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癫痫患者发作间期脑PET显像示致痫灶局部皮质葡萄糖代谢及颞叶同侧丘脑代谢均减低,丘脑在癫痫发作及播散中起重要作用[1-2]。笔者采用SPECT脑灌注显像对此进行研究,获得了与PET代谢显像类似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1997年9月~1999年6月间临床诊断原发性癫痫患者103例,男63例,女40例,年龄(3~65,26.74±13.99)岁,病程6个月~30年。依据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分类标准[3],其中部分性发作65例,全身性发作35例,不能分类3例。均进行发作间期99Tcm-双半胱乙脂(ECD) SPECT显像和头皮EEG检查,其中47例在2周内行MRI或CT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对发作间期癫痫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4 6例癫痫患者于发作间期进行CT和 (或 )MRI、头皮EEG及18F FDGPET检查。结果  4 6例患者中 86 95 %(40例 )PET显像有异常代谢灶 ,其中低代谢灶 3 1例 ,高代谢灶 9例。而CT和 (或 )MRI仅 5 6 5 2 % (2 6例 )异常 ,EEG 82 60 % (3 8例 )异常。 9例示局限性高代谢区患者 1周后在确认检查前后 12h均未发作的前提下再次行PET检查 ,结果发现其中 7例同一部位出现低代谢区 ,另 2例代谢也有所降低。结论 18F FDGPET对发作间期癫痫灶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和 (或 )MRI和头皮EEG ,尤其在发作间期和发作期各检查 1次 ,或延长发作后检查时间 ,可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及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发作间期PET显像与发作期SPECT显像在癫痫灶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PET显像与发作期SPECT显像在癫痫灶定位中的特点和相关性。方法:对54例癫痫患者行发作间期PET和发作期SPECT2次检查,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4例发作间期PET显像示低代谢者中33例(61.1%)表现为单叶局限性低代谢,21例(38.9%)表现为多个病灶或弥漫性改变。发作期SPECT显像50例可见高灌注灶,高灌注中37例(74%)为单叶局限性高灌注,13例(26%)为多个病灶,未见弥漫性高灌注。2项检查比较,46例(85.2%)2项检查结果相符合,其中32例(69.6%)显示为颞叶病灶。发作间期PET示多病灶及弥漫性改变者于发作期SPECT为像时为9例(42.9%)转化为单叶局限性病灶,7例(33.3%)排除了部分低代谢病灶。结论:癫痫灶灌注与代谢改变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发作间期PET显像定位癫痫灶解剖结构显示较为清晰,发作期SPECT显像替代发作期PET检查可提高定位特异。2项检查联合应用可排除非致痫性病变和发作过程中痫性电活动的泛化,具有较好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4.
用CT、MRI和SPECT检查了30例顽固性颞叶癫痫,共检出侧位异常21例,其中CT检出1例、MRI 7例、SPECT19例.三种方法检出侧位异常比较:CT发现颞叶小面积钙化,MRI未发现,MRI测得符合水肿,胶质增生或肿瘤、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的信号6例,CT则全部漏掉;SPECT发现的19例异常,主要为颞叶或额叶(2例)血流低灌流区,2例癫痫发作后还发现颞部高灌流区,其中14例经CT和MRI检查却为正常或仅示解剖上的不对称;SPECT异常的定位,与CT和MRI一致.脑电图发现侧位异常17例,其中10例CT、MRI或SPECT发现了相应侧的异常.脑电图定位与SPECT低灌流区一致.作者认为,发现颞区钙化和结构的不对称,CT较有效,但对颞叶结构的微细病灶,MRI比C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和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两种分子影像学技术对难治性颞叶癫痫定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侧TLE患者2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发作间期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常规MRI扫描和1H-MRS成像。将两种分子影像学检查技术,发作间期脑血流灌注显像和1H-MRS,对颞叶癫痫致痫灶的定位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9例单侧TLE患者,常规MRI发现异常18例,其中海马硬化16例,定位率62.07%。SPECT异常21例,定位率72.41%,其中,MRI阴性病例中27.27%(3/11)的患者SPECT为阳性1。H-MRS发现异常18例,定位率62.07%,但MRI阴性病例中36.36%(4/11)的患者MRS为阳性。结论:SPECT对TLE功能异常脑区敏感,尤其是颞叶新皮质的异常1。H-MRS对早期海马硬化比MRI敏感。此两种分子影像学技术都能有效定位颞叶致痫灶,相互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难治性颞叶癫痫(TLE)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的影像特征及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5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难治性TLE,术前均行发作间期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常规MRI扫描.以临床定位结果做对照,观察难治性TLE的SPECT影像改变,分析发作间期脑血流灌注显像定位诊断颞叶致痫灶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难治性颞叶癫痫SPECT的影像特征为致痫灶侧前颞叶内侧和/或外侧皮质的血流灌注减低,对侧前颞叶的内侧皮质可出现轻度的灌注减低.常合并与患侧同侧的一处或以上脑区的灌注减低.SPECT致痫灶定位诊断的阳性率达77.14%00(27/35),尤其能检出52.94% (9/17) MRI阴性TLE的致痫灶.结论:发作间期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能丰富难治性TLE的定位诊断信息,提高定位MRI阴性TLE患者致痫灶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顽固性癫痫患者在发作间期PET/CT显像对癫痫灶定位的诊断价值,以指导手术治疗。资料与方法对28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行发作间期的^18F—FDG PET/CT显像。对其中的21例癫痫灶较局限的患者行癫痫灶或颞前叶切除,术中行皮层脑电图(ECoG)或深部脑电图(DEEG)描记,以检测其特异性,术后进行随访。结果28例顽固性癫痫患者中,经PET/CT显像有25例显示出低代谢灶,敏感性为89.3%(25/28)。21例手术患者经随访1年以上,癫痫发作消失者18例。结论PET/CT脑显像对癫痫患者的术前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小儿癫痫SPECT脑血流显像(rCBF)与CT、MRI、EEG结果对比分析,对SPECT rCBF显像在小儿癫痫中的诊断意义进行评价.方法:32例患者于发作间期进行了~(99m)Tc-ECD rCBF ECT和CT、MRI、EEG检查.结果:SPECT rCBF显像诊断小儿癫痫的阳性率为75%,灵敏度明显高于CT和MRI.SPECT、CT、MRI对致癫痫病灶的定位准确,且三者间有较好的吻合,而EEG的定位率较低.产伤和脑外伤引起的癫痫阳性检出率较高(93.3%);且阳性检出率与发作频率呈正相关.结论:~(99m)Tc-ECD rCBF显像在小儿癫痫诊断及病灶定位中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成像阴性的全面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间期SPE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RI阴性的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癫痫(GTCS)患者在发作间期脑血流灌注特征.材料和方法:对60例MRI阴性的GTCS患者进行发作间期99mTc-ECD(双半胱乙脂)-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1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对照,计算感兴趣区(ROI)的不对称指数(%AI)并进行定量分析.将SPECT分析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EEG相比较.结果:60例MRI阴性的GTCS患者中29例表现为一侧丘脑、基底节区低灌注,其中4例为丘脑伴同侧颞叶低灌注,1例丘脑伴同侧颞叶及小脑低灌注,3例丘脑伴同侧枕叶低灌注,另有5例仅表现为一侧顶叶或颞叶低灌注,异常率为56.7%;而26例(43.3%)血流灌注无异常表现.脑血流灌注异常与正常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及EEG异常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平均发作频率和总发作次数则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在丘脑和基底节区的%AI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相当一部分MRI阴性GTCS患者存在发作间期脑血流灌注异常;②MRI阴性GTCS患者的脑血流异常灌注区主要分布在丘脑及基底节区而非皮质;③低灌注脑区可能是亚临床病灶或是癫痫反复发作所致的脑损伤区,这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及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定位致痫灶在癫痫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行EEG,MRI,PET检查,根据PET检查结果并参考EEG,MRI选择外科治疗方法(开颅手术,X刀治疗,立体定向手术)。开颅手术者,术中行皮层脑电图(ECoG)检查,术后送病理检查。所有患者均观察术后疗效。结果:致痫灶位于颞叶22例,颞叶外6例,额颞区2例,30例患者中16例。30例患者中16例行开颅手术,10例X刀治疗,4例立体定向手术。术后除2例癫痫发作无明显改善外,余28例发作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18F-FDG PET检查术前定位致痫灶有助于选择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8F-FDGPET/CT脑3D显像在癫发作期和发作间期致灶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癫患者60例均行24h头皮脑电图、MRI、18F-FDGPET/CT脑显像。25例行皮质脑电图(ECoG)或深部脑电图(DEEG)。PET/CT图像经过目测和半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60例中,18F-FDGPET/CT脑显像阳性者57例,检出率95%,其中患者处于发作间期56例,PET/CT表现为低代谢灶者53例,发作期4例,PET/CT上均表现为高代谢灶。(2)PET/CT显示80%为单发灶(48/60),15%为2个以上病灶(9/60)。单发灶中,66.7%位于颞叶(32/48),另33.3%位于颞叶外皮质(顶叶6例,额叶10例)。(3)PET/CT与皮质脑电图(ECoG)或深部脑电图(DEEG)符合率为96%(24/25)。(4)32例颞叶癫行前颞叶切除术,术后随访结果EngelⅠ~Ⅱ级者30例。非颞叶癫16例,行致灶皮质切除术,12例达EngelⅠ~Ⅱ级。3例未检出致灶,9例DEEG定位双侧致灶未行手术治疗。结论对于颅内有病灶癫及明确的颞叶癫患者,PET/CT与EEG以及MRI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对于没有病灶及非颞叶癫患者,PET/CT是一种无创、敏感、有效的定位癫源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赵容  孙志勇 《放射学实践》2022,(10):1302-1308
【摘要】目的:观察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癫痫病灶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诊治的62例癫痫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切除治疗前均接受核磁共振(MRI)、18F-FDG PET/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估不同检查方案对癫痫阳性检出率、癫痫致痫灶定位诊断的价值。据癫痫患者治疗后疗效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FDG PET/CT检查显示的脑代谢异常差异。结果:18F-FDG PET/CT联合MRI阳性检出率98.39%,较术前18F-FDG PET/CT检查的87.10%、术前MRI检查的72.58%明显高(P<0.05)。18F-FDG PET/CT联合MRI对癫痫病灶类别(单发病灶)诊断的准确率较术前18F-FDG PET/CT检查、术前MRI检查的明显高(χ2=5.899、5.309,P<0.017)。术前18F-FDG PET/CT检查对癫痫病灶定位诊断的符合率较术前MRI检查的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60,P>0.017),但较18F-FDG PET/CT联合MRI的明显低(χ2=15.676,P<0.017)。62例癫痫患者预后良好患者37例(37/62),预后不良患者25例(25/62),预后良好组18F-FDG PET/CT联合MRI检查显示的病灶分布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联合MRI检查可明显提高对癫痫病灶的定位诊断价值,对指导癫痫患者手术选择和评估治疗疗效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华核医学杂志》2001,21(6):335-336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定位致痫灶在癫痫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行EEG、MRI、PET检查,根据PET检查结果并参考EEG、MRI选择外科治疗方法(开颅手术,X刀治疗,立体定向手术).开颅手术者,术中行皮层脑电图(ECoG)检查,术后送病理检查.所有患者均观察术后疗效.结果致痫灶位于颞叶22例,颞叶外6例,额颞区2例.30例患者中16例行开颅手术,10例X刀治疗,4例立体定向手术.术后除2例癫痫发作无明显改善外,余28例发作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18F-FDGPET检查术前定位致痫灶有助于选择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CT、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的影像学以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鼻咽癌(NPC)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71例患者的临床、CT、MRI、PET以及手术病理学资料。结果 病变位于颞叶、脑干或小脑,其CT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位于颞叶者,呈“指状”低密度。23例患者(29个病灶)行CT增强扫描,86.2%(25/29)的病灶无强化。MRI示损伤脑组织的T1、T2弛豫时间延长,可呈不均匀信号改变。20例患者(29个病灶)行MR增强扫描,65.5%(19/29)的病灶呈“花环状”强化。2例病人行PET扫描,1例与CT及MRI所示病变相符合。3例患者颞叶手术切除术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均为放射性脑坏死。结论 (1)MR平扫或增强扫描发现病变的敏感度均高于CT和PET。(2)T1WI和T2WI显示的不均匀信号提示为坏死,且均位于照射野内。(3)增强MRI所示的“花环状”强化,是放射性脑坏死的特征。(4)PET在放射性脑损伤诊断中可作为CT或MRI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颞叶癫痫颞叶切除的关键是MRI确认颞叶内侧硬化(MIS)。本文目的是评价无颞叶癫痫发作个体出现MIS的几率。方法:回顾性复习了我院2年间进行头颅MRI检查的病人,要求病人满足下列标准:①年龄从5岁~50岁;②没有癫痫发作史、精神性疾病、滥用酒精史,③没有癫痫家族史。所作MRI检查需满足下列标准:①因非特异性症状(头疼、眩晕等)或因除外脑转移瘤或因脑动脉瘤等进行检查;②在非特异性地检查颞叶内侧结构时,MRI常规读片为“正常”。所有病人在1.5TMR机进行了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的T1WI和T2 WI MRI检查。MIS的MRI诊断标准需满足下列标准:①海马萎缩;②T2WI海马信号增高。结果:在212例中,148例(70%)内侧颞叶结构正常,64例(30%)内侧颞叶结构异常。其中30例(14.1%)表现为双侧颞叶内侧不对称或T2WI海马高信号的病人中,19例(8.9%)只有海马萎缩,3例(1.4%)只有T2WI海马高信号,8例(3.8%)既有海马萎缩又有T2WI海马高信号,符合MIS的MRI诊断标准。结论:MRI显示MIS存在‘假阳性’,只有与临床其他检查相结合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美解眠介入SPECT脑血流显像对癫痫病灶的定位。材料和方法:将药物诱发脑电图技术与^99mTc—ECD SPECT脑血流显像相结合建立美解眠介入亚临床发作脑血流显像并对14例局限性癫痫患者(8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癫痫病灶)进行了发作间期和亚临床发作期脑血流显像比较研究.结果:亚临床发作期癫痫病灶脑血流平均较间期增加12.65%.10/14例增加超过5%,8/14例增加超过10%.最多增加超过31%.图像比较以亚临床发作期病灶血流出现反转和填充较有意义.结论:本方法可克服发作期显像不易及时注入显像剂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笔者分析了72例癫痫发作间期患者SPECT检查时使用不同截止频率进行图像重建处理对定位癫痫灶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 PET/CT 神经功能分析对 MRI 阴性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术前致痫灶定位的效果。方法入组85例药物难治型癫痫患者,男47例,女38例,男女比例1.2︰1,年龄6~35岁,进行发作间期头颅 PET/CT 同机显像。应用神经功能法,将 PET 图像与正常 PET 脑代谢数据库进行配准对比,显示皮层各区葡萄糖代谢分布,投射到 CT 图像上,判断致痫灶位置。对定位在单侧脑叶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按照 Eagle 标准评价疗效。结果致痫灶位于单侧63.5%(54/85)、双侧28.2%(24/85)、未能明确致痫灶8.3%(7/85)。依据手术指征,对54例单侧病变患者进行手术,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患者随访疗效达到 Eagle Ⅰ级及Ⅱ级标准的分别为61.1%(33/54)、61.1%(33/54)、61.1%(33/54)、59.1%(29/49)。结论PET/CT 神经功能分析可发现部分 MRI 阴性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致痫灶,是术前定位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照难治性颞叶癫痫(TLE)手术病理资料,探讨联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和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两种分子影像学技术对TLE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侧TLE。所有患者术前均行SPECT发作间期脑血流(CBF)灌注显像、常规磁共振(MRI)扫描和1 H-MRS成像。将两种分子影像学技术,发作间期CBF灌注显像和1 H-MRS,对TLE的定位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理改变最常见的是海马硬化和皮质发育不良,共27例(93.10%),此两种改变伴随出现于16例中(55.17%)。对于双重病理TLE,MRI、SPECT定位阳性率均为100%(16/16),MRS为87.50%(14/16)。对于单纯性海马硬化,MRI为阴性,SPECT仅为14.29%(1/7),而MRS高达57.14%(4/7)。对于单纯性皮质发育不全,MRS为阴性,MRI为50.00%(2/4),而SPECT高达75.00%(3/4)。联合应用SPECT和MRS对TLE定位率高达86.20%(25/29),尤其是对MRI阴性的患者,两种技术联合能发现54.55%(6/11)TLE的致痫灶。结论:联合SPECT发作间期脑血流灌注显像和1 H-MRS两种分子影像学技术能为难治性TLE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定位诊断信息,可进一步提高定位MRI阴性TLE患者致痫灶的比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各种癫痫患者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图像与致痫灶的关系,以期术前较准确地定位,选择手术适应证和预测疗效。方法 73例癫痫患者(男51例,女22例,平均年龄23.3岁)行FDG PET脑显像,并与同期脑电图和MRI结果进行比较,40例进行了手术疗效随访,其中8例术后复查了FDG PET,并比较FDG PET,视频脑电图(VEEG),MRI对致痫灶术前定位的准确性及脑代谢改变的不同图型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1)72 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皮层局灶为低代谢表现,仅1例部分癫痫持续状态者表现出发作期的高代谢。(2)FDG PET病变定侧率高于VEEG,低代谢灶检出率高于MRI,(3)40例手术患者中,属于Engels疗效分级I,II级的30例手术切除部位应为确定的致痫灶,FDG PET<VEEG与MRI定侧定位准确性分别为93.3%,73.3%,53.3%,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4)单侧颞叶低代谢手术效果好;对部分双侧颞叶低代谢者,切除其代谢减低更严重的一侧,发作也会改善,颞叶外癫痫手术效果不如颞叶癫痫好,病灶局限者,手术效果优于伴有其他部位皮层代谢改变者:单侧多脑叶代谢改变者,半大脑切除术效果好;双侧大脑多脑叶弥漫性病变者,手术效果差。结论 FDG PET对癫痫灶定位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优于VEEG和形态学影像技术。FDG PET的代谢图形可帮助临床医生确定病灶部位,选择手术适应证和预测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