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用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初步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腔颌面手术常因出血多,存在误吸与窒息的危险性,原则上应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以利于供O_2,保持气道通畅,避免血性分泌物流入气道而窒息。由于经口气管插管与术者占用同一通道,有碍术野暴露,不利于手术操作。故经鼻气管插管现已成为此类手术常  相似文献   

2.
带套囊气管导管在急救性气管插管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3年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过程中,一些医务人员给患者行急救气管插管时,被从导管中喷出的传染性分泌物直接污染而感染了SARS,有的医生还因此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本研究试图找出一种能避免插管操作者被从导管中直接喷出的分泌物直接污染的简单易行的防护方法。1资料与方法1.1末端带套囊气管导管的备制按预定长度将铜导管芯插入气管导管,将导管外口铜线弯曲倒U型,铜线尽可能贴近导管,通过铜线弯曲端在导管外口套上从7.5号手套剪下的第1或第2指指套,尽是缩小导管、铜芯和套囊间的缝隙,套上套囊后套囊末端无明显张力,以用嘴向…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讨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导管、气管切开套管的套囊压力和注气量是否合适,提供正确给套囊注气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35例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套管套囊压力和注气量的实际值和理想值进行准确测量.结果 65%的患者气管套管套囊实际压力和注气量过高,大于理想值.其中套囊实际注气量大于理想注气量2~4ml,套囊压力超过理想压力2~26 cm H2O.结论 临床上大部分气管套管套囊压力和注气量偏高,因此,应对人工气道患者采用专用套囊测压仪指导套囊注气量及控制囊内压,最大限度地避免气道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病人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监测值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雅君  郑碧霞  李文燕 《护理研究》2006,20(6):1456-1457
[目的] 探讨3种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监测方法的差异性。[方法] 对32例入住ICU的机械通气病人分别采用常规手指捏感法、最小闭合容量法、专用套囊测压表法各测气管导管囊内压1次,进行注气量及囊内压关系的比较。[结果] 手指捏感法测压值较压力表法及最小闭合容量法明显偏高(P均〈0.05),专用套囊测压表与最小闭合容量测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指捏感法所测压力值偏高,专用套囊测压表法与最小闭合容量法可以相互取代,测压表法操作简便,测压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病人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监测值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彭雅君  郑碧霞  李文燕 《护理研究》2006,20(16):1456-1457
[目的]探讨3种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监测方法的差异性[方法]对32例入住ICU的机械通气病人分别采用常规手指捏感法、最小闭合容量法、专用套囊测压表法各测气管导管囊内压1次,进行注气量及囊内压关系的比较。[结果]手指捏感法测压值较压力表法及最小闭合容量法明显偏高(P均<0.05),专用套囊测压表与最小闭合容量测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捏感法所测压力值偏高,专用套囊测压表法与最小闭合容量法可以相互取代,测压表法操作简便,测压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8.
人工气道护理质量的好坏是关系到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气管插管套囊维护是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回顾了气管插管的发展历史,并对气管插管套囊的充气、放气及压力监测进行介绍。对于Portex专用套囊测压表在充气及测压过程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公认,但对于套囊是否间断放气临床上仍有分歧,需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肺换气功能障碍,重症呼吸衰竭病死率甚高。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机械通气的方法强制呼吸,即手术切开气管,在切口处插入金属气管套管及导管,利用呼吸机强制呼吸,其优点是:疗效快;不足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及临床研究,观察柱形套囊气管导管与锥形套囊气管导管的密封性能,比较两种形状套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 (1)实验研究:将相同型号的柱形套囊气管导管与锥形套囊气管导管同时进行静态液体密封测试,观察10 min内套囊上液体渗漏情况;(2)临床研究:根据患者转入ICU选择不同形状套囊导管进行分组,柱形套囊组132例,锥型套囊组105例,两组病例均从气管导管冲洗管内注入0.2%亚甲蓝5 ml ,用纤维支气管镜观察气管黏膜染色情况,统计VAP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结果 (1)10 min内,相同型号的锥形套囊气管导管液体渗漏量明显少于柱形套囊气管导管;(2)锥形套囊组预防VAP的发生率优于柱形套囊组,特别是预防早期VAP发生率优于柱形套囊组;但在预防长期留置导管VAP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异;锥形套囊组发生VAP的时间明显较柱形套囊组晚。结论 使用封闭效果良好的锥型套囊导管,可减少声门下滞留物的渗漏量,延迟VAP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Hi-LoEVⅡ气管导管在临床上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人住我院ICU的100例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Hi.LoEVACⅡ气管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气管导管进行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发生天数、带机时间及患者在ICU停留时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VAP的发生率、发生天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Hi-LoEVACⅡ气管导管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延缓VAP发生时间,缩短带机时间,使患者在ICU停留时间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应用冲洗式气管导管囊上分泌物吸引预防VAP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应用冲洗式气管导管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价值.方法将ICU118例行经鼻气管导管并机械通气(MV)的患者分为A组(冲洗式气管导管组),B组(普通气管导管组).A组插管后每小时行吸引声门下分泌物,定时经胃管注入0.5%美兰20mL,观察咽及(或)胃-气囊上-下呼吸道返流和误吸情况.同步收集咽拭子、气囊上分泌物、呼吸道痰液及胃液行细菌学检查.结果 A组误吸率及1周内VAP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05,而1周后两组无明显差异P>0.5.第一周以流感嗜血杆菌及肺炎球菌居多,两组MV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无差异.结论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囊上分泌物吸引可有效控制和延缓误吸发生并能有效防控早期非发酵菌所致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时气管导管不同套囊压力对全身麻醉患者气管插管时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高压组(套囊压力为50 mmHg)和低压组(套囊压力为30 mmHg)。2组患者均经静脉依次给予舒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2.5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经静脉注射琥珀胆碱2 mg/kg诱导后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以及插管后1、2、3 min各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计算收缩压与心率的乘积(RPP)。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身高、ASA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的血压、心率及RP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组在插管后1、2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低压组(P0.05);高压组在插管后1、2、3 min的RPP均明显高于低压组(P0.01)。结论:控制气管导管的套囊压力对减轻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时发生的心血管反应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更换气管切开导管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管切开是建立人工气道的常用手段之一,而机械通气使用的气管切开导管均是一次性塑料套管,不易冲洗及更换。气管切开管随时有可能被黏稠分泌物附着或形成结痂致气管切开管堵塞,使呼吸机送气困难,出现可能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为保证呼吸机正常送气,须及时更换气管切开管,在更换时风险非常大,尤其是气管切开48h内,气管切开窦道尚未形成,一旦拔出气管切开管,很难将气管切开套管重新插入,导致患者呼吸道梗阻和严重缺氧,甚至死亡。为了解决这一并发症,保证呼吸机正常通气,我们于2006-04~09对15例患者采用一种新的更换气切套管方法,均取得了良…  相似文献   

15.
16.
[病例] 男,76岁,身高175 cm,体重55 kg.因反复咳痰、咯血50年,加重20 d入院.诊断为右上肺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拟行右上肺叶切除术.肺功能测定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其他术前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入手术室后开放右颈深静脉,采用静脉及吸入复合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7.
纤维支气管镜在处理困难气管插管中的“金标准”地位已为麻醉界所认同,成功做好纤维支气管镜导向下经鼻气管插管,护理参与起着关键作用隅。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本院麻醉科对20例需要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患者辅以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同时加强围插管期的护理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用于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中秋 《华西医学》1994,9(4):455-455
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用于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的初步体会申中秋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麻醉科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常需经鼻气管内插管,目的是执大术野,方便手术操作,利于气管导管固定。遇头颈后仰受限、张口困难者,还需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但该法常存在导管就位困难、咽部出...  相似文献   

19.
套囊压力监测在机械通气中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导管套囊压力监测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提供不具备压力监测仪条件的套囊注气依据。方法对35例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先后在同一时间采用手指捏感法与套囊压力监测仪测压法进行囊内压值的对比研究。结果手指捏感测压法均值高于套囊压力表测压法(P<0.01)。结论对人工气道患者采用专用套囊测压仪指导套囊注气量及控制囊内压,能最大限度避免气道粘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的变化对患者气道黏膜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共80例,年龄18-65岁,身高155~165cm,体质量指数(BMI)18-23kg/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I~II级,随机分为2组:持续压力组(A组)和压力变化组(B组),每组40例。A组气管插管后维持气管导管套囊压力于25mmHg直至手术结束。B组气管插管后维持气管导管套囊压力于25mmHg,每隔1h套囊放气至10mmHg压力,维持10min后,再次充气至25mmHg。拔管后记录气管导管套囊有无带血,患者有无咽喉痛、刺激性咳嗽、气道痉挛及发声困难。结果:2组患者术后各项气道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过程中气管导管套囊间断放气不能减轻气管黏膜的损伤,也不会减少咽喉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