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白露 《健康天地》2011,(4):19-19
<正>来到我的老家,如果主人说要为你倒一杯"茶",你可千万不要信以为真,他们端出来的一定会是一杯白开水,如果真有茶给你喝,他们会说是给你"泡"一杯"茶叶水"。老家不产茶,老家人穷,时鲜的青菜都舍不得吃,更买不起茶。老家的人也喝"茶"的,喝的是地地道道的农家茶。最常喝的是"清明茶",茶色深青,茶味微苦。这是最讲究的一种土茶了,几乎可以用来招待贵客。茶叶由好几种鲜嫩的植物晒干制成,像小杨叶、小柳叶、嫩竹叶等,最重要的是一种叫做"猫猫眼"的漂亮的植  相似文献   

2.
第一泡茶     
晓霖 《健康天地》2010,(12):7-7
<正>每一壶茶的第一泡往往是最令人难忘的,无论是绿茶的鲜灵清醇、红茶的醇厚干爽、乌龙茶的浓郁醇香,都会让人赞不绝口。但一泡、二泡、三泡……即便是上等的"铁观音"也经不起十几泡,何况是绿茶,红茶。  相似文献   

3.
<正>"茶七"这个词,最初是从一位茶友那里听到的。后来又听说了"茶七酒八"之说。去咨询资深茶人,她倒是把"茶七酒八"给解释了个透透彻彻。于是,循着这个思路,萌生了生活中许许多多"茶七"和"酒八"的感悟。大凡能理解了"茶七酒八"的人,一般来说是睿智的。以鄙人的人生经历看,凡是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哥们儿别管了,这事靠给兄弟,百分之百!这时你千万注意,那多  相似文献   

4.
王晶 《健康天地》2011,(9):25-25
<正>日本布谷布谷茶拥有悠久的历史。布谷布谷茶的名字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该茶茶泡的拟声词BUKUBUKU,另一则是在冲绳方言中,"泡"被读成"A BUKU"。布谷布谷茶从明治时代到昭和战前时代,只在冲绳县的首府那霸市流行。在二战时,制作布谷布谷茶的工具都被烧毁了,优良的水源和稻米也被污染了,当时该茶几乎绝迹。二战后,昔日的茶人已不在,但在众多爱茶之人的协助下,冲绳传统布谷布谷茶学会成立,负责搜集历史资料和对茶叶的制作加工以及水源的质地做相关研究,由于冲绳县地  相似文献   

5.
<正>两百多年前,台茶由福建的乌龙茶种引种成功。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的茶界创造了茶艺的概念。台湾的茶经过了台湾茶艺文化的提升,以泡一壶好茶为乐的茶艺风盛行,提升了台茶的总体产品形象。后来台湾的茶农和茶商们又将茶艺文化中泡好茶、品好茶的理念,运用到茶的推销中。绿茶——忠于原味、纯净无暇的"纯真稚子"绿茶属不发酵茶类,绿茶再细分主要又可分成两种,一  相似文献   

6.
辛芯 《健康天地》2009,(3):30-31
<正>在中国,茶与盖碗已"相爱"多年,留下不少风流韵事。今天,当我们泡沏好茶时,不妨先了解—下茶的这位知心爱人——盖碗。认识盖碗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茶托"又称"茶船"。用来冲泡茶叶的盖碗,过去多用来冲泡花茶和铁观音,现在已经没有限制。使用时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做泡茶器具,  相似文献   

7.
<正>有人说,林清玄的作品意境"最清明",声音"最玄妙"。多年喝茶,林清玄慢慢从茶道中悟出了生活之道。在林清玄看来,每天的生活其实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的茶更有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这正如他在《大茶壶与小茶壶》中所写:"一个能在泡茶时专心的人,工作也会专心。因此,泡茶给人喝  相似文献   

8.
刘谊 《健康天地》2010,(1):58-58
<正>"生在山中,一色相同。泡在水里,有绿有红。"这是流传于民间的一道生动有趣的茶谜。谜,是古今盛行不衰的传统文化;茶,是中国人的"国饮"。适值节庆闲暇,品茗猜谜,别有一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茶是用来"泡"的,而如今新式的茶则还可以入菜,称为"茶肴"。因有着清新的香味,"茶肴"甫一推出便颇受追求健康的人的喜爱。茶肴是用不同的茶叶烹制而成,成菜时辅以同一种茶水。茶叶入膳,为菜肴锦上添花,整餐茶香满溢;而制作茶膳,不仅是放几片茶叶,关键在于茶与菜能否和谐,是否门当户对。  相似文献   

10.
虫茶,对很多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它是一种很奇特的制法,即利用生物法制成的一种速溶饮料。虫茶就是用虫屎泡成的茶,在我国的华南地区就出产虫茶。人们把采摘来的化香树叶或某些野生苦茶叶经开水烫一下,再晒至六七成千,然后把叶子逐层放进大竹篓或大木桶里,每层叶子厚约四五寸,每隔一层浇上适量的淘米水,  相似文献   

11.
<正>在乡野喝凉饮,过去是一匹罐,如今多为三匹罐。"匹"者,土语是片的意思。农人认为,能说一匹布、一匹马,就能说一匹叶、一匹人,婚姻不是也讲"匹配"吗。"一匹罐",即一片茶叶可泡一罐茶;同理,三匹罐就是三片茶叶泡一罐茶。一匹罐的茶树高大,叶呈椭圆形,甚肥厚,四季常青。每到秋季,家家户户搭梯采叶,晒干后供一年所需。此树甚  相似文献   

12.
正很多爱喝茶的人会养茶壶,即不擦洗茶具,让茶杯、茶壶的表面形成一层棕褐色的茶垢,俗称"包浆"。据说用这样含有茶垢的茶壶、茶杯泡出来的茶味道更醇厚,养生效果更好,那么事实究竟如何?不及时冲洗茶杯又有什么危害?一个人每天最多喝多少茶才最健康?茶叶最多能冲几次?让我们来逐个解答这些疑问。  相似文献   

13.
邓清泉 《健康天地》2011,(11):10-10
<正>喝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一个人的安静,两个人的知己,都是快乐。一杯清茶,一个小世界。茶有着士大夫的优雅情怀和隐士的恬淡风骨,比较适合"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清幽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我爱喝茶,但不精通茶道。茶泡了,只知道颜色好不好,喝到嘴里口感怎么样。平常呢,碰到什么就喝什么。  相似文献   

14.
<正>喜欢喝茶的人都知道,泡好茶要有好水,据说八分之茶泡十分之水,茶就有十分,八分之水泡十分之茶,茶只有八分。据说称得上好水的是山中乳泉水,只有用山中乳泉水泡的茶,才能表现物契合于自然的最高境界。品尝茶色茶香茶味,是品茶人最平常的需求,但茶不同于其他饮品,它与明月清风云雾为伴,得大地自然之精华,现代人在都市生活的空隙里泡的可能不只是  相似文献   

15.
王恺 《健康天地》2011,(11):24-25
<正>毫无疑问,金骏眉的横空出世和声名远扬,都使过去惯坐在枝头之上的祁门红茶有了压力,这种红茶1875年问世后的主要销售对象就是英国人。英国人对于茶内蕴涵的浓郁香气无法命名,干脆就以产地名之,"祁门香"成为世界红茶香味的一种,当地人却说得简单,叫"甜蜜香"。纯正工夫和新品在贵池茶厂,见识了一次正宗的祁门工夫红茶审评,用最坏的泡茶办法,如用大杯滚水泡5分钟嫩芽头,把茶缺点全  相似文献   

16.
董芳 《健康天地》2010,(9):79-79
<正>一沉一浮,三泡一饮。尽敛苦涩,散发清香。茶为何物?唐人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撮之,其树如爪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拼搁,叶如丁香。根如胡桃。"这一连串形象化的比喻,显示了中  相似文献   

17.
虫茶,对很多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它是一种很奇特的制法,即利用生物法制成的一种速溶饮料。虫茶就是用虫屎泡成的茶,在我国的华南地区就出产虫茶。人们把采摘来的化香树叶或某些野生苦茶叶经开水烫一下  相似文献   

18.
阿伟 《健康天地》2009,(2):52-52
<正>泡茶谁不会呢,但是要泡出好茶,就需要花不少功夫。泡茶的学问绝不可能三言两语就说清,泡茶的真功夫需要在长时间的实践中进行摸索,而且不同个体对"好茶"的概念也不同。但是以下一些数据,却是泡出"合格茶"的要领,大家不妨对照一下自己平时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王雯 《健康天地》2011,(12):18-18
<正>八宝茶,也称"三泡茶",是居住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回族和东乡族人待客的传统饮料。八宝茶以茶叶为底,掺有白糖(或冰糖)、枸杞、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苹果片等,喝起来香甜可口,滋味独具,并有滋阴润肺、清嗓利喉之功效。在甘肃及宁夏回族自治区,都以"三炮台"碗泡"八宝茶"招待亲友。现代城市茶馆内饮八宝茶已很普遍,汉族人也渐渐沾染了这种饮茶习俗。  相似文献   

20.
茶香之外     
<正>明人居隆在《考盘余事》中说:"有佳茗来而饮非其人,犹汲泉以灌蒿莱,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识其趣,一吸而尽,不暇辨味,俗莫大焉。"说的是有上等的茶而不懂茶的人,犹如用泉水来灌溉蒿莱,罪过不能说不大;有懂茶的人而不知道其间的真趣味,一饮而尽,不知道辨别它的味道和口感,是莫大的俗气。墨分五色,茶喝四泡,优秀的铁观音或乌龙茶用了相应的茶具、合适的冲泡法,把它们的韵体现出来,正如琵琶音韵由每个点构成,形成行云流水般的感觉,又如中国画的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