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促醒护理在重型颅脑手术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手术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促醒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14d、28d清醒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清醒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时的GOS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O.05)。结论促醒护理能够促进重型颅脑手术患者术后苏醒,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呼唤式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唤式护理对脑卒中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预后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昏迷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呼唤组。对照组按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呼唤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呼唤式护理干预,于不同时间段评定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清醒率及清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呼唤组清醒率及清醒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呼唤式护理模式护理脑卒中昏迷患者,能加速患者清醒,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运用Orem自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运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GCS≤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护理问题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及伤后3个月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出现的护理问题和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伤后3个月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自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可减少护理问题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促醒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8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促醒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执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促醒护理干预。15d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促醒治疗第1疗程及第2疗程两组患者GC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3疗程后两组患者GC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促醒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病情。加快苏醒过程,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床边工作制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颅脑损伤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床边工作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清醒时间少于对照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时的GOS良好率、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边工作制有效地夯实了基础护理,改善了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住院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家属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对照组出院1周后予以电话回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话跟踪回访、QQ群网络交流等方式提供护理干预措施,8个月后采用自行设计的居家护理质量及满意度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居家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居家护理依从性评分为(16.13±1.8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44±1.7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4,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P<0.05)。观察组患者压疮、消化道出血、便秘、深静脉血栓、关节挛缩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分别为2,1,3,1,4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1,5,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91,4.28,9.43,4.28,5.94;P<0.05)。观察组有13例患者生活部分自理,高于对照组的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5)。结论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居家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性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6例重型颅脑损伤性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加用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用Barthel指数表示)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进行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12周、24周的结果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12周、24周Barthel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NOSIE-30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有助于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精神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细节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的效果,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2010年3月—2013年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212例,将此21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17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患者鼻饲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营养不良9例,占5.14%,观察组0例,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27,P〈0.05)。对照组发生鼻饲并发症41例,占23.43%,观察组22例,占10.3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07,P〈0.05)。结论系统细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鼻饲并发症的发生,在保证患者营养供给的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唤式护理干预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实施呼唤式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及血红蛋白的含量,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出院时,研究组GCS评分及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唤式护理干预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可有效改善其昏迷状态及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家属焦虑等负性情绪,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刺激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清醒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刺激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清醒时间及日常生活能力和Karnofsky评分。结果:观察组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arnofsky评分和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激性护理干预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苏醒,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有效改善预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瑞红 《妇幼护理》2022,2(17):4092-4094
目的 研究早期促醒护理干预对 ICU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于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106 例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组间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53 例)和 观察组(53 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取早期促醒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昏迷情况、清醒时间 以及并发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格拉斯昏迷评分 均有提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清醒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清醒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实施早期促醒护理,能够改善昏迷状态,缩短清醒 所用的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呼唤式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呼唤式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呼唤式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昏迷转清醒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GOS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呼唤式护理干预能加速患者清醒,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杨小菊 《当代护士》2008,(10):30-3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经确诊的首发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8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并比较2组住院30d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刺激性护理对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各种刺激性护理干预,于不同时间段评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清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清醒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各种刺激性护理对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有一定的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方法:将112例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并采用PVS评分标准对预后进行评价、对照。结果:两组意识恢复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缩短昏迷期,解除和避免植物状态,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语言呼唤联合音乐促醒法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昏迷患者的清醒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将2005年7月~2007年11月收治的28例重型TBI昏迷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语言呼唤联合音乐促醒法;将2004年11月~2005年6月收治的28例重型TBI昏迷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清醒率及清醒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清醒率及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和清醒率方面高于对照组,清醒时间则短于对照组。结论 语言呼唤联合音乐促醒法能促进重型TBI昏迷患者脑功能恢复,提高苏醒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呼唤式护理配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疗效和机理。方法12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即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呼唤式护理和高压氧治疗)68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组)52例,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在促进清醒、缩短疗程及机能康复等方面疗效显著,有效率为91.17%,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的78.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呼唤式护理配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应尽早进行呼唤式护理配合高压氧治疗,以降低致残率,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问题导向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问题导向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压力性损伤面积、家属总满意度、投诉率及干预前后Braden评分。结果: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压力性损伤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Braden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Brade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问题导向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可降低压力性损伤风险,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栗浩  陈永波  王庆生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316-2317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方法】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治疗。观察治疗早期病人生命体征、头颅CT变化,治疗后及随访时进行GCS和GOS评分。【结果】观察组呼吸异常率、心律异常率、重度脑水肿率均低于,意识转清醒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10d及3个月随访时GCS和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可以降低病人脑水肿,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与PICC置管在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患者使用中的优劣。方法:选取40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PICC置管组)20例和观察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组)20例,分别对2组患者家属置管接受率及置管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接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置管首推锁骨下静脉置管作为长期输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