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选择性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对内毒素性休克的影响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O)在内毒素致感染性休克时所起的作用,及选择性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公羊16只,随机分为2组,用内毒素持续静脉注射诱发内毒素性休克。...  相似文献   

2.
内毒素休克中红细胞膜的损伤及与磷脂酶A2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内毒素休克中兔红细胞膜磷脂酶A2活性、膜磷脂主要组分PC、PE、PS含量及膜流动的变化,以探讨内毒素休克时磷脂酶A2与膜损伤的关系及磷脂酶A2抑制剂对细胞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O)是否作为一种新的内源性介质参与内毒素休克发病机制。结果:血浆以及主动脉CO和一氧化氮(NO)水平在内毒素休克时均显著增高,使用血红素氧合酶抑制剂锌原卟咻和恰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均可显著减轻内毒素休克中的血压下降和代谢性酸中毒程度,但是锌原卟咻仅能显著抑制血浆以及主动脉CO水平的增高,但对NO2/NO3水平无显著影响;而使用地塞米松则可显著抑制血浆以及主动脉NO2/N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内毒素休克早期大鼠血浆TF、TFPI的变化。结果:静脉给予内毒素的大鼠MAP呈进行性下降,至120min时降至(58±25)kPa,TF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TFPI无显著改变(P>005)。血浆TNF含量明显增高(P<001),ATⅢ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WBC计数减少(P<001),PL计数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内毒素休克早期休克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易化因素增强,而拮抗因素不变或减弱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热休克反应(heatshockresponse,HsR)对抗过氧化氢(H2O2)所致牛肺动脉内皮细胞(BPA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实验发现,预先热休克处理(42℃,2h)可使BPAECs中热休克蛋白70kDa(HSP70)及HSP70mRNA明显增多,同时显著减轻H2O2所致的BPAECs中乳酸脱氢酶释放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增加及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降低等变化。进一步实验证明放线菌酮和放线菌素D能分别抑制热休克诱导的H8P70和HSP70mRNA的增多,同时均能取消HSR对抗H2O2所致BPAECs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提示,HSR具有对抗H2O2所致BPA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此种保护作用与细胞经热休克处理后细胞中热休克基因在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的表达增强及抗氧化能力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对大鼠内毒素血症肠道的保护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一氧化氮(NO)合酶抑制剂硝基左旋精酸(L-NNA)及其底物左旋精氨酸(L-Arg)对比观察了两者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损伤的影响,并从白细胞,自由基及血流改变等方面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用L-NNA(4mg/kg)抑制NO合成可加重内毒素(10mg/kg)引起的肠微血管和粘膜损伤,表现为肠组织伊文氏蓝含量增加,二胺氧化酶活性降低,同时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及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肠血流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和方法:采用家兔失血性休克/再灌注(S/R)模型,以放射免疫法分析了动物血清中磷脂酶A2及其活性产物血栓素(TXB2)、前列环素(PGI2)在损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同时观察了氯喹及其同类化合物磷酸萘酚喹、抗氧化剂黄芪酮对S/R损伤后上述PLA2活性产物的影响。结果:氯喹可明显降低PLA2,使TXB2/PGI2比值恢复于接近正常;磷酸酚喹和黄芪酮也可明显降低PLA2,使TXB2/PGI2比值显著低于S/R损伤组:HCO-3和tCO2也得以接近于正常水平。结论:S/R过程中TXB2的增高导致的TXB2/PGI2比值改变可能对循环有重要影响;氯喹类化合物及环氧化物酶抑制剂可能通过抑制PLA2活性及降低TXB2/PGI2比值,促进全身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家兔输注内毒素0.3mg/kg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输注4hr以后PMN吞噬发光和O^-2生成呈持续升高(P<0.05~0.01),同时激活的PMN释放氧自由基损伤肝细胞,引起肝细胞内MDA含量和培养上清LDH活性升高(P>0.05~0.01)。体外内毒素与PMN共孵,PMN吞噬发光和O^-2生成呈先升高后回降的变化,经内毒素在体外激活的PMN也能明显引起肝细胞内MDA含量和上清LDH活性升高(P<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同时测定血清磷脂酶A2(PLA2)和脂质过氧化代谢终产物丙二醛(MDA)的方法,动态观察两者在犬肠缺血性休克中的作用及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对它们的影响。结果显示:休克后,血清PLA_2活性和血清MDA含量均明显升高,与平均动脉压呈显著负相关。而两者间则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两者协同参与了肠缺血性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静脉注射TRH能有效地抑制血清PLA。活性升高和明显地降低血清MDA含量,这可能是TRH抗休克机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兔肠组织中胃肠激素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结果发现,在内毒素休克时,肠组织中VIP和SS含量下降,而用山莨菪碱治疗组,其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说明内毒素休克时可能有VIP和SS大量释放或肠组织损伤,山莨菪碱具有抑制VIP和SS释放和保护肠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素E1对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及磷脂酶A2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前列腺素E1(PGE1)保护肝细胞作用机制。本实验应用D-氨基半乳糖及内毒素复制急性肝衰竭(AHF)模型,观察PGE1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及肝组织匀浆磷脂酶A2(PLA2)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PGE1治疗组鼠血清TNF含量及肝组织匀浆PLA2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组织坏死面积也小于对照组(P〈0.01)。提示PGE1保护肝细胞作用与降低TNF合成及抑制PLA2活  相似文献   

12.
小量过氧化氢(H2O2)预处理,能诱导牛肺动脉内皮细胞(BPAECs)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HSP70mRNA增多,同时使BPAECs获得了对大量H2O2损伤的耐受性,表现为大量H2O2所致乳酸脱氢酶释放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增加及过氧化氢酶、超氧化歧化酶活性降低等变化减轻。用放线菌酮和放线菌素D分别抑制HSP70和HSP70mRNA的增多后,此种耐受性消失,说明小量H2O2预处理使B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测定失血性休克条件下血浆和组织PLA_2活性的变化和红细胞膜流动性的改变。结果表明失血性休克前和休克后1、2、5小时血浆PLA_2分别为46.9±12.2mM/L、94.0±50.0、119.2±62.4、174.5±85.3mM/L,休克后血浆PLA_2比伤前显著升高(P<0.01),为伤前的2.0、2.5、3.7倍。失血性休克5h后肝、心、肺、肠粘膜中PLA_2含量为假手术组的2.475、3.475、3.339、4.657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同时失血性休克时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膜脂分子排列有序性升高,细胞膜荧光偏振度升高,红细胞膜脂区微粘度升高。血浆PLA_2的升高和细胞膜流动性改变呈显著正相关(r>0.93)。结果说明:失血性休克时PLA_2水平升高可能是血液动力学衰竭和膜损伤的重要原因,PLA_2是失血性休克的一个关键酶和重要的体液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和方法:采用间隔24h两次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ET)的方法,复制家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模型,探讨肺损伤的机理。结果:ET组血浆、肺组织匀浆及支气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亚硝酸/硝酸根离子(NO2-/NO3-)水平显著增高(P<001),血浆补体C5a活性明显增高(P<001),BALF内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肺系数、肺水含量及通透指数升高。IL-8、NO2-/NO3-水平以及血清和BALF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高度相关。结论:IL-8、一氧化氮(NO)参与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而IL-8是造成肺损伤的重要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及其抑制剂在内毒素休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介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一般特性,重点介绍NO在内毒素休克中的作用,抑制NO的生成及其作用对内毒素休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异丙嗪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复制家兔内毒素性发热模型,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SOD的活性,用改良巴比妥酸微量法测定血清MDA的含量。结果:异丙嗪不仅完全抑制内毒素性发热,而且降低正常体温,该剂量的内毒素引起发热时,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未见明显改变,而静脉注射异丙嗪(25mg/kg)却引起血清SOD活性降低(P<005)和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内毒素性发热时血清自由基水平未见明显改变,而该剂量的异丙嗪有显著抑制内毒素性发热的作用并影响血清SOD和MDA的产生和代谢  相似文献   

17.
以SD大鼠ES(内毒素休克,内毒素0.8mg/100gb.w.iv)为模型,观察了CCK-8抗ES过程中平均动脉血压(MAP)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二醛(MDA)及吞噬细胞化学发光(PCL)的变化,实验结果:CCK-8可使ES大鼠MAP回升,血浆SOD活性升高(P〈0.01),MDA含量减少(P〈0.05),吞噬细胞本底发光增强,峰值增高,峰时缩短(P〈0.05),结果表明CC  相似文献   

18.
地塞米松对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磷脂酶A2活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采用绵羊慢性肺淋巴瘘-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模型,检测了肺组织磷脂酶A2(PLA2)活性及有关指标改变,并观察了地塞米松(Dex)对PLA2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内毒素致伤后肺组织PLA2活性及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6-Keoto-PGF1a)水平明显升高(P<0.01),致伤后2、4、6hPLA2活性分别为致伤前的1.9、2.8和3.3倍,肺动脉压(Ppa)和肺淋巴流量明显升高。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O)是否作为一种新的内源性介质参与内毒素休克发病机制。结果:血浆以及主动脉CO和一氧化氮(NO)水平在内毒素休克时均显著增高,使用血红素氧合酶抑制剂锌原叶啉和NO合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均可显著减轻内毒素林克中的血压下降和代谢性酸中毒程度,但是锌原卟啉仅能显著抑制血浆以及主动脉CO水平的增高,但对NO2/NO3水平无显著影响;而使用地塞米松则可显著抑制血浆以及主动脉NO2/NO3水平的增高,对CO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CO是在NO之外的又一个内源性介质,参与内毒素休克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和方法: 阻断小鼠一侧颈总动脉和对侧椎动脉(2A) ,余剩供脑血藉Willis 氏环重分配以模拟近似全脑低灌(brain hypoperfusion , BH) 。在全身动脉血压正常情况下研究其意义。结果:在两动脉低灌( BH- 2A) 时,脑静脉血乳酸相对恒定,脑组织乳酸脱氢酶(LDH) 不变,磷酸肌酸激酶(CPK) 降低,外周血乳酸降低,血糖正常。不变的血糖可在BH- 3 A 时升高,认为上述变化是BH- 2A 抑制所致,血糖从不变到升高是脱抑制。肝LDH 活性降低,CPK 不变提示外周血乳酸降低发生在肝外。所有上述变化均可被预先应用654 - 2 所预防。BH - 2A 和手术操作均可引起近似程度的皮质醇升高,两种应激原的效应差异在皮质醇未见到,却在引起肠源性内毒素(EnET) 入侵的程度上显示出BH-2A 的效应较强。结论: 脑低灌对脑CPK 活性和外周血乳酸、血糖、肝LDH 均有抑制作用,BH - 2A 是一种应激原可损伤肠屏障导致EnET 入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