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脓肿的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病理及临床确诊的肝脓肿患者12个病灶;均经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12个病灶超声造影动脉相均有增强,9个病灶呈蜂窝状强化和厚壁环状强化;3个病灶虽呈周边一过性增强;常规超声诊断为肝脓肿9个,3个病灶不能确定性质;超声造影后12例病灶中11个诊断正确,1个病灶误诊为恶性可能。结论超声造影能提高超声诊断肝脓肿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脓肿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及超声造影诊断为肝脓肿的患者16人,分析早期及液化期超声造影特点,并用声学定量软件绘制早期肝脓肿及正常肝组织的时间-强度曲线,获得定量参数。结果 经过随访和介入治疗证实肝脓肿15例,误诊1例。15例肝脓肿中早期4例,增强超声表现为弥漫性非均匀性增强伴不规则、稀疏的血管,可见散在的无增强区,早期肝脓肿与正常肝实质TIC曲线相似,早期肝脓肿到达时间(AT)及达峰时间(TTP)早于周边肝实质,峰值强度(PI)高于周边肝实质;液化期10例,增强超声表现为增强厚或薄的边缘,始终不增强的中心,周边及内部分隔上可见到血管。结论 超声造影、TIC曲线和定量分析对肝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诊断肝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疑似肝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组则采取超声造影诊断,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监测情况及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肝肿瘤检出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后可知,观察组检查数据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相较于对照组均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肝肿瘤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应用超声造影的效果相较于多普勒彩色超声更好,能够更加准确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并对患者肿瘤的良恶性进行确定,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检查是肝脏移植手术后常规检测并发症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被临床医生高度重视。超声造影及相关造影显像技术的发展,为提高超声诊断能力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恶性肿瘤微创治疗后实时超声造影表现,并与其他影像学对比,评价实时超声造影对微创治疗疗效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评价肝恶性肿瘤微创治疗(TACE、RF)疗效33例次,病灶39个,治疗后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同期进行CT/MRI/DSA检查(造影前后2周内)。实时超声造影将病灶分为有增强和无增强。结果微创治疗后,实时超声造影显示动脉期局部增强区22个病灶(56.4%);17个病灶无增强。同期CT/MRI/DSA显示20个病灶(52.6%)有肿瘤复发或残存,以后者为对照,超声造影评价肝恶性肿瘤微创治疗疗效的敏感性为86.8%,特异性为78.6%,符合率为83.6%。TACE、RF两种肝脏恶性肿瘤治疗后比较,TACE治疗后,实时超声造影对疗效评估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分别为91.7%,84.6%,83.3%,是几种评价方法中最高的。结论实时超声造影用来评价肝脏恶性肿瘤微创治疗疗效,比较可靠,并且更适于TACE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用于诊断肝脓肿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价值,为肝脓肿的诊断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6月医院确诊的100例肝脓肿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前常规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结果常规二维超声术前诊断为肝脓肿者89例,诊断准确率89.00%,其中脓肿炎性期、脓肿形成初期、脓肿形成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2.22%、88.57%、95.74%,不同分期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术前诊断为肝脓肿者97例,诊断准确率97.00%,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二维超声(P<0.05),其中脓肿炎性期、脓肿形成初期、脓肿形成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89%、97.14%、100.00%,不同分期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检查时脓肿炎性期、脓肿形成初期影像学表现主要表现为病灶动脉期的高增强,静脉期、延迟期低增强,显示范围较常规超声增大,脓肿形成期影像学表现为病灶动脉期高增强,静脉期、延迟期低增强现象减少,显示范围较常规超声增大。结论超声造影用于诊断肝脓肿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性,影像学上肝脓肿不同时期超声造影表现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8.
超声造影在低回声非典型肝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低回声非典型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例58个低回声肝血管瘤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常规超声进行比较,同时对低回声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超声造影对低回声肝血管瘤正确诊断率(86.2%)明显高于常规超声(20.7%)(P<0.05),低回声肝血管瘤造影后增强表现可分为四种模式:模式Ⅰ:环状结节状增强,向心性充填;模式Ⅱ:薄环状增强,向心性充填;模式Ⅲ:动脉期快速整体高增强,门脉期高增强,延迟期高回声或等增强;模式Ⅳ:环状增强,内部无充填。低回声肝血管瘤增强方式与肿瘤大小有关:<3cm的血管瘤多见于增强方式Ⅱ,Ⅲ;>3cm的血管瘤多见于增强方式Ⅰ,Ⅳ。结论超声造影可明显提高低回声不典型肝血管瘤的诊断正确率,造影模式与血管瘤的大小和病理特点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肝脓肿患者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前应用超声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超声组(n=48)和超声造影组(n=56)。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不同肝脓肿分期病灶诊断准确率进行统计,并分析超声造影患者不同肝脓肿分期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低增强、显示范围内增强等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灶数量、临床症状、肝脓肿分期等临床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超声造影组病灶诊断准确率为94.64%,高于常规超声组79.17%,其中脓肿炎性期、脓肿形成初期、脓肿形成期等不同分期均分别高于常规超声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组中动脉期高增强脓肿形成期构成比最高,为93.10%;门脉期及延迟期低增强脓肿炎性期构成比最高,为100.00%;显示范围内增强脓肿形成初期构成比最高,为94.12%,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不同肝脓肿分期影像学表现具有不同特点,临床医师可以根据该临床特点辅助诊断肝脓肿,且超声造影病灶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脓肿患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早期制定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2例本院2019年8月~2021年8月就诊的疑似肝脓肿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以手术或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肝脓肿影像学表现,比较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并比较两种方案对不同时期肝脓肿的检出率。结果:经手术或病理诊断结果显示,72例疑似肝脓肿患者中共确诊54例,经常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共确诊43例,经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共确诊52例;与常规超声比较,超声造影对于肝脓肿诊断灵敏度94.44%(51/54)、准确率94.44%(68/72)较高,漏诊率5.56%(3/54)较低(P<0.05);与常规超声比较,超声造影对于肝脓肿形成初期检出率较高(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于肝脓肿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临床可通过超声造影进行早期筛查诊断,以降低漏诊、误诊现象发生,可尽早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超声造影在妇产科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以SonoVue为代表的第二代超声造影剂的问世以及第三代携带基因片段的超声造影剂的研发,超声造影技术近10年来发展迅速,超声造影剂与超声造影技术开拓了超声诊断成像的新领域.很多学者就其临床应用价值在很多领域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超声造影为超声鉴别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提供了有希望和有价值的诊断工具,同时其在子宫肿瘤、输卵管疾病以及一些产科方面的超声成像也显示出一定的潜能.该文就该技术在妇产科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不同营养方式对肝移植术后感染率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目的 :对比不同营养方式下肝移植术后细菌、真菌感染率 ,与感染直接相关的病死率和感染部位分布等情况 ,寻找肝移植术后降低感染率方面更恰当的营养方式。 方法 :对 132例术前营养评估为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原位肝移植病人按时间段分为两组 ,第 1组 6 3例 ,术后实行全胃肠外营养 (TPN) 1周 ;第 2组 6 9例 ,术后第 2天起采取部分肠内营养 (EN)加肠外营养 (PN) ,再逐步向完全EN(TEN)过渡 ,比较两组病人细菌和真菌感染率、与感染直接相关的病死率和感染部位分布比例。 结果 :EN加PN组较TPN组病人肝移植术后真菌、细菌、肠道真菌和原发性血行细菌感染率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EN加PN组与感染直接相关的病死率较TPN组有下降 ,但两组无显著差异(P >0 .0 5 )。 结论 :对于术前合并中、重度营养不良的病人 ,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EN加PN ,再逐步向TEN过渡的方法在预防感染方面明显优于TPN。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在临床比较常见,但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在肝移植术后患者中极为少见,在耳鼻喉科也较为少见,该类患者病情凶险,预后极差。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肝移植术后并发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经验,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4.
王宇  蒋晓青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8):1037-1038
目的 研究肝移植大鼠移植肝再灌注后肝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调控基因Bcl-2,FasL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肝移植组和假手术组,肝移植组建立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对供肝灌注并冷保存4 h后置入受体,于移植后1,6,24 h处死大鼠取样,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移植肝细胞凋亡情况,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L蛋白表达。结果 再灌注后肝移植组AST、ALT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肝移植组1,6,24 h肝细胞凋亡指数(34.66±5.04,42.52±6.13,27.66±5.03)明显升高,肝组织中Bcl-2表达量(18.36±2.83,12.59±1.84,21.93±2.28)减少,FasL表达量(22.62±1.88,26.93±1.77,24.19±2.10)增加(P<0.01),以再灌注后6 h变化最为明显。结论 移植术后移植肝细胞凋亡加重,于再灌注早期达到高峰,与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减少、促凋亡基因FasL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针对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HAE)患者实施自体肝移植(ALT)治疗,探索其疾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8月-2017年2月在新疆某三甲教学医院住院并行ALT术治疗的51例HA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各项费用数据,计算患者直接经济负担和间接经济负担,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51例ALT术治疗的HAE患者经济负担为447 128.89元;其中直接经济负担257 943.45元(直接医疗费用为257 292.09元、直接非医疗费用为651.36元),占57.54%;间接经济负担189 834.06元,占42.46%。住院天数、年龄和职业等是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重要因素。结论 ALT术是一种有效解决终末期HAE的创新外科治疗方法,其疾病直接经济负担占的比重较高。通过以预防为主的同时针对接受ALT术的HAE患者加强医疗保障力度和提高救助标准等措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正确静脉补液的方法和规律。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3例肝移植患者分为限制性静脉补液组(A组)和常规静脉补液组(B组)。监测手术当日至术后第5天的入液量、尿量、胸腹水量,并记录与心、肺、脑相关的并发症。结果术后A组的入液量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间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5天A组尿量多于B组(P<0.05);术后第1~4天,A组的胸水量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第1~3天,A组腹水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限制性静脉补液有利于减轻肝移植术后早期胸腹水的积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正确静脉补液的方法和规律。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3例肝移植患者分为限制性静脉补液组(A组)和常规静脉补液组(B组)。监测手术当日至术后第5天的人液量、尿量、胸腹水量,并记录与心、肺、脑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术后A组的人液量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间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5天A组尿量多于B组(P〈0.05);术后第1—4天,A组的胸水量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第1—3天,A组腹水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限制性静脉补液有利于减轻肝移植术后早期胸腹水的积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已成为各种肝终末期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营养支持能够明显改善肝移植病人的预后.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不仅能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维持了肠道的完整性,保护了肠黏膜屏障,这对肝移植术后病人的恢复,减少肠道细菌移位及减少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预防肝移植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以降低肺部感染发病率。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某院肝胆外科行肝移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016年1月—2017年3月的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2017年4—12月的患者为试验组,实施集束化肺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肺不张发生率、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共110例肝移植患者,试验组67例肝移植患者。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肺部感染发病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肺不张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为(83.81±7.56)h ,短于对照组的(91.67±13.9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住院时间为(30.22±3.23)d ,短于对照组的(31.49±4.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为92.5%,优于对照组的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管理能有效降低肝移植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病率、肺不张发生率,缩短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与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9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患者均术后病理检查得到确诊,本研究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检查金标准,术前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超声造影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应用价值.结果:比较螺旋CT增强扫描与胃肠超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