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DG)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经右颈总动脉行左心室插管,于给药前、注药后10min,缺血即刻、20min及再灌注即刻、30、60min时,分别测定各组左心室内压峰值(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等容收缩期最大压力变率(+dp/dtmax)、左心室舒张期压力下降最大变率(-dp/dtmax),以评价左心室功能。结果:与基础值比较,给予DG后LVSP、 dp/dtmax、-dp/dtmax都下降(P<0.05,P<0.01),LVEDP上升(P<0.01)。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缺血再灌注组的LVSP、+dp/dtmax、-dp/dtmax呈进行性下降,LVEDP呈进行性上升。DG组的缺血20min,再灌注即刻,30、60min的LVSP、 dp/dtmax 、-dp/dtmax显著高于同时间点的缺血再灌注组(P<0.01),LVEDP显著低于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指标(P<0.01)。结论:甘草酸二铵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金合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制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丹金合剂在心肌缺血再灌注状态下对心功能及心肌组织酶的影响。结果:丹金合剂能显著的升高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左室内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与下降速率(dp/dtmax);降低心肌丙二醛(MDA)含量,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 、K -ATPase,Ca2 、Mg2 -ATPase的活力。结论:丹金合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魏酸对正常离体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Con)8只,阿魏酸组(FA)又分为5个亚组,每组8只。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逆行灌注模型,观察阿魏酸用药前后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开始收缩至dp/dtmax的间隔时间(t-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FA组与Con组相比较,可明显抑制正常离体大鼠心脏LVSP、+dp/dtmax和-dp/dt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可以抑制正常大鼠心脏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新化合物哌芳安他对大鼠离体工作心脏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对离体工作心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大鼠离体工作心脏模型上观察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哌芳安他(浓度分别为10-6 mol·L-1、10-5 mol·L-1、10-4 mol·L-1 )对各项心功能参数(HR、LVSP、+dp/dtmax、LVEDP、-dp/dtmax及Vmp)的影响,在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脏模型上观察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哌芳安他预处理后,对再灌注后各心功能指标的影响,并检测再灌注后心肌组织中MDA、L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 在离体工作大鼠工作心脏模型上,高剂量哌芳安他可以改善+dp/dtmax及-dp/dtmax,预处理后,三个剂量组均对缺血再灌注后离体工作大鼠工作心脏LVSP有改善作用,中、低剂量组均表现出了改善Vmp及+dp/dtmax和LVEDP的作用(P<0 05)或趋势。同时,哌芳安他可以升高心肌组织SOD活性,并可降低心肌组织中MDA水平,但对LA水平无影响。结论 哌芳安他可以轻度改善大鼠离体工作心脏的舒缩功能,预处理后,能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离体工作心脏的功能,并可以显著改善心肌组织的抗氧化能力,从而表现出明显的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组及白藜芦醇预处理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各组左室最大收缩压(LVSP)、左室等容收缩/舒张期压力上升最大速率(LVdP/dtmax),心肌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及心肌梗死范围.结果:白藜芦醇预处理组LVSP、LVdP/dtmax较缺血再灌组显著升高,心肌NO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则显著降低,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小.结论:白藜芦醇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与白藜芦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及增加NO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黄连素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连素小(3mg/kg)、中(6mg/kg)、大(12mg/kg)3个剂量组,每组7只.用BL-420生物系统记录各组动物左室收缩压(INS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ax>)和左室舒张末压(INEDP),并记录心电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LVSP、+dp/dt、-dp/dt水平明显降低,LVED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素各组可升高缺血再灌注家兔LVSP、+dp/dt、-dp/dt水平,降低INEDP水平,大剂量组作用最明显(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只数明显增多,评分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素各组可使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发生只数有减少的趋势,但黄连素各组心律失常发生只数及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素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再灌注后损伤的心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SI)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Langendorff灌注大鼠离体心脏,停灌/复灌方式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低剂量SI组(L-SI)、中剂量SI组(M-SI)、高剂量SI组(H-SI),L-SI、M-SI、H-SI组分别予SI 30、60、120mg.kg-1.d-1灌胃,第15天末采集心脏收缩期左心室内压上升的最大变化速率(+LVdp/dtmax)、舒张期左心室内压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LVdp/dtmax)及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及心率与发展压的乘积(RPP)并分析;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R组LVEDP明显升高(P<0.01);LVDP,+dp/dtmax,-dp/dtmax,RPP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I/R组比较,M-SI组LVEDP明显降低(P<0.01),RPP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H-SI组LVDP、+dp/dtmax、-dp/dtmax均明显升高(P<0.05,P<0.01)。I/R组中,心肌纤维断裂,线粒体肿胀,嵴破坏消失,此变化在M-SI、H-SI预处理组中明显减轻。结论:中、高剂量SI对离体缺血再灌注大鼠受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者研究了精制的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提取物(PSME,Angino○R)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脏保护作用,观察了几项重要参数:左心室舒张压(LVDP),心率(HR),心脏最大收缩性( dp/dtmax)和最大舒张性(-dp/dtmax)的变化。12只老年雄性Wistar大鼠麻醉后快速分离心脏,置于冰冷的、氧  相似文献   

9.
赵倩  秦俭  郑维平  邱清艳 《中国药房》2010,(21):1970-1972
目的: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缺血后处理(IPC)大鼠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大鼠缺血/再灌注(I/R)模型,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I/R组、IPC组、IPC+PI3K/Akt特异抑制剂Wort-mannin(W)组、rhEPO组、rhEPO+W组及rhEPO+IPC组,分别测定结扎前基础状态下(Baseline)、缺血后30min(I30min)、再灌注后30min(R30min)、再灌注后180min(R180min)的心功能参数左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在各不同时间点LVSP均明显降低;I30min时各组与Sham组比较,LVSP明显降低;与I/R组相比,IPC组、rhEPO组和rhEPO+IPC组R30min、R180min时LVSP明显升高;IPC+W组较IPC组、rhEPO+W组较rhEPO组LVSP前者均显著降低;各组+dp/dtmax、-dp/dtmax变化趋势类似LVSP;而LVEDP变化趋势与之相反;rhEPO+IPC组上述各指标较IPC组和rhEPO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PC及rhEPO均能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心脏功能,其保护效应可能与PI3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关;联合应用rhEPO和IPC并不能进一步发挥心脏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Wiste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黄酮组及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组,每组10只,检测各组血浆内皮素(ET1)、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水平及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对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大鼠,可明显降低血清NO及MDA含量,而使SOD活性增强,亦使血浆ET1、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及PGI2/TXA2比值明显增高,且变化较银杏黄酮显著。结论: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对大鼠心肌再灌注血管内皮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减少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ET1释放,纠正PGI2/TXA2失衡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熊宏强 《河北医药》2007,29(2):105-107
目的 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HDL预处理组(H/IPC).以穿线结扎左冠状动脉制备心肌缺血再罐注模型,H/IR组缺血前10 min经尾静脉注入HDL(30 mg/kg).检测3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30、60、120、240 min血清肌酸激酶(CK)、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含量;观察3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120 min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H/IPC组与IR组比较,大鼠CK、ICAM-1含量均降低,下降率分别为36.5%、32.0%、12.6%(P<0.01);S组CK、ICAM-1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1),S组心肌纤维大小均匀、线粒体结构清楚;与IR组比较,H/IPC组伤后240 min心肌细胞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及线粒体肿胀程度减轻,且未见细胞溶解坏死.结论 HDL对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与HDL抑制ICAM-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罗格列酮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PPAR-γ)激动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兔模型梗死面积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探讨PPAR-γ介导心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5组,包括:假手术组、模型组、罗格列酮低剂量组、罗格列酮高剂量组及罗格列酮高剂量+GW9622组。假手术组只开胸穿线不结扎心脏,其余组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3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后1h分别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浓度;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浓度;术后取兔心脏,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后评价心肌梗死面积;做HE染色切片及电镜片观察组织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和罗格列酮高剂量+GW9622组相比,罗格列酮低剂量组、罗格列酮高剂量组血清NO含量降低,IL-6浓度显著降低,血清T-SOD浓度显著升高(P〈0.01);心肌梗死面积明显下降,心肌病理结构改变较轻,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坏破坏程度也明显减轻。结论罗格列酮通过提高血清T-SOD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因子IL-6的生成减轻炎症反应,起到减轻心肌损伤,降低心肌梗死面积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κ阿片受体在抗缺血/再灌注大鼠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κ阿片受体在抗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机制,并初步探讨κ阿片受体选择性激动剂U50488H(U50)对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Control),缺血再灌注组(I/R),U50+I/R组,PTX组(pertussis toxin,百日咳毒素,G i/o蛋白抑制剂),G lib组(glibenc lam ide,KATP通道阻断剂),Che组(chel-erythrine,PKC选择性抑制剂)和Gen组(gen iste in,酪氨酸激酶TK抑制剂),观察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计算心律失常评分;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①与I/R组相比,U50488H+I/R组大鼠心律失常评分明显下降,该作用可被选择性κ阿片受体阻断剂nor-BNI阻断。②分别提前给予PTX,glibenc lam ide和chelerythrine后,U50488H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被明显减弱或阻断;③提前给予gen iste in对U50488H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无明显影响。④与正常大鼠血浆AngⅡ、ET和NO含量比较,I/R组血浆AngⅡ和ET含量明显增加,NO含量明显降低;给予U50488H处理后,U50+I/R组大鼠血浆AngⅡ和ET含量比I/R组降低,而NO含量则明显升高。结论①κ阿片受体介导了抗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作用,该作用的信号转导途径可能涉及G i/o、PKC和KATP等通道。②激活κ阿片受体还可能通过下调大鼠血浆AngⅡ和ET或上调NO等因子的水平来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方法2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180min组(IRI组)。检测:①心肌组织及血清中NO2-+NO3-值;②心功能指标: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③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④以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后:①心肌组织NO2-+NO3-IRI组较假手术组增高26.7%(P<0.05),血清NO2-+NO3-IRI组较实验后较实验前升高41.1%(P<0.01);②HR和MAPIRI组显著低于假手术组;③血清CK-MB含量IRI组较假手术组升高51%(P<0.01);④心肌组织TUNEL染色IRI组检测到大量阳性凋亡细胞,凋亡细胞阳性指数(AI)IRI组较假手术组升高89.4%(P<0.01)。结论NO升高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加重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m再灌注60m in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EGCG1(10mg.kg-1)、EGCG2(20mg.kg-1)和丹参(SM,1.0g.kg-1)治疗组。用心功能分析系统测定左室心功能,按试剂盒说明测定血浆SOD,MDA,LDH和CK水平,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 l-2与bax的蛋白表达。结果①缺血再灌注期间,IR组大鼠左室LVSP,±dp/dtm ax呈进行性下降,LVEDP则进行性升高(与假手术组比,P<0.01),EGCG组虽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但明显较缓(与IR组比,P<0.01)。②IR组大鼠血浆SOD水平显著降低;MDA,LDH与CK水平显著升高。EGCG组SOD水平则明显升高;MDA,LDH与CK水平明显降低(P<0.01)。③IR组心肌凋亡细胞明显,bc l-2与bax蛋白表达增多,bc l-2/bax值下降;EGCG组凋亡细胞减少,bc l-2蛋白表达显著增多,bax则明显减少,bc l-2/bax值升高(P<0.01)。结论EGCG通过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而改善心功能,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对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状态下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Wiste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黄酮组及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组,每组10只,检测各组血浆内皮素(ET1)、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并取心尖部心肌做电镜,观察血管内皮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大鼠在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状态下,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可明显降低血清NO含量,亦使血浆ET1水平下降,同时改善血管内皮超微结构的破坏程度,且变化较银杏黄酮组显著。结论: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对大鼠心肌再灌注血管内皮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少自由基对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减少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ET1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MIR)时大鼠心肌组织、血清NO水平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同工酶蛋白表达的变化和内洋地黄素特异性抗体对MIR时心肌NO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min,复灌45min建立在体大鼠MIR模型,Spraug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MIR模型组,生理盐水组,维拉帕米组,小、中、高剂量地高辛抗血清组(9、18、36mg/kg)。各组于再灌注45min后立即取左室心尖部缺血区心肌并断尾取血,检测心肌匀浆和静脉血中NO含量,心肌匀浆中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心肌组织eNOS、iNOS;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MIR时心肌组织NO水平明显降低,但血清中NO水平无明显变化;eNOS表达明显减少,iNOS表达明显增加,心肌组织结构发生明显损伤;中、高剂量地高辛抗血清能有效降低心肌组织iNOS表达,恢复心肌细胞eNOS活性,提高心肌组织和血液中的NO水平,减轻MIR导致的心肌组织结构损伤。结论:内洋地黄素特异性抗体对MIR造成的心肌NO系统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拮抗内洋地黄素,调节心肌NOS同工酶的表达紊乱而实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拮抗剂TAK-242抑制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30min /R24h)、给药组[I/R+TAK-242(3 mg·kg-1)]、干预组[I/R+TAK-242+AG490(15 mg·kg-1)]。再灌注24 h后心脏超声检测小鼠心功能,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WB检测心肌JAK2/STAT3磷酸化水平,ELISA检测血清IL-6、TNF-α、IL-10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浓度。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小鼠左心室收缩期直径(LVIDs)延长(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显著降低(P<0.001或P<0.01),心梗面积明显增加并出现心肌炎性浸润,心肌p-JAK2/p-STAT3表达明显升高(P<0.01或P<0.05),血清IL-6、IL-10、TNF-α和HMGB1水平显著升高(P<0.001或P<0.01)。与I/R组比较,TAK-242给药组小鼠LVIDs缩短(P<0.05),LVEF和LVFS显著升高(P<0.01或P<0.05),心梗面积缩小(P<0.01),心肌炎症浸润减轻,心肌p-JAK2/p-STAT3表达降低(P<0.01或P<0.05),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01或P<0.01),而IL-10和HMGB1浓度进一步升高(P<0.01)。与TAK-242给药组比较,AG490干预可显著加强TAK-242治疗作用,包括心肌收缩功能增强,心梗面积缩小及炎性浸润程度减轻,心肌p-JAK2/p-STAT3表达降低(P<0.05),血清IL-6、TNF-α浓度下降而IL-10、HMGB1浓度升高(P<0.01或P<0.05)。结论: Toll样受体4拮抗剂TAK-242抑制小鼠I/R炎症反应与JAK2/STAT3信号通路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