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干预在内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内镜手术的患者90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安全、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干预后护理安全、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内镜手术患者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护理风险干预,可以明显的提高内镜手术的护理安全、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鲁沃夫(Ruhof)多酶清洗液在内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使用后的内镜80例次采用卫生部规定的四槽法进行多酶清洗液清洗,观察清洗后镜身表面附着物、喷嘴堵塞、内镜表面清洁度的变化。结果Ruhof多酶清洗液清洗后,镜身表面附着物、喷嘴堵塞、表面清洁度评价值显著下降,清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uhof多酶清洗液是一种理想的内镜清洗剂,能有效清洗,减少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林慧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5117
内镜结构精密复杂,不易彻底清洗,为提高器械洁净度和灭菌效果,我们运用PDCA循环进行内镜器械清洗管理.1 PDCA循环实施方法1.1 分组 对照组:实施前为我院2010年5-10月内镜器械1021件.试验组(PDCA循环组):实施后为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4月内镜器械1079件. 相似文献
4.
5.
灭菌前的完全清洗是合格灭菌的前提,提高器械清洗质量,注重环节管理,包括提高偏听则暗的业务能力,注重器械处理原则,加强清洗后的器械处理,保证灭菌合格率100%。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0)
目的探讨品管圈应用于清洗消毒环节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方法对比2015年1月-2015年8月品管圈应用前为对照组,2015年9月-2016年4月品管圈应用后为实验组,计算医疗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的合格率及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医疗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的合格率分别为94.50%、93.86%、94.93%、94.43%、95.07%、95.14%、94.43%、93.71%、94.50%,均低实验组98.21%、97.79%、99.29%、98.86%、99.14%、99.36%、98.14%、96.79%、97.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齿类轴节器械、非齿类无轴节器械、组合器械等各类器械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其他类型器械外,两组各类器械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医院感染率为1.30%显著低于对照组4.10%(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消毒环节质量控制,医疗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合格率提高,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样性心理护理用于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后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6例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多样性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DS、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明显较对照组20.93%低(P0.05)。结论:多样性心理护理可改善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心理状态,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清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2019年1—12月济南市济钢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50件腔镜器械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管理;抽取2020年1—12月该院消毒供应中心的50件腔镜器械作为观察组,对其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比较两组腔镜器械的清洗效果及管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腔镜器械的清洗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波清洗技术在硬式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武警天津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卫生队回收待清洗的400件硬式腔镜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件。两组均由同一组器械清洗人员进行清洗消毒,其中对照组采用手工清洗程序进行清洗消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超声波清洗技术,分别采用5倍放大镜法、细菌学测试法和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对两组的清洗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5倍放大镜法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咬合齿、凹凸槽清洗合格率和器械清洗合格率依次为99.50%、98.50%、97.50%,均高于对照组的96.00%、94.50%、9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学测试法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管腔、咬合齿、凹凸槽清洗合格率和器械清洗合格率依次为96.50%、98.00%、97.50%、93.50%,均高于对照组的91.00%、93.50%、93.00%、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管腔、咬合齿、凹凸槽清洗合格率和器械清洗合格率依次... 相似文献
10.
内镜消毒是由清洗、酶洗、消毒、冲洗、干燥、贮存等多环节和多途径完成,复杂的操作过程给内镜消毒效果带来了诸多不便,清洗环节也时常影响内镜的消毒质量。根据2005年本市内镜检测结果,清洗消毒槽槽壁表面细菌总数较高和细菌菌属分布不明等情况,2006年对内镜清洗消毒槽和使用水卫生现状进行专项调查,找出清洗消毒槽和使用水等环境因素与内镜消毒效果之间的关联程度,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环节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方法我科自2008年1月起实施清洗、消毒环节质量控制,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清洗、消毒监测结果进行比较,观察质量控制效果。结果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清洗及消毒合格率分别为73.86%、80.68%,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清洗及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5.83%、9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对清洗、消毒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可明显提高清洗、消毒合格率,对降低医源性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向冬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4):5137
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中规定: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防渗透围裙.我院手术室在近几年工作中发现,可将骨科手术患者术中透视用未污染的一次性无菌保护套在腔镜清洗时当防渗透围裙,效果良好.(1)材料:由江西3L医用制品集团有限公司制作的规格为80 cm×80 cm的医用无菌保护套.(2)方法:将保护套底部剪成80 cm×80 cm筒状衣套,上端有松紧带(产品原有).清洗腔镜时将有松紧带的一端在上,拉平齐腋下;剪开部分为下端,直接套在工作服外即可,使用后丢弃.(3)优点:一次性无菌保护套废物利用,制作简便,经济实用,可一用一弃,减少了医疗成本和医疗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为达到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供应室3个规范要求,我院于2009年10月起实行全院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集中供应,修订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并对器械清洗环节进行重点控制,保证了器械的清洗质量.1方法1.1制定操作规程与流程1.1.1清点与分类物品密闭回收至去污间后,依物品核对单依次清点物品名称、数量、规格,检查器械是否配套,结构性能是否完好,并根据器械物品的材质、精密程度分类.1.1.2清洗 (1)初步冲洗:流动水下用软毛刷刷洗净器械外表,选用规格型号相符的管腔清洗刷或海绵棒及压力水枪清洗腔道和孔隙,注意动作轻柔,勿碰撞、敲打、跌落.(2)多酶浸泡和刷洗:将器械放入40℃热水加1:270鲁沃夫全效多酶溶液中浸泡5 min.然后在多酶清洗液下,用软毛刷刷净,选择合适型号的管腔清洗刷刷洗腔道和孔隙,再用高压水枪喷射冲洗各腔道和孔隙.(3)超声波多酶清洗:将大部件器械装入器械清洗托盘,小部件装入微型器械盒,进入超声波清洗机行超声振荡多酶清洗3~5 mi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对气管镜清洗消毒合格参考值范围和检测方法。方法选取360条患者使用后的气管镜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20条。A组床旁预处理后分为A1、A2两组(每组60条气管镜),B组气管镜在人工清洗后分为B1、B2两组,C组气管镜在高水平消毒后分为C1、C2两组,A1、B1、C1组采用细菌采样,A2、B2、C2组进行ATP生物荧光采样。两种采样方法对气管镜表面采样为全部长度涂抹采样,管腔的采样方法均为冲刷法。同时选取临床使用后的60条气管镜经过人工清洗后,对管腔运用冲洗法,对冲洗液进行ATP生物荧光检测,比较冲洗法和冲刷法对管腔采样的有效性。结果气管镜在人工清洗后,对管腔采样的冲洗法和冲刷法,两组ATP总量的相对发光值(RL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气管镜在A1、B1组的细菌采样中,管腔和表面菌落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高水平消毒后表面和管腔菌落数均为0;气管镜在A2、B2、C2三组的ATP生物荧光检测采样中,表面ATP总量RLU值A2与B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2与C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管腔ATP总量RLU值A2与B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2、C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结论 ATP生物荧光采样冲刷法对气管镜管腔采样更有效;人工清洗环节非常重要,人工清洗后气管镜表面和管腔ATP总量建议低于10 000和3 4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消毒供应室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向临床输送灭菌合格的产品,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由护士长负责,成立质量控制小组,每日对消毒供应室的各项工作进行质量自查,每周定期检查,将检查结果及时公示并记录存档.结果 供应室管理工作有标准,岗位有规范,操作有流程,达到质量全过程控制和跟踪,完善质量监控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结论 消毒供应室严格有效的质量控制是临床各项诊疗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汪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2)
将持续质量改进管理贯穿于科室的管理工作,对科室工作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管理,使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消毒等工作得到全面、全程、持续、稳定地发展.1 质量改进与监测工作1.1培训 按照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将清洗消毒的流程具体化、细化,对人员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地培训,便于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对硬式内镜器械实施精细化管理对其清洗消毒质量的控制作用.方法:分析精细化管理实施前(2018年6月~12月)硬式内镜器械15120件的与实施后(2019年1月~6月)硬式内镜器械17080件的清洗质量.结果:实施后,清洗合格率、工作人员对硬式内镜机械清洗消毒操作考核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优化消毒供应室清洗器械质量的效果.方法:研究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的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情况,其中800件医疗器械与10名工作人员为对照组,同时将800件医疗器械与10名工作人员为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处理后器械清洗质量与工作满意度情况.结... 相似文献
20.
持续质量改进(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本科为了提高腔镜器械的清洗质量,预防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遵循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原则,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开展腔镜器械清洗质量检查,拟订了质量评价标准,从根本上加以纠正,从而确保清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