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比较左心室肥厚组(164例)与对照组(276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左心室肥厚组的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除心绞痛P〈0.05,余均P〈0.01。结论:左心室肥厚是判断高血压病预后的指标,应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PPI)、胰岛素抵抗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对2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空腹血糖(FSG)、空腹血胰岛素浓度(INS)及血压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脉压指数(PPI)。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LVH组收缩压(SBP)、PPI、INS、年龄、高血压病程高于非LVH组,舒张压(DBP)、ISI低于非LVH组(均P〈0.05)。高PPI组LVMI、INS高于低PPI组,ISI低于低PPI组(均P〈0.05)。高胰岛素组LVMI高于正常胰岛素组,ISI低于正常胰岛素组(均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示LVMI与PP、PPI、INS、年龄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PPI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最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PPI、胰岛素抵抗与LVH密切相关,PPI、ISI可作为LVH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广涛 《临床荟萃》2003,18(23):1348-1349
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左心室相对室壁厚度 (RWT)增加亦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高血压常合并胰岛素抵抗 ,近年研究表明 ,胰岛素抵抗与左心室肥厚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根据 1999WHO/ISH诊断标准[1] ,选择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在我院就诊的未经正规治疗的高血压患者 78例 ,男 5 7例 ,女 2 1例 ,年龄 6 2~ 83岁 ,平均(70 .3± 7.8)岁。体重指数 (BMI) (2 3.6 7± 1.86 )kg/m2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其他心血…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是心源性猝死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且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1].目前研究证实,QT离散度(QTd)可作为一项无创性预测室性心律紊乱的指标,对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2].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LVH 时QTd的变化以及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室或动态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变化与内皮功能损害、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原发性高血压后左心室肥厚、血管内皮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1998-06/2002-11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血管内科高血压门诊就诊的初诊或停服所有降压药物2周以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5例。根据诊室脉压及24h动态脉压水平将555例患者分为脉压≤40mmHg(1mmHg=0.133kPa)组,40mmHg<脉压≤50mmHg组,50mmHg<脉压≤60mmHg,脉压>60mmHg。以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男性>134g/m2,女性>110g/m2作为左室肥厚的标准分为肥厚组237例,非肥厚组318例。结果:随24h动态脉压增大,血浆内皮素水平增加(P<0.01),一氧化氮水平减少(P<0.05),内皮素与一氧化氮比值增加(P<0.05)。24h动态脉压、白天脉压、夜间脉压、诊室脉压均与内皮素、内皮素/一氧化氮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0.171~0.377,P<0.01);与一氧化氮呈显著负相关(r=-0.269,-0.259,-0.167,P<0.01;r=-0.141,P<0.05)。脉压较收缩压、24h动态脉压较诊室脉压与内皮素、一氧化氮的相关性更明显。而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与以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均无相关性。左室肥厚组较非肥厚组收缩压及脉压明显增高(P<0.001),舒张压无明显差异,脉压增高的主要因素是收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其左室肥厚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对36例高血压病患者接受替米沙坦降压治疗24周后,治疗前后检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值,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替米沙坦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压,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P〈0.01),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替米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具有改善其胰岛素抵抗和左心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前期与体重指数、血脂相关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与体重指数、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高血压前期患者442例,正常血压者425例为对照,比较两组体重指数及血脂。结果:高血压前期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差异于正常血压组(P〈0.05),高血压前期组超重肥胖、高TG、高TC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者已有体重指数增高和血脂异常变化,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潘慧  陈磊 《临床荟萃》2011,26(20):1788-1790
高血压病(high blood pressure or hypertension)是指患者在平稳呼吸状态下的动脉收缩压(SBP)或舒张压(DBP)有显著增高(通常是指大于140/90mmHg,1mmHg=0.133kPa)。高血压作为临床一种常见多发病,特别是老年人是高血压病的高发人群[1]。  相似文献   

9.
嵇平 《临床荟萃》2003,18(17):964-966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心肌耗氧量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对 75例高血压患者动态监测 2 4小时血压并自动计算心率血压乘积 ,超声心动图测定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舒张末内径 ,并按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室质量、左室质量指数 (LVMI) ,分析各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昼夜节律消失者夜间的心率血压乘积、左室质量指数分别为 (95 86± 2 0 38)mmHg·次·min-1、(15 5± 2 7) g/m2 ,与昼夜节律存在者 (794 1± 14 6 )mmHg·次·min-1、(136± 2 2 )g/m2 相比均增高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夜间的心率血压乘积和LVMI中度相关 (r =0 .5 3,P <0 .0 1)。结论 夜间心率血压乘积的增加可导致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监测256例高血压病患者24 h血压的变化,同时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重量指数,旨在探讨杓型与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和无LVH组,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血压均值和血压变异性。【结果】LVH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及白昼收缩压(dSBP)与夜间收缩压(nSBP)、白昼舒张压(dDBP)均显著高于无LVH组,且差异显著( P <0.05);LVH组血压变异性各指标除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外,均比无LVH组增大,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的发生和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血压变异性增高对左心室肥厚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大量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与高脂血症亦密切相关。而体重指数常被作为判断是否肥胖的一个指标。对于〉60岁的老年人群,其循环、神经内分泌和机体的反应性与中青年人群相比有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作者以长沙桔子洲社区老年人为调查对象,探讨其体重指数与高血压、血脂的关系,为社区慢病管理和老年健康指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 (HCVH )是增加心律失常、猝死、心肌梗死、心衰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有报道HCVH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其病死率较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明显增高[1] 。作者对本院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收治的 12 4例高血压患者中有超声心动图和 2 4h动态心电图资料的 88例结果进行分析 ,探讨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88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男性 57例 ,女性 31例 ,年龄 38~ 84岁 ,平均 (6 2 .4±11.8)岁。其中老年组 52例 ,男性 34例 ,女性 18例 ,年龄 6 0~ 84岁 ,平均 (6…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初诊或未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至8月在鹤山市人民医院就诊资料完整的新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分为左心室肥厚组(58例)及左心室正常组(1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结果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左心室肥厚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左心室正常组[(22.47±6.75)U/L vs.(33.24±5.84)U/L],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收缩压(OR=1.569,95%CI 1.125~2.896;P=0.002)和年龄(OR=1.372,95%CI 1.103~1.925;P=0.047)是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而血清总胆红素(OR=0.586,95%CI 0.259~0.852;P=0.001)是左心室肥厚的保护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总胆红素(OR=0.459,95%CI 0.231~0759;P=0.018)仍是左心室肥厚的保护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是左心室肥厚的保护因素,监测血清总胆红素变化可能对早期发现左心室重构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承光  黄永  郭皖北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0):1667-1669
[目的]临床对比观察替米沙坦和依那普利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逆转情况.[方法]选择经超声心动图证实有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患者106例,随机平分为替米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每组53例.治疗前停用其他降压药物2周后,分别给予替米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根据血压调整剂量,连用32周.治疗期间检测心电图及血压情况,疗程结束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2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肥厚的各项指标.[结果]经替米沙坦治疗后,血压下降且稳定,左室后壁,室间隔厚度与左室内径均显著缩小,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也明显减轻或相应减轻.而依那普利组除血压明显下降外,左室肥厚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结论]以上两药降压作用明显且稳定.替米沙坦还可显著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而依那普利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腹部CT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比值(V/S)及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值(WHtR )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腹部CT内脏脂肪分布与LVH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入选者行上腹CT检查及心脏超声检查,分别测量上腹CT的V/S及心脏超声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并记录年龄、收缩压、舒张压、BMI、WHR和WHtR,应用统计学方法观察各参数与LVMI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组与非LVH组年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组V/S、BMI、WHR和WHtR显著高于非LVH组(P<0.05);V/S、WHtR、WHR和BMI与LVMI之间有线性回归关系,且V/S回归系数最大。结论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有促进作用,内脏脂肪聚集与LVH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按不同程度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分成左心室正常、Ⅰ级肥厚、Ⅱ级肥厚、Ⅲ级肥厚4个组,然后将4个组的血清sCD40E水平进行比较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sCD40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肥厚越严重,血清sCD40L水平越高,其中Ⅱ级肥厚组与I级肥厚组比较、Ⅲ级肥厚组与Ⅱ级肥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CD40L水平与左室重量指数呈明显正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血清sCD40L有关,sCD40L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脉压和胰岛素抵抗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卫民  何玉娟 《临床荟萃》2003,18(21):1229-1230
脉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pulsepressure,PP) ]与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但是 ,脉压预测心血管疾病的能力是否独立于收缩压和舒张压 ,现在仍为争论的焦点之一[1] 。国外资料表明 ,脉压增大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独立预测因子。胰岛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ce ,IR)在高血压 ,冠心病发展中有重要作用[2 ] 。现将我们对PP和IR在高血合并左心室肥厚发展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9月 ,根据 1999年高血压治疗指南 ,入选的健康志愿者 30例为A组 ,年龄32~ 6 8岁 ,其中男 18例 ,女 1…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先前国内外实验研究均表明mi RNA-133可通过调控Rho A蛋白、细胞分化周期蛋白-42、参与心脏发生的核因子基因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而影响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但是上述实验并没有在临床上验证mi RNA-133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预测价值,因此本研究旨在验证mi RNA-133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未服用降压药物且发生左心室肥厚的单纯高血压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外周血浆-80℃保存,采用RT-PCR技术验证差异表达mi RNA的稳定性;组间比较用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mi RNA-133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预测价值。结果 66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和33例正常人入选,血压和左心室质量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年龄、血脂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RT-PCR结果显示mi RNA-133在正常人和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4±0.005、0.3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后,mi RNA-133表达水平与左心室肥厚具有相关性(ORs=1.654,95%CI 1.273~2.146,P<0.05);mi RNA-133对高血压心肌肥厚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0(P=0.000),95%CI 0.786~0.934(P<0.05)。结论 mi RNA-133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其功能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将其分为观察组(AASI>0.51,n=45)和对照组(AASI≤0.51,n=55).采用无创袖带式全自动血压测量仪监测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采用西门子S2000彩色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 、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室壁相对厚度(LVPWTD)、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比较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h平均舒张压(24 hDBP)、24 h动态脉压(24 hPP);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24 hSBP、24 hPP显著高于对照组,24 hDBP、24 hHR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血清TG、TC、HDL-C水平、年龄、病程、AASI、LVMI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两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24 hSBP、24 hPP、AASI均为导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以及功能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24 hSBP、24 hPP、AASI均为导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以及功能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需积极治疗控制其血压水平,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