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整生活方式治疗乳腺增生病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的发生与环境、精神、饮食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乳腺增生不仅是乳房疾病,也是内分泌代谢功能紊乱的早期表现,从调整生活方式入手治疗乳腺增生病,是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乳腺囊性增生是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的慢性良性增生性疾病,该病发病率较高,在近2年来,运用“乳块消”冲剂治疗乳腺增生60例,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张丽芬 《国医论坛》2011,26(3):52-54
乳腺增生病为临床最常见的乳腺疾病,约占全部疾病的75%,是一种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年以上妇女多见.刺激有关穴位治疗乳腺增生病,一方面可以疏通局部的气血,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经络系统调理全身的气血、阴阳.随着刺激穴位治病的现代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其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和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理作用,并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所以刺激穴位疗法越来越被广大医患采用.现将近年来刺激有关穴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千金花  王寅 《中国针灸》2013,33(6):539-540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由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导致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纤维组织进行性增生的乳房疾病.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学中的"乳癖""乳中结核"的范畴,其主要症状为乳房的疼痛和乳房内肿块.乳腺增生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其发病率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1].  相似文献   

5.
杨海燕  黄梅  童彩玲 《新中医》2003,35(11):72-73
乳腺增生病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导致了乳腺主质和间质的增生性病变。中医学认为,乳房位于胸部,隶属上焦,其经络所行与肝、胃、脾、肾、冲任等经脉关系密切,故疏肝行气、健脾化痰、补益肝肾、调理冲任等为常见治法。通法运用在乳腺增生病是以乳房腺体的结构及生理功能的特点而决定的,乳腺的腺体象树枝形成了网络结构,而乳房的生理是以泌乳为主,以“通”为用是乳房结构及功能的体现。乳腺增生病临床所表现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和肿块,其病机主要是气血瘀滞、经络阻塞,故以通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符合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在临床上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乳核散结片治疗乳腺增生病425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平 《世界中医药》2010,5(2):109-109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的疾病,中年女性为普遍,临床的重要性在于有些可以发生癌变。现就我院1999年7月-2008年12月间可供评价的4257例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病是乳房部一种乳腺组成部分增生性疾病,既非炎症,亦非肿瘤,是内分泌功能紊乱致使乳腺结构不正常的一种妇科常见病。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致癖”范畴,笔者近年来用丹桅逍遥丸加金刚滕糖浆加谷维素治疗本病30例,疗效比较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病从瘀论治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华 《天津中医药》2008,25(2):130-131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常见病,发病率位于乳房疾病首位,并有癌变可能.中医认为,瘀血痰湿阻滞经络,结于乳房,凝聚成块而成本病,故血瘀是基本病机.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是由于内分泌失调造成雌孕激素不平衡.导致乳腺组织周期性增生和复旧不全造成.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有一定优势,临床上以活血化瘀法为主,配合疏肝解郁、调摄冲任、软坚散结,可有效改善乳房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失调,治疗乳腺增生,预防乳腺癌发生.  相似文献   

9.
乳腺增生症又称为乳腺腺病、乳房囊肿病、纤维囊性乳腺病等,是一种非炎症性、非肿瘤性疾病,与内分泌紊乱密切相关,本质上是一种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所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紊乱,故WHO将其命名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西方学者多称为"纤维囊性乳房病".  相似文献   

10.
壮 中 西医药治疗风毒病优势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毒病,壮医病名为"笨隆病"(壮名:Binghdoegfung),属于中医风疹,又名"瘾疹",相当于现代医学之"荨麻疹"。现代医学认为,荨麻疹属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的常见病,治疗以抗过敏为主,但其治疗风毒病有一定局限性和毒副作用;中医对风疹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手段多样,包括中药内服、针灸、刺络拔罐、穴位注射等;壮医理论认为风毒病是由于气血失衡所致,治疗上常采用壮医药浴、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以其药效及温热的局部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气血归于平衡而愈。通过对壮、中、西医药治疗风毒病优势解析,为风毒病临床诊疗技术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壮医学角度介绍了对乳腺增生的认识及病因病机。介绍了壮医针挑疗法的基本操作,治疗乳腺增生的理论及原理。为壮医药治疗乳腺增生及防治乳腺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乳腺小叶增生是乳腺增生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的增生性病变,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任何年龄的妇女.该病变是以腺体小叶和乳腺导管末梢扩张、增生和囊性改变为主的病理过程.它的发生和发展与卵巢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多由于孕激素分泌不足和雌激素相对或绝对过多,致使月经周期中乳腺组织的增生和复旧过程发生紊乱而罹患之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来潮前5~7d,乳房胀满疼痛,月经来潮乳房胀痛缓解,乃至消失,待下次月经来潮前又出现周期性的变化. 现将乳腺小叶增生的常见中医药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乳腺增生142例远期疗效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增生(含乳腺小叶增生,囊性样增生,纤维增生等)是妇女乳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中青年妇女多见,自建所以来,我在门诊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乳腺增生,收到较好的效果。1989年我曾对35例乳腺增生进行总结(壮医药线点灸交流会)。为了观察本疗法的远期效果,除其它影响疗效的因素外,我选择距第1次药线点灸3年以上,自药线点灸治疗后至1994年复查时从未接受其它治疗(包括药物等各种疗法)的乳腺增生患者142例,总结其远期(3年以上)疗效,并与近期(1年)疗效对比,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即绝经过渡期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乳腺增生病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是乳腺实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与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内分泌紊乱及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更容易加重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表现。笔者以吉祥安坤丸治疗诊断明确的围绝经期乳腺增生病患者63例,并与采用他莫昔芬治疗40例对照,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穴位注射治疗乳腺增生9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穴位注射治疗乳腺增生96例分析谈坚明,冯燕萍(江苏省常州市中医院,213003)主题词乳腺纤维性囊肿病/穴位疗法,水针,当归/投药和剂量乳腺增生病是以周期性乳房疼痛和乳房出现肿块为临床特点的一种常见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与内分泌紊乱有关。笔者从199...  相似文献   

16.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带状疱疹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祖国医学将其归为“缠腰火丹”、“蛇丹”“蜘蛛疮”等范围,在治疗上常提倡外治法与内治法相结合,且重视外治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作为一种民族传统的特色外治疗法,是以壮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经过多种壮药制备液浸泡过的药线,将其点燃后待其形成珠火状时,迅速而敏捷地直接灼灸在人体体表相应穴位或病变部位,以达到调节人体气血,祛邪排毒,防病治病。众多壮医运用此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现将近10余年来,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治疗带状疱疹的报导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及治疗机理壮医认为带状疱疹与肝、脾脏关系密切,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范郁山等[1]则认为,带状疱疹是因肝火妄动,湿热内蕴所致,治宜清肝泻火,凉血解毒;利用壮医药线点灸调和气血、消肿止痛、透邪泻热之功能,以随证取穴为主,重肝、心、肺论治,以调整脏腑经络功能,纠正其偏盛偏衰。何小玲[2]认为带状疱疹多为火热毒邪,郁于皮肤,经络阻滞,气血壅遏而成;通过壮医药线点灸均可使其阳毒、阴毒随火气而散,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韦振群[3]认为壮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不断地推广应用,尤其是在治疗妇科疾病中,彰显了独特的优势。笔者综合10年来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痛经、慢性盆腔炎、乳腺增生、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归纳,以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借鉴,进一步提高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妇科疾病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乳腺增生临床以乳房肿块、乳房胀痛为主要症状,是一种由内分泌紊乱导致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纤维组织部分非典型增生的常见多发性乳房病。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肝脾亏损、痰瘀积聚等多种原因导致气机阻滞于乳络,冲任不得灌养乳络而发生。中医外治法通过对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运行进行整体调节,使药物及物理因子直接快速地作用于病变部位,通过皮肤渗透、黏膜吸收、穴位刺激等产生疗效,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现将近年来  相似文献   

19.
乳腺增生症是一种由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导致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纤维组织进行性增生的乳腺疾病,属祖国医学"乳癖"范畴,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常与月经及情绪变化密切相关.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联合三苯氧胺片治疗该病198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58例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乳痛贴治疗乳腺增生7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的慢性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属中医“乳癖”范畴,许多专家认为该病属癌前期病变,因而防治本病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外尚未有特异性疗法。中医中药治疗该病有独到之处,本研究用自拟的验方,制成“乳痛贴”外用剂型,外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