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胡疏肝散     
正柴胡疏肝散出自明代医家张介宾所著《景岳全书》卷五十六,为理气剂。方药组成:陈皮(醋炒)6克,柴胡6克,川芎4.5克,香附4.5克,枳壳(麸炒)4.5克,芍药4.5克,甘草(炙)1.5克,水煎服。本方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能,主治肝气郁滞证之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等症。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其经脉布胁肋循少腹。若情志不遂,木失条达,则致肝气郁结,  相似文献   

2.
腰痛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症。可一侧痛 ,亦可二侧痛。尤以中老年多见。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 ,采用中药内服、小针刀剥离松解 ,按摩针灸综合治疗 ,效果显著。1 分型1 1 血瘀型常有外伤史 ,腰部刺痛 ,固定不移 ,有明显压痛且拒按。活动障碍 ,行走坐卧艰难。痛势日轻夜重 ,深呼吸、咳嗽时牵掣作痛。舌质紫暗有瘀斑 ,苔薄 ,脉涩。多由于腰部急性外伤 ,如跌打闪挫、腰椎骨质增生刺激椎间韧带及神经根。治当活血化瘀 ,理气通络 ,兼以补肾。1 2 气滞型腰部胀痛 ,常连及少腹及胁肋胀满不舒。部位较广 ,无明显固定痛点。苔白 ,脉弦细。触诊多在…  相似文献   

3.
卒腹痛是指突然发生的急性腹痛。首见于《素问·举痛论》,包括外、内、妇、儿科等多种急腹痛症。所痛部位或在胃脘,或在脐周,或在胁下,或在少腹,或在小腹;或发生于胆,或胰,或肠,或胃,或肾;疼痛性质,有“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无益者,或喘动应手者,或心与背相引者,或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阴股者……或卒然痛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中西医结合的开展,临床上更为广泛应用,为多种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在理论实验研究上也有重大成就。笔者现就临床实践谈谈点滴体会。一、瘀血的辨证活血化瘀法主要用于“血瘀”。血瘀是血脉瘀滞而产生的一系列症候。人体各部都可出现瘀血的症候。在头面部,则可出现头痛、头晕、脱发、耳聋、失眠、健忘、癫狂等症状;在胁肋部,则可出现胁肋刺痛、肝脾肿大等;在少腹,则可出现少腹坚满拒按、妇女月经不  相似文献   

5.
情志因素与失眠症的产生密切相关:情志不舒使五脏气机失常、气血不和及阴阳失调,致肝气郁结、心脾两虚、胃中不和。肝失疏泄,则胁肋胀满、心烦易怒导致失眠多梦易醒。护理对策可采用中医治疗,调节情志。  相似文献   

6.
脂肪肝中医辨治五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已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的病变。相当部分预后表现为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1]。因对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清楚[2],对症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中医辨证施治脂肪肝有其特色和优势,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疏肝健脾理气法脂肪肝的早期,症状多局限而轻微,转氨酶可正常或轻度异常。临床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四肢酸困,嗳气腹胀,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治宜疏肝健脾,理气活血。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当归、柴胡、郁金、川楝子、白术各10g,元胡、丹参、赤白芍、…  相似文献   

7.
有多种花类中药材可用于治疗肝气郁结所致的胁肋胀痛、脘闷嗳气、胸闷不舒等证。肝气郁结是一组症侯群,多与外界精神刺激有关,且常随情绪变化而增减。肝主疏泄,调节周身气机,如肝气郁结,则情志抑郁不畅,肝失疏泄,不能畅达气机,导致气机郁滞。临床可有两胁胀满、胁痛、脘闷嗳气、纳食不香等证。症状众多,均源于肝气郁结,治疗应以疏肝解郁为主攻目标。疏则气调,肝木条达,肝经畅通,则诸症皆可望消除。有多种花药的疏肝理气、解郁作用极佳。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所论的“胸痹心痛”证,系指胸闷、胸痛和心窝部疼痛的症状而言,它包括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炎、肺脓疡、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等多种疾病在内。胸痹、心痛之病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藏气法时论》说:“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肋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  相似文献   

9.
情志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中医称之为郁证。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多忧善虑,胸脘满闷:胁肋胀痛,喜太息或易怒善哭,精神恍惚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多种症状。笔者在临床上遇到这类病人,均喜用舒肝解郁之方药,配合心理疏导进行治疗,尤其是对主要因情志不舒而致病者,更是以此作为主要治疗方案,常能收到满意的疗效。现举典型病例2则。  相似文献   

10.
女,35岁。患慢性肝炎3年,经常胁肋掣痛、刺痛,伴胸闷腹胀、呕恶、嗳气。选用中、西药物,症状改善不明显,舌质偏红,边尖满布紫暗小点,苔薄黄微腻,脉弦细。体检:肝肋下3cm,GPT60u,TTT9u。辨证为悬饮阻塞肝络,投以香附旋复花汤加减:香附(醋制)10g、旋复花10g(包煎)、法夏10g、茯苓15g、陈皮10g、杏仁10g、薏苡仁20g、瓜萎仁10g、降香15g、桔梗10g。2  相似文献   

11.
古人多以行气解郁、消肿散结为法治疗“疝证”。结合临床体会到:以少腹会阴部坠痛为特征的慢性前列腺炎,可参照中医“疝证”来进行论治。本文介绍:治疗160例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 ,由陈皮、柴胡、川芎、香附、积壳、芍药、甘草组成。原治肝气郁结、胁肋疼痛、寒热往来等症 ,有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笔者在临床采用“异病同治”之法 ,收到满意疗效 ,现举案例如下。1   心悸头痛 患者 ,男 ,4 5岁。 1 998年 6月 1 3日初诊。自述情绪抑郁时心悸发作 ,前日因与家人争吵而苦闷一夜。次日晨起、胸闷不舒、心悸头痛 ,胃脘不适欲吐。头以额疼为主并牵连双眼疼痛 ,胸闷肋痛 ,时有叹息 ,舌苔白腻 ,脉弦而结代 ,诊为肝郁气滞引起的心悸头痛。治宜疏肝行气解郁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处方 :柴胡 1…  相似文献   

13.
心律失常的种类很多,病因各异,是多种疾病的并发症或后遗症。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病专家韦懿馨主任医师临床30余年,擅治心律失常,认为本病之主要病机特点是痰瘀互阻,脉道失畅,治疗强调辨证施治,以活血化痰为主。笔者受师亲授,收益匪浅,现将韦老治疗心律失常五法介绍如下,仅供同道临证参考。1 活血化痰,行气通脉法适用于痰瘀互阻,气机不畅。证见心悸,胸闷憋气,烦躁胁痛,失眠多梦,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舌质正常或紫暗,脉弦或结代。常见于高血压病、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治以活血化痰,理气宽胸之法。药用丹参30g…  相似文献   

14.
<正> 根据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多兼有血瘀证的特点,运用益气活血法或中西药保肝治疗共105例,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主证:①胁肋久痛或刺痛,痛处不移:②胁下积块,固定不移或有触痛。兼证:①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②面色晦暗;③朱砂掌、或蜘蛛痣,赤丝缕纹;④脉细弦或涩。具备主证1条,兼证1条,即可诊断为CAH血瘀证。  相似文献   

15.
<正> 1.病例介绍 病例1:刘某.29岁.1998年5月18日初诊。经期性头痛4年,患者24岁结婚,婚后产一男婴,哺乳期结束后,每逢月经期前2—3天即发作头痛,部位以右颞及右眼眶为著,性质为跳痛,疼痛剧烈,伴恶心呕吐、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经色黑、血块多、小腹胀痛、舌质暗红、脉弦。给以经前理气活血汤:柴胡、当归、香附、白术、茯莓、白芷各12g,桃仁、红花、五灵脂、蒲黄各15g.  相似文献   

16.
实脾法在慢性肝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肝炎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机复杂性疾病.它病程冗长,变化多端,虚实夹杂,多散在于祖国医学中的"黄疸"、"胁痛"、"积聚"等证候.<内经>云:"邪在肝则两胁中痛","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临床多具有乏力、纳差、腹胀、便溏,胁下不适或疼痛等表现,而前四症均为脾虚所现,故治疗宜"实脾"(益气健脾,扶土抑木).<难经七十七难>曰:"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于脾,故先实脾气".<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中也提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相似文献   

17.
郁证是指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喜叹息,或不思饮食,失眠多梦,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此与现代医学的抑郁障碍相似。现代社会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各种家庭社会问题频发,人们心理生理压力普遍增加,郁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连建伟教授认为:情志怫郁为郁证之始因,气机郁结而进一步导致痰、湿、食、血诸郁为郁证之病机。因此,连老师临证多从情志郁结辨治郁证,常以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行气开郁、降逆化痰;清化痰湿、温胆开郁;活血化瘀、行气解郁;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滋阴清热、镇心安神等六法来统领而治,每获良效,可为后学者法。  相似文献   

18.
笔者曾治疗不少临床表现为神经衰弱的青年学生,主诉失眠、多梦、烦躁、心悸为主,按西医神经衰弱处理,疗效不显,常迁延多时不愈,改用中医辨证多属血虚不寐,中西药物配合治疗,颇有立竿见影之效,兹举一例如下:姜某某,女,18岁,本院学生,1994年5月18日就诊。主诉失眠、头晕、心悸、健忘伴纳差半年,入睡困难,心情烦躁,每晚入睡仅3小时左右,且多梦易惊醒。曾经西医诊断为神经衰弱给予维生素B1、谷维素、三溴片、安定等,反复多次,不仅几无效果,且有逐渐加重之势。认真询问病史,月经史为,每次量多,色淡,少腹时有冷痛,舌质…  相似文献   

19.
方药组成:柴胡10g,直蒲10g,远志109,仙鹤草15g,丹参30g。随证加减:脾虚加山药、意茁仁;肝郁气滞明显加合欢皮、积壳;血瘀明显者可加大黄;心火盛加莲子心;痰火甚加天竺黄、胆南星。典型病例:陈某,男,50岁。8个月来,傅志抑郁,焦虑不安,失眠早醒,头晕头痛,胸闷气短,胸部压迫感,症状是重夜轻,不思饮食,面色无华,舌质暗红有瘀斑,苔白,脉弦细。查体无异常发现。西医诊断:神经衰弱。中医辨证为心阴不足,气郁湿滞。拟疏肝宁神方加柏于仁、五味子、炒积壳、天竺黄。6剂药后复诊,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踏实,胸闷憋…  相似文献   

20.
例1.马某某,女,35岁。1974年7月5日初诊。婚后15年来孕,月经15岁初潮,经期、经色、经量均属正常,偶有少量白带,伴有腰部酸困而痛。自诉平素常有独自生气不语,并见胸闷不舒,喜叹息,两胁串痛,不欲饮食,舌淡、苔薄白,脉弦稍涩。诊断为不孕症(肝郁气滞证),拟疏肝理气,解郁散结法,以开郁种玉汤加减: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