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度慢性牙周炎由于发病迟缓、治愈率较低,加之骨质疏松的影响,严重危害中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牙周炎侵犯牙周组织影响牙槽骨的吸收并形成牙周袋,造成成年人部分和老年人全口牙体缺失症状发生.一些学者提出[1,2],牙齿脱落及松动状况可能与全身骨量减少有关,但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确切的关系尚未定论.本研究对骨质疏松患者及骨密度正常者进行牙周检查,讨论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必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中的凋亡细胞的形态,探讨其凋亡发生的途径。方法利用组织病理学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正常组织和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并通过免疫组化SP法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及牙周健康者牙周组织AIF、Bcl-2的分布及含量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龈组织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凋亡细胞以上皮中棘细胞层及基底层为主,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AIF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者,而Bel-2的表达显著低于健康者(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细胞发生凋亡,并依赖于线粒体途径。  相似文献   

3.
慢性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的一种破坏性疾病,是口腔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牙周炎与许多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因此,探讨牙周治疗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的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后,牙周病临床指标及血清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a )、C-反应蛋白(CRP )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慢性牙周炎症影响2型糖尿病的可能机制及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的患者行牙周干预治疗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DM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导致死亡的非传染病之一.DM患者因高血糖加速产生AGEs,AGEs大量蓄积对机体造成损害.牙周病是DM第六大并发症,DM显著增加牙周炎风险.AGEs是DM患者牙周病重要致病因子,对牙周组织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就AGEs对DM患者牙周组织相关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同时患有牙周炎症的糖尿病患者采取正畸治疗方法后影响血糖指标控制的程度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的10例同时患有牙周炎症的糖尿病患者实施牙周洁、刮治术,完全消除牙周组织炎症后再采取正畸方法进行治疗,并评价患者牙齿松动度、牙槽骨吸收度、牙龈炎病情程度、牙周袋探诊深度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结果患者经过正畸治疗后,明显减轻探诊深度及出血症状,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由(7.79±1.08)%降至(7.01±0.95)%。与治疗前相比较,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明显,治疗前后有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畸方法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症,效果比较明显,基本能够进行部分牙合正常功能、咀嚼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使患者糖代谢指标得到有效改善,这与控制牙周炎症的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各10只.A组为正常组,B-J组建立大鼠模型.其中B组为牙周炎模型对照组,C、E、G、I组分别为六味地黄丸治疗1、2、3、4周组,D、F、H、J组为牙周炎模型平行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染色后,检测骨钙素(BcP)、IL-6水平.结果 :C、E、C、I组大鼠牙周组织中IL-6水平低于D、F、H、J组,BGP水平高于D、F、H、J组(P<0.05),且观察C、E、G、I组大鼠的全身和牙周组织情况均好于D、F、H、J组.认为六味地黄丸通过降低实验动物牙周组织中IL-6水平、增高BGP水平,改善牙周炎大鼠局部及全身状况.  相似文献   

7.
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牙菌斑中的机会致病菌作为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启动因子,在受到局部因素或全身因素刺激后引起牙周组织的免疫防御反应,激活宿主免疫细胞并产生炎症因子、前列腺素、基质金属蛋白酶及活性氧等细胞因子。其中大量活性氧的产生使得体内抗氧化系统失衡,在杀灭病原体的同时亦会对牙周组织造成破坏。抗氧化剂是一类能清除自由基,达到消除或抑制氧化反应效果的物质,根据来源可分为内源性抗氧化剂和外源性抗氧化剂。其中外源性抗氧化剂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为维生素及衍生物、天然色素类、黄酮类、多酚类、纳米材料及其他材料等,多表现出良好的清除活性氧和治疗牙周炎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CF)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MMP组织抑制物(TIMP)-1水平与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效果和牙周组织状况的关系。方法 53例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的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为观察组,49例行健康检查的老年人为对照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牙周指标菌斑指数(PI)、探针出血(BOP)、探针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GCF中MMP-1和TIMP-1水平差异变化;分析观察组GCF中MMP-1、TIMP-1与PI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治疗前牙周指标及GCF中MMP-1、TIMP-1水平差异均显著,且治疗后观察组牙周指标及GCF中MMP-1、TIMP-1水平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显著,观察组GCF中MMP-1(r=0.493,P<0.001)及TIMP-1(r=0.515,P<0.001)与PI呈正相关。结论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经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后效果显著,牙周组织现状好转改善,GCF中MMP-1、TIMP-1水平下降明显,炎症反应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中碱性磷酸酶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变化在牙周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用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只,观察组建立牙周炎模型,对照组常规饲养;分别于造模术后4周和8周各处死20只,采用酶标仪测定牙龈组织中ALP水平,观察牙槽骨吸收情况及牙周组织学改变。结果造模术后4周和8周时观察组牙龈组织中AL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术后8周高于4周(P〈0.01);观察组有明显牙槽骨吸收及牙周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则无。结论ALP水平变化可能在牙周炎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外基质(ECM)中的、带有负电荷的糖胺聚糖,可通过透明质酸合酶同工酶在哺乳动物的细胞质膜中合成,在牙龈、牙周膜细胞外基质中含量丰富。目前,HA已广泛应用于牙周病的治疗中。HA可通过吞噬、抗黏附、降低细菌组织渗透性等机制发挥抗菌作用,抑制牙周病致病菌的生长;并通过调控炎症相关信号传导通路表达,抑制炎症介质的传递,抑制牙周组织的炎症水平,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此外,HA促进细胞迁移分化,诱导血管生成,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临床治疗中使用HA,可缓解患者口腔干燥情况;减轻慢性牙周炎手术治疗后患者牙龈出血情况,改善患者的牙周参数国内外研究也发现,在牙周美学治疗中使用HA具有良好治疗效果,患者术后组织水肿和不适较轻。  相似文献   

11.
杨洁  白国辉  范芹 《山东医药》2023,(14):110-113
牙周病是口腔疾病中导致失牙率变高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酚化合物在牙周病的研究中表现出抗牙周致病菌的能力,并可从抗炎、抗氧化多种途径缓解已发生的牙周炎症,对缺损的牙周组织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多酚化合物有槲皮素、花青素、淫羊藿苷、白藜芦醇和姜黄素等,具有突出的抗炎抗氧化能力及促组织修复能力,对防治牙周炎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牙周炎局部抗生素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钦贞 《山东医药》2001,41(12):57-59
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局部应用抗生素,不仅对牙周致病菌有效,而且能减少牙周袋深度,有助于进一步施行牙周手术治疗。采用缓释方法局部给药,可使药物在牙周袋内能维持有效浓度,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近年来对局部缓释应用抗生素治疗牙周炎的研究较多,以下对这一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菌群结构及功能.方法 选择2例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2例2型糖尿病不伴牙周炎患者、3例单纯牙周炎患者及3例健康志愿者,均采集龈下菌斑,提取龈下菌斑基因组DNA并进行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分析龈下菌斑的菌群结构及功能.结果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下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尼古丁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前列腺素(PG)E2表达及破骨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160只SPF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每组40只,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0.50、0.75、1.00 mg/kg尼古丁酒石酸盐腹腔注射;比较4组大鼠加力后1、3,5、7、14 d牙周组织PGE2表达及破骨细胞计数水平。结果 4组大鼠牙周组织中PGE2表达水平及破骨细胞计数随加力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且在加力后5 d达到最大,随后又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加力后不同时间PGE2表达水平及破骨细胞计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3组>实验2组>实验1组>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古丁会导致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PGE2表达和破骨细胞形成水平上升,且随剂量增加上升更明显,故在正畸过程中应建议患者戒烟,并有效控制牙周炎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牙周炎患者高血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探讨牙周炎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邯郸市中医院就诊的牙周炎患者400例,均进行牙周检查、血压测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本组400例牙周炎患者中检出高血压186例(占46.50%),颈动脉粥样硬化72例(占18.00%),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37例(占9.25%),105例(占26.25%)患者为单纯牙周炎;轻度牙周炎160例,中度牙周炎133例,重度牙周炎107例。不同严重程度牙周炎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率、颈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牙周炎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轻度、中度牙周炎患者(P0.05)。不同严重程度牙周炎患者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单纯牙周炎患者,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高,且牙周炎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增高有关;炎性细胞因子在牙周炎、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可摘局部义齿(RPD)修复是临床常见的牙列缺损的治疗方法,其对口腔微生态系统及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RPD修复对口腔微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可引起牙周炎、牙龈炎、龋齿发病率的增高〔1〕;但也有研究表明,只要保证长期口腔清洁、注意口腔卫生,长期佩戴RPD仅会引起轻度炎症,相反,RPD修复可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及心理社会功能〔2〕。为了探讨老年人RPD修复对口腔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加减联合丁咯地尔治疗对老年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为临床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87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43)和对照组(n=44),对照组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丁咯地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时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巴氏指数(BI)评分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1个月、2个月时MMSE评分及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六味地黄汤加减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较单纯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能较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牙周炎相关危害因素。方法对患有牙周炎(观察组)和不患有牙周炎(对照组)的老年患者各132例进行口腔检查及生活习性调查,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牙周炎相关危害因素。结果导致老年牙周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牙周炎知识匮乏、糖尿病等,单因素分析共11项、多因素分析共3项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正确分析老年人牙周炎相关危险因素有重要的价值,通过确定相关因素,能帮助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改善患者日常生活习性,对于预防及治疗老年人牙周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该次研究对象为该中心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均予以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30例糖尿病患者经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后,其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慢性根尖周炎与慢性牙周炎患者根管内细菌定植情况.方法 选取50例牙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感染状态分为慢性根尖周炎组(21例)及慢性牙周炎组(29例).记录两组组织切片Brown&Brenn染色结果 ,比较两组根管内细菌定植阳性检出情况,并对比两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结果 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患牙根管内几乎全部有细菌定植,感染情况最严重部位为根尖1/3,牙本质小管内侧是感染集中区域,细菌侵入的最深深度几乎贯穿整个牙本质;慢性牙周炎患者组织切片Brown&Brenn染色结果 与慢性根尖周炎相反,其细菌定植主要集中在牙本质小管外侧,患者牙根表面可见紫染杆状菌、丝状菌聚集成团或成丛,有生物膜样结构形成;慢性根尖周炎组根冠1/3、根中1/3、根尖1/3牙本质小管内侧细菌定植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慢性牙周炎组,根冠1/3牙本质小管外侧细菌定植阳性率明显低于慢性牙周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根尖周炎组细菌定植侵入深度整体明显高于慢性牙周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根尖周炎组根冠1/3、根中1/3细菌定植深度明显低于慢性牙周炎组,根尖1/3明显高于慢性牙周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个部位不同感染状态组患者的各侵入深度细菌定植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絮状无定形基质中可见大量杆菌、球菌镶嵌,根管壁上可见其以生物膜形式附着或直接侵入牙本质小管内部,或在管间牙本质内呈不规则分布;慢性牙周炎患者牙根表面暴露牙本质小管开口处可见不同形态细菌散布或簇集成团,牙本质小管内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入.结论 慢性根尖周炎与慢性牙周炎感染状态不同,二者牙本质小管内细菌定植情况也有明显差异,前者患牙有较高的细菌定植阳性率,且以生物膜形式集中于根尖1/3段,形成的感染区域清除难度大;后者细菌定植集中在牙本质小管外侧,且以根冠1/3为主,可经牙本质小管影响牙髓组织.临床治疗期间在控制牙周组织感染的同时,还应重视牙髓组织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