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高热患者中的降温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78例ICU危重症高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仪,比较两组降温效果、降温满意度及体温回升反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降温总有效率、降温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体温回升反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降温效果,提高降温满意度,避免患者体温反复回升。  相似文献   

2.
重度颅脑损伤、脑出血和脑梗塞患者都易并发中枢性高热,其特点是发病48小时内体温可骤然升高至39℃甚至40℃以上,为非感染性高热,多无寒战[1]。我们应用亚低温治疗仪对25例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患者进行降温,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为2006年11月~2007年3月在我院ICU住院的病人,共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32~80岁,平均64岁,脑出血17例,脑梗塞14例,重度颅脑损伤19例,体温在38.5~40.2℃。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应用亚低温治疗仪进行降温;对照组25例,应用普通冰帽、冰袋降温加药物降温。1.2方法⑴治疗组:采用…  相似文献   

3.
重度颅脑损伤、脑出血和脑梗塞患者都易并发中枢性高热,其特点是发病48小时内体温可骤然升高至39℃甚至40℃以上,为非感染性高热,多无寒战。我们应用亚低温治疗仪对25例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患者进行降温,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郑书芹 《中国保健》2006,14(24):102-103
目的运用亚低温治疗患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尤其是中枢性高热.方法通过对本院三年来对100例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在对100例患者实施后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与传统的降温治疗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梁芳 《中国保健》2007,15(7):24-25
目的研究亚低温应用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5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降温对照组.亚低温组33例,均于术后2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持续38~72 h,肛温维持在35~35.5 ℃.对照组32例,体温维持在37~37.5 ℃.两组其它治疗相同.监测降温期间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颅内压、血糖、血电解质和血气.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患者术后高颅压、高血糖、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5);无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明显降低,预后显著改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适时恰当应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术后病死率,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生存质量良好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子降温仪在颅脑外伤致中枢性高热患者使用过程中维持体温正常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对152例颅脑外伤致中枢性高热患者分别采用亚冬眠疗法加冰敷降温(A组)与亚冬眠疗法加电子降温仪降温(B组),并进行严密的观察与细心的护理.结果 B组患者降温效果显著,使用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降温仪对控制中枢性高热迅速、有效,对维持颅脑外伤患者的体温恒定,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赢 《药物与人》2014,(4):127-127
目的 :探讨降温仪在中枢性高热亚低温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科相关病例18例,并总结降温仪在相关病例中的应用和疗效。结果:降温仪在中枢性高热亚低温治疗中的疗效显著。结论:在亚低温治疗中,我们应正确使用降温仪,保证其对中枢性高热的疗效的同时,更应该加强病情的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8.
顾春娟 《工企医刊》2011,24(5):64-65
对我科50例中枢性高热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仪治疗进行临床护理,总结发现应用亚低温治疗仪治疗疗效满意,操作简便,节约人力,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9.
本组男27例,女10例.其中脑血管意外17例,脑肿瘤11例,重型颅脑损伤9例.对所有中枢性高热患者配合采用物理降温、冰帽亚低温脑保护以及低温输液方法降温,应用规范化护理,临床效果良好.经冷敷和温水擦浴降至37.5 ℃的患者10例,冷敷、温水擦浴效果不明显,再加用乙醇擦浴后降至37.5 ℃的患者20例,顽固高热患者7例,经静脉低温输液后降至37.5 ℃.所有病员均采用冰帽亚低温脑保护.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医院ICU收治的92例危重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亚低温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NIHSS、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1个月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后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小骨窗手术联合局部亚低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采用小骨窗手术与局部亚低温联合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采用小骨窗治疗,对2组临床效果做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P<0.05).结论 小骨窗手术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创伤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降温毯对重症脑卒中伴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松枝  王玲  王谨 《职业与健康》2005,21(12):2076-2076
中枢性高热是重症脑卒中严重并发症之一,为非感染性发热,体温在发病早期(48 h内)可骤然升高至39 ℃以上,一般的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均无明显的降温效果.为了探讨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方法,我科于2003年1月~2004年10月对48例重症脑卒中伴中枢性高热患者采用降温毯降温治疗,降温有效率达100%.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7,(5):611-612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尿激酶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冲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的血肿量,并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结果术后1周,治疗组的血肿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CSS评分均降低,但治疗组的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缩小血肿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医用升温仪联合亚低温治疗仪在颅脑损伤术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医院小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且术后均接受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术后应用亚低温治疗仪进行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改良医用升温仪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手足体表温度、手足低温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12 h的手足体表温度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平均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手足低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家属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医用升温仪联合亚低温治疗仪在颅脑损伤术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进行手足保暖,减少手足低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存活率和恢复完好率.方法将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病人使用冰帽亚低温治疗与对照组(使用冰袋冷敷头部或33%部门乙醇擦浴降温)比较降温效果.结果观察组应用冰帽4~8h后,低温降至37.5℃以下,后逐渐控制在36~37℃.观察组降温效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亚低温能显著改善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病理形态损害,保护血脑屏障功能,控温效果良好,护理中注意观察体温,神志及其他病情变化,并加强对皮肤等基础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用于急诊心脏骤停复苏后优化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84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头部降温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亚低温疗法.之后对比两组患者从开始降温到达到目标温度所用的时间、期间的并发症情况以及大脑功能评分的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降温到目标温度所用的时间与并发症情况均少于对照组,脑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用于急诊心脏骤停复苏后优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与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前实施过院前急救护理的30例为观察组,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而由家属送入院的3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死亡率及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及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与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及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及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护理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进行手术的脑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活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38%)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早期活动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术后患者,可有效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稳定患者病情,促进术后康复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ICU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ICU室自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这段时期收治的脑出血手术患者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分组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25例为观察组给予ICU综合护理干预,另外25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ICU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8.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相比,观察组(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采用ICU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李文芳  李霁霞 《药物与人》2014,(10):225-225
目的:分析比较急诊高热患儿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40例急诊高热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0例;观察组采用物理降温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降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物理降温是一种有效治疗高热患儿的降温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