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泡服加穴位贴敷疗法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泡服加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监测治疗前后肝功能、血糖、甘油三酯及肝脏彩超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治愈19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降低转氨酶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对于降低血糖、甘油三酯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药泡服加穴位贴敷疗法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以饮食干预及有氧运动为主的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7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干预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进行以饮食及运动干预为主的行为干预。结果干预1年后,干预组体重、体重指数(BMI)、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舒张压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P〈0.01),其中体重、BMI、TC、TG显著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P〈0.01);干预组治疗有效率72.22%,对照组31.3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取饮食加有氧运动为主的行为干预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清脂护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106例,随即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应用清脂护肝方治疗;对照组52例予复方蛋氨酸胆碱治疗,4周为1个疗程.现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率、肝功能、血脂、B超声像检查.结果: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率、血脂(TC、TG)、肝功能(ALT、AST)等项目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清脂护肝方具有调节脂肪代谢,保护肝细胞,抗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雯琦  钱萍  许美 《护理学杂志》2009,24(10):32-34
目的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对基础治疗的依从性.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84例接受基础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基础治疗依从性总分为(39.42&#177;9.03)分。年龄与依从性呈正相关;治疗时间与依从性成负相关(均P〈0.01)。工作、应酬繁忙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基础治疗依从性不甚理想,护士应增强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认识,鼓励家属协同及坚持治疗,提供个体化、简单易行的指导,避免进入治疗误区,以防止病情加重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对基础治疗的依从性,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84例接受基础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基础治疗依从性总分为(39.42±9.03)分.年龄与依从性呈正相关;治疗时间与依从性成负相关(均P<0.01).工作、应酬繁忙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基础治疗依从性不甚理想,护士应增强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认识,鼓励家属协同及坚持治疗,提供个体化、简单易行的指导,避免进入治疗误区,以防止痛情加重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非常常见的与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的病理状态,其特点在于肝内三酰甘油的堆积及肝脏病变持续进展。在全球,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日渐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问题。过去认为胰岛素抵抗和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与肥胖有着平行关系,近期倾向于肝脏是涉及多器官及系统的复杂作用的中心,包括骨骼及骨骼肌系统。多个横断面研究也发现,胰岛素抵抗、肥胖除了与NAFLD密切相关外,同时也与骨密度间存在着关联,并且不少研究发现NAFLD患者骨密度及骨量较正常同龄人减少,但具体机制仍未清楚。目前认为导致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恶化是与年龄相关的过程,另外,NAFLD的患病率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两者均有年龄相关性。但NAFLD与骨密度间是否存在关联,目前尚存在争议,笔者就NAFLD对骨密度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以饮食干预及有氧运动为主的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7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干预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进行以饮食及运动干预为主的行为干预.结果 干预1年后,干预组体重、体重指数(BMI)、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舒张压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P<0.01),其中体重、BMI、TC、TG显著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P<0.01),干预组治疗有效率72.22%,对照组31.3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采取饮食加有氧运动为主的行为干预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酒精性脂肪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10月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并获完整随访24个月的26例肥胖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前后体重、体重指数、血脂、脂肪肝的变化情况。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3、6、12、24个月随访,随访指标均低于术前,血脂恢复正常,非酒精性脂肪肝明显缓解。结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是治疗肥胖症安全、有效的术式,减重效果确切,同时也是治疗脂肪肝的可靠方法,能显著降低体重与血脂,逆转脂肪肝。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饮食与运动行为干预对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治疗效果,共同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饮食与运动的干预策略,使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与运动习惯,从而降低预后的不利因素.方法:对患者实施生活方法干预,制定膳食干预原则,编制食谱,给与饮食和运动指导,共6个月并定期随访.结果:9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通过6个月的干预,干预前饮食控制和运动不合格者分别占93.3%与90%,高热量与高脂肪的摄入分别占100%与92.7%;干预后高热量与高脂肪摄入减少,运动量增加,体重减轻,血糖,血脂值降低,健康意识增强.结论:合理的饮食干预结合恰当的有氧运动,对于脂肪肝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相关技术方法依托相关数据库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骨质疏松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方法 分别以骨质疏松及非酒精性脂肪肝为关键词在相关疾病数据库( Disgenet、TTD、OMIM、Drugbank、Genecards)中筛选相关基因,去重整合后将两组预测靶基因进行映射得到关键靶点,通过STRING网站获得靶点PPI互相作用网络,根据degree值筛选出核心靶点并通过 DAVID 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以及 KEGG 通路分析。结果 通过相关疾病数据库搜索筛选出与骨质疏松症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靶点分别为 875 个和952个,映射出关键靶点217个,以degree≥36筛选出核心靶点24个并导入 DAVID 数据库获得78项GO富集结果(P<0.05)及78条KEGG信号通路(P<0.05)。结论 IL-6、INS、VEGFA、AKT1等核心靶点作用于乙肝通路、类风湿关节炎通路、TNF通路、IBD通路调控炎症反应及糖脂代谢等生物过程,使骨质疏松及非酒精性脂肪肝互相影响,为临床治疗两种疾病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现症感染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分析2014年4月至2014年7月于山西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中体检数据完整、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及腹部超声检查的受试者3 447例。依据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非脂肪肝组2 093例,NAFLD组1 354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患病率与Hp感染及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间的关系。 结果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和血尿酸(UA)水平在男性及女性体检者中均为NAFLD患病的危险因素,男性体检者中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为NAFLD危险因素;女性体检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NAFLD保护因素。NAFLD患病率与总胆固醇(TC)水平及Hp感染关联无显著性。 结论NAFLD患病率可能与BMI、TG、UA、LDL-C、FPG和HDL-C水平存在相关性,而与TC水平及Hp感染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脂肪性肝病是指以肝小叶内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大于1/3(每单位视野)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Ludwing等首次提出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与胰岛素抵抗、遗传易感等密切相关;继发性由某种特殊的原因造成。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隐源性肝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NAFLD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研究进展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以肝细胞中脂肪过多积累为标志,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其中NASH可能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模型肝纤维化对骨微结构影响及姜黄素的治疗作用.方法 6周龄雌性野生型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野生小鼠对照组(WT组,n=10),高脂饮食组(HFD组,n=10)和姜黄素治疗组(HFD+Cur组n=10).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饲养,高脂饮食组给予高脂饮食饲养,姜黄素治疗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特征及其在转归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对315例NAFLD患者(NAFLD组)与2474例无脂肪肝(FL)人员(非FL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对NAFLD患者进行平均(28.0±3.2)个月的追踪观察。结果NAFLD组合并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心肌缺血和胆道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非FL组(P〈0.01)。追踪终点时按照超声诊断,NAFLD进展患者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均高于改善患者(P〈0.01);低密度脂蛋白、间接胆红素和尿酸高于改善患者(P〈0.05);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改善患者(P〈0.01);白蛋白、球蛋白、直接胆红素、尿素氮和肌酐与改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NAFLD改善患者的体重指数和三酰甘油水平终点低于起点(P〈0.01)。NAFLD进展患者的体重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ALT、AST、γ-GT水平终点高于起点(P〈0.01);舒张压终点高于起点(P〈0.05)。结论在NAFLD改善或加重的过程中,伴随着脂质代谢、血糖、血压和肝肾功能的变化,预防和逆转NAFLD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7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及个人相结合的方式,按照评估、计划、实施及反馈程序实施聚焦解决模式的健康教育。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膳食合理、运动持续性及健康教育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健康教育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营养摄入习惯,保持运动持续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杨洲  傅斌生 《器官移植》2020,11(3):419-423
肝移植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导致的相关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手段。但是由于肥胖、代谢综合征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肝移植术后NAFLD的复发率很高。近年来,国内、外对NAFLD相关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取得了一定的治疗进展。本文从NAFLD及肝移植治疗NAFLD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通过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探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与勃起功能障碍(ED)发病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使用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集(GWAS)筛选出作为工具变量(IVs)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采用单变量MR、双向MR和多变量MR方法分析NAFLD与ED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逆方差加权法(IVW)结果显示NAFLD与ED发生风险无关(OR=0.9912,95%CI:0.9552~1.0286,P=0.6406)。反向MR结果表明ED与NAFLD之间无关联(OR=1.1815,95%CI:0.8208~1.7007,P=0.3695)。多变量MR结果显示调整了混杂因素后两者之间仍然不存在因果关系。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NAFLD与ED的发病风险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为了比较接受肝移植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硬化(NASH)与酒精性肝硬化(ETOH)患者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差异,美国研究人员进行了一个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了从1993年8月至2010年3月共242名患者(其中包括115例NASH与127例ETOH)。肝移植后随访时间≥12个月,并排除了伴有肝细胞癌和其他肝脏疾病的病例。本研究采用了Kaplan-Meier和Cox分析进行生存率的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其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定义为:在移植术后1年内发生任何由于心脏原因所导致的死亡,以及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心律失常、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和(或)卒中等需要入院治疗的病例。结果显示, NASH组患者年龄较大(58.4岁比53.3岁),且女性更多见(45%比18%,P<0.001);NASH组患者有更多的病理性肥胖(32%比9%)、更多的脂质代谢紊乱(25%比6%)及更多的高血压患者(53%比38%,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在对受者的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因素进行调整后,与ETOH患者相比,NASH患者在肝移植后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更高〔26%比8%,优势比(OR)=4.12,95%可信区间(95%CI)1.91~8.90〕。大多数的心血管事件(70%)发生在围手术期,并且在总体病死率中有50%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关;但是受者、移植物及心血管事件的病死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心血管事件是肝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NASH是独立于传统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一个肝移植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但是其并不影响总体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