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尿常规临床检验中阴道分泌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和预防对策.方法 将2018年4月-2019年7月聊城市茌平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中心收治的临床诊断中需要进行尿常规检验的146例女性患者纳入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常规尿液采集方法和阴道分泌物干预方法各采集1份尿液标本,并依次设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比较两组尿液标本的临床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医院尿常规检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应的管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本院进行尿常规检查的160份尿检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析尿常规检验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结果:160份尿检样本中各种误差所占比例各不相同,其中因为患者个体原因造成的误差33份,占比20.6%,由于采集过程造成的误差20份,占比12.5%,由于保存过程不当导致误差27例,占比16.8%,由于分析失误导致的误差24份,占比15%.结论:尿常规检验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患者个体情况、尿液采集过程、样本保存过程以及分析操作等是影响到尿常规检验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在日常操作中加强宣教工作,同时对样本的保存、分析等各个环节进行强化,进而有效提高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放置条件下对尿液标本实施尿常规检验后对于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针对在我院实施尿常规检验的患者55例进行观察,收集55例患者的2份尿液标本,将其分别放置在室温及4摄氏度的冰箱中等待检验,分别在两组标本放置的1h、3h、6h等时间段对尿液进行尿常规检验,对比不同时间段尿常规检验指标的差异.结果:常温下标本静置时间3h或以上状态下尿液中的总蛋白、尿酸、尿肌酐、尿钠、尿钾等明显与3h以内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在4摄氏度状态下,标本静置时间3h或以上其尿液中的总蛋白、尿酸、尿肌酐、尿钠、尿钾等明显与3h以内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红细胞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放置条件下尿液标本静置时间会对尿常规检验的结果产生一定影响,静置时间越长,检验结果变化越大,因此临床实施尿常规检验中应在采集标本后3h完成检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尿常规检测是目前医生在临床诊断时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已经作为临床常用的重要检查项目。尿常规的检测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尿常规检测整个过程要经过申请检验、采集标本、保存标本、送检标本、实验室检查等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失误,都可能造成尿液检验结果的异常。本文主要分析和总结尿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并将所有因素分类,制定并实施具有针对性地解决方案,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rrjk》2017,(8)
目的:探讨临床中粪尿常规检验不合格的因素以及解决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不合格的粪尿标本40份,不合格粪便标本18份,不合格尿液标本22份,资料分析。结果:在200份粪尿标本中,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总计40份,其合格率为80%,不合格率20%。在40份不合格粪尿标本中,共有18份粪便标本不合格,占9%;22份尿液标本不合格,占11%。结论:导致粪尿标本不合格主要因素,医院标本采集流程不完善,标本采集前护理人员未对患者相应指导,采集后标本未经严格查对。医院应当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标本采集流程,给予患者标本采集相应指导,提高粪尿常规检验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抽选于本院尿常规检验患者中,共200例,时间为2019年4月—2020年8月.采集上述患者的尿液样本并分别实施显微镜检测、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以及尿干化学法检测,比较上述3种检测措施的白细胞、红细胞阳性情况.结果 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影响患者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方法:我院将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202例尿常规检验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检验方式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01例,采用传统手工检验尿液实验方式,观察组患者101例,采用化学分析仪器检验方式,对影响患者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不合格率为4.95%,而对照组患者检测不合格率为7.92%,化学分析仪器检验方式优于传统手工检验尿液实验方式.结论:采集因素、保存因素者、分析因素、测试因素都对患者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都是在今后对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李晶 《中国卫生产业》2020,(8):45-46,49
目的分析研究尿常规检验的质量管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该院行尿常规检查的尿液样本500份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6月期间的250份作为对照组,该组未实施质量管理,2018年7-12月期间的250份作为研究组,该组实施质量管理。对比两组尿液样本检验的合格率。结果研究组中的样本检验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在该院进行常规尿液检查的患者进行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尿常规检查的合格率,改善样本污染等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虹 《医疗装备》2021,(3):39-39,41
目的探讨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在尿常规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医院行尿常规检查的2 7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尿液样本,并将每例患者的尿液样本分为两份,一份行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查,另一份行显微镜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查管型、上皮细胞、白细胞及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与显微镜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查法具有操作简便、样本通量大、检查有效率高、检查结果等待时间短等优点,利于临床实验室快速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令狐永会 《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30+132-130,132
目的研究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相关因素及对质量控制的应对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前入治的进行尿液常规检验质量控制前住院体检患者尿常规检验标本3000份与2012年进行质量控制后的3520份标本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合格与不合格标本,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2012年前,统计不合格尿液标本27份,占0.90%;采取应对措施后,不合格标本11份,占0.31%,两者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对于尿液检验分析,最常见不合格标本原因为标本量少和标本污染,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后,能够有效减少不合格率,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只得做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尿液自动分析仪检测尿液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采用MAX-4280尿液全自动分析仪以及尿常规镜检法进行检验,对每一份标本的测定结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尿液自动分析仪检测法和镜检法的检测结果都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结论:在临床检测中,尿液自动分析仪受多种因素影响,尿液自动分析仪和镜检法应该相互补充,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尿液自动化检测仪检测结果与手工法检测结果的异同,分析其原因,探讨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方法对比500份尿标本的尿液自动化检测仪、手工法检测结果,总结分析两者的差异素。结果尿液自动化检测仪测定尿蛋白和隐血的阳性率高于手工法的但白细胞的阳性率低于与手工法测得,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l);而两种检测方法的尿胆原及尿糖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尿液自动化检测仪检测敏感性较高,适合作为尿常规检查和筛选法,但尿白细胞、红细胞确证试验为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利用尿液自动化检测仪对尿液进行分析的同时应进行显微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医疗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健康监护水平,因此,正确的收集、运送、保存标本,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做到良好的结果分析是整个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质量保证。随着尿液分析仪的普遍使用,为临床检验工作提供了方便。为了保证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本文主要对临床尿常规检验中尿液标本采集及将尿液标本同时进行尿液分析仪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于24 h尿钙检测时尿液标本的最佳保存方法。方法收集22名志愿者的随机即时尿,标本分别进行不同处理方法:不加保存剂、加6 mol/L盐酸、加99%甲苯、加0.01 g麝香草酚,再分为常温与4℃两种保存温度,然后分3个时间段进行检测(即时、保存24 h及48 h),初步比较不同温度、不同的保存时间及不同保存剂对24 h尿钙的影响。结果在常温和4℃条件下,各种保存剂对尿钙离子的测定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虽然各种保存尿液方法无显著性差异,但考虑患者需多次打开容器盖子留尿,我们建议使用甲苯常温保存24 h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北辰区集贤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50例女性患者的尿液标本,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中段尿液采集方法,研究组在护士的帮助下在特殊处理后采集的尿液;分析两组患者的尿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与尿蛋白的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尿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与尿蛋白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泌物对于尿常规检查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对女性患者在尿常规检查中,对于标本的采集人员做好培训,明确标本采集的重要性,提高尿液常规检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曾彩仙 《药物与人》2014,(9):102-102
目的:探讨分析在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检验的相关性,为提高临床尿液检验准确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9月1日2012年9月1日我院采集的300例尿液样本为研究对象,所有样本均进行尿沉渣以及尿常规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检查下阴性结果的有266份样本,占总样本数的88.7%,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同的有12份,占4.0%。结论:在尿液的临床检验中,尿沉渣以及尿常规检查都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因此,在临床检验实践中,两种检测方法应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不断提高尿液检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为识别病毒来源,了解宁夏州族自治区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型,笔者现就宁夏回族自治区2004-2010年麻疹病原学监测分析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采集:按照WHO《麻疹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基本操作手册》要求,采集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市、县2004-2010年198例疑似麻疹患者的咽拭子163份和尿液标本120份,进行病毒分离.咽拭子采集后置于2 ml标本运输液中,-70℃保存备用;尿液标本采集后1860 ×g离心15 min,弃上清,用2ml病毒标本运输液悬浮沉淀,-70℃保存备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科室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集的2317份尿液样本,随机抽取其中的240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尿沉渣与尿常规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对尿蛋白、白细胞及红细胞的阴性、阳性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检查方式结果均为阴性的患者具有216例,占90.00%,两种检验结果不符的具有24例,占10.00%。结论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均存在重要的临床价值,尿常规检验不能够将传统的尿沉渣检验取代,两者联合检验,能够进一步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尿沉渣和尿常规在尿液检查中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具有尿液检查需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尿液实施尿常规和尿沉渣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在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方面的阴性率上,尿常规检查和尿沉渣检查结果不具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在尿液检查中,尿常规检查和尿沉渣检查分别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缺点,二者也不具有相互替代的功能,如果能够综合使用两种检测方法,可以促进尿液检查的精密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常规检验中相关的注意要点。方法对尿液常规检验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尿常规检验中的注意要点包括标本的收集、标本的运送以及尿化学分析仪的使用。结论要对尿常规检验中的注意要点进行重视,提高显微镜检查力度,可以获得准确、客观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