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07-29至2021-12-19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接受治疗的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48例,其中年龄≥60岁24例(老年组),年龄<60岁24例(非老年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疫苗接种情况,入院后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抗体检测结果,胸部CT检查结果,治疗情况,预后及转归情况。结果 老年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咳痰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P<0.05)。疫苗主要来源为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79.2%);患者均在上臂三角肌区域肌肉注射疫苗;两次注射时间间隔为21~28 d;接种方式主要为两次单剂方式(47例);末次疫苗接种至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时间为4.5(4.0,5.5)个月。两组患者末次疫苗接种至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尿素氮(BU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入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2020年1月22日至2月28日期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掌握山西省COVID-19的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控以及复工复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山西省以及各地级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等媒介收集病例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山西省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在2020年2月8日出现峰值(12例),之后连续下降;截至2月28日,山西省COVID-19累积发病率为0.36/10万,累计治愈出院人数比例为84.85%;女性发病率0.29/10万,男性发病率0.42/10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66,P<0.05);山西省累计确诊病例主要集中晋中市37例(27.82%)、运城市19例(14.29%)、太原市20例(15.04%),并且大多数确诊病例为输入性病例。结论山西省新冠肺炎病例主要为输入性病例,COVID-19疫情得到一定控制,但需要严防输入,密切关注复工复学流动人口的来源地与去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聊城市2019年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2020年1月28日到2020年2月24日在山东省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经SARS-CoV-2核酸检测确诊的35例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患者,收集患者流行病学情况、年龄、发病时间、首发症状、血常规、淋巴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及胸部CT表现等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 35例患者中11%与武汉市或湖北其他地区具有明确接触史,77%无明确暴露史;83%为聚集性发病,17%为输入性病例;中位就诊时间为5(0.00~8.00)天,43%患者具有基础疾病;71%患者初始症状为发热,60%初始症状为咳嗽,14.3%初始可无任何症状;实验室检查中94.3%的患者白细胞正常及下降,45.7%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可下降,74.3%和45.7%患者SAA和CRP可升高,14.3%患者PCT正常;91.4%患者初次核酸检测为阳性,91.4%患者胸部CT表现为单肺或双肺多发磨玻璃样病灶;入组患者91.4%为普通型,治疗上均给予给予α-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洛匹那韦及利托那韦治疗,71.4%给予了抗菌药物治疗,14.3%使用激素进行治疗;所有患者病情好转,22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SARS-COV-2具有传染性强,家庭聚集性感染可能是本市的主要播散方式,普通型多见,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改变,治疗后均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流行,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目前临床尚无明确有效大范围使用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因此抗病毒治疗存在较大困难。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问世后,对人群发挥了较好的保护性。但该病毒极易发生突变,出现变异株,降低现有疫苗对人群的保护性,增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本文现就世界卫生组织关注的7种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病毒学特点进行简要阐述,总结并分析7种变异株间病毒学特征,为该病毒的临床诊疗和治疗药物研究提供思路,具有重要临床指向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为全面总结COVID-19的临床特征与正确评价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20年1月20日—2月29日期间本中心收治的65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轻型组(18例),普通型组(31例)和重/危重型组(16例)3组,对所有患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65例COVID-19患者中男37例(57%),女28例(43%);年龄3~85岁,平均(46.63±18.63)岁。从出现症状到入院平均时长为(7.00±5.02)d,住院时间为(17.07±10.51)d。3组间及两两分组之间年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即年龄越大的患者病情越重。相较于轻型组和普通型组患者,重/危重型组患者合并有更多的基础疾病。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以发热(75%)、咳嗽(57%)、肌痛或乏力(43%)为主,其余症状还包括咳痰,头痛,胸闷、气短及腹泻等。24例(37%)有武汉暴露史,19例(29%)有家族聚集性接触史。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3组患者WBC和淋巴细胞绝对计数降低;D-二聚体,CRP,IL-6及ESR水平升高。在重/危重型组患者中,8例(50%)出现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下降,9例(9/14,64%)出现D-二聚体水平升高。此外,重/危重型组患者中,CRP、IL-6、降钙素原和ESR水平都显著升高。COVID-19患者住院时间与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呈负相关。结论 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复杂,一般以发热、咳嗽、肌痛或乏力为主要症状。与轻型组和普通型组患者相比,重/危重型组患者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减少和炎症相关的指标上升更显著,免疫平衡失调,可能影响患者的疾病进展、恢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中华传染病杂志》2022,(6):321-327
目的分析莆田市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 为诊治儿童2019-nCoV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10日至10月20日莆田市儿童医院收治的78例2019-nCoV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肺部计算机断层成像表现、治疗、预后转归资料。结果 78例患儿中, 无症状感染者2例(2.6%), 轻型36例(46.2%), 普通型40例(51.3%), 5例患儿已接种2019-nCoV疫苗。患儿临床表现以发热(24例)、咳嗽(13例)、乏力(9例)为主。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34例(43.6%), 淋巴细胞计数减少29例(37.2%), D-二聚体升高36例(46.2%), 低钾血症38例(48.7%), 低血糖27例(34.6%), 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11例(14.1%)。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多发生于入院第2~4天。56例(71.8%)出现肺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异常。入院第1次病毒核酸检测中, 患儿的2019-nCoV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1ab...  相似文献   

7.
目的描述和分析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回顾性描述该省疫情概况、疾病的三间分布以及聚集性疫情特征。结果截至2020年2月21日24时,累计报告病例298例,死亡1例,病死率0.3%。其中确诊病例293例(98.3%),现有疑似病例2例(0.7%),无症状感染者3例(1.0%)。确诊病例中,病情严重程度以普通型肺炎为主199例(67.9%),男女比例1.22∶1,年龄以25~54岁居多(199例,67.9%)。流行曲线表现为单峰流行,确诊病例最早发病时间为1月2日,61.8%病例集中在1月21日-30日间发病。除平潭综合实验区外,其余9个设区市均报告确诊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71例,24.2%)、莆田(55例,18.8%)、泉州(46例,15.7%)。27个(30.7%)县(市、区)无确诊病例报告。累计报告聚集性疫情50起,涉及病例177例。结论福建省新冠肺炎病例主要为输入性病例,输入性病例以中青年为主,而本地病例则以中老年为主,除平潭外的各地市均有确诊病例报告。输入性病例流行曲线与人员返闽等相吻合,本地病例流行较输入病例晚一周。各设区市均报告聚集性疫情,以家庭性聚集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描述截至2020年3月4日海南省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下一阶段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疫情的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特征、聚集性疫情、病例发病就诊情况分析、本地病例和重症病例情况分析。结果共报告168例确诊病例,其中重症36例,死亡5例。病例主要分布在海口、三亚等旅游热点市县。2020年1月13日出现首例病例,1月24日达发病高峰,2月6日后发病呈下降趋势。男女性别比为0.9∶1,年龄中位数51岁,50岁以上占54.8%。离退人员占比最高,占36.9%。2月以来本地病例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本地病例发病到就诊,首诊到确诊,发病到确诊和发病到入院时间中位数均大于输入病例。重/危重病例年龄中位数、患有基础疾病的病例比例均大于轻/普通型病例。重/危重症病例发病到就诊时间大于轻/普通型病例,但就诊到确诊时间前者小于后者。结论海南省疫情呈现3个阶段,从以输入性为主,发展为以本地病例发病为主,到低水平发病阶段。应加强服务行业人群个人防护、健康监测,对所有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老百姓尤其是60岁以上老人就诊意识,医疗机构应关注6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病例病情变化。要加大返工后的疫情监测和入境人员的健康管理,巩固防控成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通过对蝙蝠呼肠孤病毒在BHK-21和Vero-E6细胞形态发生的比较研究,筛选出该病毒的最佳宿主细胞。方法将感染呼肠孤病毒XJV株的BHK-21和Vero-E6细胞用戊二醛、锇酸固定,制成超薄切片,用透射电镜观察。同时测定病毒滴度。结果XJV在2种细胞中的适应程度不同,XJV更适于在BHK-21细胞中增殖。XJV在2种细胞中的形态发生不同,在BHK-21细胞中形成的包涵体呈典型的晶格状排列,在Vero-E6细胞中形成的包涵体呈杂乱的球状。XJV用BHK-21和Vero-E6细胞育传5代,病毒滴度分别为105.5TCID50/ml和104.5TCID50/ml。结论BHK-21细胞是蝙蝠呼肠孤病毒XJV株的最佳宿主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两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试剂检测结果 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痰标本、鼻拭子标本和肛拭子标本共计539份核酸检测结果 ,采用一致性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并从两种试剂检测的核酸Ct值均>36的样本中随机抽取4份进行测序验证.结果 两种试剂对痰标本、鼻拭子标本和肛拭子标本一致性检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福建省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中分离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并了解病毒基因组特征。方法将福建省早期COVID-19患者的咽拭子样本接种至Vero-E6细胞,培养上清提取核酸,经real-time RT-PCR法验证后,利用Ion Torrent S5深度测序仪做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病毒株全基因组序列与参考序列的一致性和进化情况。结果12份咽拭子样本经培养后有2份样本病毒滴度明显上升,表明分离到2株2019-nCoV,其全基因组结构蛋白与Wuhan-Hu-1株的一致性超过99.9%。结论成功自福建省早期COVID-19病例中分离到2019-nCoV,病毒分离株的基因序列与湖北武汉流行的2019-nCoV高度同源,提示病毒尚未发生明显变异。  相似文献   

13.
呼吸支持技术作为救治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手段,正确应用会有效改善氧合、降低病死率.但不同呼吸支持技术介入的时机、如何合理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本文就作者团队临床救治重症新型冠状病毒的经验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希望对当前救治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我院收治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例,1例有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及影像学高度疑似,但反复咽拭子阴性患者;1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前临床症状消失,胸部CT显示影像学表现明显好转,咽拭子2次阴性,达到出院标准。我们对2例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别进行新冠病毒ORF 1ab基因、N基因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表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高,对疑诊或者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但肺部仍残留病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有助于尽早诊断及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压力性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由压力和/或剪切力长期作用于局部组织造成的慢性损伤。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防疫期间,因工作和病情原因大量医护人员及患者长时间使用N95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及设备,造成很多医护人员和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头面部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新型敷料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压力性损伤。本文旨在介绍新型敷料在佩戴头面部防护用品和医疗设备过程中的使用技巧,为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预防和处理头面部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方法和策略,以期增加医务人员工作期间的舒适性,降低患者使用医疗设备期间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建立高致病性冠状病毒动物模型对疫苗、抗体、药物、病毒致病机制研究意义重大。非人灵长类、雪貂、叙利亚仓鼠等动物均可用于建立冠状病毒的感染和疾病动物模型。不同动物模型能从不同层面模拟重现临床感染症状。然而,从适用性、经济性、易于获取等角度综合考虑,建立冠状病毒易感的小鼠模型,并快速提供数量充足的动物,对于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更有现实意义。本文简述了MERS-CoV、SARS-CoV以及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3种高致病性冠状病毒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基于近日发表在Nature的研究成果,即SARS-CoV和2019-nCoV均利用hACE2受体感染宿主细胞推测,我们于2018年构建的hACE2-KI/NIFDC人源化小鼠模型有望用于2019-nCoV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不同年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研究分析不同年龄段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和增生情况,探讨年龄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方法采集61例不同年龄人的骨髓,分为少年组、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分离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形态变化,对比分析其首次传代和每次传代时间、细胞克隆形成数量、细胞增长曲线的变化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干细胞在形态上无年龄差异,均成梭形纤维状,早期呈克隆状生长。细胞的首次传代时间从少年到老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老年组明显长于另外两组;3组的体外培养倍增时间无明显差异,但老年组的干细胞克隆数量减少(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细胞的增殖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随着增龄而逐渐减退,尤其在老年组呈现出更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不同物种间ACE2的同源性,并探讨2019-nCoV利用其作为受体在人与动物间跨物种传播的可能性。方法 从NCBI网站中下载不同物种ACE2的氨基酸序列,使用MEGA 7软件和在线程序BLAST和iTOL进行分析。结果 ACE2全长氨基酸序列(1-805)在哺乳动物中(尤其是非人灵长类动物)同源性较高。进一步分析与2019-nCoV的S蛋白结合的ACE2肽酶结构域(ACE2-PD)序列(19-615),发现反刍动物(牛、羊)和猫与人类ACE2-PD的识别率进一步提高,而蝙蝠略有下降。ACE2蛋白上与S蛋白直接相互作用的20个关键氨基酸(接口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猕猴与人类的接口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反刍动物(牛、羊)和猫的接口氨基酸与人类相似。结论 灵长类动物可作为良好的动物感染模型,反刍动物(牛、羊)和猫也有可能是2019-nCoV的潜在感染动物。因此,应积极推进动物间2019-nCoV的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PAX6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和增殖的效果。方法 取LX2肝星状细胞,分为对照组、PAX6 inhibitor组和PAX6 mimics组。采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采用油红O染色测定细胞分化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采用RT-PCR法和蛋白印迹法测定细胞PAX6、MEK和ER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AX6 inhibitor组细胞PAX6 mRNA水平、凋亡率和G1期分别为(1.49±0.23)、(2.70±0.85)%和(59.02±1.25)%,显著低于LX2肝星状细胞组【分别为(1.85±0.19)、(3.40±0.47)%和(64.66±1.41)%,P<0.05】,而细胞增殖、存活率、分化率、MEK和ERK 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为(0.79±0.03)、(73.35±9.74)%、(49.37±4.24)%、(2.55±0.43)、(3.90±0.49)、(0.89±0.15)和(1.17±0.17),显著高于LX2肝星状细胞组【分别为(0.58±0.0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