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方法 总结76例胸腰段椎体新鲜性爆裂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对前后路手术在胸腰段重建的稳定性、后突畸形的矫正和维持、内固定状态、神经功能恢复、腰痛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椎间高度恢复接近正常,后突畸形基本解除,经前路手术的椎管占位完全解除,2组均无不良并发症.跟踪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2组早期稳定性及内固定物状态均良好.术前合并神经症状者前后路术后均有明显恢复,以前路为显著.结论 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经手术治疗效果肯定,采用何种术式应结合脊髓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和椎体爆裂的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方法 总结76例胸腰段椎体新鲜性爆裂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对前后路手术在胸腰段重建的稳定性、后突畸形的矫正和维持、内固定状态、神经功能恢复、腰痛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椎间高度恢复接近正常,后突畸形基本解除,经前路手术的椎管占位完全解除,2组均无不良并发症.跟踪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2组早期稳定性及内固定物状态均良好.术前合并神经症状者前后路术后均有明显恢复,以前路为显著.结论 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经手术治疗效果肯定,采用何种术式应结合脊髓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和椎体爆裂的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方法 总结76例胸腰段椎体新鲜性爆裂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对前后路手术在胸腰段重建的稳定性、后突畸形的矫正和维持、内固定状态、神经功能恢复、腰痛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椎间高度恢复接近正常,后突畸形基本解除,经前路手术的椎管占位完全解除,2组均无不良并发症.跟踪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2组早期稳定性及内固定物状态均良好.术前合并神经症状者前后路术后均有明显恢复,以前路为显著.结论 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经手术治疗效果肯定,采用何种术式应结合脊髓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和椎体爆裂的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方法 总结76例胸腰段椎体新鲜性爆裂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对前后路手术在胸腰段重建的稳定性、后突畸形的矫正和维持、内固定状态、神经功能恢复、腰痛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椎间高度恢复接近正常,后突畸形基本解除,经前路手术的椎管占位完全解除,2组均无不良并发症.跟踪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2组早期稳定性及内固定物状态均良好.术前合并神经症状者前后路术后均有明显恢复,以前路为显著.结论 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经手术治疗效果肯定,采用何种术式应结合脊髓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和椎体爆裂的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方法 总结76例胸腰段椎体新鲜性爆裂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对前后路手术在胸腰段重建的稳定性、后突畸形的矫正和维持、内固定状态、神经功能恢复、腰痛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椎间高度恢复接近正常,后突畸形基本解除,经前路手术的椎管占位完全解除,2组均无不良并发症.跟踪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2组早期稳定性及内固定物状态均良好.术前合并神经症状者前后路术后均有明显恢复,以前路为显著.结论 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经手术治疗效果肯定,采用何种术式应结合脊髓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和椎体爆裂的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方法 总结76例胸腰段椎体新鲜性爆裂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对前后路手术在胸腰段重建的稳定性、后突畸形的矫正和维持、内固定状态、神经功能恢复、腰痛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椎间高度恢复接近正常,后突畸形基本解除,经前路手术的椎管占位完全解除,2组均无不良并发症.跟踪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2组早期稳定性及内固定物状态均良好.术前合并神经症状者前后路术后均有明显恢复,以前路为显著.结论 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经手术治疗效果肯定,采用何种术式应结合脊髓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和椎体爆裂的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方法 总结76例胸腰段椎体新鲜性爆裂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对前后路手术在胸腰段重建的稳定性、后突畸形的矫正和维持、内固定状态、神经功能恢复、腰痛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椎间高度恢复接近正常,后突畸形基本解除,经前路手术的椎管占位完全解除,2组均无不良并发症.跟踪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2组早期稳定性及内固定物状态均良好.术前合并神经症状者前后路术后均有明显恢复,以前路为显著.结论 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经手术治疗效果肯定,采用何种术式应结合脊髓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和椎体爆裂的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方法 总结76例胸腰段椎体新鲜性爆裂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对前后路手术在胸腰段重建的稳定性、后突畸形的矫正和维持、内固定状态、神经功能恢复、腰痛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椎间高度恢复接近正常,后突畸形基本解除,经前路手术的椎管占位完全解除,2组均无不良并发症.跟踪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2组早期稳定性及内固定物状态均良好.术前合并神经症状者前后路术后均有明显恢复,以前路为显著.结论 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经手术治疗效果肯定,采用何种术式应结合脊髓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和椎体爆裂的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方法 总结76例胸腰段椎体新鲜性爆裂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对前后路手术在胸腰段重建的稳定性、后突畸形的矫正和维持、内固定状态、神经功能恢复、腰痛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椎间高度恢复接近正常,后突畸形基本解除,经前路手术的椎管占位完全解除,2组均无不良并发症.跟踪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2组早期稳定性及内固定物状态均良好.术前合并神经症状者前后路术后均有明显恢复,以前路为显著.结论 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经手术治疗效果肯定,采用何种术式应结合脊髓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和椎体爆裂的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方法总结76例胸腰段椎体新鲜性爆裂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对前后路手术在胸腰段重建的稳定性、后突畸形的矫正和维持、内固定状态、神经功能恢复、腰痛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椎间高度恢复接近正常,后突畸形基本解除,经前路手术的椎管占位完全解除,2组均无不良并发症。跟踪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2组早期稳定性及内固定物状态均良好。术前合并神经症状者前后路术后均有明显恢复,以前路为显著。结论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经手术治疗效果肯定,采用何种术式应结合脊髓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和椎体爆裂的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前路与后路手术效果,分析两种手术后椎体矫正角度丢失对影像学结果的影响,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院56例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分为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两组,前路手术组26例,后路手术组30例。随访24~48(36±11.7)个月。根据随访X线侧位片测量矢状位Cobb角作为评价标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术前与术后即刻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2组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矫正度丢失是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前路手术对于改善和维持脊柱该段骨折的矫正度优于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12.
刘成功 《现代保健》2011,(10):20-21
目的 观察和分析前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方减压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36例,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结果 术前椎体压缩33.5%~69.5%,平均45.9%,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神经功能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其中16例完全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未见后凸畸形复发或加重.内固定物无松动、脱落及折断现象.结论 前路手术可以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压充分,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段爆裂骨折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2例,女23例;年龄17~58岁,平均36.6岁;后路手术45例,前路手术50例。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的术前情况及手术矫正和随访丢失情况,评估椎管减压范围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95例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等严重并发症。通过比较两组术前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有差异,前路组比后路组术前压缩及后凸畸形程度重,术后两组均复位满意无明显差异,随访两组有明显差异,后路组矫正丢失率明显大于前路组;术前椎管占位前后路分别为(46.2±12.4)%和(40.6±15.5)%,术后分别为(3.0±4.0)%和(16.2±1.9)%,前路组椎管清除率明显优于后路组;后路手术较前路手术用时短,出血量少;前路组植骨融合率高于后路组。结论胸腰段爆裂骨折行前后路手术的疗效是肯定的,具体的术式选择应根据伤椎椎体压缩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骨折脱位来决定。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5,(9):1193-1194
目的探讨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手术,观察组采用前路减压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效果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的运动评分、触觉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s角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水平(P<0.01)。结论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具有更少的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但在椎体高度恢复、解除脊髓受压方面效果不如前路减压手术。  相似文献   

15.
陈达智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8):1256-1257
目的探讨后路侧前方减压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后路单侧行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复查X线及CT片,评估骨折复位、减压及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2.5个月。X线片和CT显示植骨完全融合。骨折椎椎体高度由术前压缩至平均33.7%恢复至术后平均89.0%;节段性椎体后凸畸形角度由术前平均后凸20.3°,矫正至术后平均8.8°;椎管容积由术前的平均压迫51.4%恢复至术后椎管压迫完全解除。结论后路侧前方减压椎体重建短节段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减压彻底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评价采用AF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收治的41例胸腰段椎体骨折病人实施AF内固定治疗,对治疗后病人的畸形纠正、神经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等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椎体前后缘高度在手术前分别为43.5%与90.8%,手术后分别增至84.8%与96.7%;手术后的脊柱后凸角度与侧凸角度均比术前显著减小(P均〈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病人神经功能均显著恢复。结论 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确切,固定牢靠,椎体复位快。  相似文献   

17.
前路减压与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前路减压与脊柱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5-01/2008-12收治的29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采用前路减压及髂骨或肋骨植骨加Z-plate内固定系统重建脊柱稳定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通过比较术前、术后和随访时X线片和CT片上Cobb角和骨块椎管占位比例来评价后凸畸形矫正、椎管减压程度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29例患者术后脊柱序列及生理曲度恢复正常,伤椎椎管内骨折块已完全去除.经平均10个月随访,脊柱序列及生理曲度正常,椎管无占位,植骨融合良好,无继发性后凸畸形发生,无钢板、螺丝钉断裂及松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该手术可一期实现椎管前方直接减压,使神经获得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Z-plate内固定直接作用于骨折部位可以对椎体间支撑和对植骨加压,促进植骨融合,适合于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脊柱稳定性重建和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胸腰段是脊柱活动范围最大,最易发生骨折、脱位的部位。目前对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内固定物的选择都有很大的争议。本文回顾1987年~1997年间,在我院行后路手术治疗的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60例患者的疗效.对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方法及内固定物的利弊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后路钉棒固定单纯撑开和不撑开经椎弓椎体复位的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138例,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对照组给予后路钉棒固定不撑开经椎弓椎体复位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钉棒固定单纯撑开经椎弓椎体复位治疗。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疗效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钉棒固定单纯撑开经椎弓椎体复位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操作简单,出血量少,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三椎体六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初步疗效。方法对35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均于伤后1周内行后路经椎弓根螺钉植入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其中20例采用目前国内通用的AF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术,15例采用在骨折椎和相邻上、下椎植入六枚椎弓根螺钉的复位固定术,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21(平均12)个月。20例四钉固定无改变2例,部分改善5例,余均完全复位。15例六钉固定椎体复位达90%-100%。脱位完全纠正。术后近期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三椎体六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在操作技术上是可行的,对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脱位满意,是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