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后发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体外培养人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第3代细胞悬液接种于24孔培养板内,加入不同终浓度的b-FGF(0,1,0,10.0,100.0ng/ml),每组重复3孔,培养72h后,细胞计数。结果 b-FGF添加组,细胞增生呈浓度依赖性,b-FGF浓度越高,细胞增生越快。结论 白内障手术后房水中内源性b-FGF的增加可能是后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HLECs)增生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VPA(0.5 mmol·L-1、1 mmol·L-1、2 mmol·L~、4 mmol·L-1)作用于HLECs,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检测在不同时间点(24 h、48 h、72 h)VPA对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VPA(1 mmol·L-1、2 mmol·L-1)作用于HLECs 48 h后细胞周期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测定在VPA(1 mmol·L-1、2mmol·L-1)作用于HLECs 48 h后,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在蛋白质水平表达量的改变.结果 MTT检测显示VPA浓度≥0.5 mmol·L-1对体外HLECs增生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VPA作用48 h后,各药物浓度组(0.5 mmol·L-1、1 mmol·L-1、2 mmol·L-1、4 mmol·L-1)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1.05%、21.58%、26.67%和38.2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VPA可阻滞HLECs由G0/G1期向s期转换,使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经2 mmol·L-1VPA作用48 h,G0/G1期及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85.40±3.90)%和(7.35±1.47)%,与阴性对照组[(53.14±1.71)%和(35.31±1.1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VPA可促进p21蛋白质水平的表达.VPA处理48 h后,各组平均灰度比值分别为0.582±0.082(1 mmol·L-1)和0.914±0.113(2 mmol·L-1),与阴性对照组(0.303±0.02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A可以通过促进p21表达,使HLEcs阻滞于G0/G1期,最终抑制HLECs增生.  相似文献   

3.
EGF体外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DMEM 100g/LFBS将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培养在T-25培养瓶内,划痕法检测EGF的促细胞迁移作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20μg/LEGF作用下,其迁移距离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48h达到高峰;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不同浓度EGF作用48h后,其迁移距离随着EGF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0μg/L时达到高峰;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10μg/LEGF作用下,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在2h达到高峰;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不同浓度EGF作用2h,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随着EGF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10μg/LEGF作用下达到最大值。结论:EGF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具有促进其迁移的作用,β-catenin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趋势说明其在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维拉帕米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整合素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刚  谭少健 《眼科研究》2009,27(6):499-501
目的研究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株SRA01/04整合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对人LECs株SRA01/04进行培养并传代,分别以0.02、0.04、0.08mmol/L的维拉帕米作用于SRA01/0424h,经流式细胞仪检测SRA01/04各整合素的阳性表达率。结果整合素α2、α3、α5、β1、β2在人LECs株SRA01/04中呈阳性表达,维拉帕米对其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并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P〈0.05)。结论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LECs整合素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可能阻碍整合素介导的LECs黏附、移行和增生,有望成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背景后囊膜混浊(PCO)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证实多聚赖氨酸-乙二胺四乙酸(EDTA)交联物(PLE)能够降低兔PCO的发生率。目的研究PLE对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有效药物浓度。方法取3月龄新西兰白兔晶状体前囊膜进行体外植块培养获得兔LECs并进行传代,取第2~3代传代培养的LECs消化后按1×10^5个/ml密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在培养皿中加入12.5、25.0、50.0、100.0μmol/L的PLE,培养皿中加入DMSO培养液作为对照组。PLE作用48h用MTT比色法测定PLE对兔LECs增生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各浓度PLE组的吸光度(A490)值及其抑制率。结果≤25.0μmol/LPLE组可见细胞生长及形态改变不明显。≥50.0μmol/LPLE各组可见细胞生长及形态有明显改变,增生缓慢,生长差,数量减少,贴壁能力减弱。12.5、25.0、50.0、100.0μmol/L的PLE组LECs的A490值分别为0.278±0.013、0.266±0.028、0.260±O.022和0.247±0.012,均明显低于DMSO对照组的O.311±0.038(P=0.035、0.011、0.009、0.013),且呈明显的剂量一效应依赖关系。12.5、25.0、50.0、100.0μmol/LPLE组对兔LECs的抑制率分别为10.61%、14.47%、16.40%和20.58%。结论PLE可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兔LECs的生长,可为临床筛选出防治PCO的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容量调节性氯通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庆军  郭守一 《眼科研究》1999,17(5):332-335
目的 从离子通道水平上探讨晶状体水肿的机制 ,为白内障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电生理学基础。方法 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 (LECs)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LECs静息膜电位和膜上离子通道的活动。结果 培养的LECs静息膜电位为 -17.40mV± 4.67mV(n =15 ) ;LECs膜上存在对低渗敏感的通道 ,在给予 2 5 %低渗液灌流后激活。通道开放具有明显的电压依赖性 ,反转电位为 -5 .5 3mV。此电流可被氯通道特异性阻断剂Tamoxifen( 10 0 μmol/L)明显抑制。结论 LECs膜上存在容量调节性氯通道 ,该通道的启闭异常可能与某些类型晶状体混浊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榄香烯(Ele)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HLE-B3)增生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利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诱导HLE-B3增生,将80mg/L的Ele作用在处于增生状态下的HLE-B324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Ele对HLE-B3增生的抑制作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Ele作用后HLE-B3细胞形态的改变;流式细胞术(FCM)检测Ele对HLE-B3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MTT检测显示:rhbFGF组HLE-B3吸光度值(0.5990±0.0531)较正常组(0.4091±0.0422)显著升高,Ele组HLE-B3吸光度值(0.4500±0.0614)较rhbFGF组显著降低,抑制率达24.90%(P〈0.01)。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rhbFGF组较正常组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形态清晰,胞浆丰富,胞核清晰,交织呈网状结构;Ele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胞浆减少,轮廓不清,交织的网状结构减少,甚至有的细胞变圆,细胞核凝集,见核固缩现象,胞浆嗜酸性染色。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时发现:G1期的细胞在rhbFGF组(42.062%±1.270%)较正常组(46.422%±3.765%)减少(P〈0.05),Ele组(60.665%±2.069%)较rhbFGF组明显增加(P〈0.01);S期的细胞在rhbFGF组(51.647%±1.123%)较正常组(31.842%±2.798%)明显增加(P〈0.01),Ele组(30.222%±3.429%)较rhbFGF组明显减少(P〈0.01);G2期的细胞在rhbFGF组(6.288%±0.966%)较正常组(21.735%±3.806%)明显减少(P〈0.01),Ele组(9.112%±1.659%)较rhbFGF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Ele能通过改变HLE-B3细胞形态及细胞周期的进程而有效抑制rhbFGF诱导的HLE-B3增生,有望成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蛋白酶体抑制荆MG132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抑制细胞增殖的有效药物浓度及分子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MG132分别处理SRA01/04细胞36h,通过MTT法检测MG132对SRA01/04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MG132对SRA01/04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RA01/04细胞早期凋亡形态.结果 随着MG132浓度的升高,对SRA01/0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为2.48μmol·L-1.MG132可诱导SRA01/04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浓度为2.5μmol·L-1、5.0μmol.L-1的MG132作用SRA01/04细胞36h后,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6.55%±0.35%和13.75%±3.18%,而0μmol·L-1为0.75%±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凋亡细胞被Annexin V-FITC单独染色(绿色荧光),活细胞不被染色,坏死细胞被Annexin V-FITC和PI(红色荧光)同时染色.结论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SRA01/04细胞的增殖,起到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心蛋白多糖(Decorin)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增生的抑制作用及其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的关系,为药物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提供新的选择。方法 MTT比色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Decorin(0.1mg·L-1、1.0mg·L-1、10.0mg·L-1)作用于LEC不同时间后的细胞生长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周期,用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上清中TGF-β的水平,RT-PCR测定TGF-β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果 ELISA示每100万个细胞中对照组TGF-β含量为(427.24±41.34)ng,0.1mg·L-1、1.0mg·L-1和10.0mg·L-1Decorin组TGF-β的含量分别为(236.01±28.63)ng、(117.86±18.14)ng、(111.72±26.72)n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MTT比色法实验结果显示,作用24h对照组抑制率为(3.62±1.34)%,0.1mg·L-1、1.0mg·L-1和10.0mg·L-1Decorin组抑制率分别为(4.14±2.08)%、(12.93±2.47)%、(23.47±1.78)%,LEC生长抑制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着Decorin作用时间延长,生长抑制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延长,LEC出现明显的G0/G1期阻滞,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0.05)。RT-PCR示Decorin组TGF-βmRNA表达明显减少,与MTT法检测结果呈现大致相同的趋势,免疫细胞化学观察,对照组α-SMA表达较多,细胞肥大,细胞质呈棕色,Decorin组α-SMA较少表达。Decorin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Decorin对LEC有抑制增生和诱导凋亡作用,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关系,可望成为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10.
黄萍  晏晓明 《眼科研究》2002,20(2):139-141
目的 研究人晶体状上皮细胞CD44的表达,探索后发障的成因。方法 在白内障超生乳化术中环形撕囊后获得晶状体前囊,立即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标本。结果 晶状体上皮细胞结构完整,30例中25例染色呈阳性。结论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原位表达CD44。CD44可能参与白内障术后残余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移行、黏附致后囊混浊这一过程,抑制细胞黏附因子CD44也许可以成为治疗后发障的又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背景RGD肽是一类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的小分子多肽,其在抑制肿瘤细胞黏附、转移和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证实RGD肽能够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黏附和增生,RGDRGD肽串联起来作用增强。目的研究RGDRGD肽对体外培养的人LECs黏附与增生的影响,并与RGD肽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将在体外分离培养的LECs中分别加入250、500、1000mg/L的RGDRGD肽和RGD肽作为实验组,仅加入细胞培养液作为对照组。将LECs以2×10。/ml密度接种到含有纤维连接蛋白(FN)和I型胶原蛋白预孵化的96孔培养板中,培养1h后用MTT比色法检测RGDRGD肽与RGD肽对细胞黏附率的影响。将LECs接种于培养板,分别加入250、500、1000、2000mg/L的RGDRGD肽和RGD肽培养24、48、72h,检测RGDRGD肽和RGD肽对LECs增生的影响。结果RGDRGD肽对人LECs黏附率的抑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随着其质量浓度的增加,对细胞黏附的抑制作用越强,500mg/L的RGDRGD肽比RGD肽抑制人LECs黏附的作用更强(P〈0.01)。RGDRGD肽对人LECs增生的抑制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1000mg/L的RGDRGD肽作用48h比RGD肽对人LECs增生的抑制作用更强(P〈0.01)。结论RGDRGD肽抑制LECs黏附与增生的作用强于RGD肽,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巨噬细胞对体外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的发病机制。方法观察巨噬细胞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abbitlensepithelialcells,RLEC)增生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加有巨噬细胞,BLEC增殖活跃。巨噬细胞上清液48及72小时能明显促进BLEC的生长。结论巨噬细胞促进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可能是引起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E琥珀酸酯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维生素E琥珀酸酯(vitamin E succinate,VES)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增殖的影响。方法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HLECs-B3以VES刺激24h、48h、72h、96h,VES浓度为5μg/ml、10μg/ml和20μg/ml,用MTT比色法测定VES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VES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并且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结论VES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为临床筛选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研究发现,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组织修复反应可诱导房水中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增加,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移行、分化,细胞外基质沉积,引起上皮-间质转化,导致后囊膜混浊(PCO)的发生.寻求有效的抑制LECs增生的药物对于临床上防治PCO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核心蛋白多糖( decorin)对兔LECs增生的抑制作用及其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的关系. 方法 兔LECs细胞株进行培养和传代,将处于指数生长期的细胞以8×106个/L密度接种于96孔板,将0.1、1.0、10.0 mg/Ldecorin分别加入培养基中培养24、48、72 h,加入体积分数0.1% DMSO培养的细胞为阳性对照组,常规培养基培养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MTT比色法分别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的decorin作用于LECs不同时间后的细胞生长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用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上清中TGF-β的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TGF-βmRNA在LECs中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ELISA检测结果表明,各组培养基上清液中TGF-β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24,P=0.03),不同质量浓度组TGF-β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 mg/L、10.0 mg/L decorin组TGF-β水平均明显低于0.1 mg/L decorin组(P<0.05).MTT比色法结果显示,≥1.0 mg/L decorin组LECs增生的抑制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各质量浓度decorin组药物作用48 h和72 h后LECs增生的抑制率明显高于24 h的值,药物作用72 h后LECs增生的抑制率明显高于48 h的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质量浓度decorin组G0/G1期LECs所占比例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显示,TGF-β mRNA的表达随着decorin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10.0 mg/L decorin组α-SMA在LECs中的表达明显弱于空白对照组. 结论 Decorin可以抑制LECs的增生,也可以诱导LECs凋亡,其效应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有望成为最具潜力的防治PCO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包秀丽  宋慧  汤欣 《眼科研究》2012,30(6):500-504
背景 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异常增生是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的重要病理基础,以往研究证实Wnt3a信号可促进上皮细胞的增生,但其对LECs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Wnt3a对人LECs增生的作用,探讨相关分子机制,为PCO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将人LECs系SRA01/04细胞进行培养后以4×105个/孔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继续孵育.构建Wnt3a cDNA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技术将Wnt3a cDNA表达载体瞬时转染人SRA01/04细胞中,对照组转染pcDNA3-HA表达载体.采用Western blot技术验证载体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Wnt3a在SRA01/04细胞中的过表达对细胞增生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Wnt3a过表达对Wnt/β-catenin下游信号分子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Wnt3a过表达后β-catenin表达的定位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Wnt3a过表达后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人Wnt3a基因的表达载体Wnt3a cDNA,获得Wnt3a过表达的Wnt3a/SRA01/04细胞及对照pcDNA3-HA/SRA01/04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证实,与pcDNA3-HA/SRA01/04相比,Wnt3a/SRA01/04细胞内Wnt3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MTT法检测表明,Wnt3a cDNA转染组SRA01/04细胞的增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F分组=15.235,P=0.005;F时间=369.677,P=0.000),转染后各时间点2个组间SRA01/04细胞的增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43,P=0.001;t=26.214,P<0.01;t=25.177,P=0.001;t=35.516,P<0.01;t=615.056,P<0.01).细胞周期分析发现,Wnt3a cDNA转染组G1期细胞比例为51.74%,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9.44%,而S期细胞的比例为36.23%,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2.34%.Wnt3a cDNA转染组SRA01/04细胞PCNA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7.00%±7.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00%±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6,P<0.01).转染后48 h,β-catenin蛋白密集分布于Wnt3a/SRA01/04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而在对照组仅出现于细胞质之中.Wnt3a/SRA01/04细胞中Wnt3a蛋白表达水平上调,β-catenin细胞定位由细胞质转入细胞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靶蛋白Cyclin D1和c-Myc蛋白表达上调. 结论 在SRA01/04细胞中,Wnt3a过表达使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下游靶蛋白Cyclin D1和c-Myc表达上调,可促进人LECs的增生.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一些已知的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的药物由于严重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寻找高效、安全的抑制LECs增生的药物是防治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对LECs增生的影响,并与盐酸表柔比星、盐酸吡柔比星和雷替曲塞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对永生系人LECs细胞株SRAOI/04进行培养及传代,将不同浓度的多西他赛、盐酸表柔比星、盐酸吡柔比星和雷替曲塞加入LECs中分别作用24、48、72h,以MTT法评价不同浓度的多两他赛对人LECs增牛的抑制作用并与其他药物进行比较。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浓度的多西他赛作用48h后对LECs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片jAnnexinV-FITC/PI标记法和蛋白印迹分析法评估不同浓度的多西他赛作用48h后LECs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和凋亡情况。结果8~519pmol/L多西他赛组LECs的增生率为100%,LECs形态正常,而66nmol/L多西他赛组干预48h和72h后LECs的增生率分别为34.7%和27.4%,LECs形态出现异常。23.22~523.56μmol/L雷替曲塞对人LECs的增生无明显抑制作用。多西他赛作用48h和72h时,半数抑制量(IC50)明显低于盐酸吡柔比星和盐酸表柔比星。多西他赛作用LECs48h后,随着多西他赛浓度的增高,处于G2/M期的LECs百分数明显增加,各组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33.05,P〈0.01);8.3nmol/L和266nmol/L多西他赛浓度组干预48h后,LECs的凋亡率分别为22.4%和27.9%,较细胞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P〈0.01;χ2=42.68,P〈0.01)。Westernblot检测表明不同浓度多西他赛干预后bcl-2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条带均较对照组淡,8.3nmol/L多西他赛组bcl-2蛋白表达降低更为明显。结论多西他赛、盐酸表柔比星和盐酸吡柔比星均可抑制人LECs的增生,而雷替曲塞对人LECs的增生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多西他赛对LECs增生的抑制作用强于其他药物,其作用强度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柔毛霉素对兔晶体上皮细胞体外生长抑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柔毛霉素(daunomycin)对兔晶体上皮细胞体外生长抑制,探索使用柔毛霉素以预防后发障的发生。方法:分离培养家兔晶体上皮细胞,传代后在24孔培养板培养72小时,计数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柔毛霉素作用10分钟后,吸出药物并冲洗后培养5天,结果:柔毛霉素的LD50为0.5μg/ml~0.77μg/ml,经高浓度药物(10μg/ml)作用后的标本几乎无细胞存活;经0.5μg/ml药物浓度作用后的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结论:显示出低浓度柔毛霉素短时间作用后即能有效抑制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  相似文献   

18.
马波  杨文  吴利安  张林 《眼科研究》2014,(6):492-496
背景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发生的后囊膜混浊(PCO)与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增生和迁徙有关,曾有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否可促进LECs的迁徙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IGF-1/IGF-1受体(IGF-1R)系统对LECs迁移能力的影响,为临床上防治PCO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将人永生化LECs系(HLEC-B3)细胞在DMEM中进行常规传代培养,第2代细胞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兔抗人α-晶状体蛋白抗体)鉴定细胞.分别在培养基中加入质量浓度为0、30、90 μg/L的IGF-1培养48 h.将0、30、90 μg/L IGF-1中培养的细胞分别进行Transwell迁移小室实验,计数任意5个视野中结晶紫染色细胞,评估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将细胞分别在0、1.5、30、60、90 μg/LIGF-1中培养,采用Western bolt法检测IGF-1R,包括IGF-1Rα和IGF-1Rβ亚基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HLEC-B3细胞贴壁后48 h达对数生长期,培养的第2代HLEC-B3细胞对α-晶状体蛋白呈阳性反应,细胞膜呈红色荧光.各组细胞在Transwell迁移小室培养12h后,0 μg/L IGF-1组仅可见0(0,1)个染色的迁移细胞,30 μg/L IGF-1组和90 μg/L IGF-1组分别可见10(10,11)个和29(27,31)个染色的迁移细胞,30 μg/LIGF-1组和90 μg/L IGF-1组的迁移细胞数明显多于0μg/L IGF-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8),90 μg/L IGF-1组明显多于30 μg/L IGF-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5个培养组细胞中IGF-1 Rα和IGF-1Rβ的表达量(IGF-1R/β-act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700、130.530,均P=0.000),当IGF-1质量浓度>30 μg/L时,随着IGF-1质量浓度的增加,IGF-1Rα和IGF-1Rβ的表达量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1能够上调HLEC-B3细胞膜上IGF-1R蛋白的表达,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IGF-1能够增强体外培养的HLEC-B3细胞的迁移能力,提示PCO的发生可能与IGF-1/IGF-1R系统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9.
依地酸二钠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依地酸二钠(EDTA)清除晶状体上皮细胞,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可行性.方法 白内障摘除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取得人晶状体前囊膜30例,随机分为五组,分别用平衡盐溶液(对照组、A组),5mmol/L、10 mmol/L、15 mmol/L、30 mmol/L的EDTA溶液(B、C、D、E组)进行处理,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清除情况.结果 A组未见明显细胞脱落;B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仅有少部分脱落;C组和D组晶状体上皮细胞大部分脱落;E组晶状体上皮细胞完全脱落.结论 合适浓度的EDTA可以作为白内障手术中清除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有效方法,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