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构建以专科服务小组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开展居家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组建专科服务小组,包括管道、静疗、伤口造口、母婴、康复及中医6个小组,通过多种形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后对居家患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结束后使用满意度评价表调查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2019年7月15日—9月15日共开展了61例居家护理服务,其中母婴小组26例,伤口造口小组8例,管道小组14例,静疗小组3例,康复小组6例,中医小组4例;98%的患者对居家护理服务满意,患者认同以居家护理服务小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结论 以专科服务小组为主导开展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居家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高,护士自我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以医院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并进行实践,为更好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起到推动作用。 方法 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平台,组建上门服务护理团队,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方式,为高龄或失能老年人、疾病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结果 2020年5月-202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为84例患者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112次,患者满意度为100%。 结论 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可以解决行动不便人群的护理问题,满足患者需求,提升护士的专业价值和职业自豪感,提高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构建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老年慢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与实施的效果。方法通过多学科协作,组建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护理小组,并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评估老年慢病"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护士职业认同感。结果选取接受"互联网+护理服务"的69例患者,共服务147次,其中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输液港维护21例,基础护理操作17例,慢性病健康教育11例,慢性伤口换药8例,康复护理7例,安宁疗护5例。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94.0%。实施该模式后,护士的把握感、自我效力感、有意义感、一致感、自我决定感及各维度总均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可满足老年慢病群体多元化、专业化的居家照护需求,降低再入院率。该模式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也提升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依托医院现有专科护理门诊资源,引入第三方信息技术平台,成立以专科护理门诊为基础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开展伤口护理、造口护理、PICC维护、糖尿病足护理、胃管置管、尿管置管等17个护理服务项目,采取“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对出院患者及孕产妇、新生儿、失能患者、高龄老人、癌症晚期等居家人群实施延续护理服务。2019年12月-2021年8月共进行“互联网+护理服务”509人次,服务对象满意度为88.80%,且有81.54%的服务对象表示愿意继续使用该平台进行网约护士服务。以专科护理门诊为基础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满足了居家服务对象个体化、多元化护理需求,提高了网约护士的综合能力与自我价值感。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在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体系建设及实践效果,为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实践经验。方法 通过建立“互联网+中医护理”服务模式体系及平台,组建“互联网+中医护理”服务团队,为我院失能或半失能的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出院人群提供护理服务,并对整个护理流程进行规范及评价。结果2019年11月—2021年5月,成功开展“互联网+中医护理”服务100例,其中尿管护理29例,鼻胃管护理16例,伤口、糖尿病足及压疮护理19例、造瘘口护理6例,实施中医特色外治技术的患者共有30例(居家中医康复24例,中风居家康复护理4例,肺功能居家康复2例),服务内容除常规平台下单服务项目外,还以居家服务包内容为基础,实施居家中医调护方案,期间无医疗纠纷和突发状况的发生,患者满意率100%。结论 发挥“互联网+中医护理”的优势,借助互联网+平台,建立良好的护理服务模式体系,让中医护理走进社区及家庭,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先期6省市开展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各地进行推广。为响应国家、省、市号召,济南市各级医疗机构成立“互联网+护理服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依托第三方“九州优护”APP平台,将本单位的延续护理服务纳入全市统一管理。初步构建“网约护士”、“医院-社区-家庭”2种护理服务模式,建立运行保障机制。文章通过平台建设、服务项目、服务定价、运行机制、风险防控等方面综述了济南市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现状和进展,在制度管理、医保政策、推广宣传、平台建设等方面指出了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在我国护理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浙江实践现状进行阐述,探讨浙江在“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助力卫生强省、健康浙江建设。 相似文献
13.
《护士进修杂志》2021,(20)
目的构建大型公立医院引领的同质化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以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为政策指导,构建基于同质化理念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建立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分级协同护理服务。以伤口换药和PICC导管维护2项专科护理服务为试点,与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合作试运行。结果建立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中心-入驻医疗机构-护士三级管理模式,经过3个月的试运行,共完成伤口换药33人次,PICC导管维护5人次。满意度评价得到了患方的一致认可。结论大型公立医院以自身优势医疗和护理资源在引领和协同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同质化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为居家护理和延续护理服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还需在后续运行中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和优化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家庭医护平台,构建我院“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并评价其运行效果,以期为偏远地区及基层医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借鉴。方法:采取B2B2C模式,设计我院“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平台。平台包括监控平台端、医护端和用户端3个端口。服务项目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母婴护理和康复护理4个方面,共66项服务内容。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评价平台的运行效果。结果:目前平台共有来自30个科室的234名注册人员,其中39人持有专科护士证;男15人,女219人。2021年4月21日—2021年8月31日,订单数量随时间呈总体上升趋势(共292单)。订单数量20单以上的项目为新生儿足跟采血(46单)、新生儿胆红素测定(44单)、静脉采血(29单)、听力监测(29单)、更换尿管(29单)、更换胃管(27单)、压疮护理(20单)。访谈用户对“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平台和护理人员上门服务的操作和态度均满意,系统好评率为100%,并且愿意继续使用本平台预约服务。护士认为“互联网+护理服务”能够为居家病人解决健康照护问题,发挥护士专业特长,提升护士专业价值感。结论:基于家庭医护平台“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5.
积极探索以医疗机构为主体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针对业内顾虑较多的护理风险问题进行方案设计,通过确立互联网信息专属平台,设计下单—接单—服务路径,制定居家护理服务工作标准及考核管理方案,建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护患双方安全保障机制,保障"互联网+护理服务"科学、规范、健康地开展.经过2019年7月—2020年1月的半年试点实践,成功服务了305例病人,无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护患双方满意度1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为推进和完善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和权重,并在其基础上增加模糊综合评价法,实现模糊指标的量化,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有效评价。结果:经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确立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各对比矩阵一致性比率(CR)均<0.1。结论: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科学、合理,有效融合定性和定量评价指数,可为我国开展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探索由二级医院牵头,联合紧密医联体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熙心健康APP的“熙心养护”平台,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上门服务工作。目前通过700多例上门服务案例,为长期卧床的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等居家患者,提供专业的上门护理服务,发挥了专科护士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医联体之间优质资源的共享,“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在社区得到了推广及应用,周边老百姓反响较好。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构建临床专科护理模式的实践经验,包括专科护士的选拔与培训、专科护理技术的标准化、专科护理的质量控制,在护理服务质量、专科护士能力提升、专科护理整体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