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210例乙型肝炎患者和52例非肝病患者进行了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在慢性迁延性肝炎的阳性率为11.1%,慢性活动性肝炎为17.2%,肝硬化为34.0%。丙型肝炎病毒(HC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率为17.1%(36/210)。抗-HCV阳性者80.5%有输血史。未发现HCV感染对HBV复制有抑制的现象.HCV和HBV重叠感染肝硬化患者肝功生化指标与单纯HBV感染肝硬化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但重叠感染的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较多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TTV重叠感染情况及初步探讨TTV的致病性。方法:在ORF1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TTV DNA,对PCR产物进行分子克隆和测序。结果:献血员、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TTV DNA阳性率分别为10%、11%、27%、48%。其中前两者与后两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其HBV感染复制指标的阳性率在TTV DNA阳性与TTV DNA阴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ALT和TBIL在TTV DNA阳性病人组与TTV DNA阴性病人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TV DNA阳性病人组明显高于TTV DNA阴性病人组。结论:献血员中存在TTV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重叠感染TTV较常见。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TT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献血员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阳性带,提示TTV的重叠感染可能是HBV感染病情加重因素之一,TTV重叠感染对HBV的复制可能不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范英华 《当代医学》2011,17(29):16-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HBVPreS7-Ag、HBV—DNA、HBeAg之间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HgsAg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化学发光法及全自动酶免仪分别检测患者血清HBV—DNA、HBeAg及HBVPreSl-Ag。结果60例HBs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HBVPreSl-心的检出率为58.33%,HBV—DNA的检出率为6167%,HBeAg的检出率为33.3%。HBVPreSl-Ag、HBV—DN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PreSl-Ag与HBV—DNA的检出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 PreS1-旭与HBV—DNA在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有相似的检出率,在反映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液中HBV的复制情况时,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重叠感染输血传输病毒(TTV)的状况。方法:采用斑点杂交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TTV DNA。结果:在364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检出血清TTV DNA阳性者82例,阳性率22.53%。其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组阳性率23.2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阳性率26.25%,HBsAg携带者组阳性率15.22%,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我国存在TTV感染,但其致病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采用ELISA方法检测22例肝硬化及110便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结果显示:肝硬化病人血清TNF水平最高;乙肝慢性迁延型,急性乙肝,乙肝慢性活动性,急性重症乙肝和慢性重症乙肝血清TNF水平则依次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发现肝硬化和慢性重症乙肝合并腹腔感染者血清TNF水平也显著高于未合并感染者(P<0.01)。结果揭示血清TNF水平与肝硬化和乙肝类型密切相关,血清TNF水平对肝硬化和乙肝类型的诊断,疗效判断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杨霞  单大军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2):2174-2174,2188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PAB)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PAB,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活动度(P11A)。结果急性乙肝、慢性乙肝、肝炎肝硬化和慢性重性乙肝组患者血清PAB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慢性重型乙肝组PAB降低最为明显,与急性乙肝、慢性乙肝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重型肝炎=肝硬化死亡组的PTA值、血清PAB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AB值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血清PAB的检测对评估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周宁  李文凡  张兴旺 《医学争鸣》2009,(17):1603-1606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a)-29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并比较甘肃地区汉族10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与80例健康对照组ERα-29位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临床类型及乙型肝炎肝硬化不同分期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ERα-29位各基因型频率慢性乙型肝炎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X^2=15.946,P〈0.01;X^2=12.183,P〈0.01).,ITr基因型在2病例组中明显升高;等位基因频率亦有显著性差异(X^2=10.272,P〈0.01;X^2=9.313,P〈0.01);携带T等位基因发生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的危险性分别是对照组的2.58和3.11倍;2病例组组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ERα-29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的分布较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明显增高(P〈0.01).乙型肝炎肝硬化不同分期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中,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TT基因型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有明显增高趋势.结论:ERα-29位基因多态性与甘肃地区慢性HBV感染有关,T等位基因与甘肃地区慢性HBV感染的临床类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对一组219例已排除HAV、HBV、HEV、EBV、CMV、药物及中毒等原因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同时检测第二代抗-HCV、第三代抗-HCV及HCV-RNA。结果显示:该组患者上述三种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标志物的检出率分别为50.0%、59.0%及51.6%,合计HCV的感染率为74.0%。三者之间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检测多种HCV的血清标志物可以明显提高HCV的检出率。有输血史及无输血史患者HCV感染率分别为87.1%、65.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HCV标志物的检出率以第三代抗-HCV为最高,而且70.0%伴随着HCV-RNA(+)。  相似文献   

9.
熊杰  范志能  白生华  古宇 《四川医学》2006,27(5):478-479
目的 调查成都地区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其他型肝炎病毒的情况。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19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AV-IgM、HCV-IgM、HDV-IgM、HEV-IgM、HEV-IgC扣HGV-IgM的检测。结果 196例乙型肝炎患者中重叠感染其他型肝炎病毒的共有18例(9.12%),其中HBV-HCV2例(1.02%),HBV-HDV1例,HBV-HEV12例(6.12%)。HBV-HGV1例(0.51%),本次调查未发现HBV-HAV重叠感染。不同乙肝两对半模式重叠感染率无显著差异(χ^2=1.72,P〉0.05)。结论 乙肝患者重叠感染其他型肝炎具有地区特异性,对于乙肝患者同时注意检查有无其他型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对估计病情和治疗都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总结160例60岁以上老年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毒类型,并与100例20~35岁年龄组肝炎进行对照。近年老年性肝炎组有以下特点:①仍以乙型肝炎为主(占33.8%);丙型及戊型肝炎各占23.2%及16.3%,较青年组多见;②重叠肝炎病毒感染多(28/160例,占17.5%),占老年组重症肝炎32.1%。重叠感染中慢性肝炎基础以乙型肝炎为主,丙型肝炎少见,重叠感染中急性肝炎以戊型及丙型多见;③临床类型以急性肝炎、慢性重症肝炎、肝炎肝硬化多见;急性肝炎中以戊型肝炎为主,而慢性重症肝炎、肝炎肝硬化以乙型肝炎为主。④丙型肝炎中86.4%及重叠感染中42.9%有输血制品或(和)手术史。  相似文献   

11.
中山地区不同类型肝炎患者SEN病毒的感染状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SEN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设计合成SEN病毒D型和H型的型特异性引物,对乙肝病毒携带者73例、慢性乙肝124例、重症乙型肝炎58例、乙肝肝硬化63例、非甲-戊型肝炎患者57例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60人的血清进行套式PCR扩增。结果通过基因克隆和测序证实了基因扩增产物的特异性。非甲-戊型肝炎SEN病毒阳性率(66.67%)明显高于健康献血者(26.67%)(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42%)、重症乙型肝炎患者(53.97%)、乙肝肝硬化患者(56.90%)和非甲-戊型肝炎患者(66.67%)SEN病毒阳性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乙肝病毒携带者(27.39%)和健康献血者(P<0.01)。乙肝病毒携带者SEN病毒阳性率与健康献血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EN病毒感染与非甲-戊型肝炎发病有一定的关系。SEN病毒感染可能与乙肝病毒感染的活动和加重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汤正好  陈小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21):2633-2635,2638
目的探讨上海市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和健康献血者中SEN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其分子特征。方法收集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和健康献血者的血液样本,分离血清,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收集的血清样本进行SENVDNA检测,并对部分PCR产物进行测序鉴定。结果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中SENVDNA阳性率为53.3%(16/30),无偿献血者中SENV感染率为10%(3/30)。其中,无偿献血者3例阳性样本中,2例为SENVH亚型,1例为SENVD亚型。16例阳性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标本中,8例为SENVH亚型,6例为SENVD亚型,2例为D亚型和H亚型混合感染。结论上海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及献血者中SENV主要为D或H亚型,输血传播非SENV唯一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输血传播病毒(TTV)的基因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荧光实时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TTVDNA,收集TTVDNA阳性病例142例。其中献血员4例;非甲-非庚型慢性肝炎患者16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39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CSHB)76例。采用熔点曲线方法进行TTV基因变异检测。结果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熔点曲线波峰数量显著多于献血员(P<0.05);重型与重度肝炎患者组中熔点曲线波峰数量显著多于中度患者(P<0.05),重度肝炎患者熔点曲线波峰数量与重型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CHB和CSHB组中熔点曲线波峰数量显著多于献血员及ASC组(P<0.05),CSHB和CHB重度熔点曲线波峰数量显著多于CHB中度患者(P<0.05)。但CHB重度患者TTVDNA熔点曲线波峰数量与CSHB相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TTV存在基因变异;TTV基因变异株的复杂性或称准种感染的复杂性可能是TTV与HBV感染者重叠感染使病情加重的因素之一;熔点曲线可以用于基因变异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153例肝病患中分析新型肝炎病毒TTV的感染状况。方法:通过设计特异引物采用半巢式PCR反应进行血清标本的TTV DNA检测。结果:在153例肝病患中,第1轮PCR未见明显的扩增带,在第2轮PCR中33例具扩增带,阳性率为21.6%。其中31例慢性肝炎中6例呈阳性,24例肝硬化中2例阳性,6例肝癌和4例急性肝炎中各1例呈阳性,88例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中23例呈阳性。而8例肝功能正常无1例呈阳性。结论:通过检测在肝病患中存在TTV感染,这可能是另一种新型的肝炎病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州市生育期妇女乙型肝炎病毒和SEN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对2006年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年龄介于18~47岁的3208名生育期妇女的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并随机抽取其中200份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SEN病毒D和H亚型。结果HBsAg阳性率为14.3%(459/3208),其中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占3.2%(103/3208),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占8.4%(269/3208),未检出SENV-D和H。结论广州市生育期妇女乙肝病毒携带率高,必须强化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确保新生儿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杜绝乙肝病毒经血传播。SEN病毒感染状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α干扰素治疗的109例慢性乙肝患者和未经过干扰素治疗的95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24-126个月(平均70个月)的随访。结果:治疗结束时干扰素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Be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0.5%/14.7%、52.3%/15.8%,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HBe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8.8%/64.2%、64.2%/62.1%(P>0.05);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率及病死率两组比较依次为:3.7%/4.2%、10.1%/16.8%、2.8%/2.1%、7.3%/7.3%,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50%病情恶化患者HBeAg和/或HBVDNA仍为阳性。82.6%的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存在HBV前C区1896位点和/或其启动子T1762A1764双位点变异。结论:α干扰素对HBV的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加速乙肝患者HBeAg自然阴转过程,但单一、短程α干扰素治疗未能降低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发病率,以普通人群为对照,分析其高发的风险因素及其与 小肝癌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南方医院肝脏中心就诊的17721例CHB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及相关临床资料,与同期在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常规体检的21629 例普通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普通人群相比, CHB患者的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硬化结节发病率更高,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发病率更低(分别为11.8% vs 8.7%、8.2% vs 1.6%、 20.6% vs 2.4%、0.006% vs 0.042%,均P<0.05),肝细胞腺瘤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囊肿和肝硬化结节的发病率随 年龄增长而升高,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01);肝血管瘤的发病率在30~49岁患者中最高,无性别差异(P>0.05)。肝脏 良性占位的超声表现多为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肝血管瘤常为高回声(83.32%,1579/1895),与小肝癌相比,它的 四周与内部血流信号较少,固有动脉流速更低,门静脉流速更高;肝硬化结节多为强、弱混合回声(79.60%,7637/9595),结节内 部和周边无血流信号,当其体积增大,伴内部回声发生不均匀改变时,提示恶变概率升高;肝囊肿常表现为内部无回声,后方回 声增强。结论CHB患者较普通人群更易发生肝囊肿、肝血管瘤和肝硬化结节;其发病率与年龄、性别相关。本研究总结的肝脏 良、恶性占位,特别是肝硬化结节的超声声学和血流学特征,能够为早期识别肝脏占位的性质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GSTM1基因多态与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易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硫酶(GSTs)M1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及其与HBV感染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了91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58例肝硬化(LC)患者、6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134例正常对照者.以多重PCR技术,检测GSTM1缺失情况.结果:正常组GSTM1基因缺失率(46.92%)与HCC组(61.5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LC组(45.61%)、CHB组(49.18%)差异无显著性.携带GSTM1空白基因型者比非空白基因型者患原发性肝癌的风险高1.81倍(OR=1.81,95% CI=1.05~3.12).携带的55岁前发病的HCC病人GSTM1空白基因型分布明显较55岁后发病者高(P<0.05).结论:GSTM1空白基因型与肝癌易感性有关,且与其发病年龄有关,与肝硬化和慢乙肝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梁东 《中国热带医学》2013,(11):1389-1391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系统(FibroScan)在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HBV感染者342例,包括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11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200例,乙肝肝硬化(LC)27例,分析Stiffness值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Stiffness值与血清学检验指标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Stiffness值与HA、ALB、ALT、LN和T.BIL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LC组Stiffness值显著高于CHB组和ASC组(P〈0.05),CHB组Siffness值显著高于ASC组(P〈0.05)。结论FibroScan在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南通市几类人群TTV、HGV、HCMV感染状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南通市几类人群中输血传播病毒 (TTV)、庚型肝炎病毒 (HGV)和人巨细胞病毒 (HCMV)的感染状况。方法 选择献血员、非肝病人群、急性病毒性肝炎 (AH)与慢性病毒性肝炎 (CH)患者、肝炎肝硬化 (LC)以及原发性肝癌 (PHC)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TVDNA、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GVRNA、核酸斑点杂交法检测HCMVDNA。采用微量细胞毒试验方法检测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义务献血员、非肝病人群、AH、CH、LC和PHC人群的TTV感染率分别为 9 2 %、2 4 0 %、4 6 6 %、4 1 6 %和 6 3 6 % ,后三种人群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义务献血员 (P <0 0 1 )。HGV感染率在有偿献血员、AH、CH和LC人群中分别为 2 9%、9 6 %、1 7 6 %和 1 3 8% ,但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HCMV在非肝病人群、AH、CH和LC人群中的感染率各为 2 6 7%、38 9%、6 5 8%和 77 8% ,CH组与LC组的感染率显著高于非肝病人群 (P <0 0 1 )。结论 HGV、TTV、HCMV在南通市人群包括献血员中有一定的感染率 ,在筛选献血员时有必要对此三种病毒进行检测 ,以防止其经输血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