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冠脉综合征 (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主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 UAP)、急性无 Q波心肌梗死 ( NQMI)和 Q波心肌梗死 ( QMI) ,约占冠心病总数的 30 %。动脉粥样硬化 ( AS)斑块破裂导致冠脉内血栓形成被认为是大多数 ACS发病的主要原因。许多心源性猝死 ( SCD)也与 AS斑块破裂及其急性合并症有关。近年来人们关注的重点是UAP。大量资料显示 ,ACS的发生取决于冠脉内粥样斑块的稳定程度。临床上由于斑块破裂造成的 ACS占 60 %~ 80 % ,成为 UAP、急性心肌梗死 ( AMI)和SCD共同的主要病理基础。研究表明 ,导致斑块破…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盯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盯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中西医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易损斑块检测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玉龙  光雪峰 《医学综述》2006,12(8):487-48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预后较差。现在已证实它是由冠状动脉内易损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所致,因此早期检测易损斑块并加以适当干预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就易损斑块的最新检测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大类包含不同临床特征、临床危险性及预后的临床症候群,其共同的病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和糜烂并发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微血管栓塞等多因素作用下,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引起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减少。  相似文献   

6.
7.
普伐他汀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有祖 《海南医学》2005,16(10):78-79
目的 研究普伐他汀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钠,随访6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应用普伐他汀钠治疗组血脂、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AMI,再次入院例次均明显下降。结论 普伐他汀钠治疗ACS临床疗效意义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等因素导致急性冠脉供血不足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坏死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正确诊断和治疗ACS将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及降低病死率。本文对我院2004年11月~2006年7月收治的161例维吾尔族和70例汉族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维吾尔族ACS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过去10年,临床医师已经认识到稳定的冠状动脉疾病病人的冠脉造影通常不能完全作为预后的指标。血管造影显示冠脉狭窄数量与严重程度相同的两个病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临床预后,一个病人可能突然发展为一个或多个不稳定的斑块,引起心肌梗死,严重心绞痛或突然死亡。另一个病人可能无任何症状而存活多年。根据尸检、血管镜和血管内超声的研究表明,不仅造影狭窄的严重程度和数量能影响预后,而且狭窄的类型(如斑块成份)对决定预后同样重要。 稳定型心绞痛通常是由于冠脉显著狭窄所致,由于其粥样硬化斑块含有大量的纤维组织,不可能出现破裂。相反,当富含脂质的斑块破裂,它们可能引起部分或相对主要的冠脉闭塞,导致静息性心绞痛(rest angina)、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临床包括:(1)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分ST段抬高(Q波型)和下降型(非Q波);(2)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ACS发生机理绝大部分为冠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不同程度阻塞冠脉所致,其致残致死率很高.糖尿病患者是ACS的高危人群,较非糖尿病患者死亡率高2~3倍,其在急性期的预后差.随着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急剧增加,发生ACS者亦显著增多,是糖尿病人主要致死原因.重视糖尿病患者ACS的治疗对减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发病的关键环节,不但在ACS急性期即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阶段,而且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长期预防过程中均需要抗血小板治疗。因此,抗血小板治疗贯穿在ACS急性期和长期治疗始终。抗血小板治疗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根据不同临床情况和患者特点加以恰当选择,平衡血栓事件危险和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2.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是由于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裂缝、溃疡或破裂所致。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类分解细胞外基质成分的锌蛋白酶,大量证据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与MMPs降解细胞外基质有关。本文对MMP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谢华强  夏豪  刘兰  陈燕  郭凯 《疑难病杂志》2011,10(8):570-572
目的观察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特点,探讨其临床诊断思路。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确诊为ACS的患者,其中冠脉造影正常或轻度狭窄28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冠脉造影异常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特点、心电图及心脏彩色超声的特点差异。结果观察组年龄、高血压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性别、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起病诱因、典型心绞痛、初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P<0.01)。心电图ST段抬高、多部位缺血性改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最终形成Q波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左室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ACS患者发病年龄偏小,合并高血压病者较少,起病症状不典型,以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为主,但最终形成Q波者较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少,预后好。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综合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运田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5):196-200,23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的,与增加心脏原因死亡,心肌梗死及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性相关的一组临床症状,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其范围涵盖了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抗炎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ACS患者92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观察2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治疗前2组的hs-CRP、外周血白细胞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TC、TG、LDL-C治疗后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前后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降低ACS的炎症反应,稳定易损斑块,对ACS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它是由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为连续性病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血流动力学改变。1998年1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34例。本文旨在从临床治疗角度分析血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互关系及在治疗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苟定芬 《海南医学》2008,19(2):61-6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急性心梗(STEMI)、不稳定心绞痛(UAP)和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目前多主张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及药物防治揽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及缺血性猝死。近年来,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稳定斑块在促发因素下破裂及激发血栓形成,冠脉血管闭塞,是引起ACS的病理基础。在药物防治上面,稳定斑块具有更大的临床价值。降脂药物,抗血小板治疗,抑制斑块内炎症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是有效的稳定斑块途径。基因治疗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发挥安全有效的作用。中医药在这方面更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刘娟  朱宝荣  杜秀丽 《现代医学》2002,30(6):388-389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意义。方法 选择3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舒降之)20mg口服,每晚1次,疗程2个月。观察2个月后的血脂情况及再住院率,并与3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治疗者作对比。结果 2个月后辛伐他汀组患者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蛋白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与入院时比较有显著差异;常规组入院前后血脂无显著差异;因心肌缺血症状需再次急诊住院的例数辛伐他汀组与常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及预防冠脉综合征有重要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