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上颌第一磨牙是主要的咀嚼牙齿,是临床上常易患牙髓病,根尖周病的牙齿之一,因其解剖结构、尤其是根管结构较为特殊及复杂,为临床上治疗带来了许多不便,我院从1997年初至今采取塑化根充联合治疗上颌第一磨牙的牙髓病、根尖周病186颗患牙;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上颌第一磨牙根管解剖特点 上颌第一磨牙通常情况下由三个牙根组成。两根在颠侧,一根在舌侧,舌侧牙根即腭侧牙根最大,远中颊根一般较近中颊根短小。一般为三根三管,也有三根四管等。腭侧根管较直,较粗大,近远中须根管较细小,弯曲,有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将探讨上颌第二磨牙第四根管口解剖定位,从而提高临床根管治疗效果,最终提高牙病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100颗上颌第二磨牙标本进行预处理后,使用游标卡尺对标本各不同部位距离进行测定,之后使用日本Olympus耳鼻喉内窥镜系统对标本进行观察,并垂直于标本髓室底拍摄各髓室底图,将所拍摄图像存入计算机内进行角度测量。结果100颗上颌第二磨牙标本发生第四根管口几率为39.00%、发生腭侧根双管几率为1.00%;上颌第二磨牙第四根管口位于近中颊侧(MB)根管口舌侧,腭侧根管口中心点到近颊根管口中心点连线(MB—P)近中。结论对患者进行上颌第二磨牙第四根管口明确定位,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根管治疗失败率,最终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西南地区人群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方法 收集3 035颗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CBCT影像,观察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及其变异情况.结果 1488颗上颌第一恒磨牙中,三个牙根(95.77%)、四个根管(58.74%)最为常见;而1 547颗上颌第二恒磨牙中三个牙根(62.31%...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上颌第二磨牙根管的解剖形态及其变异情况。方法收集86个上颌第二磨牙,肉眼及放大镜下观察其根管口的数目,不锈钢K锉扩锉根管至根尖孔,肉眼下观察其根尖孔开口位置并测量其牙根和根管长度。结果肉眼下及放大镜下检出上颌第二磨牙双根管口者均为9.3%;肉眼下及放大镜下检出上颌第二磨牙三根管口者分别为84.9%和74.4%(P<0.05),检出四根管口者分别为5.8%和16.3%(P<0.05),76.7%的根尖孔为侧方开口,根管长度小于牙根长度。结论在放大视野下,可提高上颌第二磨牙的根管口检出率,了解上颌第二磨牙根管解剖形态,可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上颌第一、二磨牙近颊根扁弯,根管系统解剖复杂,常有两个根管,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细弯,根管口隐蔽,临床治疗容易遗漏,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上颌磨牙近颊根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MB2遗漏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多项离体牙研究表明似MB2高比例存在,但临床发现率和治疗率相对较低,本文就上颌磨牙近颊根在髓腔的解剖定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治疗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从而消除已进行不完全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的不适感。方法在42颗有不适感的上颌第一磨牙上,寻找并根充MB2根管。结果有32颗上颌第一磨牙根充了MB2根管,不适感消失了,有效率为76.19%。结论根充MB2根管是对上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正>使用标准0.02锥度的牙胶尖采用冷侧方加压根管充填仍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充填方式[1]。但对于治疗难度较大的上颌磨牙(临床上以上颌第一磨牙的根管治疗最多见),无论是充填过程还是充填疗效,有时很难达到满意效果。以Protaper[2]为代表的大锥度镍钛根管预备器械和与之相匹配的0.06大锥度牙胶尖的联合使用,可极大提高临床上对上颌磨牙的充填效率。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不同锥度牙  相似文献   

8.
浦江  高宝霞  赵宾  董宏宇 《河北医药》2012,34(7):1006-1008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对上颌窦底与上颌磨牙牙根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测量,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具备上颌后部多层螺旋CT扫描数据的患者资料,应用CT配套软件观察上颌窦底与上颌磨牙牙根的关系并测量上颌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间的距离.结果 85例患者中,上颌窦与上颌后牙关系分型:Ⅰ类7例;Ⅱ类16例;Ⅲ类13例;Ⅳ类26例;Ⅴ类23例.上颌窦底和上颌后牙牙根的距离:小于1.5 mm 40例;1.5~2 mm 21例;2 mm以上24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在判断上颌窦底与上颌磨牙牙根关系方面有较高应用价值,其中Ⅳ、Ⅴ类患者和上颌窦底与上颌后牙牙根的距离小于1.5 mm的患者,临床治疗中应预防上颌窦穿孔或上颌窦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杨梓  沈军 《安徽医药》2018,39(7):869-870
目的 评价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远移上颌磨牙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2017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需进行上颌磨牙远移的安氏Ⅱ类正畸患者9例,平均年龄25.6岁,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矫治,通过比较治疗前及远移后的模型,评价磨牙远移效果,以及对比治疗方案中磨牙远移量和磨牙实际远移量,评价磨牙远移效率。结果 所有牙位治疗后与尖牙的距离均增加,第二磨牙与尖牙距离平均增加2.29 mm (P<0.05),第一磨牙与尖牙距离平均增加2.1 mm (P<0.05),左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移动表达率(磨牙的实际移动量/计划移动量)分别为79.4%、84.5%,右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移动表达率分别为87.1%、89.1%。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可有效远移上颌磨牙,但移动量相比治疗计划略有减少,可在制定方案时进行少量过矫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钉压低伸长上颌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72例患者,伸长上颌磨牙共有106颗,应用微螺钉将种植体进行种植,用以压低伸长上颌磨牙,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通过3~6个月治疗后均获得成功压低,其压低范围是2~5.3mm,平均为3.26mm。结论微型种植钉压低伸长上颌磨牙,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6层螺旋CT在诊断上颌窦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诊断上颌窦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79例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上颌窦疾病患者用飞利浦brilliance16层螺旋CT按颌面部常规条件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组成像、容积成像技术、CT仿真内窥境等图像后处理,并由2位以上CT诊断医生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79例患者中,慢性炎性病变59例,良性病变4例,上颌窦癌2例,上颌窦外伤14例。16层螺旋CT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定性诊断正确率89.87%。冠状位重组图像是观察上颌窦解剖结构、软组织、骨组织、病变的显示情况最佳成像方法。结论16层螺旋CT重建能提供上颌窦的空间关系信息,可作出定性定量诊断,临床应用价值大,有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正畸治疗中拔除第二恒磨牙对第三磨牙萌出位置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在正畸治疗中拔除第二恒磨牙后,第三磨牙的萌出情况,它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以及与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实验组观察19名患者,共34颗第二磨牙被拔除,其中上颌20颗,下颌14颗。未拔牙侧作为对照组,共38颗第三磨牙,16颗上颌,22颗下颌。所有病例均拍摄拔牙前及一年后全颌曲面体层片,测量第三磨牙在水平、垂直和倾斜角方面的变化,计算第三磨牙移动的实际距离。结果实验组34颗第三磨牙,在一年内均有不同程度萌出,其中上颌第三磨牙平均在水平方向移动8.41mm,在垂直方向移动7.41mm,直立16.45°下颌第三磨牙平均在水平方向移动6.77mm,在垂直方向移动4.021mm,直立7.14°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拔除第二磨牙后,第三磨牙萌出加速,阻生减少;②上颌第三磨牙的移动快于下颌第三磨牙,其萌出的各项指标也好于下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口外弓作为支抗推第一磨牙远移矫治上颌Ⅱ度牙列拥挤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应用口外弓支抗推磨牙向后矫治患者26例,治疗前后拍摄正中咬牙合位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以头影测量方法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获成功矫治,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远中移动4.23 mm(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外弓支抗推磨牙远移效果可靠,但是需要患者很好的配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钛钉种植体治疗上领轻度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进行拔牙矫正的上领前突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患者年龄12.41岁,患者平均年龄为(23.3±4.3)岁。对患者进行微钛钉种植体治疗,植入位置选择在患者的上领第一-巨牙与第二前磨牙牙颊侧根尖之间的牙槽问隔处,以每侧1.5N滑动的方式将前牙进行内收,治疗结束后,采取X线测量患者前牙内收前后的头影距离,对比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6例患者在治疗中一共植入微钛钉52颗,所有的微钛钉在治疗的全过程中都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患者治疗前后的上颌第一磨牙矢状面上的移动距离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上颌第一磨牙的垂直向移动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中切牙垂直向的移动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上领切牙平均水平内收6.7m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钛钉植入体治疗轻度上颌前突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侧貌的优势,值得在,陆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隐裂牙的致病因素,根据牙髓状态采取不同治疗策略并评估这些治疗措施的疗效。方法对64颗因隐裂而就诊的患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患牙分布部位、修复体情况及临床诊断等数据,根据临床诊断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结果最易受累的牙位是下颌第一磨牙(26.6%),其余依次为上颌第二磨牙(25.0%),上颌第一磨牙(21.8%),下颌第二磨牙(17.2%)。好发年龄段为41~50岁和51~60岁,分别为29.7%和37.5%。用非粘接的银汞合金修复的牙齿(40.6%)发生隐裂的概率远高于用复合树脂粘接修复的牙齿(10.9%),而43.8%的隐裂牙无充填物。本研究中,有55颗患牙(85.9%)进行了根管治疗,只有9颗患牙(14.1%)保存了活髓。结论临床医生应对隐裂牙的致病因素有更清晰地认识,这有助于隐裂牙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根据不同的牙髓状态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吴明月 《安徽医药》2007,11(9):813-814
目的研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临床发现率。方法采用改良髓腔入口和探查近中颊根根管口与腭根根管口之间发育沟或暗线的方法研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肉眼发现率。结果20例患者的24颗上颌第一磨牙中有14颗存在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发现率为58.3%。结论改良髓腔入口和探查近中颊根根管口与腭根根管口之间发育沟或暗线的方法,有利于发现和治疗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上颌第一恒磨牙逆行性牙髓炎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3例上颌第一恒磨牙逆行性牙髓炎患者根据病情分轻型,重型两组,分别进行单纯牙周治疗和牙周牙髓联合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经1年随访,23例患者中进行单纯牙周治疗的10例有效率为85.0%。牙周牙髓联合治疗的13例有效率达92.3%。结论当逆行性牙髓炎的牙髓炎症为亚急性或充血状态时,单纯牙周治疗即可取得较好疗效;为急性炎症时,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临床上可以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透明技术研究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形态。方法:收集离体上颌第一恒磨牙90颗保存在10%的福尔马林液中,将离体牙制作成透明标本,按Vertucci的标准对根管分类并记录根尖孔数目。结果:上颌第一恒磨牙均为三根牙。所有的腭根及绝大多数的远颊根(97.78%)为单根管。近颊根单根管率为22.22%,双根管率为73.34%,三根管率为4.44%,以Ⅱ型和Ⅳ型根管最为普遍。管间侧支在近颊根多见,侧支根管多见于根尖1/3。结论: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多根管率较高(77.78%),掌握其解剖形态对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种不同根管预备技术在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逐步后退法、逐步深入法、平衡力法三种不同根管预备技术在磨牙临床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门诊上颌第一恒磨牙患急慢性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等需要做根管治疗的病例120人,120颗患牙,按就诊顺序分成三组,每组40人,分别采用逐步深入法、逐步后退法及平衡力法进行根管预备,观测记录根备操作时间和根备过程中的断针、侧穿、台阶形成及后续的根管充填情况.以根备效价分值作为评价根备效率和效果的客观指标.结果 三种根备技术的效价值大小依次是平衡力法、逐步深入法、逐步后退法,但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 5).结论 使用平衡力法进行磨牙根管预备效率高、效果好、严重并发症少,在临床上可作为磨牙尤其是弯曲根管预备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