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目的 观察蒿甲醚(ART)在体外对胃癌细胞株和胰腺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以及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择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MKN-45及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BXPC-3,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RT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RT对肿瘤细胞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ART对各株肿瘤细胞均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P<0.05),且其细胞毒作用与时间-剂量呈正相关(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RT使各株肿瘤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ART在体外对SGC-7901、MKN-45、SW-1990、BXPC-3细胞株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且具有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其抑制作用与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蒿甲醚(ART)在体外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作用和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在体内对荷瘤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ART对SW-1990细胞的杀伤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RT对SW-1990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建立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通过测量裸鼠体质量、移植瘤瘤径和瘤质量,计算肿瘤体积和抑瘤率,观察ART在体内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MTT结果显示,ART对SW-1990细胞的杀伤作用与时间-剂量呈正相关 (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RT使SW-1990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荷瘤裸鼠体内实验显示,中、高剂量的ART(4、8 mg)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效果显著(P《0.05),抑瘤率分别为48.10%和53.51%.结论 ART在体外及荷瘤裸鼠体内对SW-1990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蒿甲醚对胰腺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蒿甲醚(ART)在体外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作用和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在体内对荷瘤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ART对SW-1990细胞的杀伤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RT对SW-1990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建立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通过测量裸鼠体质量、移植瘤瘤径和瘤质量,计算肿瘤体积和抑瘤率,观察ART在体内的抗肿瘤活性。结果MTT结果显示,ART对SW-1990细胞的杀伤作用与时间-剂量呈正相关(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RT使SW-1990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荷瘤裸鼠体内实验显示,中、高剂量的ART(4、8 mg)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效果显著(P<0.05),抑瘤率分别为48.10%和53.51%。结论ART在体外及荷瘤裸鼠体内对SW-1990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中药蒿甲醚体外诱导胃腺癌SGC-790 l细胞株凋亡及其机制·方法用改良四甲基偶氮哗盐(简称改良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和时间蒿甲醚对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从细胞水平直接观察蒿甲醚对体外培养的胃腺癌SGC-790 l细胞诱导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蒿甲醚诱导胃腺癌SGC-7901细胞发生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DNA倍体检测和TUNEL检测,分析蒿甲醚对SCC-790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早期凋亡的情况·结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蒿甲醚对胃癌SGC-…  相似文献   

6.
蒿甲醚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抗疟疾药物蒿甲醚(Artemether)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体外生长的影响,为蒿甲醚治疗肺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单四唑(MTT)比色法检测蒿甲醚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对数生长期群体倍增时间;用流式细胞术研究蒿甲醚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蒿甲醚对A549细胞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34 mg/L。A549肺腺癌细胞对数生长期群体倍增时间在蒿甲醚作用后(20.7±0.5)h,对照组为(32.2±0.3)h,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549细胞经蒿甲醚作用后G1期细胞百分比增加(P<0.01),G2或S期细胞减少(P<0.01),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蒿甲醚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蒿甲醚的细胞毒作用与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青蒿素,青蒿酯和蒿甲醚对抑制性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培英  张丹 《广州医药》1998,29(1):37-39
用超适剂量免疫法(SOI)诱导小鼠Ts细胞活性,发现青蒿素青蒿酯均对SOI诱导供体鼠TS细胞的产生有显著抑制作用,但两者却能增强受体鼠效应阶段Ts细胞的活性。蒿甲对SOI诱导供体鼠产生的TS细胞没有影响,且不能增强受体鼠效应阶段TS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青蒿素对小鼠骨髓粒系祖细胞的辐射防护作用已有报道,蒿甲醚是青蒿素的衍生物,是我国合成的、较青蒿素更有效的抗疟药,经预实验发现它有明显地增加小鼠骨髓粒系祖细胞的作用。本文旨在观察蒿甲醚是否有辐射防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一药多用提供根据;也为辐射造血损伤的防护与修复提供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蒿甲醚对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及ECV-304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SGC-7901细胞配制成5 × 104 mL-1.的单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培养24 h,加入不同浓度(1000.00、500.00、250.00、125.00、62.50、31.25 mg/L)的蒿甲醚,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继续培养48 h,采用MTT法测定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和IC50,并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作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500 mg/L蒿甲醚作用24、48、60、72、84 h后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蒿甲醚对SGC-7901和ECV-30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蒿甲醚作用于SGC-7901、ECV-304细胞24、48、72 h的,IC50分别为(504.74 ± 3.87)、(130.46 ± 3.12)、(83.46 ± 2.92)和>1000、>1000、(384.42 ± 13.74) mg/L,2种细胞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GC-7901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峰,随着作用时问的延长,其凋亡率逐渐升高(P<0.05),细胞周期S及G2/M期细胞放大量减少,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P<0.05).结论:蒿甲醚具有诱导胃腺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弓形虫对小鼠肝脏的损害与蒿甲醚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鼠感染RH株弓形虫速殖子后24h,用肌注剂量为250mg/kg的蒿甲醚治疗,结果发现,未治疗组小鼠肝组织超微结构发生显著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肝细胞间连接受损,脂滴增多,甚至胞质内细胞器广泛溶解,并可见较多虫体,而用药组小鼠肝细胞的形态基本正常,胞质内偶见虫体,其电子密度增高,明显固缩,内部结构不清。  相似文献   

11.
苦参碱体外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研究苦参碱对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株在体外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不同剂量的苦参碱分别作用于中、低分化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AGS 24、48、72h,以MTT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苦参碱诱导SGC-7901凋亡的作用。结果 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苦参碱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逐渐增强(P<0.01);低分化的AGS较中分化的SGC-7901更为敏感。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术检测均显示苦参碱能够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结论苦参碱在体外对胃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低分化的胃癌细胞株AGS对苦参碱更为敏感;苦参碱对胃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作用与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替尼泊甙对胃癌细胞BGC-823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取1.25 mg/L,2.50 mg/L,5.00 mg/L,10.00 mg/L,20.00 mg/L的替尼泊甙作用于胃癌细胞BGC-823 48 h,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另取1.25 mg/L的替尼泊甙作用于BGC-823细胞0 h,12 h,24 h,48 h,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1.25~20.00 mg/L的替尼泊甙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为15.99%~80.83%,细胞生长抑制率随替尼泊甙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凋亡细胞随替尼泊甙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在48 h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2/M期.结论:替尼泊甙可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其抑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凋亡细胞随替尼泊甙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诱导凋亡的能力与细胞的G2/M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3.
人参皂甙Rg3在体外对胃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人参皂甙Rg3在体外对低、中分化胃腺癌细胞株MKN-45和SGC-7901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KN-45和SGC-7901细胞,加入不同终浓度(20、30、40、50 μg/mL)的人参皂甙Rg3分别培养24、48 h或24、48和72 h,以不加药细胞作为阴性对照。MTT法检测MKN-45和SGC-7901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SGC-7901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分析SGC-7901细胞周期;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50 μg/mL人参皂甙Rg3处理组SGC-7901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人参皂甙Rg3各处理组SGC-7901和MKN-45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人参皂甙Rg3各处理组SGC-7901细胞凋亡率和G0/G1期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上升,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50 μg/mL人参皂甙Rg3处理组SGC-7901细胞,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结构。结论 人参皂甙Rg3在体外对胃癌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呈现一定的时效和量效关系,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人参皂甙Rg3在体外对低、中分化胃腺癌细胞株MKN-45和SGC-7901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KN-45和SGC-7901细胞,加入不同终浓度(20、30、40、50 μg/mL)的人参皂甙Rg3分别培养24、48 h或24、48和72 h,以不加药细胞作为阴性对照.MTT法检测MKN-45和SGC-7901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SGC-7901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分析SGC-7901细胞周期;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50 μg/mL人参皂甙Rg3处理组SGC-7901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人参皂甙Rg3各处理组SGC-7901和MKN-45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人参皂甙Rg3各处理组SGC-7901细胞凋亡率和G0/G1期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上升,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50 μg/mL人参皂甙Rg3处理组SGC-7901细胞,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结构.结论 人参皂甙Rg3在体外对胃癌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呈现一定的时效和量效关系,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安博立酸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增殖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安博立酸(Ambrolic acid,AmbA)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AmbA对胃癌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将AmbA作用于SGC-7901细胞株,MTT法测定AmbA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光学显微镜观察AmbA作用引起的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AmbA作用后细胞凋亡情况及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AmbA对SGC-7901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表明.AmbA可使细胞阻滞于S期,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AmbA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的主要途径可能是使细胞阻滞于S期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与培美曲塞不同用药次序联合应用对人胰腺癌细胞BXPC-3及PANC-1生长的影响及可能的细胞学机制。方法MTT法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周期。结果吉西他滨(10-7-10mg/ml)和培美曲塞(10-7-10mg/ml)均明显抑制2株细胞生长,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二者联合对2株细胞生长的影响与给药次序有关:先用培美曲塞24h后序贯用吉西他滨对2株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同时给药(P<0.05)和先用吉西他滨24h后序贯用培美曲塞(P<0.05)。吉西他滨联合培美曲塞对BXPC-3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吉西他滨与培美曲塞分别将细胞周期阻断在G1期和S期(P<0.05);同时给药G2期比例减少(P<0.05);先用吉西他滨后用培美曲塞将细胞周期阻断在G1期(P<0.05);先用培美曲塞后用吉西他滨将细胞周期阻断在S期(P<0.05)。结论吉西他滨与培美曲塞均能抑制人胰腺癌细胞BXPC-3及PANC-1生长,二者联合具协同作用,先用培美曲塞24h后用吉西他滨对2株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其协同作用与他们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无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研究木犀草素对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MTT法、克隆形成抑制实验观察木犀草素对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抑制作用,碘化丙啶(PI)单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Ⅴ-PI双染法测定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cl-2家族蛋白、Caspase蛋白、周期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法检测发现,木犀草素作用于MGC803细胞24、48和72 h后,IC50分别为127.37、76.12、16.84 μmol/L;木犀草素能抑制胃癌细胞MGC803的克隆形成.PI单染色法发现随着木犀草素浓度的增大,发生G2期阻滞的细胞比例增加.蛋白质印迹法的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木犀草素浓度的增加,CDK4、CDK6、CyclinE2表达减少,CyclinD1、CyclinD3和p-Wee1表达基本不变,CyclinA、CyclinB、Myt1、p-cdc2(Tyr15)表达增高.AnnexinⅤ-PI双染法发现随木犀草素浓度增加,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均增加.蛋白质印迹法的检测结果表明,Mcl-1、Bcl-xL、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蛋白表达随木犀草素浓度增加而减少,Bcl-2蛋白表达量变化不大,Bax蛋白表达量增加,因而引起Bcl-2/Bax、Mcl-1/Bax和Bcl-xL/Bax的比例下降;同时可见到Caspase-3和PARP出现了切割的条带;P62表达下降,Beclin-1、LC3Ⅱ表达增加.结论 木犀草素使胃癌细胞MGC803发生G2期阻滞,诱导细胞自噬的发生并抑制细胞的生长,还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胃癌细胞MGC803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