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脂联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1]),为脂联素受体内源性激动剂,可通过结合AdipoR1和AdipoR2,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途径来调节细胞能量利用~([2])。研究发现,脂联素可以限制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增殖和迁移,具有强烈的抗肝纤维化活性~([3])。HSC的活化是肝纤维化疾病形成的重要环节,高糖高脂状态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肝纤  相似文献   

2.
<正>颈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颈动脉斑块(CP)是早期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亚临床标志~([1]),并且可以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2])。以往的研究发现,颈总动脉硬度增加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3])。此外,研究发现,静息  相似文献   

3.
<正>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小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的总称~([1]),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小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动脉硬化中常见的类型,为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主要病因~([2])。高血压患者多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多出现于颈动脉处。之前很多人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与炎症-营养不良-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选取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0例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复合物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比较两组人员各项临床指征,分析血清脂联素与炎症-营养不良-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脂联素、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阻力指数、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脂联素与体重指数、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斑块阳性呈显著负相关,血清脂联素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显著升高,与脂质代谢紊乱、微炎症状态、营养情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炎症在糖尿病的发病和大血管并发症的转归中起到重要作用,不少学者又提出了2型糖尿病病因的"炎症发病学说"。现已知局部炎症细胞的浸润以及全身急性炎症是导致斑块破裂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斑块内的炎性细胞及其炎性产物对粥样斑块脂质中心的扩大~([2])、纤维组织完整性的破坏及细胞外基质的降解~([3])均有深刻影响,可能是造成斑块不稳定、斑块破裂的促发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作为机体重要的血管张力  相似文献   

6.
脂联素是脂肪组织所分泌的活性物质,其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稳定纤维帽、减少斑块核心、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和斑块内出血、抑制增生和血管正性重构等多种途径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和减少斑块破裂。本文对脂联素及其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相关研究已证实,血小板活化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与进展中具有关键作用~([1])。以往临床常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用药预防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源性猝死、ACS再发等不良事件,但氯吡格雷是前体药物,其个体反应差异、起效时间延迟等问题不容忽视~([2])。替格瑞洛是新型抗血小板药,近年被逐渐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选取我院ACS患者102例,旨在分析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于PCI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脂联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激素蛋白,参与葡萄糖和脂质的代谢调节。大量研究证明,脂联素具有抗高血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效应,脂联素水平随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呈进行性下降,低脂联素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al-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VBI)主要是由于动脉管腔狭窄造成的,通常归因于原发性动脉粥样硬化~([1])。它是全世界范围内眩晕最常见的原因之一~([2]),并且与眩晕复发的风险高度相关~([3])。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近期眩晕和严重狭窄(占椎-基底动脉直径的70%~99%)的患者,复发性眩晕的风险约为23%~([4])。因此,这类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对神经内科医生提出了重大的挑战。本研究旨在探讨天麻素注射液对于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徐晨辉  周欣  陈靖 《现代医药卫生》2023,(19):3301-3304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对大脑中动脉(MCA)中重度狭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该院MCA中重度狭窄患者62例,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情况分为稳定斑块组(25例)和不稳定斑块组(37例),同时选择因头晕等症状住院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sICAM-1、APN水平,分析血清sICAM-1、APN水平均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相关性,同时对MCA中重度狭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清sICAM-1、AP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清sICAM-1、APN水平与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CAM-1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呈正相关(r=0.390,P<0.05);血清APN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呈负相关(r=-0.537,P<0.05)。血清sICAM-1、APN水平均是MCA中重度狭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  相似文献   

11.
近年的研究证实,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存在血管壁炎性反应,炎性反应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脂联素具有抗炎及抗动脉硬化作用[1,2]。C反应蛋白(CRP)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炎性因子[3],目前国内外学者开始探讨EH与脂联素、CRP之间的关系,其可能成为治疗EH的新靶点。本文对近年来EH与脂联素、CRP关系及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在评估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方面起到重要的应用价值~([1])。有研究发现,45%~84%的TA患者出现颈动脉受累~([2])。本研究将超声造影检查应用于多发性大动脉炎(TA)患者,通过动态观察治疗前后受累颈总动脉的情况,同期对比炎性标志物,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TA患者,尤其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一组具18个碳原子,含有共轭双键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必需脂肪酸亚油酸的同分异构体。近年来大量动物试验表明,CLA具有抗癌~([1])、抗动脉粥样硬化~([2])、降低脂肪沉积~([3])等重要生理功能。虽然目前国内外关于CLA对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已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还未见t9,t11-CLA单体抗癌活性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复杂疾病,胰岛素抵抗(IR)是其主要特征之一,同时存在着高血压、冠心病、脂代谢紊乱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联素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就脂联素的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作一综述。一、脂联素的结构脂联素由244个氨基酸组成,它包括氨基端的一个分泌信号序列,一个小的非螺旋区,一段22个胶原样的重复序列及羧基端一个球形结构域。球状结构域部分较全长形式的脂联素有更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但只有全长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白细胞介素-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CRP)及脂联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对40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确定性质。检测脑梗死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浆IL-18、CRP和脂联素的水平。结果 24例(60%)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斑块,16例(40%)无斑块;其中不稳定斑块17例(71%),稳定斑块7例(29%)。脑梗死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不稳定斑块组的IL-18、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及健康对照组。脂联素与IL-18、CRP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血浆IL-18、CRP与颈动脉硬化易损斑块并发的脑梗死有关;血浆低脂联素水平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和肥胖是不同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而慢性全身性炎症可能是肥胖和糖尿病之间一个关键的联系。大多数关于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不能明确肥胖和T2DM对血管并发症的影响。脂联素是脂肪特异性蛋白,存在于循环血液中,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性~[1]。有研究发现增殖型视网膜病变(PDR)的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无PDR的糖尿病患者~[2]。然而,在另  相似文献   

17.
<正>H型高血压是指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即血清Hcy水平≥10μmol/L。高Hcy血症会促进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1])。叶酸缺乏是引发高Hcy血症的重要原因。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可补充叶酸,降低Hcy水平,并能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产生降压作用。但单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在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方面仍有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血清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分为胰岛素抵抗组38例(简称抵抗组)和非抵抗组30例,同时选择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糖、血压、血脂等生化指标,同时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及颈总动脉中膜厚度(CCA-IMT)。结果①血压、血脂及BMI水平非抵抗组均高于对照组,而抵抗组高于非抵抗组。非抵抗组与对照组比较,除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抵抗组比较,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4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抵抗组的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血清脂联素水平抵抗组、非抵抗组、对照组均呈上升趋势,CCA-IMT水平呈下降趋势。血清脂联素水平非抵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CCA-IMT水平非抵抗组与对照组、抵抗组比较,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脂联素同颈总动脉间呈负相关性。结论血清脂联素在高血压患者体内水平较低,且随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不同糖耐量人群中血清脂联素水平,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新确诊的2型DM患者(DM组)84例,糖耐量减低患者(IGT组)46例,以体检人群中无糖代谢紊乱个体50例(NGT组)作为对照组.各组按体重指数(BMI)分成肥胖和非肥胖亚组,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以双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0mm或局部有斑块者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 IGT组脂联素水平较NGT组明显降低(P<0.01),DM组降低更显著(P<0.01);肥胖亚组中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非肥胖亚组(P<0.01);合并大血管病变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无大血管病变者(P<0.01).结论 血清脂联素降低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以及和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产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约30%~70%患者伴有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在其发生、发展及转归中具有重要意义[1,2]。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糖尿病的作用,其水平显著降低与胰岛素抵抗存在直接关联[3,4],基于该事实推测脂联素可能在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研究检测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并研究其临床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