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环池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178例患者CT扫描变化,分析环池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I型:环池无变化,26例中死亡2例;Ⅱ型:环池部分变窄,58例中死亡7例;Ⅲ型:环池部分闭塞.50例中死亡18例;Ⅳ型:环池完全闭塞,44例中死亡30例。环池受压减轻组中114例死亡20例,无改变或加重组中64例死亡37例。结论:环池改变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动态观察环池的变化是必要的.有利于准确施治及正确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急性颅脑外伤CT环池动态改变的临床意义(附7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急性颅脑外伤CT环池动态改变对临床预后影响的认识.方法对CT有环池改变的74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环池改变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CT环池明显狭窄、闭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动态改变恶化者死亡率为55.6%,较改变好转者死亡率5 3%明显增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颅脑外伤后CT环池改变对临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底池形态与闭合性颅脑损伤的预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基底池形态在急性颅脑损伤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帮CT资料完整的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115例,分析基底池(环池、四叠体池)形态与瞳孔改变及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基底池形态与瞳孔对光反应密切相关(P<0.05);基底池消失组死亡率88%,明显大于受压组(19%)和正常组(11%)(P<0.005)。结论: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入院时或伤后24小时内行头颅CT扫描可以提供预后预测;基底池形态(正常、受压或消失)是预后强有力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环池在颅脑损伤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136例颅脑损伤患者CT的环池变化及预后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Ⅰ型环池无变化,20例中死亡1例.Ⅱ型环池部分变窄44例中死亡5例.Ⅲ型环池部分闭塞,38例中死亡14例.Ⅳ型环池完全闭塞,34例中死亡23例.结论:环池的变化对颅脑损伤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动态观察环池的变化利于准确施治及正确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瞳孔改变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瞳孔改变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指导及预后分析;方法:对17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瞳孔改变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颅内血肿的瞳孔改变占86.2%,脑挫裂伤占42.5%,原发性脑干伤及弥漫性轴索损伤占87.5%;而且瞳孔的单双眼改变和对光反射提示不同的临床意义及预后。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近80%发生瞳孔改变,正确观察和判断这些改变,对判断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见。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后常有遇到影像学表现为无明显颅内占位性血肿及中线结构移位的弥漫性脑肿胀,这类患者往往病情严重,进展迅速,而且预后差,至今仍是颅脑刨伤的救治难题。虽然核磁共振检查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引起的脑肿胀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但是由于检查时间长、设备昂贵不能广泛推广应用。CT扫描显示环池改变与脑外伤预后有重要关系,且环池改变一直被视为观察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作者自2002年6月至2008年11月收治此类患者23例,在治疗过程中,采用CT扫描动态观察环池变化,观察环池改变与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勇 《当代医学》2016,(32):27-28
目的:探析CT环池形态的改变对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4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分析首次CT扫描征象,准确测量环池翼部的宽度,根据宽度进行分型,同时对患者随访3个月,并通过采取格拉斯预后评分标准(GPS)将其分为预后较好组100例,包括恢复良好、中残;预后不良组42例,包括残、植物生存、死亡,分析患者CT环池形体改变情况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关系,同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预后较好组环池形态的改变与GCS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环池形态改变越为显著,患者的GCS评分越低;环池形态改变与GCS评分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预后。结论给予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取CT环池检查,观察其改变,对判断患者预后及提供治疗依据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基底池CT改变对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对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BAEP测定及CT检测观察基底池形态变化,分析它们与格拉斯哥计分(GCS)及格拉斯哥预后计分(GOS)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病情的加重,BAEP和脑基底池形态的异常程度加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恶化后,BAEP的主要变化是按Ⅴ-Ⅲ-Ⅰ波的顺序逐渐消失,其次是各波潜伏期的延长及峰间潜伏期的延长;基底池的变化规律是环池受压→四叠体受压→环池及四叠体池闭塞→脑干变形。结论:BAEP检测及基底池形态的变化可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干功能并为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急性颅脑外伤CT环池动态改变进行观察分析,认为对临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环池CT三维重建变化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关系,为临床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环池CT三维重建变化的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随访,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预后的情况进行评价,分为预后良好、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等结果。分析环池分型与颅脑损伤预后的关系、环池CT三维重建动态变化与死亡率以及环池分型与G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环池分型1型死亡率0.00%(0/13),2型死亡率6.67%(1/15),3型死亡率15.00%(3/20),4型死亡率29.41%(5/17),5型死亡率33.33%(7/21),死亡率在不同环池分型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环池分型不断上升,死亡率逐渐上升,说明环池分型越高,死亡率越高,生存率越低,预后越差。环池受压减轻组生存率93.88%(46/49),死亡率6.12%(3/49);环池受压无改变或加重组生存率64.86%(24/37),死亡率35.15%(13/37),与环池受压无改变或加重组相比,环池受压组生存率更高,死亡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池分型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641,P<0.05),环池分型越高,GCS评分越低。结论:环池CT三维重建变化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加强对颅脑损伤化合环池CT三维重建变化观察,能够为颅脑损伤预后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影像学参考,进而促进患者的远期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骨瓣减压及小脑幕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的作用。方法 对1998年11月“2004年11月间收治3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患者在清除颅内血肿的基础上行大骨瓣减压及小脑幕切开术。结果 术前CT显示3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中线移位,脚间池消失15例.环池消失或受压28例,四叠体池消失12例,术后48h内行CT观察中线基本恢复正常28例(87.5%),脚间池出现13例(86.7%)。环池恢复25例(89.2%).四叠体池出现10例(83.3%)。结论 应用大骨瓣减压及小脑幕切开术可以快速使颞叶钩回疝复位,缓解脑疝引起的继发性脑干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后动态cT改变及迟发性颅脑损伤的发生机理,探讨CT复查的适当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外院115例急性颅脑损伤动态CT改变及临床资料。结果伤后6h之内首次CT结果与再次复查结果比较44.2%有变化,伤后6~24h首次CT结果与再次复查结果比较20.4%有变化,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CT复查,35.2%的病人出现颅内迟发性损伤。结论外伤6h之后的CT较6h以内CT结果更能反映损伤程度和范围。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即时进行动态CT观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叶浩光 《中外医疗》2009,28(22):68-6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2例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有16倒发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0.8%,其中死亡率为13.9%。其中发生肺部感染8例,脑梗死4例,急性肺水肿3例,高钠血症1例。结论临床上只要对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发生的并发症给予重视、诊断正确,治疗及时,患者预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重型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回顾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25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53例临床资料。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率20.6%,使用呼吸祝感染率53.1%,肺部感染死亡率与植物生率38.8%。非肺部感染死亡率与植物生存率16.7%有显著差异。结论肺部感染与颅脑损伤程度,年龄(老年人)胸部外伤,治疗措施有关,肺部感染直接影响临床预后,临床上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原发病时应随时警惕肺部感染的出现并作出及时处理,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CT表现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CT影像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不同CT影像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96例患者中,急性硬膜下血肿33例,死亡9例,病死率27%,较其他颅内血肿明显增高(P<0.05)。颅内血肿容积>30 mL者,其病死率明显高于<30 mL患者(P<0.05);>50 mL者,其病死率71%。中线结构移位>10 mm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10 mm者(P<0.05),>15 mm者,其病死率达75%。环池、四叠体池重度受压闭塞患者病死率高达82%。结论 CT显示重型颅脑损伤后的颅脑改变与临床预后有关,这有利于临床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报告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尼莫地平治疗组346例,常规治疗对照组142例,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颅内压升高幅度较小,CT动态扫描脑水肿明显减轻,临床恢复良好率高达80.1%,死亡率明显下降,仅为18.2%。讨论了尼莫地平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作用及有关机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68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的老年人(≥60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提供一些经验。方法:对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中存活40例(58.8%),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26例(38.2%),重残和植物生存14例(20.6%);病死28例(41.2%)。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术后综合治疗可改善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刘森 《海南医学》2005,16(4):81-82
目的 对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对5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接诊病人后即予急救,并迅速了解病情,病情允许时及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然后根据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包括非手术和手术等一系列综合治疗。结果 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按GCS评分方法进行判断.预后良好11例,中残10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6例,死亡率为32%。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病情危重,预后差,要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陈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43-44
目的分析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的风险因素,为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择4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预后相关因素,对相关因素建立COX生存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为61.2%,患者年龄、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损伤类型、CT分级、脑疝、手术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COX生存风险比例模型显示,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类型及CT分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高,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弥漫性脑肿胀的诊治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CT扫描进行诊断,确诊后实施脱水治疗、高压氧治疗、亚低温等治疗,观察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经手术治疗,35例(29.2%)死亡,6例(5.0%)植物生存,22例(18.3%)重度残疾,26例(21.7%)轻度残疾,31例(25.8%)恢复良好。结论:弥漫性脑肿胀的CT影像表现主要为第3脑室和基底池变小、闭塞,一旦确诊,应立即采取手术、脱水、亚低温、大剂量激素等治疗措施,以提高急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