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进城  林骏  张余  尹庆水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4):2523-2526
目的:建立骨巨细胞瘤肿瘤模型并进一步评价自制复合珊瑚人工骨对骨巨细胞瘤的体内抑制作用。方法:采骨巨细胞瘤原代培养细胞,建立骨巨细胞瘤肿瘤模型,对肿瘤模型进行进一步鉴定确定为骨巨细胞瘤肿瘤模型后,将复合顺铂珊瑚人工骨(composite coralline hydroxyapatite,CCHA)植入肿瘤模型内,评价其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安全性能。结果:原代培养的骨巨细胞瘤在裸鼠体内可成瘤,骨巨细胞瘤成瘤率较低且瘤结节生长较慢,瘤结节植入CCHA后,瘤结节出现明显缩小并逐渐包括局部小块皮肤干性发黑坏死,对照组植入(coralline hydroxyapatite,CHA)后瘤结节无明显变化,两组裸鼠重要脏器未见组织细胞损伤。结论:复合人工骨在体内对骨巨细胞瘤细胞产生抑制作用且对机体无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颗粒细胞瘤(GCT)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知和诊断水平。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学技术、免疫组化Polink-2HRP染色系统对43例软组织颗粒细胞瘤进行石蜡切片、HE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中15例结合术中快速冷冻切片形态。依据WHO(第4版)软组织肿瘤分类诊断标准对其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43例GCT中38例光镜下肿瘤细胞为多边形,呈巢片状排列,细胞间为胶原纤维束,胞核小、圆或卵圆形,胞质内见嗜伊红颗粒;5例细胞呈梭形,丰富密集。肿瘤与周围组织无明显边界;免疫组化:S-100、CD56、Syn、NSE、vimentin及CD68(+),CK、GFAP、desmin及Melan A(-);术中快速冷冻切片会诊9例GCT、1例误诊为恶性、5例延迟;常规病理诊断:40例GCT、3例非典型GCT。结论 GCT是较少见的外周神经组织肿瘤,准确及时的病理诊断,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6例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分析其病理组织形态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组织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对6例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点进行探讨。结果本组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病例均为中老年患者;病变由多种类型细胞组成,如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和未分化细胞等;瘤组织呈巢状、结节状等方式分布;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病变组织表达S-100、HMB45和Pan-melanin。结论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易误诊为其他鼻腔原发性肿瘤,导致临床处理不当,延误治疗;较之皮肤黑色素瘤,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更具有侵袭性,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心脏肿瘤3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艳霞  耿明  王文  曹永成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4):267-269,i0007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肿瘤(PCT)的发病学特点、病理组织学类型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应用HE染色、组织化学法及免疫组化SP法对35例原发性心脏肿瘤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化结果分析,35例中良性肿瘤33例,均为心脏黏液瘤;恶性肿瘤2例,1例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为平滑肌肉瘤。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罕见,以青壮年多见,好发于心房;主要为良性肿瘤,以心脏黏液瘤最多见;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更为罕见,但类型较多,形态结构复杂,免疫组化标记能够明确肿瘤的组织来源;有效的心脏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对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鼻咽部髓外浆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道2例起源于鼻咽部黏膜下软组织的骨外浆细胞瘤,同时分析其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对2例鼻咽部髓外浆细胞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论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2例鼻咽部髓外浆细胞瘤均表现为鼻咽部隆起的肿块,表面不,无破溃,出血,组织学表现为位于鼻咽部位黏膜下软组织中的孤立性病变,组织分布较均匀,局部瘤组织呈器官样,条索状或腺样分布;瘤细胞主要由分化程度不一的浆细胞组成,Russel小体可见,Dutchs小体偶见;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呈免疫球蛋白k链(-)、λ链(+),EMA(+)。结论:起源于鼻咽部黏膜下软组织的髓外浆细胞瘤较罕见,易误诊为其他肿瘤,肿瘤常原位复发并演化为多发性骨髓瘤,依据临床和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以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软组织多形性透明变性血管扩张性肿瘤(PHA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软组织多形性透明变性血管扩张性肿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相关文献加以分析。结果患者女性,43岁。发现右颈部肿块。巨检:肿瘤境界较清楚。镜检:有3个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①呈簇状分布扩张性的薄壁血管;②分布于扩张血管之间的多形性瘤细胞;③血管壁、血管周围及瘤细胞之间伴有明显的透明样变性。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CD34和VEGF(+),少量CD99(+)。本例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PHAT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其组织学形态有明显特点,起源尚不清楚。熟悉这一软组织新病种对避免误诊为其他类似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列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前列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见肿瘤呈多结节状,黏液样背景,瘤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无异型性及核分裂.间质内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血管丰富.免疫组化:梭形肿瘤细胞vimentin和desmin(+),SMA灶性(+),CD117、CD34和S-100均(-).结论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软组织肿瘤,较罕见于前列腺,应注意与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primary malignant lymphoma of the spleen,PLS)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对6例PLS进行观察。结果:粟粒状肿块2例,单发性肿块2例,多发结节状肿块2例,其形态特点与其组织学类型密切对应。镜下肿瘤由异型淋巴细胞构成,小细胞性2例,大细胞性和混合细胞性4例,大细胞性淋巴瘤相对多见。免疫标记显示多数病例(5/6)为B细胞源性。结论: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组织学形态复杂多变,多为B细胞源性,结合相应的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可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组织发生和生物学行为。方法:报道2例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并进行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研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和组织来源进行探讨。结果: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中老年,临床症状多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肿瘤多位于食管中下段,大体形态多呈息肉状,Fontana 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显示出嗜银性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S-100 和 HMB45均为阳性。结论:食管中下段息肉样肿物在中老年患者应想到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最后确诊特别是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需要靠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或电镜的支持。该肿瘤的组织发生可能来自食管粘膜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间质瘤——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组织发生,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4例胃肠道间质瘤标本,用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经HE、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瘤细胞呈鱼骨状、栅栏状,车辐状和编织状排列,肿瘤内以梭形细胞为主,上皮样细胞占少数,核呈胖梭形、椭圆形,核染色质较细,核仁不明显。恶性的瘤细胞丰富(例1、3、4),排列紧密,核分裂象(6-20)/50HFP,有粘液和坏死。良性的细胞较少,排列疏松,核分裂象少或无。免疫组化(ABC法)染色:CD1174例均为弥漫强阳性,S-100蛋白(侈14)、α-SMA(例2)为局灶性阳性,CD34均为阴性。例1、3、4诊为恶性胃肠道间质瘤。例2诊为良性间质瘤。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形态结构与平滑肌、神经鞘肿瘤不易鉴别,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恶性胃肠道间质瘤,切除后复发率高而且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 ,并探讨其鉴别诊断及组织来源。方法 :对 1例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进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肿瘤细胞主要由具有轻至中度异型性的梭形细胞组成 ,呈束状或波浪状排列 ,间质粘液样变及胶原化。本病主要的形态特征性为 :出现独特的不规则分布的裂隙或假血管腔 ,内衬多核巨细胞 ,免疫组化 Vimentin、CD34呈阳性表达。结论 :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中间性的软组织肿瘤 ,具有局部复发倾向 ,与成人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可能同属 CD34阳性的树突状纤维母细胞肿瘤  相似文献   

12.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0例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MM)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0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0例平均56.5岁,以“痔疮出血”就诊7例、体检发现2例、无意中发现1例。镜检示肿瘤结构复杂,细胞形态多样,瘤细胞类型可分为大透明细胞、小透明细胞、大上皮(样)细胞、小上皮(样)细胞、瘤巨细胞和梭形细胞6种。免疫组化示HMB45、S-100和Vim(+)。结论AMM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应及早发现,并治疗。HMB45和S-100是恶性黑色素瘤较为敏感的标记物,与Vim及CK联合应用对恶黑的诊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肾恶性血管球瘤1例报道及免疫组化与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报告1例原发于肾的恶性血管球瘤,讨论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通过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结合文献复习,对肾恶性血管球瘤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肾恶性血管球瘤具有一定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特征,但其诊断的确立需排除肾血管旁细胞瘤、血管外皮瘤、肾腺瘤等形态学相似的肿瘤。结论:恶性血管球瘤是肾非常少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易与肾癌混淆,明确诊断需依靠光镜,免疫组化、电镜结果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1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对 11例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PLS)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方法 对瘤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及SP法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11例患者以左上腹疼痛和巨脾为主要症状。 11例瘤细胞CD45均( ) ;10例B细胞性淋巴瘤CD2 0 ( ) ,其中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3例 ,CD43、CD79α和bcl 2 ( ) ;脾边缘区B细胞性淋巴瘤 3例 ,CD79α、IgM、ALK( ) ,IgD(± ) ;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 2例 ,CD43、CD79α、bcl 2 ( ) ,IgD(-)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2例 ,ALK( ) ,CD3 0、CD3 (± )。 1例周围T细胞性淋巴瘤 ,无其他特征型CD45RO和CD3 ( ) ,CD3 0 (± )。结论 PLS较罕见 ,应与脾内其他原发性或继发性小细胞性恶性肿瘤鉴别 ,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鉴别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纵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2—2005年6例纵隔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姑息切除1例,纵隔肿瘤切除4例,纵隔肿瘤加右肺下叶背段和后基底段切除1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术后无并发症和死亡。术前诊断为气管囊肿1例;支气管肺囊肿1例,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纵隔肿瘤3例。肿瘤细胞呈多形性,以梭形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样细胞为主,并混有各种过渡型细胞、未分化及多核巨细胞等,3例免疫组化检查示肿瘤细胞Vimentin、CD68、AACT及AAT均表达阳性。结论: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征性,术前确诊极为困难,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综合考虑。该病应手术治疗,彻底切除是手术的关键。该病恶性度高,易复发和转移,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6.
皮肤腺样囊腺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皮肤腺样囊腺癌的病理形态及免疫学特点,并探讨其鉴别诊断和组织来源。方法;对1例皮肤腺样囊腺癌进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等特点进行探讨。结果:病理上为单一形态的基底样细胞,瘤细胞呈巢、索状分化成大小不一、内古丰富黏液的恶性肿瘤,免疫组化CEA阳性,CK弱阳性,EMA阴性。结论:皮肤腺样囊腺癌具有较复杂的组织学特点,必须依靠病理组织活检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酸染色在肿瘤细胞检查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不同标本通过抗酸染色,显微镜下查找肿瘤细胞,观察可疑肿瘤细胞形态,所有可疑标本均经HE染色确认。[结果]抗酸染色是检查结核分枝杆菌的经典方法,我们通过试验发现,抗酸染色对肿瘤细胞不会造成破坏,与其他细胞一样被染成蓝色,可以与正常细胞区分开。镜下观察抗酸染色涂片,可以分辨出肿瘤细胞的存在。[结论]通过抗酸染色检查结核分枝杆菌的同时,发现肿瘤细胞的存在,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冯瑞娥  肖雨  陈杰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3,10(1):23-24,I007
目的 探讨巨细胞性心肌炎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光镜及免疫组化法,对1例巨细胞性心肌炎尸体解剖病例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巨细胞性心肌炎的心脏增大,房室扩张,组织学观察心肌内可见大量多核巨细胞伴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免疫组化染色多核巨细胞CD68( )、desmin(-)。结论 巨细胞性心肌炎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点的心肌炎症病变。  相似文献   

19.
中枢神经细胞瘤11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敏  姜晓峰 《诊断病理学杂志》1999,6(4):209-211,I001
目的 提高对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 对11例CNC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1例CNC的组织学特点:肿瘤由密集均匀一致的少突胶质细胞瘤样小圆细胞和成片的无核纤细原纤维岛间质组成。未见异形增生及坏死。免疫组化11例Syn均阳性(100%);NSE3/11例阳性(27.3%);Leu7/11例阳性(9.1%);GFAP和S100蛋白肿  相似文献   

20.
卵巢交界性与恶性布莱纳瘤4例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和分析卵巢交界性和恶性布莱纳(Brenner)瘤的临床和 和病理形态学特点,阐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该瘤交界性和恶性各2例进行临床病理学、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观察。结果 交界性瘤中可见良性瘤形态,上皮巢大小不一,层次增多,但外周和主腔缘细胞可见排列,巢间可排列紧密,但不见融合。细胞多与良性瘤相同,出现部分缩状核,核仁少,常见核沟,核分裂象少,无间质浸润;恶性瘤中可见交界性瘤形态,但不一定有良性瘤区域。以大巢、融合巢为主,尚见方形、菱形畸形巢。大巢旁有子巢或“出芽”。巢内细胞无极性。 罕见核沟,并见短梭性多核巨细胞,分裂象及病理性分裂象多见。有间质浸润,血管内可见瘤栓,可伴有腺癌。可向周围浸润和转移。结论 上眼巢和纤维间质共存是两者共同点,上皮巢和巢中细胞形态的差别是鉴别要点。由于两者治疗、手术和预后不同,准确鉴别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