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凝血和纤溶功能检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凝血和纤溶功能检测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n=34)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n=28)两组,另选择26例健康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NC),测定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浓度,记录患者48h Ranson评分。结果 MAP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SAP组血浆PT、INR,FIB和D-D含量与MAP组和N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AP组上述指标与48hRanson分值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而SAP组上述指标与48hRanson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监测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评估和指导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分析肝病患者(急性肝炎、肝硬化)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的含量(FIB)和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sysmexca7000型血凝仪检测83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组44例,肝硬化组39例)PT、TT、APTT、FIB含量并与80例体检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肝炎组TT、PT、FIB及APTT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病中肝硬化组TT、APTT及FIB虽然较健康对照组明显改变(P〈0.05)。结论肝病患者(急性肝炎、肝硬化)进行血液的PT、TT、FIB和APTT凝血四项的检测,可早期发现急性肝炎、肝硬化形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急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了解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8例危重症患者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分为A(〈12分)、B(12—25分)、C(〉25分)三组,D组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不同评分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I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的水平变化与APACHEⅡ的关系。并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危重症患者AFFT、PT、TT明显长于D组,PLT和FIB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AFFT、PT、TT明显延长,PLT和FI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IT、APTT、TT显著高于A组和B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A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的PT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略高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PLT和FIB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PT、APTT、TT、FIB和PLT对患者的预后及病情轻重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识别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急性胰腺炎(AP)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缺乏简便、敏感的实验室指标.文中探讨AP早期C反应蛋白(CRP)、血浆凝血功能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诊断价值.方法:72例AP患者早期检测CRP、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指数(INR),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CT严重指数(CTSI)评分.结果:SAP的CRP、PT、INR、APTT、FIB值及CTSI评分与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CRP、CTSI评分、PT、INR、APTT、FIB各指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0、0.855、0.927、0.996、0.959、0.966,与0.5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AP患者早期行CRP、凝血功能测定对SAP诊断有重要意义,INR是诊断价值最高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急性胰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P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ELISA法检测D-二聚体(D-dimmer)。结果在各项指标中,轻型急性胰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1)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PT、APTT和FIB、D-dimmer值明显异常,且提示预后不佳。早期监测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对病情的转归判断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9):842-84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D-二聚体(D-dimer)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9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n=95)、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组(n=73)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41);依据是否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n=35)和非MODS组(n=174),另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RDW、D-dime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清Ca2+、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等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参数对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 SAP组患者RDW、D-dimer、PT、APTT、FIB、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MAP组和MSAP组(P <0. 05),血清Ca2+水平低于对照组、MAP组和MSAP组(P <0. 05); MSAP组患者RDW、D-dimer、PT、APTT、FIB、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和MAP组(P <0. 05),血清Ca2+水平低于对照组和MAP组(P <0. 05); MAP组与对照组患者RDW、D-dimer、PT、AP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MAP组患者血清Ca2+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MODS组患者RDW、D-dimer、PT、APTT、FIB、APACHEⅡ评分高于非MODS组(P <0. 05),血清Ca2+水平低于非MODS组(P <0. 05)。入院时RDW诊断SAP及MODS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6. 40%(AUC为0. 895,95%可信区间为0. 843~0. 948,P <0. 05)和15. 39%(AUC为0. 816,95%可信区间为0. 737~0. 895,P <0. 05); D-dimer诊断SAP及MODS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 35 mg·L-1(AUC为0. 907,95%可信区间为0. 862~0. 953,P <0. 05)和1. 48 mg·L-1(AUC为0. 835,95%可信区间:0. 726~0. 943,P <0. 05); RDW联合D-dimer检测诊断SAP及MODS的AUC分别为0. 932和0. 847。结论联合检测RDW及D-dimer可作为评估早期AP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评估其在AP分型中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检测94例24 h内入院的AP患者PLT、PT、APTT、FIB、TT、D-D水平变化,并与AP分型(SAP、MA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除PLT外,SAP组患者PT、APTT、FIB、TT、D-D水平均较MAP组和对照组高(P<0.05),其中FIB、D-D值与APACHEⅡ评分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82和0.84,P<0.05)。结论:FIB、D-D水平变化有利于AP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8.
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肪肝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及脂肪肝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29例急性胰腺炎均进行血甘油三酯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9例急性胰腺炎中HLP—AP(hyper lipidemie acute panereatitis,HLP—AP)35例,占10.6%,HL—AP患者脂肪肝发病率与其它原因所致的A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mild acute pancreatiti,MAP)组TG升高者47例,占17.02%,SAP(severe acute panereatitis,SAP)组TG升高者41例,占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同时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脂肪肝的百分率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脂肪肝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发生急性重症胰腺炎相对危险度(RR)分别是无脂肪肝和无高甘油三酯血症的26.9倍。结论HL—AP患者常并存脂肪肝;SAP患者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比例较MAP患者明显增高;合并有脂肪肝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AP患者较无脂肪肝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AP患者更易发生急性重症胰腺炎。  相似文献   

9.
100例肝病患者凝血指标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肝病患者凝血指标的检测意义,对66例肝硬化(含8例肝癌)及3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进行了测定并与152例正常人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肝硬化、肝癌患者的PT、APTT明显延长,FIB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人比较差别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PT、APTT与正常人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FIB与正常人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肝癌组与乙肝大、小三阳肝硬化、病因不明的肝硬化、丙肝肝硬化以及乙肝大、小三阳肝硬化之间比较PT、APTT、FIB均无显著性差异。丙肝肝硬化组与乙肝小三阳肝硬化组比较FIB有显著性差异。乙肝大、小三阳肝硬化与病因不明的肝硬化比较PT有显著性差异。丙肝肝硬化与病因不明的肝硬化组比较PT、FIB有显著性差异(P<0.05),APT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PTT、PT延长、FIB的降低以丙肝肝硬化最为显著,面病因不明的肝硬化最不显著。PT、APTT、FIB三项凝血指标对肝炎、肝硬化的诊断、病程进展、预后都是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在急性胰腺炎(acutepanereatitis,AP)早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急性胰腺炎且入院时发病在48h以内、临床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60例,依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ereatitis,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组,在入院第1天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和D二聚体(Ddimmer,DD)水平,同时随机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患者作对照,采用T检验分析比较CRP、PT、APTT、FBG和DD水平,并采用AUC值分析CRP,FBG和DD预测重症胰腺炎的准确性.结果:同时期SAP组和MAP组与对照组比较,CRP、PT、APTT、FBG和DD都具有统计学意义,SAP组和MAP组相比,CRP,FBG和D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FBG和DD是一种有用的、简单的、经济的指标,有助于在急性胰腺炎早期对其严重程度作出预测,并且CRP预测重症胰腺炎的准确性高于FBG和DD.  相似文献   

11.
郑紫丹  杨杰  万晓强 《四川医学》2012,33(5):797-798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胰腺炎(SAP)患者机体凝血和抗凝系统的变化情况。方法轻型胰腺炎(MAP)、SAP、健康者各40例编入三组,均于入组后首个清晨取空腹血液2ml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结果 SAP组患者PT、APTT、FIB和D-二聚体值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和MAP组,MAP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值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老年SAP患者机体内的凝血和抗凝系统存在明显的异常性,影响正常的微循环,PT、APTT、FIB和D-二聚体可作为检测指标了解SAP患者的病情发展,并对预防SAP并发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於健  刘莉  洪喆  王芳  曹悦羚  卢璐 《西部医学》2012,24(2):286-288
目的探讨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病情的评估及预后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106例,其中MAP组65例,SAP组41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检测凝血与纤溶功能指标PT、APTT、FIB与D-D水平。结果 MAP组与SAP组患者PT、APTT、FIB与D-D的水平较对照组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及MAP组相比较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PT、APTT、FIB及D-D值与APACHEⅡ评分均存在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2、0.83、0.86和0.84(P<0.05);与非MODS组相比,MODS组PT、APTT、FIB及D-D值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与纤溶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评估SAP的病情与预后,对防止疾病进展和降低死亡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月战 《当代医师》2014,(11):1513-151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TBI)后早期凝血功能、血白细胞(WBC)及血糖水平的变化与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依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126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中型、重型损伤两组;1个月后随访依据牛津残障评分(OHS)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测定其入院时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WBC和血糖的水平.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PT、APTT、FIB、PLT、WBC及血糖水平.结果 轻中型TBI组、重型TBI组PT、APTT、WBC和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LT和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损伤程度加重,PT、APTT、WBC和血糖水平逐渐升高,而PLT和FIB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TBI预后不良组PT、APTT、WBC和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LT、FIB水平和GCS评分明显降低(P<0.05);PT、APTT、WBC、血糖分别与GCS、OHS评分呈负相关,PLT、FIB与GCS、OH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TBI患者早期凝血功能、血WBC及血糖与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可初步用于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COPD患者BMI、年龄与凝血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COPD患者,测量其体重及身高并检测其凝血功能,比较一般、超重(包括肥胖)两组患者凝血功能之间的关系;同时将患者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4岁),同样方法比较这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并检测BMI、年龄与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中PT在BMI〈24组和BMI≥24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FIB、TT、APTT则两组间未见显著差异;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中PT在年龄≤64岁组和年龄≥65岁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FIB、TT、APTT则两组间未见显著差异;经过双变量的相关统计分析发现,年龄和PT、年龄和FIB、BMI和PT、BMI和FIB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而年龄和TT、年龄和APTT、BMI和TT、BMI和APTT则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OPD患者凝血功能和年龄、BMI存在相关性,年龄及BMI对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中的PT、FIB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胰腺炎患者的PT、APTT、TT、FIB、D-D五项检测指标进行分析,探讨血凝五项指标对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慢性胰腺炎(CP组)患者54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MAP组)4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SAP组)62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NC组)50例的血凝五项指标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中性粒细胞CD64(CD64)4种炎性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①与NC相比,CP的各项结果无显著性差异。②与正常人相比,MAP血凝五项中D-二聚体检测结果明显升高(P<0.05),而SAP的各项结果均显明显升高,D-二聚体检测均值是正常人的4.5倍(P<0.01)。③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SAP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是MAP的3.8倍(P<0.01)。④与NC相比,SAP组患者的4种炎性因子TNF-α、PCT、CRP和CD64水平最高,其次为MAP组和C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时凝血、抗凝血以及纤溶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急性时相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动态监测AP尤其是SAP的血凝五项指标及TNF-α、PCT、CRP和CD64水平,有助于了解SAP患者微循环障碍情况,及早预防MODS和DI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0例正常新生儿和324例合并肠闭锁等先天性畸形新生儿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r)、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并与50例随机选取的正常成人凝血四项对照比较。结果先天性疾病组新生儿中的PT、AFFF、TT、FIB与正常新生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疾病组中的门、APTT较正常成人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较正常成人对照组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临床参考区间:PT:12.28~14.57S,APTT:30.31—47.05S,TT:13.80~20.94S,FIB:1.61—3.07g/L。结论新生儿的凝血功能处于低凝状态,建立新生儿常规凝血功能参考区间,对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可早期干预及指导新生儿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首次化疗前的凝血指标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检测89例首次化疗前的老年肺癌患者(肺癌组)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等,并结合患者的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腺癌、腺鳞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及其他)、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TNM分期(0期、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及淋巴结转移(N0、N1及N2)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肺癌患者血浆FIB、D—D及PLT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APTT与PT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鳞状细胞癌及大细胞癌患者的FIB、APTT、PT、D-D优于腺鳞癌、腺癌与小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肿瘤分化程度患者的FIB、APTT、PT、D—D均优于低分化程度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与Ⅲ、Ⅳ期之间FIB、APTT、PT、D—D及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优于Ⅲ、Ⅳ期;N0、N1、N2期两两之间FIB、PT、APTT、D—D及P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PT与淋巴结转移具有负相关性(P〈0.05),FIB、D-D及PLT与淋巴结转移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与肺癌的病理类型、恶性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系,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也可能是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的信号;肺癌患者极易发生血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