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制新型胃造瘘管保护装置在经皮透视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radiologic gastrostomy,PRG)患者中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介入肿瘤科行PRG的66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观察组患者在术后采用新型胃造瘘管保护装置进行造瘘管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胶带进行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造瘘口感染率、非计划拔管等情况,以及医护、患者对两种固定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造瘘口感染率、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新型胃造瘘管保护装置可有效保持管壁清洁,防止皮肤破损,减少造瘘口渗血,有效固定胃造瘘管,避免脱管,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提升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造瘘管饲用于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用胃造瘘管管饲,对照组用鼻胃管管饲,比较两组吸入性肺炎、导管堵塞、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经2个月临床观察,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观察组为1.67%、对照组为28.33%;导管堵塞、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用胃造瘘管管饲优于鼻胃管管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导管固定装置在减少肾造瘘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科2014年1月~2014年6月48例带有肾造瘘管的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7月~2014年12月62例带有肾造瘘管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胶布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导管固定装置,比较2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及舒适情况。结果对照组肾造瘘管非计划拔管率为12.49%,观察组肾造瘘管率为1.61%,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变换体位时感觉不便、牵拉痛者、担心引流管脱出的患者比例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的导管固定装置可在肾造瘘管固定规范使用,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同时减少患者变换体位时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道固定操作流程在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管道固定操作流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道固定方法。观察2组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经鼻胃(肠)管非计划性拔管率、胸腔闭式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及总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观察组经鼻胃(肠)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总非计划性拔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规范化管道固定操作流程可以有效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沈平华 《全科护理》2014,(25):2377-2378
[目的]观察膀胱造瘘管改良式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将56例膀胱造瘘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膀胱造瘘管采用传统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固定方法。比较两者在膀胱造瘘术后3d内出现膀胱造瘘管固定脱落、皮肤压痕、皮肤红疹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膀胱造瘘管固定脱落、皮肤压痕、皮肤红疹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造瘘管采用改良式固定方法可有效减少造瘘管固定脱落、皮肤压痕、皮肤红疹的发生,效果优于传统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室造瘘管行空肠造瘘对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在106例胃切除患者中,51例患者术中用脑室造瘘管行空肠造瘘,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腹胀、切口裂开、吻合口瘘的发生及医疗费用等,记录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脑室造瘘管在胃手术空肠造瘘患者中的腹胀、切口裂开、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室造瘘管行空肠造瘘能减少胃切除术后腹胀、切口裂开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造瘘管防护衣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8月至2016年1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南楼消化科行PEG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在PEG术后使用自行设计的造瘘管防护衣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使用腹带包扎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拔管、脱管等意外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脱管等意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术后患者使用造瘘管防护衣能够明显降低拔管、脱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造瘘长期引流不同接管方法的效果差异。方法我院经皮肾穿刺造瘘长期引流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经皮肾穿刺造瘘管接造口袋;对照组患者经皮肾穿刺造瘘管接一次性引流袋。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引流和生活质量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引流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造瘘管堵塞发生率和造瘘管脱出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皮肾穿刺造瘘管接造口袋长期引流效果佳,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生活质量,降低造瘘相关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对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对本院180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留置胃管与营养管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胃肠减压管与营养管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比较两组胃肠减压管与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5.6%,而对照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8.9%,观察组胃肠减压管与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可增加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留置胃管与营养管患者的舒适度,降低胃管与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进尿管道固定方法以期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方法选取本院留置尿管患者200例为对照组,使用高举平台法固定尿管;另选择留置尿管患者200例为观察组,使用改进的导管固定法。分别记录尿管留置天数、观察患者舒适度、皮肤情况、更换胶布次数、非计划性拔管次数,计算非计划性拔管(UEX)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管留置天数、皮肤受压情况、留置期间更换胶布次数和非计划性拔管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新的尿管固定方式固定效果明显优于高举平台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肠造瘘术后,造瘘口创面愈合及保持周围皮肤完整的最佳效果.方法 选择同类病例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纱布敷料覆盖,一次性尿布固定,观察组采用纱布敷料覆盖,自制弹力腹带包裹,观察术后7 d,造瘘口切口愈合的时间及周围皮肤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造口皮肤I期愈合率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自制弹力腹带应用于新生儿肠造瘘术后,减少了因新生儿啼哭、躁动而造成的腹压增高、肠液外溢,对造口周围皮肤的侵蚀而延迟切口愈合,同时弹力腹带易于患儿固定、利于护士观察、操作简捷、实惠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肠造瘘术后,造瘘口创面愈合及保持周围皮肤完整的最佳效果.方法 选择同类病例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纱布敷料覆盖,一次性尿布固定,观察组采用纱布敷料覆盖,自制弹力腹带包裹,观察术后7 d,造瘘口切口愈合的时间及周围皮肤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造口皮肤I期愈合率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自制弹力腹带应用于新生儿肠造瘘术后,减少了因新生儿啼哭、躁动而造成的腹压增高、肠液外溢,对造口周围皮肤的侵蚀而延迟切口愈合,同时弹力腹带易于患儿固定、利于护士观察、操作简捷、实惠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肠造瘘术后,造瘘口创面愈合及保持周围皮肤完整的最佳效果.方法 选择同类病例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纱布敷料覆盖,一次性尿布固定,观察组采用纱布敷料覆盖,自制弹力腹带包裹,观察术后7 d,造瘘口切口愈合的时间及周围皮肤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造口皮肤I期愈合率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自制弹力腹带应用于新生儿肠造瘘术后,减少了因新生儿啼哭、躁动而造成的腹压增高、肠液外溢,对造口周围皮肤的侵蚀而延迟切口愈合,同时弹力腹带易于患儿固定、利于护士观察、操作简捷、实惠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各种导管固定方法对减轻老年患者疼痛、增加其舒适度、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等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留置胃管、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新型高举平台方法加以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舒适度、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减轻患者疼痛、增加其舒适度、非计划性拔管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举平台固定方法可减轻患者疼痛、增加其舒适度、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胃镜下胃造瘘管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病人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因各种原因造成的经口进食困难需长期营养支持的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的患者共45例,随机分为经皮胃造瘘(PEG)组23例,鼻胃管饲(NGF)组22例。结果PEG组中,非计划性拔管脱管0例,皮肤黏膜损伤1例,护士工作量20min,满意度95%;NGF组中,非计划性拔管脱管11例,皮肤黏膜损伤9例,护士工作量35min,满意度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EG显著优于NGF组,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PEG具有创伤小、美观、管饲安全、操作简单,既能减轻护士工作量又能提高患者满意度等优点,而精心的护理是提高医疗质量重要保障,并对防止PEG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翠萍 《当代护士》2016,(12):80-81
目的探讨改良式固定法在妇科腹腔镜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5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按对策实施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280例采用高举平台法+局部Y固定和缠绕,对照组270例按传统的引流管固定方法。结果观察组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观察组的改良式固定法明显优于对照组,大大减少了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患者舒适度增强,满意度上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徐红燕  蒋勍  胡宁宁 《护理与康复》2013,(12):1148-1149
目的 探讨液囊空肠导管改良固定方法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置入液囊空肠导管患者按置管先后分为两组,前30例为对照组、后30例为观察组.液囊空肠导管固定观察组采用改良固定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固定后的舒适度、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舒适度为83.3%,非计划性拔管率为0;对照组患者的舒适度为33.3%,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0.0%.结论 液囊空肠导管固定宜采用改良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制作的肾造瘘管固定带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95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肾造瘘引流管的住院患者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95例。试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防脱防压肾造瘘管固定带进行固定,对照组采用两条毛巾及导管固定装置进行肾造瘘管的腾空和固定。结果试验组肾造瘘管的脱管率、堵管率、皮肤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疼痛管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防脱防压肾造瘘管固定带的使用能降低患者肾造瘘管脱管、堵管率,减轻疼痛及皮肤不适等问题,使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安全有效的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方法将90例经口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的新生儿按病案单双号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外科结固定法,对照组采用Y型胶布固定法,观察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观察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2例,对照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8例,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使用外科结固定法较Y型胶布固定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经皮穿刺内镜下胃壁固定直接置管法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内镜下胃壁固定直接置管法胃造瘘术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方便性。方法:比较广东医学院附属陈星海医院2004年9月至2011年6月期间52例经皮穿刺内镜下胃壁固定直接置管法胃造瘘术患者(实验组)和30例线拉式置管法胃造瘘术患者(对照组)的并发症、操作时间及造瘘管更换方法。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操作时间实验组比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可在体外直接更换造瘘管;对照组需胃镜引导下按原造瘘方法更换造瘘管。结论:经皮穿刺内镜下胃壁固定直接置管法胃造瘘术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