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应用心房内心电图即时定位技术后,再到放射科做胸部X线透视,双重确认PICC导管尖端位置;对照组在体表定位方法确定导管拟到达长度后,送至放射科做X线定位,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比较两组置管到位率、操作时间和置管成本。结果两组的置管到位率分别为:95.25%和94.18%(P〉0.05);操作时间分别为(15.29±0.23)min和(26.52±0.36)min(P〈0.01);置管成本分别为(1719.37±0.61)元和(1885.37±0.42)元,(P〈0.01)。结论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置管的到位率高,能节约置管操作时间和置管成本。 相似文献
2.
胡小艳段盈芳赵熙聂磊张海曼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3):440-444
目前临床PICC尖端定位的方法 主要有体表测量法、X线尖端定位法、B超引导辅助定位和静脉腔内心电图定位.前3种方法 分别存在局限性:个体生理结构的差异可能会影响体表测量结果 的准确性;不同观察者采用影像学定位可能存在视觉和主观判断上的差异,且患者易受到X线辐射;B超引导辅助定位不能显示导管的全程,对一些在中心静脉内打折或导管尖端过深的病例无法进行判断.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通过观察置管过程中心电图上P波的特征性变化来判断导管尖端位置,可在置管过程中及时定位,减少导管尖端位置不正确而引发的风险,避免术后行X线带来的辐射和术后再次调管,降低检查费用.本文综述了PICC尖端定位的方法 、腔内心电图尖端定位的原理、优点、腔内心电图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和提高其稳定性的方法 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中应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科住院且具有PICC置管指征并经上肢或头部置管的新生儿108例,置管后先采取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通过观察特异性P波振幅变化,引导尖端置入在最佳位置,术后再行X线胸片定位,前后比较导管尖端是否达到理想的位置。结果:X光摄片定位显示,导管尖端处于第 5~7胸椎之间的有97例,处于第3~4胸椎有3例,处于第8~10胸椎的有4例,有P波出现但幅度与导管深浅变化不明显的2例,无特异性P波显示的2例,但胸片显示其导管尖端在位(假阴性)。一次置管到达理想位置的成功率为89.8%,PICC置管耗时平均为(20.5±4.2) min。97例位于第 5~7胸椎之间的患者,均能观察到不同程度特异性P波,其中P波增高的波幅≤R波波幅的50%有37例,P波为R波波幅的50%~80%有60例。经计算,心电监护仪定位技术对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特异度为77.8%,敏感度为97.9%。结论: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应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能准确判断导管尖端位置,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有效避免了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伤和局部组织刺激,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留置时间长短很大程度取决于导管头端的位置。传统的定位方法为患者穿刺后进行胸部X线定位,从而判断picc尖端位置。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各种定位方法也越来越多,其中ECG 引导的PICC 尖端定位技术操作简便,而且在导管放置的过程中可实时监测,随时进行调整。可准确判断导管头端位置,简单,可靠,安全,经济,有效的提高了PICC置管的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7.
谢承达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2):161-163
目的:分析心电图引导P I C C尖端定位技术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进行PICC置管治疗的80例血液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参照组采取传统穿刺方法置管,试验组采取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技术进行置管,所有患者在完成导管固定后均...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常见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相应的治疗,会威胁到其生命安全。在新生儿疾病的救治过程中,需要进行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以及应用非生理 pH 药液治疗和高渗营养支持治疗。但是药物的特性会对血管壁产生刺激导致化学性静脉炎,甚至可能因为药物的外渗而造成组织的损伤坏死。PICC 可以经过外周静脉将导管送入到中心静脉来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对于新生儿相应疾病的救治及营养支持提供了很大的保障。而且 PICC 穿刺置管后可以减少因反复穿刺对血管的刺激,从而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因此在当前的临床医学中新生儿救治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 PICC 置管过程中如果导管位置不合适则可能会对新生儿的正常治疗产生影响,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因此新生儿 PICC 尖端定位成为当前新生儿 PICC 置管过程非常重要的内容。随着新生儿 PICC 尖端定位的诞生和不断的发展为当前新生儿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本文旨在对新生儿 PICC 尖端定位的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完善相应的 PICC 定位,有效辅助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11.
腔内心电图技术联合B超预防PICC异位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腔内心电图技术联合B超在导管异位预防与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置入PICC肿瘤患者2713例,将2015年1—6月收治1370例肿瘤患者为对照组,B超引导下PICC置管;2015年7—12月的1343例肿瘤患者为观察组,腔内心电图技术联合B超引导下PICC置管.观察比较2组患者置管术中导管异位发生率、导管异位诊断失误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置管术中导管异位发生率分别为3.13%(42/1343)和5.40%(74/1370),观察组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有9例导管异位患者在术中未及时发现,而是在术后X线定位中确诊.观察组的术中导管异位即时诊断失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腔内心电图技术联合B超能有效预防和诊断导管异位,从而实现早期导管异位调整,减少术后导管异位返调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管理软件在PICC置管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50例行PICC置管患者,对其运用PICC管理软件进行管理。观察运用PICC管理软件前后患者原始资料的完整性情况、护士录入每例患者资料的时间、患者PICC置管时间。结果应用PICC管理软件后患者原始资料的完整性从62.2%提高98.2%、护士录入每例患者资料的时间从5min缩短到2min、患者PICC置管时间从4~5个月延长7~8个月。结论 采用PICC管理软件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管理可保证患者原始资料的完整性、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15.
体位改良对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过程中头部体位摆放时间的前后选择,探讨对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35例患者采用送导管同时嘱患者按要求头转向穿刺侧,下颌紧贴肩部的新方法 (A组35例)与送导管到腋静脉时嘱患者头转向穿刺侧的传统方法置管(B组35例),比较两种方法置管过程中患者舒适程度及置管成功率的比较。结果 A组全部准确到达上腔静脉一次置管成功率100%,B组中5例未能准确到达上腔静脉,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85.7%。结论送导管同时嘱患者头转向穿刺侧,下颌紧贴肩部进行送管的体位优势,能够防止在送管过程中因颈总静脉入口压迫不到位或不及时而导致导管误入颈内静脉,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s,PICC)导管末端水柱波动能否判断导管异位。方法便利抽样选择在东营市人民医院住院的肿瘤化疗科须置入PICC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常规置入PICC,置管后观察患者胸腔压力观测导管末端水柱波动,并行X线摄片判断导管位置。结果水柱无波动或微弱波动的导管异位率为76.9%,水柱波动良好的导管异位率为1.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观察PICC导管末端水柱波动可间接判断导管异位情况。 相似文献
18.
心房内心电图应用于PICC导管头端定位效果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心房内心电图在PICC导管头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维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JBI Library、PubMed、Ovid、Springer、Web of Science、Medline数据库,收集应用心房内心电图定位PICC导管头端位置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11月20日.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法较传统X线胸片定位提高了导管头端到位准确率(RR=1.13,95%CI:1.07~1.19,P<0.01);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RR=0.41,95%CI:0.30~0.55,P<0.01).结论 心房内心电图定位可提高导管头端到位准确率且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美皮康用于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换药,预防穿刺点感染及周围皮肤过敏。[方法]将80例行PICC置管1周后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常规换药后贴以美皮康敷贴,对照组常规换药后贴以3M透明敷贴。[结果]实验组出现1例感染,无过敏发生;对照组出现5例感染,4例过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皮康敷贴在PICC换药中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