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鼻窦真菌球是真菌性鼻-鼻窦炎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多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鼻腔、鼻窦局部解剖异常和局部创伤史是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1]。我科近期诊治因鼻腔异物长期存留导致鼻腔真菌病1例。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8岁,因“反复左鼻塞伴流涕10年”到我科就诊。患者10年前出现反复出现左侧鼻塞、伴多脓涕,偶有轻微臭味,偶有涕中带血丝,无头痛及嗅觉减退。感冒后加重,每次发作到当地诊所及外院门诊治疗,诊断为“慢性鼻炎”,予口服抗生素均能所缓解。查体:左侧鼻腔慢性充血,局部见脓性分泌物,予麻黄碱收缩鼻腔并清理脓涕后见左下鼻道中后段黏膜水肿,局部息肉样变,右侧鼻腔清洁通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均阴性。鼻窦水平加冠状位CT示左侧鼻腔见条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局部钙化,左上颌窦黏膜增厚,各鼻窦壁骨质完整,未见增生或破坏现象,考虑左鼻腔真菌病(图1)。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例1.女,78岁,因右鼻塞3年,左鼻塞6个月,伴流臭脓涕,渐进性加重入院.既往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现血压控制在145~155/95~105 mmHg,心功能分级:Ⅱ级(NYHA分级),空腹血糖控制在7.5~8.5 mmol/L.查体:鼻腔黏膜充血,右侧鼻腔有淡红色肿物突出,鼻底处黏脓涕,味臭,左侧鼻腔脓性臭分泌物,吸净后可见黄褐色脓块.鼻窦CT显示右侧上颌窦、双侧筛窦、双侧鼻腔连续性密度增高影,有散在钙化斑点,鼻中隔中后段显示骨质不连续,被由右侧上颌窦、筛窦、鼻腔至左侧鼻腔延续过来的密度增高影替代(图1).CT报告:霉菌性鼻-鼻窦炎,可疑鼻中隔穿孔.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在局部麻醉下行鼻内镜检查加鼻腔病灶清理术,在心电监护下,鼻腔缓慢分次行丁卡因麻黄碱棉片麻醉,先行左侧鼻腔清理术,分次吸净黄褐色脓块,发现左侧鼻腔的脓块是由右侧鼻腔病灶穿破鼻中隔中后部延伸过来的.后又部分清理右侧鼻腔肿块,发现肿块系黄褐色脓块将鼻腔外侧壁黏膜组织压迫突出所致,清理大部分脓块,手术历时40 min,妥善止血后明胶海绵填塞,第1次手术结束.经过术后2天的观察,患者无不适,在第1次术后48 h行第2次鼻内镜下右侧鼻腔鼻窦病灶清理术,动力系统清除突出的淡红色黏膜组织块,见鼻中隔中后部约3 cm×3 cm×2 cm的穿孔,冲洗术腔,膨胀海绵常规填塞术腔.术后48 h抽出填塞物,术后第5天出院.病理诊断为曲霉菌病.随访至今16个月未见复发,鼻中隔穿孔同前.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 ,5 7岁。因双侧渐进性鼻塞 2年于2 0 0 2年 3月 1 8日入院。体检 :一般情况良好。专科检查见中下鼻甲肿大 ,双侧中鼻道充满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不易出血之肿物 ,鼻窦区无肿胀、压痛。鼻窦冠状位CT扫描示 :双侧中鼻道内软组织密度增高影 ,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密度增高 ,未见骨质破坏。入院诊断 :鼻息肉 (双 ) ,慢性鼻窦炎 (双 )。全麻鼻内镜下行双侧鼻息肉摘除加鼻窦开放术。术后鼻腔通气明显改善 ,1周后痊愈出院。 3个月后患者出现前额部脓肿再次入院。体检 :左侧鼻腔中鼻甲前端与鼻腔外侧壁粘连 ,前额部穿刺为脓液。鼻…  相似文献   

4.
慢性鼻-鼻窦炎(CRS)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之一,经系统药物和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后,多数患者可临床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鼻塞、脓涕、面部胀痛感等不适症状,经鼻内镜和影像学检查可见鼻腔黏膜慢性炎性改变,息肉增生和鼻窦黏膜水肿、黏脓性分泌物、囊泡、息肉等病变.近年来,研究者将此类病例定义为难治性鼻-鼻窦炎[1,2],难治性鼻-鼻窦炎的难治之处在于难以确定明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上难以获得统一方案,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故我科采取ESS联合改良柯陆手术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具体方法 如下.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患者,男,39岁,因左侧鼻腔通气不畅1年于2011年12月26日入院。行鼻窦CT检查发现左侧鼻腔鼻窦占位病变,于2011年12月28日全身麻醉行鼻内镜下鼻腔肿物切除加筛窦、上颌窦、额窦开放手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内翻性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患者术后顺利出院,定期门诊复诊,自诉偶有左侧内眦处疼痛不适,未在意。2012年10月23日患者于我科门诊复查鼻内镜发现左侧中鼻道新生物(图1),于2012年12月28日第2次入院,  相似文献   

6.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症状主要为鼻塞、流脓涕、头面部胀痛及嗅觉减退和丧失等。近年来内镜鼻窦手术已成为CRS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虽然鼻窦手术方法较以往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临床实践发现鼻内镜手术仍无法彻底清除病灶,术后鼻腔黏膜粘连、水肿、愈合延迟等发生率高。因此临床上更加关注CRS的术后鼻腔处理。鼻腔填塞是术后较常见的治疗手段,本文就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47岁。因进行性双侧鼻阻塞伴流黏稠涕 5年于 2 0 0 2年 1 1月 2日入院。入院诊断“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Ⅱ型Ⅲ期”。鼻内镜检查 :双侧鼻腔黏膜呈慢性充血状 ,鼻中隔居中 ,双侧下鼻甲形态正常 ,中鼻道内可见荔枝肉样新生物生长 ,总鼻道内可见脓性分泌物。鼻窦CT冠状位示 :双侧前中组筛窦、上颌窦黏膜增厚 ,窦腔缩小 ,双侧鼻腔可见软组织密度增高影。入院后行各项常规辅助检查未见异常。于局麻下行鼻内镜下双侧筛窦、上颌窦开放 ,息肉摘除术。手术采取Messerklinger术式 ,切除双侧钩突 ,开放双侧前中组筛窦 ,见双前中组筛窦内黏…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4岁.因“鼻塞、流脓涕、睡眠打鼾1年余”入院.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鼻塞、流脓涕,呈渐进性加重,自觉双侧鼻腔持续性鼻堵,同时出现夜间睡眠打鼾、张口呼吸;流大量黄色黏脓涕,无臭味,不易擤出,严重时伴后枕部胀痛,影响夜间睡眠,同时感双耳闷堵,与人交流无受限.曾在外院诊断为“鼻炎”,给予口服药物治疗3个月,效果欠佳.在我院门诊行鼻窦冠状位CT示(图1A):鼻咽部占位性病变,考虑①腺样体肥大?②鼻咽囊肿?③鼻腔内息肉突入鼻咽部?行肿物病理活检提示见坏死组织,不排除肿瘤可能性.行鼻咽部核磁共振示(图1B):右侧中鼻道内异常信号影,向后突向鼻咽腔,堵塞双侧后鼻孔及右侧中鼻道开口,与右侧中鼻甲黏膜相延续,多考虑为良性病变,息肉的可能大,拟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症状主要为鼻塞、流脓涕、头面部胀痛及嗅觉减退和丧失等。近年来内镜鼻窦手术已成为CRS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虽然鼻窦手术方法较以往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临床实践发现鼻内镜手术仍无法彻底清除病灶,术后鼻腔黏膜粘连、水肿、愈合延迟等发...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0岁,因鼻内镜术后鼻中隔穿孔1年收治入院.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流脓涕,色黄质稠,伴鼻塞,间断口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1年前于外院就诊,诊断: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术后门诊随访期间再次出现流黄脓涕,伴头晕、闷胀等不适,并出现涕中带血.经鼻内镜检查发现鼻...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2岁,以左鼻塞伴涕中带血半年余于2009年5月16日入院.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均无特殊.体检:左鼻腔充满暗红色息肉样新生物,触之易出血.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鼻窦CT示:左鼻腔新生物伴左侧全组鼻窦炎.诊断为"左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在全身麻醉下行经鼻内镜左侧全鼻窦开放术加鼻腔新生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瘤组织充满左鼻腔,经蝶筛隐窝垂至后鼻孔,基底部位于左鼻腔顶部靠中隔筛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病理学指标对预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疗效的价值。方法:通过对53例接受鼻内镜手术1年以上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问卷调查,阅读这些患者的手术标本病理切片,统计相关病理指标,统计学分析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接受鼻内镜术后的主要症状及其与病理学指标之间的联系。结果: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接受鼻内镜手术后最主要的症状有鼻塞、流脓涕、流清涕或打喷嚏,其中杯状细胞与打喷嚏、流脓涕症状,病理性腺体形成与头昏症状,组织水肿程度与后鼻滴漏症状相关(P〈0.05)。结论:病理学指标有助于预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1岁,因左侧鼻腔阻塞渐加重伴脓涕4个月入院。双眼视力及眼球运动未发现异常,术前常规鼻窦CT扫描示左侧全组鼻窦炎,左侧上颌窦内占位性病变可能,未见眶内占位性病变(图1)。术前给予抗生素治疗1周,术前体检未发现明显手术禁忌证,在表面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术中左侧中鼻道见大量白色黏稠脓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6岁,以“双鼻塞伴脓涕10年”为主诉人院,无头痛、头晕,无眼痛史。20年前曾在我院行“双鼻息肉摘除术”。体检:双鼻腔充满荔枝肉样新生物,鼻咽部未见新生物,有脓涕。视力:右:1.0,左:1.0。鼻窦CT示:全组鼻窦炎。于人院后次日行“双功能性鼻内镜术(全组鼻窦开放)”,术前常规立止血1支及鲁米那0.1肌内注射,术中出血约300ml。近手术结束时,患者诉右侧眼痛及头痛,予粗略检查,视力尚可,眼球活动好,  相似文献   

15.
鼻腔鼻窦粘液表皮样癌误诊为慢性鼻窦炎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病人,男,47岁,因反复左鼻塞、流脓涕10年,加重伴头痛1d入院。病人10年来反复左鼻塞,流脓涕,其间自行服药症状有所缓解。近来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剧烈头痛。于2001年12月13日来我院诊治,门诊摄鼻窦片示:左侧额窦、筛窦及上颌窦窦腔昏暗,窦腔缩小,诊断:左侧额窦、筛窦及上颌窦炎。为进一步诊治以慢性鼻窦炎收入院。体检:体温36.4℃,无面颊肿胀,无眼球移位,眼球各方向活动好,无视力障碍及复视。鼻外观无畸形,左中鼻道可见脓涕,鼻腔未  相似文献   

16.
鼻窦真菌病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总结我院1992~1998年收治鼻窦真菌病10例,认为鼻窦真菌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①单个侧鼻窦受累,尤其是上颌窦;②单侧头痛、鼻塞、脓血涕或鼻腔干酪样物;③CT扫描常见鼻腔鼻窦有软组织块影或钙化斑;④鼻腔鼻窦有阻塞因素存在。柯-陆氏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而鼻内窥镜手术在清理筛窦或蝶窦病变组织及术后窦腔护理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内镜鼻窦手术后随访及雷诺考特喷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鼻窦术后随访的时间和糖皮质激素鼻内用药的效果。方法 :对 3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内镜鼻窦手术 ,术后定期随访 ,行内镜下术腔护理、鼻窦冲洗和糖皮质激素雷诺考特鼻内局部应用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 3个月 ,2 5例鼻腔、鼻窦已干燥、上皮化 ;术后 6个月 ,2 8例鼻腔、鼻窦已干燥、上皮化 ,鼻塞、头痛均消失。 4例伴变应性鼻炎者 ,鼻腔有少许分泌物 ;10例嗅觉障碍者中 3例无改善。结论 :内镜鼻窦手术后的鼻内镜随访、术腔护理及糖皮质激素鼻内应用 ,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过程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70岁.因左侧鼻塞伴流涕2年,左耳流脓伴听力下降3个月于2011年11月3日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持续性鼻塞,伴脓涕,时常涕中带血或渗血,嗅觉下降,无额面部胀痛及麻木,无复视及视物模糊,无耳闷及听力下降.1年半前来我院行鼻窦CT检查,左侧鼻腔占位病变,鼻窦炎性改变,前组筛窦一软组织结节向左眼眶膨隆,局部骨质吸收,左眼球受压(图1a).遂行鼻内镜下功能性手术,术后病理回报为内翻性乳头状瘤伴细胞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术后未定期复查,1年前再次出现鼻塞等症状,但未予重视,未行复诊.近3个月来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耳渐进性听力下降伴流脓,遂再次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9岁.因渐进性鼻塞、流脓涕2年,于2000年3月21日收住院.患者2年前双侧鼻塞,流黄脓涕,逐渐加重.半年前嗅觉减退,伴头昏、头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检查见双侧中鼻道有乳白色新生物,表面光滑,柔软.中鼻道及鼻底有脓性分泌物,鼻咽部未见异常.鼻窦冠状位CT示双侧鼻腔软组织影充填,双侧筛窦、上颌窦、额窦低密度影.入院诊断为双侧息肉、慢性鼻窦炎,抗炎治疗后于局麻下行内窥镜鼻窦手术.术中见左鼻腔息肉2cm×1.5cm×1cm,有蒂,去除息肉后见其根蒂位在上鼻甲,周围结构未见息肉样变.右鼻腔息肉来源于中鼻道及筛窦,手术切除左上鼻甲大部,切除右侧筛窦并扩大右上颌窦开口.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5d,用1%麻黄素滴鼻,雷诺考特水剂喷鼻.随访半年,鼻腔通气良好,头昏、头痛消失,双侧鼻腔洁净,术腔上皮化良好,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20.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鼻及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目前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经鼻内镜鼻窦开放手术,目的是通过鼻窦自然开口及窦口鼻道复合体重建鼻窦的通气和引流。最经典的手术方式是由奥地利鼻科学者Messerklinger开创的经鼻内镜鼻窦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