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我国戊型肝炎病毒87A株实验感染恒河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组织培养分离的戊型炎病毒(HEV)87A株病毒液,以后腿静脉内接种4只恒河猴,其中2只在感染后第5周血清转氨酶(ALT)开始升高,最高值达到染前猴的将近2倍,升主后肝活检可见特征性病理学改变,并从混合粪便液中分离出相同的病毒;感染的动物HEV特异性抗体全部转阳。而2只对照猴无上述感染症状。表明87A株是一种直病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脑内移植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基因修饰的温度敏感型永生化神经干细胞(immortalized neural stem cells, iNSCs)的生物学稳定性和安全性,探讨TH基因表达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大鼠旋转行为和多巴胺代谢的影响. 方法 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PD模型大鼠73只,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6只,TG)脑内纹状体移植体外转染稳定表达TH基因的iNSCs株(RMN-TH),对照组(27只,CG)同部位植入未转染TH基因的RMN细胞株,余10只为模型组(MG).分别比较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点实验大鼠肿瘤发生、排斥反应和阿扑吗啡(APO)诱导旋转行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H表达;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方法检测多巴胺(dopamine, 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水平. 结果移植细胞在受体大鼠纹状体内存活均超过6个月,并广泛迁移、稳定表达TH,而未诱发肿瘤和排斥反应.RMN-TH TG组的APO诱导旋转行为得到明显改善,移植后第8周与CG组、MG组比较,旋转圈数分别下降64.17%和61.54%(P<0.01);TG组大鼠移植侧纹状体内TH表达显著高于健侧(P=0.0029)、CG组移植侧和MG组(P=0.0031).TG组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水平明显高于CG组和MG组(P=0.0027).与MG组比较,CG组大鼠旋转行为、TH表达,以及DA,DOPAC和HVA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TH基因修饰的iNSCs细胞株RMN-TH可以在PD大鼠纹状体内长时间安全存活并稳定表达TH,显著增加内源性DA及其代谢产物水平,有效改善模型大鼠PD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导引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治疗脑缺血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携带HGF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在CT灌注扫描图像定位下将其多点注射到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的缺血半暗带区域;转染7 d后断颈取脑,切片观察HGF基因于大鼠脑内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效应。结果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证实,HGF基因片段已克隆到PIRES2-EGFP的BamH I和Sal I位点之间。HGF基因转染大鼠缺血半暗带区7 d后免疫组化方法证实实验组大鼠转染局部已有HGF表达,血管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CT灌注显示其梗死侧半球的脑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0.01);TTC染色显示实验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脂质体转染HGF基因能够在缺血半暗带区表达,其表达产物能够发挥生物学效应并促进局部侧支循环形成,从而改善脑缺血。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已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对心血管病发病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心血管病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基因治疗已成为心肌缺血治疗具有前景的有效方法,其中有些已经进入临床试验以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而如何在活体内无创性监测治疗基因的表达及其治疗效果也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基因和药物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翼  修建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2):1359-1361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基因和药物的靶向治疗是当前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超声微泡造影剂到达靶组织后,在超声能量作用下,因"空化效应",能有效穿透血管内皮屏障,定向释放内部包裹的基因或药物,使局部浓度大大增高,达到靶向治疗目的。本文就其在抗肿瘤、溶栓和炎症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肿瘤基因治疗是一种在基因水平上治疗肿瘤的方法,是现有治疗肿瘤的先进方法之一。但是,肿瘤基因治疗技术还存在很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目的基因表达的靶向性问题等。现有研究证实,使用特异性启动子可以提高肿瘤基因治疗的靶向性。启动子是指能启动mRNA转录的一段特异性DNA序列,特异性启动子是指仅在特定组织或肿瘤中才会被激活的启动子。该文将就肿瘤基因治疗相关的特异性启动子的近期研究,按启动子的作用类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观察新分离呼肠病毒感染食蟹猴的病理学变化,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用从SARS患者分离的呼肠病毒BYD1株通过滴鼻和静脉注射两种途径,感染4只食蟹猴(每组2只)。每组分别在感染后7d和33d各处死1只,进行肺脏、心肌、肝脏、脾脏、肾脏、肠、脑和淋巴等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肉眼观察感染猴肺组织可见水肿和红白相间的实变。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集中在肺脏、脾脏、淋巴结和全身小静脉。肺脏表现局部肺泡腔出血,并有蛋白液渗出。肺泡间隔充血、淤血、水肿,导致肺泡壁增厚。支气管上皮细胞和黏膜纤毛脱落,支气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脾脏、淋巴结白髓减少,红髓淤血,发生中心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全身组织器官小静脉明显淤血。结论:食蟹猴实验感染呼肠病毒BYD1株后,出现间质性肺炎,脾脏、淋巴结萎缩和全身小静脉淤血等一系列组织病理学特征。病毒感染后,受侵害肺脏出现血氧交换障碍和免疫器官功能下降是导致食蟹猴发病的内在机制。新分离的呼肠病毒感染食蟹猴出现的病理学变化提示可以作为严重呼吸综合征的病理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联合血管束植入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联合血管束植入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效果。方法 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经BMP-2基因转染后复合异种骨支架体外构建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建立兔双侧桡骨缺损(2.0cm)模型,采用4种方法修复:A组: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血管束植入;B组: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C组:无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血管束植入;D组:单纯支架。术后4、8、12周行X线检查、计量组织学检查、生物力学测定和微血管墨汁灌注等观察血管形成及成骨情况。结果 A组缺损区在成骨活跃程度、再生骨量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其他组,血管束发出分支向移植骨内长入,血管再生旺盛,其骨缺损得到了较彻底的修复。B组在BMP-2基因诱导下成骨速度和质量优于C组;而D组缺损内主要形成纤维组织。结论 BMP-2基因治疗联合血管束植入具有良好的成骨及血管化效果,对骨不连、长段骨缺损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白介素-12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协同抗小鼠肝癌作用。方法:荷肝癌动物模型,肿瘤局部γ射线照射后,瘤内注射AdmIL-12腺病毒,取组织标本进行ELISA及CTL活性检测,免疫组化染色等分析。结果:联合治疗小鼠肿瘤生长受到抑制,体积明显缩小,并可使50%的小鼠肿瘤完全染色等分析。结果:联合治疗小鼠肿瘤生长受到抑制,体积明显缩小,并可使50%的小鼠肿瘤完全消退,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照射组和瘤内注射AdmIL-12及其其他对照组(P<0.01)。而单纯瘤内注射AdmIL-12组的疗效并不优于单纯照射组(P>0.05)。联合治疗组小鼠血清和脾细胞的培养上清中可见INF-γ水平的显著提高,并诱导产生特异性的CTL活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肿瘤组织中见有大量CD4^ 、CD8^ 阳性淋巴细胞的浸润。结论:腺病毒介绍导白介素12基因治疗与放射治疗的联合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并诱导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新分离呼肠病毒感染食蟹猴动物模型。方法:通过滴鼻和静脉感染两种途径,用从SARS患者分离的呼肠病毒BYDl株感染4只食蟹猴,每天观察体温变化;每组分别在感染后7d和33d各处死1只,进行肺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肺脏等脏器的病毒分离。定期采集血清和粪便,分别进行特异性中和抗体的测定和病毒分离。结果:感染猴于接种病毒后的3-4d均开始出现发热症状,持续4d,体温最高可达40.4℃,退热4d后又陆续出现第二次发热。感染动物均产生抗呼肠病毒的中和抗体,静脉组抗体滴度高于滴鼻组。从感染动物的肺、心、肝、脾、肾、脑和淋巴组织以及粪便中均分离出呼肠病毒。肺脏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间质性肺炎。结论:食蟹猴实验感染呼肠病毒BYDl株后,出现发热、免疫应答、病毒血症和间质性肺炎等一系列临床病理学体征,说明食蟹猴可以用作呼肠病毒感染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