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气颗粒物污染(PM10、PM25)与居民脑卒中发作或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索文献数据库,应用Meta分析法对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16个有关大气颗粒物与居民脑卒中每日发作或死亡关系的定量研究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采用大气颗粒物每上升10 μg/m3,居民脑卒中死亡的危险度(OR)为效应值进行效应值合并,做敏感性分析.结果 PM10浓度每上升10 μg/m3,居民脑卒中发作的OR=1.011(95%CI:1.001~1.021),即发作增加1.09%(95%CI:0.10%~2.08%),死亡的OR=1.007(95%CI:1.006~1.008),即死亡增加0.70%(95%CI:0.60%~0.80%),说明PM10浓度上升与居民脑卒中发作或死亡均有统计学相关,敏感性分析结果均稳定;PM25浓度每上升10 μg/m3,居民脑卒中发作的OR=1.001(95%CI:0.992~1.010),死亡的OR=1.052(95%CI:0.958~1.154).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PM10的空气污染对居民脑卒中发作率和死亡率的增加有统计学相关,PM25浓度增高与脑卒中发作或死亡无统计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近年来国内外大气细颗粒物(PM2.5)暴露对人群每日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并筛选所有近年来PM2.5暴露与人群死亡关系的文献资料,并对文献中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提取,通过Meta分析对近年来亚洲、北美洲和欧洲3个地区的PM2.5暴露与每日死亡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经过分析得出亚洲地区、北美地区和欧洲地区的PM2.5的浓度每升高10 μg/m3,居民死亡率百分比分别增加0.96% (95%CI:0.94%~0.97%)、1.05% (95% CI:1.03%~1.08%)和1.80%(95%CI:1.23%~2.36%).结论 不同地区PM2.5浓度升高后居民死亡率均有所升高,但亚洲地区的死亡率增幅低于欧洲、北美地区.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心脑血管疾病(CVD)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6年浙江省人群因冠心病、高血压、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病5种CVD而损失的期望寿命为2.05岁[1].  相似文献   

4.
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与居民每日死亡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综合分析国内外大气细颗粒物(PM2.5)短期暴露与人群死亡关系的流行病学资料,以获取大气PM2.5-居民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方法在联机检索文献的基础上,对多篇文献的综合评价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定量确定PM2.5居民每日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建立了居民短期接触大气PM2.5污染的暴露-反应关系,即大气PM2.5浓度每升高100μg/m^3,居民死亡发生增加的百分比为12.07%(95%可信区间:8.31%-15.8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暴露-反应关系,可用于我国及各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健康危险度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肥胖的体表测量指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RevMan4.2统计软件,对搜集到的肥胖体表测量指标与冠心病关系的国内外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体质指数(BMII〉25kg/m2)、腰臀比(WHR:男〉0.90,女〉0.80)与冠心病关系的合并OR值分别为2.49(95%CI:1.80-3.45),5.14(95%CI:3.76~7.04);WHR、腰围(Wc)与冠心病关系的加权均数差(WMD)分别为0.03(95%CI:0.02-0.04),3.82(95%CI:1.09-6.55);臀嗣(Hc)与冠心病间无相关性。结论BMI≥25kg/m2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腹部肥胖成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大气颗粒物急性健康效应的Meta分析和利用R软件实现的方法。方法以文献数据库"1990至2013年PM_(10)对普通中国人群呼吸系统死亡影响"为例,进行Meta分析,并用R软件实现。结果示例数据库存在一定发表偏倚,合并RR值为1.0041(95%CI 1.0028~1.0054),利用剪补法调整后RR值为1.0015(95%CI 1.0002~1.0029)。结论 R软件可以方便实现大气颗粒物急性健康效应的Meta分析。  相似文献   

7.
大气颗粒物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可对机体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有多种方式,尚在实验研究中。  相似文献   

8.
大气颗粒物污染与人群死亡率变化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和美国哈佛大学曾经评估了各种主要环境危险因素的全球疾病负担 ,发现全球由于大气污染而造成的失能调整生命年 (DALY)损失占其全部损失的 0 5 % ,我国则占 0 4% [1] 。而在大气污染相关的各种健康效应终点中 ,死亡是其中最显著的健康效应 ,在美国环保局 (EPA)定量评价的与大气污染有关的健康效应终点中 ,由死亡引起的经济损失可占全部损失的 89% [2 ] 。因此 ,近年来大气颗粒物 (PM)污染与人群死亡变化的关系已成为国际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  相似文献   

9.
大气颗粒物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可对机体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有多种方式,尚在实验研究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国内外PM2.5污染对居民每日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通过Endnote软件在线搜集国内外关于PM2.5的暴露与居民每日死亡率关系的流行病学文献资料,提取文献中相关的数据,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国内外PM2.5暴露与居民每日死亡率的暴露-效应关系。结果 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我国、北美和欧洲地区居民每日死亡率分别上升0.31%(95%CI:0.24%~0.37%)、1.26%(95%CI:1.15%~1.38%)和1.65%(95%CI:0.99%~2.30%);我国、美国、欧洲和日本地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率分别上升1.00%(95%CI:0.00%~1.90%)、1.78%(95%CI:0.20%~3.36%)、1.32%(95%CI:1.17%~1.49%)、0.74%(95%CI:0.43%~1.05%),心血管系统疾病每日死亡率分别上升0.50%(95%CI:0.10%~1.00%)、0.94%(95%CI:-0.14%~2.02%)、1.11%(95%CI:1.06%~1.16%)、0.55%(95%CI:0.37%~0.73%)。结论不同地区居民在PM2.5浓度升高后每日死亡率、相关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率均有所升高,但我国PM2.5污染的影响小于北美和欧洲地区。  相似文献   

11.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中国人群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全文文献,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在全面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各研究OR值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6篇符合条件的文献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表明,以野生型CC基因别为参照,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的0R值为1.45,95%可信区间为(1.12,1.89),P<0.01。结论中国人群中T等位基因携带者易于发生冠心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全面检索关于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的原始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纳入,并进行数据合并。利用ICAM-1基因的KK KE基因型/EE基因型的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指标进行分析。采用SPSS11.5和Stata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计算合并的效应指标。结果6个原始研究共计1875例对象(其中冠心病患者897例,非冠心病者978例)进入了最后的数据合并。对各研究的两组对象进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均符合遗传平衡分布。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但未发现显著性发表偏倚。经随机效应模型(D-L法)合并的(KK KE)基因型/EE基因型的OR值为1.99,95/CI为1.19~3.31,P=0.008。结论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群冠心病相关,K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可能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国人群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子代神经管畸形发生的关联性。方法在全面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各研究OR值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3篇符合条件的文献纳入分析,其中冠心病9篇,神经管畸形4篇。Meta分析表明,以CC基因型为参照,携带TT、CT基因型的个体发生冠心病的OR值分别为2.35和1.31;父母携带TF、CT基因型,子代发生神经管畸形OR值分别为3.13和1.66。携带至少,个T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冠心病、子代神经管畸形的OR值分别为1.72和1.94。结论MTHFR基因多态性与我国人群冠心病、子代神经管畸形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刘峰 《职业与健康》2009,25(22):2463-246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冠心病中的变化及在预后判定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9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3例和正常对照30例。结果CRP(mg/L)水平稳定型心绞痛组(5.35±3。82)与正常对照组(4.62±2.57)相比,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0.45±3.26)、急性心肌梗死组(14.67±5.81)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且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和P〈0.01)。结论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作为患者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吸烟与冠心病关系的Meta-analysis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Meta-analysis方法对国内11个吸烟与冠心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了综合定量分析。累积病例为1172例,对照为2507例,结果表明吸烟与冠心病有关,其合并后的综合OR为2.20(1.91~2.55)。研究还表明吸烟量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另外还对影响本研究可能产生的偏倚和混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脂蛋白胆固醇用于冠心病筛检试验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至今尚无适于人群筛检冠心病的理想方法。38例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阳性的病例组,与同期试验阴性的71例对照组进行筛检试验评价研究。选择TC/HDL-C、HDL-C/TC、LDL-C/HDL-C、HDL2-C/HDL3-C等比值为筛检指标,评价其不同界限值的真实性、预测值等。TC/HDL-C与HDL2-C/HDL3-C并联使用可以提高检出率达9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只有TC/HDL-C选入方程,计算其5个组段的阳性似然比,并以不同的验前概率拟代,结果验后概率以TC/HDL-C≥3.2最大,因此,国内"动脉粥样硬化指标"TC/HDL-C的界限值可定为≥3.2。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特点,探讨其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92例CHD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24h心率变异性的时域、频域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HD组24hHRV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HD患者HRV降低提示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18.
李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498-3499,3502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睾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8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CHD)组的患者及3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对照组血清睾酮水平,同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调查年龄、体质指数(BMI)、血压、是否吸烟。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判断狭窄程度并累积积分。结果冠心病组睾酮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2±1.45)vs(4.58±1.12)μg/L,t=5.071,P=0.000)];CHD组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睾酮为CHD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睾酮与CHD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结论血清睾酮水平降低可能也是老年男性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在预防老年男性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同时也应关注血清睾酮降低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特点,探讨其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92例CHD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24h心率变异性的时域、频域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HD组24hHRV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HD患者HRV降低提示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20.
刘曙杰 《现代保健》2014,(29):108-111
目的:探究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2月来本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5例,有5例失访,最终纳入120例。收集并整理其病历资料和术后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或定期复查的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生活方式、抑郁评价和生存资料。结果:有高血压病史、运动量〈30 min/d、有糖尿病史、抑郁程度较重的患者1年复发率高(P〈0.05);有高血压病史、运动〈30 min/d、有糖尿病史、重度抑郁是影响PCI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有高血压病史的危险程度最大(OR=3.575,95%CI=1.446~8.842),其他三个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为运动〈30 min/d(OR=3.347,95%CI=1.424~7.866)、重度抑郁(OR=2.824,95%CI=1.578~5.054)、有糖尿病史(OR=2.356,95%CI=1.246~4.455)。结论:有高血压病史、运动〈30min/d、有糖尿病史、重度抑郁是影响PCI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