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医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缺血脑组织恢复血液灌注后 ,脑组织损伤反而加重 ,表现为其神经损害体征和形态学改变有时会较前更加明显等。该损伤是涉及自由基、钙离子、兴奋性氨基酸、一氧化氮、内皮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医药具有整体调整和多环节综合治疗的优势 ,在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中 ,显示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研究概述如下。1 单味药及提取物1 1 天麻素 用新生Wistar大鼠大脑皮层进行神经细胞培养 ,经过天麻素孵育后的神经细胞置于模拟“缺血”或“再灌注”形态下 ,细胞内乳酸脱氢酶的漏出及脂…  相似文献   

2.
观察天麻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星形胶质细胞胶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表达、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以及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活性的影响。结果 :天麻素大、小剂量组GFAP纤维样改变减轻 ,强阳性反应细胞数减少 ;LDH漏出量下降 ;NOS活性减弱。提示 :天麻素对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星形胶质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其途径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NOS活性的反应性增强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抗呆Ⅰ号对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缺血4 h及再灌3、18、24、48、72 h,观察其活性、存活率、死亡率、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率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活性变化以及中药抗呆Ⅰ号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随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死亡率逐渐升高、培养液中LDH的漏出率逐渐升高,细胞NOS的活性在缺血4 h和再灌3 h时显著增高.抗呆Ⅰ号可影响其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抗呆Ⅰ号可能通过防止氧化磷酸化脱偶联而保护线粒体,防止脂质过氧化及通透性增加而保护细胞膜,抑制NOS活性的反应性增强而防止NO及其衍生的毒性自由基的损伤等,而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聪圣胶囊对大鼠原代培养皮层神经细胞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和流式细胞仪的方法,观察聪圣胶囊含药血清对缺糖缺氧(3h)拟缺血再灌注(0,3,6,18h)损伤神经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及神经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聪圣胶囊含血清(2,4,8g/kg)可抑制缺糖-缺氧3h再灌(0,3,6和18h)引起的神经细胞内LDH的释放。降低缺糖-缺氧3h再灌18h导致的凋亡细胞率。结论:聪圣胶囊可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5.
低氧诱导因子1αmRNA表达与神经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神经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关系。方法:氯化钴处理PC12细胞模拟缺氧,去除氯化钴模拟复氧,用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和RT-PCR技术检测缺氧0,1,2,4,8,12,16h以及复氧4,8,12h LDH漏出与HIF-1α mRNA水平。结果:(1)氯化钴处理细胞后,LDH漏出逐渐增加,8h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HIF-1α mRNA水平逐渐增加,4h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2)氯化钴处理4h,去除氯化钴后,LDH漏出于8h明显增加,HIF-1α mRNA表达于4h明显减少,8,12h略有升高。结论:HIF-1α对神经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缺血再灌注对脑组织水肿和ATP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对脑组织水肿和ATP酶性的影响。方法:闭塞大鼠四条动脉造成急性全脑缺血,松开颈总动脉夹闭制成再灌注模型。以组织学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水肿变化,同时测定脑组织中ATP酶尖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缺血30min组与假手术组的组织学结构基本相同,仅出现软脑毛细血管轻度充血,神经细胞无明显肿胀,形态结构亦无损伤性,产质细胞分布正常,而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显著肿胀,部分神经细胞变性坏死,(2)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30min组脑组织胞液和膜ATP酶活性均显著下降,再灌注24h后酶性进一步下降;(3)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30min组脑组织胞液和膜MDA含量显著升高,再灌注24h后MDA含量继续升高,结论:缺血及再灌注造成的神经元损伤与能量代谢,膜脂质过氧化和膜两侧阳离子动态平衡 失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对脑组织水肿和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闭塞大鼠四条动脉造成急性全脑缺血,松开颈总动脉夹闭制成再灌注模型,以组织学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水肿变化,同时测定脑组织中ATP酶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①缺血30min组与假手术组的组织学结构基本相同,仅出现软脑膜毛细血管轻度充血,神经细胞无明显肿胀,形态结构亦无损伤性改变,胶质细胞分布正常,而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显著肿胀,部分神经细胞变性坏死.②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30min组脑组织胞液和膜ATP酶活性均显著下降,再灌注24h后酶活性进一步下降.③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30min组脑组织胞液和膜MDA含量显著升高,再灌注24h后MDA含量继续升高.结论缺血及再灌注造成的神经元损伤与能量代谢、膜脂质过氧化和膜两侧阳离子动态平衡的失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天麻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晶  杜亮  陆远富  石京山 《重庆医学》2012,41(18):1841-1842,1898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取大鼠大脑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TUNEL法计数凋亡细胞,Real time RT-PCR检测胱天蛋白酶3(casepase-3)mRNA的表达。结果天麻素能明显改善中动脉闭塞所致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减少细胞凋亡(P<0.01),降低caspase-3mRNA的表达(P<0.05)。结论天麻素可通过下调caspase-3mRNA的表达减少大脑神经细胞凋亡,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矾酸钠和染料木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蒙古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诱导的短暂(15min)前脑缺血模型,用底物γ-^32P掺入法测定酪氨酸蛋白激酶(PTK)的活性,免疫印迹法分析NMDA受体2B亚基(NR2B)的酪氨酸磷酸化变化;采用体外孵育的大鼠海马脑片模拟缺血模型,测定海马神经元细胞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漏出量作为神经元损伤的指标。结果 沙土鼠缺血,再灌6h,海马突触体总PTK活性显著升高,缺血前20min腹腔注射染料木黄酮对PTK总活性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而矾酸钠对其却无明显作用;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注6h后,NR2B的酪氨酸磷酸化显著增加,矾酸钠与染料木黄酮可分别增加、减少这种磷酸化的增加,而对NR2B的蛋白表达无明显作用;大鼠海马脑片“缺血”30min/再灌1h,细胞LDH的漏出量明显增加,“缺血”前15min,在海马脑片孵育液中加入矾酸钠与染料木黄酮可分别增加、减少LDH的漏出量。结论 PTK和酪氨酸蛋白磷酸酶(PTP)共同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调节,而PTK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矾酸钠和染料木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蒙古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诱导的短暂(15min)前脑缺血模型,用底物γ^-32P掺入法测定酪氨酸蛋白激酶(PIK)的活性,免疫印迹法分析NMDA受体2B亚基(NR2B)的酪氨酸磷酸化变化;采用体外孵育的大鼠海马脑片模拟缺血模型,测定海马神经元细胞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漏出量作为神经元损伤的指标。结果沙土鼠缺血/再灌6h,海马突触体总PIK活性显著升高,缺血前20min腹腔注射染料木黄酮对PIK总活性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而矾酸钠对其却无明显作用;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注6h后,NR2B的酪氨酸磷酸化显著增加,矾酸钠与染料木黄酮可分别增加、减少这种磷酸化的增加,而对NR2B的蛋白表达无明显作用;大鼠海马脑片“缺血”30min/再灌1h,细胞LDH的漏出量明显增加,“缺血”前15min,在海马脑片孵育液中加入矾酸钠与染料木黄酮可分别增加、减少LDH的漏出量。结论PIK和酪氨酸蛋白磷酸酶(PTP)共同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调节,而PIK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家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肝、肺、肾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及参麦注射液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5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 Sham)、缺血再灌注组 ( IR)和缺血再灌注 +参麦注射液组 ( IR+ SMI)。各组均经缺血 4h后再灌注 4h取材 ,分别测定血浆及各种组织中丙二醛 (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活性。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及各组织中 MDA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 ,SOD活性显著降低 ( P<0 .0 5 ) ,而参麦注射液治疗组血浆及组织中 MDA含量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 ,SOD活性显著升高( P<0 .0 5 )。结论 :肢体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远隔器官的脂质过氧化损伤 ,参麦注射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 ( L IR)引起的远隔器官脂质过氧化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天麻素对谷氨酸致培养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进行体外神经细胞培养,用谷氨酸建立离体的神经元损害模型,观察天麻素对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μmol/L谷氨酸作用10min能造成培养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明显增高;在培养液中加入天麻素或氯胺酮可明显降低神经细胞死亡率,减少乳酸脱氢酶的漏出。提示天麻素可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分别以ESR自旋标记法,采用两种脂肪酸自旋标记物5-DSA和16-DSA及TBA比色法测定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线粒体膜流动性及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同时观察丹参素对此变化的影响。发现缺血40分钟后有氧再灌注20分钟时,心肌线粒体膜深层的流动性明显低于富氧灌注组,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则极明显高于富氧灌注组,预先给予丹参素,对以上变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此外,利用ESR自旋捕集技术发现丹参具有清除外源性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水溶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O_2~-)的作用。我们的实验表明,丹参素可能作为一种强有力的O_2~-的清除剂保护心肌线粒体免受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损害。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SMI)对实验性家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肾的脂质过氧化损伤保护作用。②方法 将24只 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再灌注+参麦注射液组(I/R+SMI)。各组均经缺血4小时后再灌注4小 时取材,分别测定血浆、肾组织及出肾血、入肾血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测定血清肌酐(Cr)含量。③ 结果 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及肾组织中MDA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参麦注射液治疗组血 浆及组织中MDA含量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I/R组出肾血中MDA含量明显高于入肾血(P< 0.05),SOD活性明显低于入肾血(P<0.01);而Sham组和I/R+SMI组出、入肾血中MDA含量和SOD活性无显著差异;I/R组血清Cr较 Sham组明显升高,而I/R+SMI组与I/R组相比血清Cr明显降低,但仍高于Sham组。④结论 肢体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肾脏的脂质 过氧化损伤,参麦注射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肾脏脂质过氧化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离体猪肾缺血再灌注 (IR)损伤时 ,血浆和肾组织中的LDH和ATP酶活性的变化。方法 :将31只猪肾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对照组在猪放血后 ,即开腹取肾皮质作LDH、ATP酶活力以及组织学检测。缺血组肾缺血 5 0min ,即取肾皮质 ,检测同对照组。IR组于再灌注 0h、0 .5h、1h、1.5h、2h、2 .5h时各取血浆 ,测LDH活力 ;再灌注 2 .5h时取肾皮质 ,检测同对照组。结果 :缺血组肾组织中LDH高于对照组 ,Na -K ATP酶活性低于对照组 ;IR组肾组织中LDH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和缺血组 ,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低于对照组和缺血组 ,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0 .0 5 )。血浆中LDH酶活性 ,再灌注 0 .5h、1h、1.5h、2h时高于再灌注前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再灌注 2 .5h时 ,其值略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IR组肾组织结构明显损伤 ,缺血组损伤轻于IR组。结论 :肾IR损伤时 ,LDH明显升高 ,再灌注 1.5h时达高峰 ;肾IR时 ,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力下降 ,可能参与IR肾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对下肢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5例行下肢缺血再通术患者分为下肢缺血-再灌注组(Ⅰ组,n=24例)和下肢缺血-再灌注加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组(Ⅱ组,n=21例)。测定术前、术后30min、术后12h、术后24h、术后7d共5个时相点的血浆脱落内皮细胞(CEC)计数、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下肢缺血-再灌注期间CEC/CK/LDH明显升高,尤以再灌注12h为著,随后开始下降。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组各个时相的CEC计数及CK和LDH均显著低与非治疗组(p〈0.01)。结论: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塞通注射液通过保护内皮细胞功能而减轻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牛磺酸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红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目的:观察牛磺酸对红细胞(RBC)的保护作用。(2)方法:实验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采用荧光偏振法,以DPH(1.6-二苯-1、3、5己三烯)为探剂,测定红细胞膜的流动性;以硫代巴比妥酸法及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分别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3)结果: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2h后,RBC膜流动性增强,再灌注4h后RBC膜流动性降低。而牛磺酸既能改善再灌注2h的膜流动性增强,又能改善再灌注4h的膜流动性,并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加SOD活性。(4)结论:牛磺酸可保护RBC膜免受缺血再灌注后自由基生成过多而引起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I/R加大蒜素处理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分别观察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变化,同时分析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中ALT、AST、LDH及肝组织中MDA含量均显著增加,而SOD活性显著的降低(P<0.01);经大蒜素处理后,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较,血清中ALT、AST、LDH及肝组织中MDA含量均降低,而SOD活性增高(P<0.05)。结论大蒜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