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定了4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以及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和血栓烷(TXB2),发现患者循环ACA、6-K-PGF1α及TXB2水平低下,与皮炎-湿疹组及正常人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ACA-IgG与6-K-PGF1α有一定的相关性(γ=0.290,P≤0.05)。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表皮细胞异常增殖中的作用进行了  相似文献   

2.
用体外培养人角朊细胞研究了1.25-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对角朊细胞增殖,细胞形态及HLA-DR,ICAM-1分子表达的影响,培养液中加入1,25(OH)_2D_3可使细胞增殖明显抑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25(OH)_2D_3处理6天后角朊细胞体积较未处理的明显变大。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1,25(OH)_2D_3对经IFN-γ和TNFa刺激的角朊细胞HLA-DR和ICAM-1分子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重组麻风杆菌α2融合蛋白为抗原,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即α2-ELISA。方法:用麻风病人和健康正常人的血清评价了α2-ELISA中有关试剂及最适浓度,其敏感性与PGL-1-ELISA进行了比较。结果:(1)挥发性缓冲液醋酸铵碳酸盐为α2抗原最佳包被液;(2)重组α2融合蛋白的最适包被浓度为5μg/ml;(3)显色剂OPD的敏感性大于TMB;(4)YSS MQ UGM W TLD IGE  相似文献   

4.
选35例单用DDS治愈平均已18.6年的病人,相隔一年取两次耳垂血;1994和1995年共取血清70份,分别用PGL-1和LAM-β抗原做ELISA。IgG-LAM-βOD值〉).18,IgM_PGL-1〉0.16为阳性,IgG-LAM-β,BL-LL组23份阳性(48%)BT-TT组5份阳性(23%)。IgM-LAM-1,BL-LL组24份阳性(50%),BT-TT组6份阳性(27.6%)。所有  相似文献   

5.
推广应用MDT后用NT-O-BSA-ELISA检测了1715名麻风接触者和6例新病人血中的抗PGI-IgM抗体。1715例接触者中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开始MDT前33.4%,用MDT2-24个月32.82%,用MDT后48个月21.84%(P<0.001);6例新病人在推广MDT5年时OD下降72.74%;连续观察243例抗体阳性的接触者,2-5年共发病7例(BT1例,BL4例,LL2例)。结果说  相似文献   

6.
麻风菌重组融合蛋白α—抗原的血清学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麻风2的血清(L38份、B19份、T36份)比较了α1-ELISA、α2--ELISA与PGL-I-ELISA法,结果各型患者血清中的抗何不工分别为:α1-抗原〉α2-抗原〉PGL-I,尽管LG 血清中α1-怕的滴度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抗原,但其阳性率在三种方法之间统计学上没有差别,分别为97%,92%和94%;B和T型血清α1-ELISA法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方法,分别为84%、58%、68%  相似文献   

7.
68例白癜风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测定68例白癜风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与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测定结果,寻常型进展期与稳定期白癜风血清β2-M水平均显著性升高,以进展期尤甚(P<0.01),节段型白癜风血清β2-M水平无显著性改变(P>0.05);寻常型白癜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节段型白癜风除血清IgG升高外(P<0.05),IgA、IgM无显著性变化(P>0.05)。提示β2-M与白癜风自身免疫发病学说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性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0例女性SLE血清酮(T)、游离睾酮(FT)、二氢睾酮(DHT)、脱氢表雄酮(DHEA)、雌二醇(E2)、孕酮(Pr、)泌乳素(PRL)和IGF-1水平。结果:SLE口才血清T、FT、DHT、DHEA、Pr明显低于正常PRL、IGF-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E2无差异;性激素及IGF-1水平与疾病活动  相似文献   

9.
荨麻疹     
20010995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观察/党倩丽(陕西省医院皮肤科)…/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29(4).-208 用ELISA法检测3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结果患者组IL-4、IgE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IFN-γ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慢性荨麻疹患者Th2细胞分泌因子有改变,且Th1与 Th2之间平衡关系可能被打破。提示Th1和Th2可能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起作用。表1参2(汤亚娥)2001099…  相似文献   

10.
采用IIF和ELISA法分别检测了22例尖锐湿疣(CA)患者和16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上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表达水平及其培养上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含量,同时观察了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在体外对这两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患者PBL上mIL-2R表达下降,而培养上清中sIL-2R含量明显增高;一定浓度的BCG-PSN能在体外使患者淋巴细胞mIL-2R表达增强,以及降低培养上清中sIL-2R的含量。这表明C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BCG-PSN能在体外调节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存在于银屑病皮损内的炎症介质,参与皮损炎症过程[1]。甲氨喋呤(MTX)是治疗银屑病有效药,其机理主要是抑制表皮细胞过度增殖,而对中性粒细胞(PMN)影响的研究少见报道。为此我们研究了MTX及PAF拮抗剂BN52021对豚鼠...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单克隆抗体及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建立McAb-BA-ELISA检测人血清青霉素特异性IgE。27例青霉素I型变态反应患者中,6例青霉素特异性IgE(22.2%)阳性;而100例非青霉素过敏者均阴性,且随机使用青霉素无反应。结果尚表明青霉素特异性IgG并未明显影响青霉素特异性IgE的检测(P>0.05)。  相似文献   

13.
银屑病伴发心血管疾病者明显增多,为探讨其机制,对82例银屑病患者作血脂检测,33例作TXB2、6-酮-PGF1α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研究。结果部分患者血脂有不同程度的增高。TXB2和6-酮-PGF1α也均增高,尤以TXB2为著,血小板聚集功能也明显增高。这些变化与病情活动、皮损范围及病程长短有一定关系。心血管疾病有同样的变化,提示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根据这些变化对银屑病的发病以及易伴发心血管疾病的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McAb-BA-ELISA检测人血清青霉素特异性Ig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克隆抗体及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建立McAb-BA-ELISA检测人血清青霉素特异性IgE。27例青霉素I型变态反应患者中,6例青霉素特异性IgE(22.2%)阳性;而100例非青霉素过敏者均阴性,且随机使用青霉素无反应。结果尚表明青霉素特异性IgG并未明显影响青霉素特异性IgE的检测(P>0.05)。  相似文献   

15.
女性痤疮血清性激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性激素和生长激素在痤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30例女性痤疮患者血清睾酮(T)游离睾酮(FT)、二氢睾酮(DHT)、脱氢表雄酮(DHEA)、雌二醇(E2)、孕酮(Pr)、泌乳素(PRL)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女性痤疮患者血清DHT、DHEA、IGF-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差异;轻、中、重型痤疮的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IGF-1与性激素水平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性激素尤其雄激素和生长激素在痤疮的发病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白介素4(IL-4)在荨麻疹发病中含量变化及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我们采用ELISA法对25例荨麻疹患者及对照组血清进行了sICAM-1及IL-4含量测定,以期了解其在荨麻疹发病中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所存...  相似文献   

17.
角屑病患者伴发心血管疾病者明显增多,为探讨其机理,对100例作血脂检测,发现TC、TG和β-LP均明显增高。32例作TXB2和6-酮-PGF1α检测,前才为正常人的2.5倍,后者为1.8倍,75例作血以聚集功能检测,也明显增高,提示高脂血症、TXB2和6-酮-PGF1α增高以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增高是银屑病伴发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Southern印迹分析(SB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PCTCL)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GR)的意义。方法:以PCR扩增TCRγ的结合Ⅴ(可变区)-J(结合区)序列(TCRγPCR)和SBA分析TCRβ链基因(TCRβSBA)检测克隆性GR。结果:蕈样肉芽肿(MF):TCRγPCR和TCRβSBA检测6例ⅡA期和7例ⅡB期皮损标本的GR分别为5例和4例以及6例和5例,外周血分别有4例、2例和5例、3例示GR;而7例ⅠA期和10例ⅠB期的TCRγGR和TCRβGR皮肤组织为4例、1例和7例、1例,外周血为3例、阴性和4例、1例。1例MFⅡA表现为皮病性淋巴结病患者的淋巴结中证实有GR。疑诊MF:11例患者的皮损和外周血标本经TCRγPCR检测5例皮肤和3例外周血见GR。非蕈样肉芽肿、Sézary综合征的PCTCL:PCR和SBA显示TCRGR分别为皮肤组织占9例/10例和6例/8例,外周血占9例/10例和6例/11例。Sézary综合征和淋巴瘤样丘疹病:2例Sézary综合征外周血和其中1例皮肤标本同时见TCRγGR和TCRβGR;2例淋巴瘤样丘疹病的皮肤标本  相似文献   

19.
大疱性类天疱疮分子免疫学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好发生于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性皮肤病。其发病机理尚不明,是该病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分子免疫学角度,就以下几方面对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作一概述。1 BP抗原(BPAG) BPAG主要有两种BPAG1和BPAG2。BPAG1又称BW230,是一种分子量为230KDa,位于半桥粒致密斑的一种细胞内多肽片断,由6号染色体短臂基因编码[1]。其a-螺旋结构中螺旋柱的C-末端是抗体结合部位,亦是自体凝集反应及与中间细丝相互作用的区域[2]。近年来对该抗原的研究较少。BPAG2…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粘连分子在异位性皮炎(AD)炎症及免疫反应过程中的作用,对AD皮损部位细胞间粘连分子-1(ICAM-1)的表达作了研究。结果虽然正常皮肤表皮不表达ICAM-1,但AD皮损处角朊细胞则局灶性表达ICAM-1,尤其在有严重单个核细胞浸润及表皮内淋巴细胞移入的部位。免疫表型研究表明,AD真皮浸润中CD4+/CDw29+/CD45RA-记忆性T细胞占主导,推测它们可能通过分泌某些细胞因子而诱导角朊细胞表达ICAM-1。ICAM-1与淋巴细胞表面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之间相互作用可能对淋巴细胞在皮肤内的运行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