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脊柱结核的手术疗法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0—2013年同期于我院治疗脊柱结合的患者4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腰椎23例、胸椎15例、颈椎10例。对患者采取清除病灶融合椎间骨固定手术。手术之后继续对患者采取抗痨疗法12—16个月。结果: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回访,结果表明切口均在一期内恢复,椎间的植骨融合情况良好,不存在脊柱结核病情反复现象。结论:清除病灶融合椎间骨固定手术对脊柱结核的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彻底清除病变组织,脊柱的稳定性良好,结核的复发率下降。  相似文献   

2.
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胸腰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处理,并提出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腰段脊柱结核手术78例,3例患者行单纯病灶清除植骨手术,其余病人均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结果共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23例次。经过相关处理后,大部分并发症完全消除,部分并发症留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结论通过熟悉局部解剖结构,提高手术技巧,且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可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护理要点,探讨有效护理对策,以提高该手术的护理质量。方法对65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护理过程提示,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注意观察双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及督导化疗管理是护理的关键。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效果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手术方式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住院的80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手术方式及其疗效.[结果]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症状明显改善.80例患者的治愈好转率为93.8%,复发率为6.3%.[结论]根据个体的脊柱结核程度和个体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赵殿宏 《现代养生》2014,(10):111-111
在临床中,脊柱结核患者数量近年来增长很快,而手术是治疗脊柱结核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针对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常见问题及效果进行比较深入地探讨,对于脊柱结核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12例跳跃型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采用前路一期彻底清除病灶和植骨,前路或/和后路坚强内固定矫正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12例跳跃型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9月~2005年7月共手术治疗脊柱结核12例,结核病灶位于胸椎2例、胸椎 腰椎7例、腰椎3例,病灶范围2~5个椎体,均为跳跃病灶。对于每一处跳跃病灶,植骨融合2个间隙以下者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钛板内固定8例;植骨融合3个间隙以上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固定4例,其中同时前路钛板内固定2例。术后配戴支具3~5个月,抗结核药物治疗6~9个月。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观察。结果手术平均术时5 h,术中平均出血900 m l;手术并发症:暂时性窦道形成1例,内固定器松动和断裂1例;11例患者术后1~2周症状基本缓解并下床行走,术后6~8周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术后6月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1°。除1例需再次手术治疗外,其余患者结核病灶全部治愈。结论有效应用抗结核药物、病灶彻底清除、植骨融合加坚强内固定治疗跳跃型脊柱结核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正>脊柱结核是常见的骨关节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的60%。脊柱结核早期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加上无症状、不典型的脊柱结核病例逐渐增多,易发生误诊、误治。2000—2010年我院共收治130例脊柱结核患者,现将误诊、漏诊情况综合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30例患者中,男78例,女52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一期清除病灶植骨加内固定治疗对脊柱结核患者结核复发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99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需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218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植骨组(58例,采用一期清除病灶植骨)、内固定组(30例,采用一期清除病灶植骨加内固定)和对照组(130例,采用单纯清除病灶).观察比较三组的疗效及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劳动能力).结果 对照组最终缓解125例,2年未恢复者7例;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由术前的28°±3°恢复至术后的8°±2°;术后18个月复查椎体X线片,后凸矫正度丢失3°±2°.植骨组最终缓解56例,术后2年无未恢复者;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28°±3°恢复至术后的6°±2°;术后18个月复查椎体X线片,后凸矫正度丢失2°±1°.内固定组最终缓解29例,术后1年内功能均完全恢复;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28°±3°恢复至术后的3°±1°;术后18个月复查椎体X线片,后凸矫正度无丢失,病灶植骨均完全融合.植骨组和内固定组术后生活质量(劳动能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结核采用一期清除病灶植骨加内固定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和理想的矫形效果,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评价脊柱稳定性重建在病灶清除治疗胸椎多节段结核中的重要性.方法 2000年11月~2010年7月共收治30例多节段胸椎结核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脊柱融合情况,比较手术前、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及Frankel分级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7例患者术后获随访,所有患者结核症状得到控制;术前患者JOA评分与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改善率为(56.37±5.58)%;术前、术后Cobb角比较平均矫正8°.术后5个月X线片示病变椎体间骨性融合,术后18个月X线片复查椎骨内固定.结论 对于多节段胸椎结核患者一期行植骨内固定,实现了脊柱稳定性的重建,从而保障结核病灶清除的彻底、椎管减压的充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腰椎结核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随访1年的相关临床因素及治疗效果并通过Logistic回归对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6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中有9例手术失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椎体数目(OR=6.44,95%CI:2.47~19.92)及脊柱内固定采用(OR=10.76,95%CI:3.50~18.74)对手术疗效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疗效受到病变椎体数目及是否采用脊柱内固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几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疗效,为本地区经验治疗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3年12月治疗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149例患儿的疗效;前瞻性观察2004年1月~2005年12月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例,分别应用2000、5000、10000、50000U/ml青霉索滴眼液。结果应用青霉素、利福平、氯霉素、妥布霉索及氧氟沙星治疗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的治愈率分别为:93.1%、38.2%、70.4%、48.4%、89.3%。青霉素组及氧氟沙星组分别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青霉索及氧氟沙星疗效最佳;2000、5000、10000、50000U/ml浓度青霉索局部应用治疗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经验治疗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时应首选青霉素滴眼液。最佳浓度为2000—5000U/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脊柱术后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研究预防控制措施及对策,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选择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0月脊柱外科手术的950例患者,对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50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42例,感染率为4.42%;其中以肺部感染为主,占45.24%,尿路感染占26.19%,切口浅层及椎间隙感染占21.42%,深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占7.15%;共培养出4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3.49%,革兰阳性球菌占41.86%,真菌占4.65%;手术及住院时间长、抗菌药物使用、置管、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合并基础疾病、材料置入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脊柱外科手术后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加强对术前、中、后各环节的控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临床研究.方法:收集MRI检查为脊柱结核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患者87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40例,女性47例,年龄为15~62岁,平均年龄(28±2)岁.患者均术前进行了X线、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这3种影像学方法的检查,并对其影像学成像进行研究和术后对比,从而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87例患者中胸椎(50.6%)为最常累及的位点,其次为腰椎(37.9%),而颈椎(5.7%)、骶椎(4.6%)和尾椎(1.2%)不常累及,转移病灶占整体的11.5%.共有21.8%的患者涉及3个及以上的椎体,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椎间隙变窄(82.8%)和脓肿(35.6%),在CT和MRI上可见.结论:MRI比X线更敏感,比CT显像对脊柱结核的诊断更加具体,临床可通过MRI等成像方法及生化检验方法来进行辅助诊断,从而制定出适当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重点探讨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3年12月间85例恶性肿瘤病人共行88例次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和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PEJ),回顾性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所有PEG/J均采用拉出法. 结果:85例病人PEG/J术后无操作相关死亡,无严重并发症,但微小并发症发生率为8.2%(7/85).7例病人发生8次微小并发症,分别为切口感染2例、导管断裂2例、导管尖端移位2例、导管缠绕1例、导管渗漏1例,均通过非手术治疗后治愈. 结论: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操作简便、安全,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是控制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竹山县肺结核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研究、制定预防控制(防控)对策。方法对竹山县21世纪第1个10年的肺结核病预防控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控制措施。结果竹山县2001—2010年共报告肺结核3 39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74.01/10万,疫情分布于17个乡镇,四季均有发病。发病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86岁,主要集中于20~59岁年龄组,以农民为主,男性高于女性。大年龄组人群免疫水平低下,由于人群流动使得患者发现率低、边远地区防治能力不足,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即直接督导短程化疗(DOTS)难以全面实施以及艾滋病的流行是现阶段肺结核流行的重要因素。结论进一步加强政府领导,明确经费投入,出台和建立农民工肺结核患者诊疗优惠政策或免费诊疗转入机制,并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基层防控能力建设,以提高DOTS受益人群和实施质量。  相似文献   

17.
了解河南省学生结核病监测结果,为制定有效的学校结核病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河南省2005-2012年中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统计分析模块中“不同类型肺结核患者职业分布统计”进行逐年筛选,并导进Excel进行分析,采用SAS9.1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2年河南省登记学生结核病患者32742例,占全省登记数的5.2%;学生结核病患者登记数从2005年的5190例(占总数的5.9%)下降到2012年的2622例(占3.7%);学生结核病患者中胸膜炎比例为7.6%,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学生结核病患者比例每年第二季度呈现高峰.结论 2005-2012年河南省学生结核病疫情呈下降趋势,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学生结核病每年第二季度高发.  相似文献   

18.
利福喷丁对结核病高危人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利福喷丁药物对结核病高危人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结核菌素强阳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口服利福喷丁与异烟肼预防治疗3个月,随访其接受性及活动性结核病发生情况.结果口服利福喷丁组预防治疗的接受率为81.84%,药物不良反应率6.74%,2年内活动性结核病累积发病率为2.96‰,效果指数达8.07,可以避免87.61%的PPD强阳性患者发生结核病;服用异烟肼预防治疗组接受率69.14%,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4.09%,活动性结核病累积发病率为4.26‰,效果指数达5.61,保护率82.17%.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及结核病发病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利福喷丁对高危人群的预防性治疗不良反应少,接受性高,具有好的保护作用,可以替代异烟肼用于结核病高危人群的药物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器结核(FGT)的临床表现,以及在腹腔镜、宫腔镜检查的表现特点,提高临床对FG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进行腹腔镜和(或)宫腔镜检查,并经抗酸染色法和(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腹水培养病原学检查确诊为FGT的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17~73岁,平均为(31.4±5.6)岁。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所有患者的不孕、腹部异常症状、月经改变等临床表现,胸部X射线摄片、CT检查等影像学辅助检查结果,以及腹腔镜探查、宫腔镜检查、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患者的不孕、腹部异常症状、月经改变等临床表现发生率,以及腹腔镜、宫腔镜检查结果所占比例等计量资料,采用率(%)表示。 结果①本研究33例FGT患者的临床表现中,以不孕最为多见,为21例(63.6%,21/33)。其他临床表现包括:下腹胀痛为7例(21.2%,7/33),腹水为5例(15.2%,5/33),盆腔包块为5例(15.2%,5/33),月经量过少或闭经为4例(12.1%,4/33),月经不规律为2例(6.1%,2/33),痛经为1例(3.0%,1/33),绝经后出血为1例(3.0%,1/33)。②本研究33例FGT患者中,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FGT者为26例,其中,17例确诊为输卵管结核,3例确诊为输卵管结核合并卵巢结核,6例确诊为子宫内膜结核,病理学诊断FGT阳性率为78.8%(26/33);1例(3%,1/33)抗酸染色结果呈强阳性,确诊为输卵管结核;4例(12.1%,4/33)经腹部X射线摄片检查确诊为输卵管结核;2例(6.1%,2/33)经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后,确诊为输卵管结核。③本研究33例FGT患者的影像学辅助检查结果提示,该检查对诊断FGT的符合率为21.2%(7/33)。④本研究33例FGT患者的腹腔镜检查结果如下:合并腹水者为7例(21.2 %,7/33),腹膜粟粒样改变者为16例(48.5%,16/33),输卵管积水与周围组织包裹成团者为10例(30.3%,10/33),输卵管增粗,呈串珠样、腊肠样改变者为13例(39.4%,7/33),输卵管伞端有黄色脓液流出者为1例(3.0%,1/33),卵巢呈苍白样改变、质硬者为2例(6.1%,2/33),盆、腹腔内可见干酪样坏死物者为13例(39.4%,13/33)。⑤本研究33例FGT患者中,25例因合并不孕或月经改变,接受腹腔镜检查的同时进行宫腔镜检查的结果显示,6例(24.0%,6/25)宫角局部子宫内膜增厚不平,输卵管开口细小;1例(4.0%,1/25)子宫内膜变薄,呈不规则苍白样改变;4例(16.0%,4/25)为宫腔黏连,其中1例(4.0%,1/25)可见干酪样钙化灶;其余14例(56.0%,14/25)宫腔镜检查结果均为正常宫腔形态。 结论腹腔镜和(或)宫腔镜检查可清晰显示FGT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及病变周围情况,对于FG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Contacts of adults with tuberculosis (TB) are at risk for infection. Tests based on interferon-gamma (IFN-gamma)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tigens may be more sensitive than the tuberculin skin test (TST). Risk for infection was assessed by using TST and an IFN-y-based assay (QuantiFERON Gold in Tube [QFT-IT] test) for 207 children in Nigeria in 1 of 3 groups: contact with adults with smear-positive TB, contact with adults with smear-negative TB, and controls. For these 3 groups, respectively, TST results were >10 mm for 38 (49%) of 78, 13 (16%) of 83, and 6 (13%) of 46 and QFT-IT positive for 53 (74%) of 72, 8 (10%) of 81, and 4 (10.3%) of 39 (p < 0.01). Most test discrepancies were TST negative; QFT-IT positive if in contact with TB-positive persons; and TST positive, QFT-IT negative if in contact with TB-negative persons or controls. TST may underestimate risk for infection with TB in childr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