高,患者预后不良的趋势增加(OR 1.333,95%CI 1.023~1.738;P=0.033);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增高,患者预后不良的趋势降低(OR 0.972,95%CI 0.946~0.998;P=0.039)。结论在预后不良的患者中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是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全面检索万方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和学位论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及CBMdisc数据库,纳入10个随机对照研究,共计1937例患者(小骨窗组959例,微创穿刺组978例),Meta分析远期预后及死亡率。结果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与微创穿刺术组比较,患者远期预后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OR合并=0.98,95%CI(0.80~1.20)],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OR合并=0.81,95%CI(0.62~1.08)]。结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冯皓  王鑫  王文娟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2021,16(10):1016-1022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与不同性别老年脑出血患者90 d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登记研究——北京地区以病因为基础的 脑出血医疗质量评价与微创手术治疗技术研究(登记号:2011-2004-03),从数据库中筛选2014年12 月-2016年9月连续纳入的经头颅CT确诊为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 的性别、年龄、NIHSS评分、GCS评分、血肿体积、出血部位等临床资料,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血 脂水平等实验室检查资料。以90 d mRS>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分别比较男性和女性不同预后患者血 脂水平的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水平对不同性别患者发病90 d预后的影响。 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212例脑出血患者,平均年龄73.4±6.5岁,男性126例(59.4%),女性86 例(4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患者中,预后不良组年龄(P =0.038)、入院时NIHSS评 分(P <0.001)、空腹血糖(P =0.014)、HDL-C水平(P =0.010)、血肿体积(P =0.003)及出血破入脑 室患者比例(P =0.015)高于预后良好组,入院时GCS评分(P <0.001)低于预后良好组;在女性患者 中,预后不良组年龄(P =0.031)、入院时NIHSS评分(P <0.001)及血肿体积(P =0.023)高于预后良好 组,入院时GCS评分(P <0.001)、TG(P =0.016)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水平(P =0.020)低于预后良好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男性患者, 高龄(OR 1.119,95%CI 1.027~1.219,P =0.010)、入院时高NIHSS评分(OR 1.373,95%CI 1.188~1.586, P <0.001)和出血破入脑室(OR 3.471,95%CI 1.112~10.832,P =0.032)是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对于女性患者,入院时高NIHSS评分(OR 1.254,95%CI 1.078~1.459,P =0.003)是90 d预后的独立危 险因素,高水平的non-HDL-C是90 d预后的保护性因素(OR 0.978,95%CI 0.961~0.996,P =0.014)。 结论 血脂水平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预后预测价值存在性别差异。高水平的non-HDL-C是老年 女性脑出血患者90 d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血清叶酸水平与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发病3个月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9月30日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住院符合标准的83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脑血管危险因素、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住院期间合并症、住院期间抗栓药物治疗等。根据发病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1例,mRS评分<3分)和预后不良组(32例,mRS评分≥3分),比较两组间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清叶酸水平的差异。所有患者入院次日晨起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叶酸水平。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入院NIHSS评分[4.0(3.0,6.0)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3.0(2.0,4.0)分;Z=-2.951,P=0.003],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清叶酸水平[11.3(9.9,16.7)μg/L]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15.6(11.5,22.8)μg/L;Z=2.732,P=0.006]。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NIHSS评分升高是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25,95%CI:1.043~2.231,P=0.030),基线血清叶酸水平升高是功能性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OR=0.729,95%CI:0.554~0.960,P=0.024)。结论基线血清叶酸水平升高是功能性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01—2018-12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术前GCS评分9~15分、术前血肿量40~60 mL、术前空腹血糖7.8 mmol/L、未破入脑室、超早期手术、未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术后预后较好(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GCS、术前血肿量、术前空腹血糖、破入脑室、手术时机、合并肺部感染是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影响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而超早期手术、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等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去骨瓣减压术(DHC)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m-MCAI)患者的临床指标,探讨DHC的手术时机,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收集80例行DHC的m-MCAI患者,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GOS 4~5分)26例,预后不良组(GOS 1~3分)54例。记录各组患者脑梗死体积,是否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脑萎缩程度,中线移位情况,NIHSS评分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术前GCS评分、是否出现瞳孔不等大,病情恶化至手术时间,起病至病情恶化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中线移位、瞳孔不等大、术前GCS、术前APACHE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术前GCS(OR=0.549,95%CI:0.328~0.919,P=0.023)、术前APACHEⅡ(OR=1.098,95%CI:1.007~1.197,P=0.034)是影响DHC治疗的m-MCA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肾功能不全的m-MCAI患者行DHC后预后不良(P=0.032)。结论患者出现严重昏迷,瞳孔散大,中线结构严重移位前行DHC,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术前GCS及APACHEⅡ可用于评估预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DHC手术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量表对预后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对选取的自变量赋值后先行单因素分析,再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预后良好30例(44.12%),预后不良38例(55.8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出血量、术前GCS评分、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手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近期预后有影响(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出血量、术前GCS评分、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手术时机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近期预后密切相关(P0.05或0.01)。结论出血量60mL、术前GCS评分低、血肿破入脑室及手术时机6h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近期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传统骨瓣开颅术、小骨窗开颅术、微创钻孔外引流术治疗幕上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9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骨瓣开颅组(A组,33例),小骨窗开颅组(B组,29例)和微创钻孔外引流组(C组,31例)。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情况、手术情况及预后情况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收缩压、术前GCS评分、术前血肿体积、术后第三、第七天GCS评分、再出血、颅内感染、死亡率和术后6个月mRS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与B组血肿清除率优于C组(P 0. 001); C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P 0. 001),术后第一天GCS评分、入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均优于A组(P 0. 05)。结论对于幕上中等出血量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钻孔外引流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需要行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开颅手术治疗的12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术后均需要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2周不能脱机病人行气管切开。结果 123例中,70例术后2周内顺利脱机,53例需行气管切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入院GCS评分≤8分(OR=4.454;95%CI 1.236~16.048;P=0.022)、术前发生脑疝(OR=6.165;95%CI 1.950~19.493;P=0.002)、术前误吸(OR=3.025;95%CI 1.126~8.128;P=0.028)为术后需气管切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中,入院GCS评分低、术前发生脑疝、误吸的病人,需要长时间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建议早期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经手术治疗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术前有无瞳孔异常、出血部位、出血是否破入脑室、脑实质内血肿量、手术时机、术后有无再出血9个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日常生活能力(ADL)1~3级为预后良,ADL 4~6级为预后差.结果预后良组与预后差组的术前GCS评分、术前有无瞳孔异常、出血部位、脑实质内血肿量、手术时机及术后有无再出血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性别、年龄及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术前GCS评分和术后有无再出血两个因素被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作为影响预后的有意义因素(x2=54.820,P<0.001).术前GCS评分与ADL分级存在负相关(rs=-0.765,P<0.001).结论术前GCS评分和术后有无再出血是判断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近期预后最具参考性的指标,系统了解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助于规划治疗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东莞人民医院卒中中心2017-06—2019-12收治的18例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临床资料,术后90 d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并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0~2分)及预后不良组(mRS 3~6分),进行单因素分析影响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取栓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8例患者取得成功再通15例(83.3%),获得良好预后10例(55.5%)。取得良好预后组患者其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更短(t=-2.192,P=0.044),术前NIHSS评分(Z=-2.408,P=0.016)及术后24 h NIHSS评分(Z=-3.560,P=0.000)更低,ASTIN/SIR评分(Z=-2.253,P=0.024)及BATMAN评分(Z=-3.319,P=0.001)更高。结论血管内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术前NIHSS评分及侧支循环评分(ASTIN/SIR评分及BATMAN评分)与良好功能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