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属进展期。尽管传统的手术技术及放化疗有很大提高,患者的整体预后仍不佳。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在胃癌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目前,针对胃癌靶向治疗的进展主要包括:(1)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靶向药物;(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4)雷帕霉素靶点通路抑制剂;(5)其他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2.
3.
胃癌是目前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早期诊断困难,传统的手术和放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率低。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子靶向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这些靶向治疗策略主要包括:HER2单克隆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mTOR抑制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抑制剂/c-Met抑制剂/IGF-1R抑制剂/HSP90抑制剂等。本文就进展期胃癌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结果及相关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胰腺癌是当今第七大致死性恶性肿瘤。肿瘤治疗日新月异,但在胰腺癌方面却进展寥寥。本文回顾了与胰腺癌相关的分子信号通路及相关靶向药物在临床试验和实验研究进展,以助于了解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6.
颅内肿瘤统称为脑瘤,分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原发的颅内肿瘤占全身所有肿瘤的2%,在各系统的肿瘤中居第11位,在儿童中其所占比重更大,约为全身肿瘤的7%。继发颅内肿瘤远多于颅内原发肿瘤,其中原发于肺癌占64%,生存2年以上的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率高达80%,死亡率高且难控制。原发于颅内的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病情发展迅速,多死于确诊后数月, 相似文献
7.
胃癌的恶性程度较高,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化疗为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疗效较差.分子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效果优于单独化疗已经得到临床认可,目前有关胃癌的分子靶点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细胞周期抑制剂、免检查点阻滞剂、C-MET信号通路抑制剂等,其中一些已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就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简略阐述.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也是本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药物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传统细胞毒性化疗相比,分子靶向治疗能更特异地作用于肿瘤而毒性反应较轻。分子靶向治疗是一种在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上出现的全新治疗模式,由于其靶点明确、特异性强、对转移瘤也有较好的疗效等特点正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分子靶向治疗将为食管癌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消化系统中,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且其发病率日渐提高。以手术为主,结合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模式,在过去和现在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该治疗方法自身的弊端也不容忽视。而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为结直肠等肿瘤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方向,该药物在临床及临床前研究均取得了一定成果,已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一条新途径。在此就近些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在结直肠癌治疗方面的相关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癌(PCa)是全球第二大男性肿瘤,中国PCa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晚期前列腺癌激素抵抗力的难治性及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分子靶向治疗(MTT)能精确抑制肿瘤生长,具有降低不良反应的特性,是未来治疗前列腺癌的方向。本文对前列腺癌肿瘤细胞靶向治疗、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和免疫调节靶向治疗等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狭窄(IAS)是缺血性脑卒中(IS)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亚洲人种,有研究发现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是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的2倍。目前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仍然是临床上的难点,药物治疗至今仍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尤其是重度颅内动脉狭窄。近年来随着技术和材料的发展,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已逐渐成为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新途径,亦是一项仍需不断改进和发展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指导儿童颅脑肿瘤切除术中液体治疗的应用.方法 选取择期行颅脑肿瘤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以PRAM技术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作为液体治疗的指导,对照组依据“4-2-1”法则补液.试验组分别记录Mostcare监测仪(核心技术为PRAM)所采集的麻醉诱导时(T1)、开放硬脑膜后(T2)、肿瘤切除后(T3)、关颅时(T4)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脉压变异度(PPV)、心脏循环效率(CCE)、最大压力梯度(dp/dt)以及患儿术中补液量、尿量、失血量,随访术后ICU停留时间.对照组记录患儿MAP、HR、术中补液量、尿量、失血量,随访ICU停留时间.结果 共纳入24例患儿,每组12例.两组患儿年龄、BMI、麻醉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补液量[(999±584)ml vs.(1 831±735)ml]、晶体输注量[(634.3±331.3)ml vs.(1 392.7±576.6)ml]、ICU停留时间[(1.08±0.42)d vs.(2.03±1.23)d]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更稳定.结论 PRAM技术适用于指导小儿颅脑肿瘤切除术的液体治疗,能有效控制液体输注量,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减少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血脂异常,许多治疗措施可以减少AS发病过程中的脂质危险因素,但仍存在风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炎症作为一种潜在的常见危险因素受到了广泛关注,促进着AS的发生发展,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机会。调控导致AS中各种炎症途径的药物是当前研究的主题。该文总结了近几年AS抗炎治疗药物的相关研究,包括广泛抗炎药物、靶向特定抗炎药物及中药抗炎治疗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西医治疗肿瘤的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开始逐渐重视患者的整体生存状态。最近随着靶向药物的出现,发现同样的肿瘤和病理分型,因没有相同的治疗靶点,同一药物的疗效迥异;不同的肿瘤,因存在相同的治疗靶点,用相同的药物治疗,同样可收到较好疗效。由此西医提出了重视个体化治疗的观点。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肿瘤时,相同的肿瘤,辨证分型不同,治疗方药不同;不同的肿瘤,辨证分型相同,可用相同的方药治疗。“证同治亦同”、“靶点相同治亦同”体现出西医的个体化治疗与中医辨证论治高度相似。本文重点围绕“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来详细论述个体化治疗与辨证论治的相同点,从而说明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性,强调坚持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精髓,同时也指出中医辨证论治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水通道蛋白是细胞膜转运水分子的特异性通道蛋白,在维持机体水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水通道蛋白广泛分布在人体各组织器官,其表达异常与一系列水平衡紊乱导致的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针对水通道蛋白的基础研究、水通道蛋白特异性抑制剂和水通道蛋白分子靶向治疗等取得了诸多进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克隆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单克隆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在临床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同时也出现了皮疹、腹泻、高血压等若干毒性反应,还有一些新药,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伏立诺他、范得它尼等,都有相关的毒性反应。分子靶向治疗毒性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服药的依从性。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的毒性反应及处理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