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内外生化防护服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依据生化防护原理,介绍了国内外生化防护服的发展现状,比较了隔绝式防护服、透气式防护服、半透气式防护服和选择性透气式防护服的优缺点,阐述了国外生化防护服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我国生化防护服的研究对策.为我国高性能生化防护服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正压生物防护关键技术,研发用于埃博拉个人防护的系列正压生物防护服。方法 :采用聚氨酯双面贴膜研究正压生物防护服复合面料,设计全身式和半身式正压生物防护服结构;采用高性能风机和控制系统,研究电动送风系统;参照相关标准对系列正压生物防护服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研制的聚氨酯复合面料复合正压生物防护服符合防护要求,研制了系列正压生物防护服,防护服正压差>150 Pa,噪音<70 d B,连续工作时间>4 h,对0.3μm粒径气溶胶整体防护因子>100 000,整体防液体渗透性能满足标准GB 24539—2009要求。结论:研制的系列正压生物防护服可以应用于埃博拉等烈性传染病的医护人员高水平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3.
结合一线消防作业场景, 总结需要穿着化学防护服处置的常见灾害种类和基层消防人员使用一级化学防护服的基本情况, 分析一级化学防护服作业特点, 提出常见的影响作业的因素和危险。根据这些特点, 提出基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类别, 针对基本训练总结出一级化学防护服的训练方法、训练要求、训练技巧与注意事项。在分类训练的基础上给出目前较为先进的一级化学防护服"模块式"作业程序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患者接受X线检查时的放射防护,我院与兄弟单位联合研制了《X射线受检者防护服》,并获得国家专利(专利证号:ZL022357920)。此种防护服以头、颈、胸、腹、盆、下肢等部分组合而成,拼合穿戴而起到防护作用,如此即可使非投照部位免受X线辐射,从而极大程度上减低了对患者的X线损伤,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将该防护服的结构及使用介绍如下:(1)防护头盔:类似于赛车用头盔,外层用玻璃钢材料制成,衬以10mm厚的铅皮,  相似文献   

5.
李珍  丛继信  张光友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51-1653
目的系统介绍了化学防护服的分类、特点、适用场合及防护等级的分类,综述了推进剂防护服的发展,分析了发射场推进剂作业过程中的主要危害,指出了推进剂作业人员防护服选择的主要因素和一般程序,对发射场推进剂作业人员实施个体防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一种包括防护服和防护头罩在内的硝酸羟胺皮肤防护装具,可以在新型推进剂硝酸羟胺贮运、加注等使用过程中对作业人员起到有效防护作用。方法:该防护装具针对硝酸羟胺新型推进剂的特性,利用渗透实验选择涤纶基布涂覆聚氨酯为防护服和头罩主体防护材料,以防雾技术处理的聚碳酸酯(PC)作为头罩眼窗材料。结果:该防护装具经性能测试和现场试用评价,各项技术指标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结论:该防护装具结构设计合理,克服了现有防护服和面具透气性能差、人体负荷大等缺陷,具有轻便、舒适、实用等特点,完善了液体推进剂的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7.
热环境中穿着NBC防护服的运动热应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热环境中,6名未经热习服的健康男性受试者穿着两种型号的透气式NBC防护服(FC1、FC2)和军用作训服(MZC),执行了中(ML)、重(HL)两种运动强度的热应激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服装的热应激水平均随运动强度而显著增加;与MZC着装相比,NBC防护服显示了严重的热应激效应,即显著增高的心率(HR)、直肠温度增量(ΔTre)和皮肤温度(Tsk)、以及高的出汗率(SR)和较低的汗蒸发率(ER),仅在ML运动强度时,FC2着装的ΔTre显著地高于FC1着装,说明两种防护服的热应激差异较小。本文结果进一步证实透气式NBC防护服导致了显著的热应激,并严重增加了机体的热生理负荷。  相似文献   

8.
防护服可以显著减少危险化学品对接触者的伤害,在危险化学品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回顾了危险化学品防护服的历史沿革,对活性炭复合材料、超细纤维PU合成革、高分子复合膜材料、纳米材料、芳砜纶混纺材料、气凝胶材料、形状记忆材料、选择透过膜材料、生物酶材料等多种新型防护材料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其应用及未来前景予以阐述,以期在充分了解这些新型材料优缺点的基础上,更好地推动新型防护服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吉林省农村居民使用农药防护服的行为现状,为今后在农村地区开展农药安全使用教育和安全防护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在吉林省选取了568名以耕种为主的农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居民过去1年内使用农药防护服的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吉林省农村居民安全防护意识不够,接触农药时穿长衣裤、戴手套、戴帽子的比例相对较高,戴过滤口罩、防毒面具、安全眼镜及经常穿专业农药防护服的比例相对较低.结论:吉林省农村居民的农药防护服使用以穿长衣裤、戴帽子、手套为主,偶尔佩戴安全眼镜、口罩、雨鞋,几乎不穿专业农药防护服为主要问题,应针对性制定农药安全使用宣教方案,引导农村居民科学地使用农药防护服.  相似文献   

10.
按照国家标准GB 19082-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中的规定,检测了未辐照与不同剂量辐照后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材料指标,未辐照与不同剂量辐照后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液体阻隔性能,过滤效率、抗静电性无明显变化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力学性能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下降,表明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材料辐照后,材料发生降解反应,导致聚合物主链断裂,低分子产物增多。辐照剂量20 kGy时,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贮存3个月后只是适当下降,尚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说明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材料辐照后具有一定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1.
Due to their potential toxicity, the use of nanoparticles in the workplace is a growing concern. Some studies indicate that nanoparticles can penetrate the skin and lead to adverse health effects. Since chemical protective clothing is the last barrier to protect the skin, this study aims to better understand nanoparticle penetration behaviour in dermal protective clothing under mechanical deformation. For this purpose, five of the most common types of fabrics used in protective clothing, one woven and four nonwoven, were chosen and submitted to different simulated exposure conditions. They were tested against polydispersed NaCl aerosols having an electrical-mobility diameter between 14 and 400 nm. A bench-scale exposure setup and a sampling protocol was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penetration of the aerosols through the material samples of disposable coveralls and lab coat, while subjecting them to mechanical deformations to simulate the conditions of usage in the workplac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aerosol was determined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using a scanning mobility particle sizer (SMPS). The measured efficienci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erformances of nonwoven materials were similar. Three nonwovens had efficiencies above 99%, while the woven fabric was by far, the least effective. Moreover, the results established that mechanical deformations, as simulated for this study,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fabrics' efficiencies.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文献分析和试验测试的方法,系统性地对照了美国、欧盟、中国医用防护服产品标准体系的异同点,重点分析了与防护性能直接相关的指标和试验方法,给出了完善我国医用防护服产品标准体系和重大突发公众卫生事件中如何选用境外防护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使用伽玛医用消毒湿巾与75%乙醇对X射线防护服表面消毒的效果,为选择合理的消毒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X射线防护服62件,其中手术室30件,导管室32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件。试验组采用伽玛医用消毒湿巾、对照组采用75%乙醇对X射线防护服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比较两者的消毒效果、消毒待干时间及使用成本。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细菌菌落数均值在消毒前分别为2.38 CFU/cm2及2.36 CFU/cm2,合格率分别为80.64%和83.87%。两组消毒后细菌培养均未检出细菌。试验组X射线防护服消毒平均待干时间为(352.35±9.93)s,低于对照组的(676.13±10.6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98,P<0.01)。试验组消毒X射线防护服每次的成本比对照组节省29.60%。结论使用75%乙醇与伽玛医用消毒湿巾对X射线防护服消毒效果均可靠,与75%乙醇相比,伽玛医用消毒湿巾对X射线防护服无腐蚀、消毒待干时间短、节省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尝试用薄膜过滤检查法对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微生物指标中的菌落计数进行方法学验证,并用建立的新方法与平皿法进行对比.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过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分别计算各试验菌每次试验的回收率.结果:在对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方法验证的3次独立平行试验中,供试品组的菌回收率均在50%...  相似文献   

15.
丁松涛  潘朝蓉 《卫生研究》1998,27(6):361-364
在一个模拟热环境中,试验研究了不同防护水平和运动负荷条件下人员生理热应激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受试者为6名健康男性青年,每人均需完成各种条件下的6次热负荷试验。三种防护水平为佩戴防毒面具、穿着防毒服和着佩全身防护装具;中、重两种运动负荷相应的跑台速度、坡度分别为1.11m/s、5%和1.39m/s、5%,相应的试验持续时间分别为60和45min。测试的生理指标包括肛温、皮温、心率、出汗率和汗蒸发率等。试验结果表明:防护水平和运动负荷对人员的心率反应、肛温和皮温的增加速率、以及出汗率等都有显著影响;在两种运动负荷条件下,受试者的汗蒸发率能力依防毒面具、防毒服和全身防护着装状态依次降低。因此,防护着装对汗液蒸发能力的限制、以及运动所致代谢产热的增加都是加剧人员热应激反应的重要因素。本文结果为特殊作业人员的卫生安全监护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护具复温对冻伤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低温乙醇和水浸泡法制备大鼠的冻伤模型,测定模型大鼠及25、35、45℃护具复温后血流变学和部分免疫细胞因子、血栓戊烷B2(Thromboxane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F1α,6-keto—PGF1α)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流变学指标、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β(TumorIleCFOSlSfactor-β,TNF—β)、TXB2显著升高(P〈O.01)、大鼠6-keto—PGF1α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35℃护具复温组能够明显改善血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黏滞度(P〈0.05),能够明显降低IL-6、TNF—β、TXB2的含量,提高6-keto—PGF1a的含量(氏0.05)。结论:冻伤大鼠存在血液高凝滞、血栓易形成和免疫应激的状态,通过复温能够改善这些状态,以35℃复温温度最适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大鼠免疫功能和TXB2-PGF1α失衡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服的选择和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护服是医务人员抗击传染病疫情中非常重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特别是在应对传播途径未知的新发传染病,以及传播风险很高的传染病中。防护服可以阻止各类可能携带病原体的分泌物、喷溅物、颗粒物等接触人体,保护医务人员健康,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防护用品。由于本次疫情播散范围大、感染人数较多,对于防护服的需求巨大,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用防护服供不应求,一些符合国外标准的防护服也逐渐被使用。作者查阅和比较各国防护服的应用范围和评价指标,以期为医务人员选择符合要求的防护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