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目的 探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4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术后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既往病史、疾病情况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患者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术后出血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345例患者中有33例发生术后出血,发生率为9.32%。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患者年龄≥65岁、高血压、血糖≥6.1mmol/L、腹腔感染、胰瘘是患者发生PD术后出血独立危险因素(P<0.05)。PD术后出血的列线图模型初始AUC为0.911,采用重复Bootstrap法内部验证AUC为0.884,分区度良好,观测值与预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年龄≥65岁、高血压、血糖≥6.1 mmol/L、腹腔感染、胰瘘是患者发生PD术后出血独立危险因素是患者P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准确预测PD术后出血的发生风险,帮助临床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Ⅱ~Ⅲ期结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18例,女110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25~87岁。所有病人行开腹或腹腔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发病危险因素,且构建预测PCM发病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PCM患者120例(PCM组),另选同期非乳腺疾病的健康人群12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CM发病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PCM发病的列线图模型,再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与校准曲线进行模型验证。结果:PCM组与对照组在哺乳时间、体质指数、月经规律、乳头凹陷、乳房外伤、哺乳障碍、情绪焦虑、失眠、避孕药物史、泌乳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哺乳时间<6个月(OR=1.828,95%CI:1.044~3.201,P=0.035)、有避孕药物史(OR=1.793,95%CI:1.029~3.122,P=0.039)、乳头凹陷(OR=2.336,95%CI:1.341~4.068,P=0.003)、泌乳素异常(OR=1.752,95%CI:1.011~3.037,P=0.046)、有哺乳障碍(OR=1.870,95%CI:1.073~3.256,P=0.027)为PC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710(95%CI:0.645~0.776),提示该列线图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对PCM有较强的预测能力;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提示该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有较好的一致性(χ^(2)=6.661,P=0.465)。结论:基于PCM的5项发病危险因素(哺乳时间、避孕药物史、乳头凹陷、泌乳素、哺乳障碍)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能力好,对防治PCM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儿童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根治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具有预测术后出血风险性能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行TOF根治手术儿童的临床数据。术后出血定义为术后24 h内的胸腔积液量≥16 mL/kg,相当于本研究人群的第75个百分位数。主要结果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列线图,并分析其一致性、区分度。结果入选儿童105例。出血组术后24 h胸腔积液量明显高于非出血组(P<0.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低体重[odds ratio(OR)=0.538,95%confidence interval(CI)0.369~0.787,P=0.001]、术前高血红蛋白浓度(OR=1.036,95%CI 1.008~1.066,P=0.013)、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长(OR=1.022,95%CI 1.000~1.044,P=0.048)是术后出血风险独立预测因素。在内部验证中,列线图C-指数为0.835(95%CI 0.745~0.926),并且其校准曲线质量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在评估TOF根治术后出血风险方面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与区分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结直肠癌(CRC)术后肠梗阻(POI)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接受CRC手术患者413例的围术期临床资料,年龄≥18岁,ASAⅠ—Ⅲ级.通过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列线图模型.通过C?index验证模型的区分...  相似文献   

6.
谵妄是与意识障碍相联的广泛认知障碍,意识障碍是谵妄的基本特征.谵妄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注意、记忆、定向、知觉障碍等.老年人术后发生谵妄的情况并不少见.术后谵妄是老年患者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果认识不清且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会延误诊治,严重者可导至患者死亡.有多种因素可能与其发生有关,包括年龄,术前合并症,药物,术中管理等.针对相关因素的综合预防措施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最重要防治策略,其目的是镇静、控制精神状态、改善睡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构建此类患者术后输血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股骨头坏死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23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60例,未输血组177例,术后输血率为25.3%。收集两组性别、体重指数(BMI)、麻醉方式、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长、出血量等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导致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而后利用R软件构建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估列线图模型区分度。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骨质疏松、术前血红蛋白降低、手术时长、出血量、术后1 d血钙降低是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及ROC曲线,得到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表明该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预测术后输血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一致性较好。结论:基于骨质疏松、术前血红蛋白降低、手术时长、出血量、术后1 d血钙降低5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股骨头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3 397例临床资料,提取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脑血管疾病史、手术时间、心肺转流(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连续有创动脉血压值、术中出血量、术中麻醉药物使用情况、入ICU时Hb、白细胞计数、氧合指数(PaO2/FiO2)、血乳酸值、呼吸机使用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术后左心室射血指数(LVEF)等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上述指标与POD的相关性。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进行临床指标筛选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模型列线图,计算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以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有186例(5.48%)患者术后出现谵妄。与非谵妄患者比较,谵妄患者年龄、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病史比例、术中低血压比例、术中血压变异率、术中丙泊酚用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乳酸值、术后白细胞显著增高的比例、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LVEF<50%)的比例以及术后应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比例明显增加(P<0.05),手术时间和CPB时间、术中低血压时间以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氧合指数和Hb明显降低(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脑血管疾病史、手术时间长、术中血压变异率大、术后Hb<100 g/L、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以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是心脏手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这些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AUC为0.932(95%CI 0.897~0.967),敏感性78.2%,特异性93.5%。
结论 老年、脑血管疾病史、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变异率、术后Hb<100 g/L、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以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是心脏手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危险因素构建的模型可较好地预测心脏手术后谵妄的发生,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女性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LE)的危险因素,构建女性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初步分析与LE相关的因素,再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导致LE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绘制校准曲线评价模型预测结局概率与实际概率的一致程度,以C-index表示。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对LE的预测能力。结果:48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术后LE发生率为1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LE与体重指数(BMI)(t=-3.716,P<0.001)、糖尿病(χ2=36.784,P<0.001)、高血压病(χ2=4.525,P=0.033),肿瘤TNM分期(χ2=3.955,P=0.047)、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χ2=7.011,P=0.030),新辅助化疗(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南京江北医院骨科中心346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股骨颈骨折1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64例,股骨粗隆下骨折22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谵妄,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单项因素和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前短期口服咪达唑仑对术前合并中重度焦虑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谵妄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0例,男32例,女48例,年龄65~79岁,BMI 21~27 kg/m2,ASA Ⅱ或Ⅲ级,入院时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S)评分≥38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40例。咪达唑仑组予咪达唑仑7.5 mg每晚一次,连续服药3~4 d,直到术前1 d;对照组予外观相似的安慰剂半片。记录术前1 d STAI-S评分与术后3 d内谵妄的发生情况,记录入室时、麻醉诱导后30 min、1、2 h、拔管后30 min HR和MAP,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用量及间羟胺使用情况,记录拔管后30 min、术后24、72 h视觉模拟评分(VAS)、曲马多使用情况以及拔管时间。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咪达唑仑组术前1 d STAI-S评分、术后谵妄发生率、术中间羟胺使用率、拔管后30 min、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曲马多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用量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可有效降低合并术前中重度焦虑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行肝脏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肝脏切除术的肝癌患者100例,男72例,女28例,年龄65~80岁,BMI<30 kg/m2,ASAⅡ或Ⅲ级.根据术后3 d内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两组:非并发症组(n=69)和并发症组(n=31).于术后1~3 d采用3D?谵妄评估(CA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脊柱手术患者POD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脊柱手术患者1 075例,男570例,女505例,年龄≥18岁,BMI 18~35 kg/m2,ASAⅠ—Ⅲ级。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中文修订版(CAM-CR)量表进行评估,根据是否发生POD将患者分为两组:POD组和非POD组。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POD的相关因素,将P<0.1的相关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脊柱手术患者PO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预测模型的价值。结果有84例(7.81%)患者发生POD。与非POD组比较,POD组年龄明显增大(P<0.05),ASA分级>Ⅱ级、METs<4比例明显升高(P<0.05),手术侵入类型级别明显升高(P<0.05),BIS监测比例明显降低(P<0.05),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比例明显降低、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比例明显升高、出血量明显增加、术后Hb及术后钠离子浓度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18~75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全麻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T组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方肌阻滞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择期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240例,男148例,女92例,年龄65~80岁,体重45~85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组(Q组)和单纯全麻组(G组),每组120例。Q组于全麻诱导后手术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每侧给予0.375%罗哌卡因20ml,G组行单纯全麻。所有患者术前1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基础认知状态。术中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消耗量、术中输血和使用阿托品的患者例数。术后记录PCIA有效按压次数,使用意识紊乱测试法评估患者是否发生谵妄。记录术后恶心呕吐(PONV)、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及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dMMSE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术中输血和使用阿托品的患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G组比较,Q组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消耗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0~6h、6~12h和12~24h时段PCI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2、3d发生谵妄明显减少(P0.05),PONV发生例数明显减少(P0.05)。Q组无一例患者出现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和呼吸抑制。结论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可明显减少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全麻药物用量,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并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PO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21例,男55例,女66例,年龄65~84岁,BMI 18~28 kg/m^(2),ASAⅠ—Ⅲ级。术后3 d内采用中文版意识模糊评估量表评估患者POD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OD将患者分为两组:POD组和非POD组。记录性别、年龄、BMI、ASA分级、术前简易智能状态评价量表评分(MMSE评分)、术前合并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等。麻醉诱导前抽取外周血5 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33(IL-3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前列腺素E2(PGE2)、补体3a(C3a)、补体3(C3)、补体5a(C5a)、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神经纤维丝轻链(NF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鸢尾素(irisin)、Ⅰ型血管细胞黏附蛋白(VCAM-1)、选择素E(E-select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浓度。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OD危险因素,并根据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预测POD。结果有37例(30.6%)患者发生POD。与非POD组比较,POD组年龄明显增大,ASA分级明显升高,术前MMSE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iNOS、PGE2、S100β、GFAP和NFL浓度明显升高(P<0.05),血清irisin浓度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GE2升高是PO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1,95%CI 1.013~1.091,P=0.008)。血清PGE2浓度升高预测发生POD的AUC为0.922(95%CI 0.864~0.980,P<0.001),敏感性81.1%,特异性92.5%。结论术前血清PGE2浓度升高是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其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术前访视患者,术后当天,术后1、2、3d密切随访患者,用谵妄评定法进行谵妄评估.记录患者一般情况、病史、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库存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及谵妄的发生情况,建立数据库.根据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和对照组.结果 术后发生谵妄28例,发生率为23.33%.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高龄、术前合并肺心病、术前合并肺部感染、全身麻醉、术后低氧血症为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术前合并肺心病、术前合并肺部感染、全身麻醉、术后低氧血症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筛选非心脏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 择期围术期有可疑危险因素的非心脏手术患者480例,年龄18~92岁,根据术后3 d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术后谵妄组和非术后谵妄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组间比较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79例术后发生谵妄,发生率为16.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龄、全身麻醉、手术时间≥3 h、术后Price-Henry疼痛评分为4分、合并肺气肿、饮酒≥3次/周是发生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对危险度依次为1.924、0.188、2.251、1.752、18.954、1.779.结论 老龄、全身麻醉、长时间手术、术后剧烈疼痛、合并肺气肿、长期饮酒是非心脏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原患者发生术后谵妄(POD)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髋关节置换术的高原患者1 010例,男373例,女637例,年龄24~76岁,BMI 19.0~34.7 kg/m2,ASA Ⅰ—Ⅲ级。根据术后7 d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两组:POD组和非POD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原患者发生POD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术后7 d内有120例(11.9%)患者发生PO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OR=2.106,95%CI 1.616~2.745,P<0.001)、脑梗死病史(OR=9.712,95%CI 3.620~26.055,P<0.001)、术后中重度疼痛(OR=6.826,95%CI 2.991~15.578,P<0.001)以及常居海拔高度3 500~4 500 m(OR=2.844,95%CI 1.448~5.587,P=0.002)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OR=5.374,95%CI 3.900~7.404,P<0.001)是发生POD的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脑梗死病史、术后中重度疼痛以及常居海拔高度3 500~4 500 m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高原患者全麻下髋关节置换发生PO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