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应用抗生素对剖宫产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将600例接受剖宫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各200人。 A组采用术前0.5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头孢曲松钠,术后不使用任何抗生素;B组术前0.5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头孢曲松钠,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头孢曲松钠;C组只在术后使用抗生素头孢曲松钠。比较3组患者剖宫产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各组产妇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0.913、0.495,均P>0.05)。 A组和B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C组( t值分别为7.753、14.674、8.766、16.797,均P<0.05),A组和B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021、0.729,均P>0.05)。 A组和B组术后体温连续2d≥38℃、腹部切口感染、产褥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χ2值分别为18.581、22.826、14.414、4.737、24.738、25.201、18.587、8.591,均P<0.05),A组和B组术后体温连续2d≥38℃、腹部切口感染、产褥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0.957、0.562、0.510、0.438,均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160例,行再次剖宫产;选择同期初次剖宫产孕妇160例进行对照研究,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组手术时间、产时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843、6.494、3.961,均P<0.05),而切口甲级愈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983,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4,P>0.05),且新生儿窒息和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96、0.904,均P>0.05)。但术后观察显示再次剖宫产组产后出血、胎盘植入、盆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初次剖宫产组(χ2值分别为4.214、3.865、16.483,均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并发症明显增多,尤其对产妇影响较大,临床应加强剖宫产指征的控制,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要慎重选择剖宫产,以减少再次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Lynch缝合术在预防双胎剖宫产后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113例双胎剖宫产分娩的孕妇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n=61)和干预组(n=52)。对照组术中未行B-Lynch缝合,干预组术中预防性使用B-Lynch缝合。结果干预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52.70±11.06min和675.82±201.23mL,对照组为70.65±13.24min和1159.46±292.41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15.61、32.15,均P<0.05)。干预组治疗有效率为75.00%(39/52),高于对照组42.62%(26/61),χ2=5.13,P<0.05;干预组的输血、产褥病和切除子宫率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64、3.90、4.35,均P<0.05)。6个月后月经来潮干预组为100.00%(52/52),高于对照组83.61%(51/61),χ2=4.07,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B-Lynch缝合可减少双胎剖宫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 TACS)在治疗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4月我院60例剖宫产术中出现子宫下段收缩不良出血、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渗血难以止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采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止血;对照组为30例,在剖宫产术中采用欣母沛子宫下段注射方法止血,部分患者结合传统“8”字间断缝合联合止血。比较两组方法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子宫率、节约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优缺点。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孕周、分娩前血红蛋白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t值分别为0.759、0.000、0.679、0.156,均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产后24小时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1.697、-4.057,均P<0.05),研究组术中输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017,P<0.05),两组子宫切除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2.069,P>0.05)。结论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在治疗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简单、快速、有效、经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不同预治疗时间对巨大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在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行GnRHa预治疗后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4例,分为试验组(18例,术前GnRHa预治疗2个月)和对照组(16例,术前GnRHa预治疗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子宫及肌瘤体积变化、手术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GnRHa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 t值分别为17.245、21.455,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91、1.078,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3.328、1.746,均P>0.05),且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946,P>0.05)。结论术前使用GnRHa预处理2个月,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程度与3个月疗程者无显著性差异,都能为巨大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介入应用于中期妊娠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引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56例中期妊娠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术联合乳酸依沙吖啶羊膜穿刺注药法引产,对照组则单纯采用乳酸依沙吖啶羊膜穿刺注药法引产。比较两组的疗效、预后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前出血量、产时及产后出血量月经复潮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89、14.28、4.93,均P<0.05),且输血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79,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引产成功率显著升高,剖宫产取胎率及胎盘粘连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8、4.35、5.11,均P<0.05),两组胎盘粘连率、子宫切除率及急诊子宫动脉栓塞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23、1.02,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1例(75.00%)、17例(60.71%)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14.29%)、2例(7.14%)例出现体温升高,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3、0.19,均P>0.05)。结论采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术治疗中期妊娠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引产具有极佳的疗效,能够有效避免大量出血的发生,提高引产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腹腔镜术后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新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EMS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腹腔镜术后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片剂,对照组仅行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和对症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140,P=0.002)。观察组治疗后的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激素(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18.362、9.194、6.062、8.831,均P<0.01),对照组治疗后的E2、FSH、LH、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7.930、3.732、3.256、4.60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血E2、FSH、LH、P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8.935、6.173、5.817、6.054,均P<0.05)。观察组的乏力、眩晕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637、4.637,均P<0.05),两组的潮热、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726、0.348、0.681,均P>0.05)。结论腹腔镜术后EMS加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具有一定增效作用,对临床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剖宫产80例新生儿的断脐位置与血红蛋白(Hb)之间的关系,从而降低新生儿贫血的发生率。方法:剖宫产胎儿娩出后立即断脐,实验组在靠近胎盘位置处断脐,保留脐带长度〉50cm,并将脐带高于胎儿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将脐静脉内的血液挤入胎儿体内;对照组则按常规方法断脐。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1h和24hHb和HCT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72h血清胆红素水平两组相近(P〉0.05)。结论:剖宫产时断脐位置靠近胎盘,并将脐静脉内的血液挤入胎儿体内,可有效提高新生儿体内Hb和HCT水平,降低新生儿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104例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术式的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取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3d内最高体温、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760、9.207,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7.467、17.109,均P〈0.01),观察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t=2.294,P〈0.05)。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x2=0.343,P〉0.05)、术后3d内最高体温(t=0.683,P〉0.05)、住院时间(t=1.492,P〉0.05)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x2=0.070,P〉0.0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好,有效节约住院费用,整体效果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剖宫产时使用0.5%碘伏冲洗宫腔及腹部切口对术后宫腔感染及切口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168例胎膜早破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4例。对照组剖宫产术中使用0.9%的生理盐水冲洗宫腔及切口;实验组剖宫产术中使用0.5%碘伏冲洗宫腔及腹部切口。观察两组术后发热时间、血常规及腹部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盆腔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753、7.181,均P<0.05),且实验组术后白细胞、C反应蛋白、发热天数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075、14.521、12.813、4.484,均P<0.05)。结论胎膜早破行剖宫产时使用0.5%碘伏冲洗宫腔及腹部切口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发热时间,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孕妇,按照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比较两组的分娩结局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阴道分娩组的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893、31.130、8.542,均P<0.01),阴道分娩组产褥感染发生率、产后发热率均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889、4.024,均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体重显著低于剖宫产组(t=3.839,P<0.01),Apgar评分显著高于剖宫产组(t=4.674,P<0.01)。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和新生儿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538、0.041,均P>0.05)。结论 在具备阴道分娩指征的条件下进行阴道试产对母婴结局均有利,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82例前置胎盘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剖宫产史分为凶险型前置胎盘46例和非凶险型前置胎盘236例,比较分析两组间剖宫产、产后出血、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子宫切除等发生率,以及两组间早产、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新生儿死亡等指标的差异。结果①凶险型组产妇产后出血、胎盘植入、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凶险型组(χ2值分别为42.336、58.509、27.957,均P<0.01),而两组间剖宫产和胎盘粘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88、3.864,均P>0.05);②凶险型组新生儿早产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凶险型组(χ2=31.090,P<0.01),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低于非凶险型组(t=13.368,P<0.01),而两组间新生儿出生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t 值分别为1.970、1.493,均P>0.05)、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3,P>0.05)。结论凶险型组产后出血、胎盘植入、子宫切除及早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凶险型组,医生应注重对有剖宫产史孕妇的孕期管理及病情评估,并适时进行预防性处置是改善母儿妊娠结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两种术后镇痛方式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旨在选择一种适宜于产妇的术后镇痛方式。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硬膜外自控镇痛组(n=50),B组为静脉自控镇痛组(n=50)。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运动神经阻滞评分(Bromage评分)、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的发生情况、24h内哺乳次数、人工喂养添加率。结果 A组VAS评分在4h、6h、12h、24h时点明显低于B组(t值分别为4.17、2.80、4.21、18.24,均P<0.01)。两组Bromage评分在2h、4h、6h、12h、24h、48h各时点均无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0.00、0.51、1.25、0.28、0.39、0.56,均P>0.05)。 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A组(χ^2=5.10,P<0.05),两组皮肤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值分别为0.61、0.84,均P>0.05)。 A组48h内母乳喂养次数明显多于B组(t=3.04,P<0.01),人工喂养添加率低于B组(χ^2=4.40,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为更适合于剖宫产的术后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联合小剂量缩宫素用于第一产程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初产妇中随机选择100例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进行研究,对照组给予单纯小剂量缩宫素,观察组给予间苯三酚联合小剂量缩宫素。观察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和宫口扩张、产程进展、分娩方式,羊水污染及新生儿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钳助产率和羊水污染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47、0.89,均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和产后2h出血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15、6.11,均P>0.05)。但观察组第一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t=11.56,P<0.05),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42,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小剂量缩宫素用于第一产程,可以显著改善产妇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并比较子宫颈扩张球囊与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羊水偏少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96例足月妊娠羊水偏少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子宫颈扩张球囊引产为实验组,使用地诺前列酮栓药物引产为对照组,每组各48例。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妇及围产儿的一般情况。结果 与地诺前列酮栓组相比,子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在缩短第一产程(t=3.682)、第二产程(t=7.033)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χ^2=1.792)、降低剖宫产率(χ^2=4.381)方面疗效显著(均P<0.05),但对造成胎儿窘迫发生率(χ^2=1.344)、新生儿窒息率(0例)及产后出血量(t=0.505)方面,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子宫颈扩张球囊应用于羊水偏少足月妊娠产妇的引产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9月在陕西省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手术未接受临床药师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干预患者纳入未干预组(n=136),而对2013年7月~9月在同一家医院进行剖宫产手术后接受临床药师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干预的患者纳入干预组(n=145)。对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及住院情况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陕西省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后,干预后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药物选择合理率及术后使用时间合理率方面较未干预前组有显著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221.38;P=0.01,0.00);两组用药时机合理率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t=1.36,1.60;P=0.24,0.11);两组人均抗菌药物费用、人均药品总费用及人均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9,5.10,4.23;P=0.00,0.00,0.00)。结论经临床药师干预后,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对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有显著提高,减少了患者住院费用。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剖宫产患者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干预的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 GDM)对新生儿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孕24~28周或首诊>28周经产科门诊确诊为GDM单胎孕妇125例及其所娩出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GDM组),以同期分娩确诊除外糖尿病的正常单胎孕妇95例及其新生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宫内营养状况、娩出方式、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及黄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新生儿宫内营养状况[GDM组出生体重指数(PI)值为2.717,对照组为2.469],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DM组剖宫产71例,自然分娩54例,对照组分别为31例和64例,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2.6786,P<0.05);GDM组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分别为18.4%、24.0%,与对照组的7.4%和12.6%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000、5.5777,均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与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汤青芳 《临床医学工程》2014,(10):1295-1296
目的探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06例剖宫产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术前应用抗生素组(观察组)及术后应用抗生素组(对照组)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及血液学检查结果,观察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65.4 mL,对照组为159.2 mL,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级愈合率为96.2%,对照组甲级愈合率为90.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最高体温>38℃者4例、对照组术后最高体温>38℃者7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异常升高者2例,对照组术后C反应蛋白异常升高者9例,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腹部切口感染、产褥感染例数分别为1例和1例,对照组术后腹部切口感染、产褥感染例数分别为5例和3例,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有1例泌尿系统感染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利于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