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Overlap法管型胃食管吻合在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fic junction,AEG)中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胃肠中心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30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的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临床资料。2019年5月以前的18例行传统食管胃吻合(A组),2019年5月及以后的12例行Overlap法管型胃食管吻合(B组)。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反流性疾病问卷表(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等计数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组与B组的术后1、3个月RDQ评分分别为(13.83±5.09)分比(9.08±3.63)分、(13.16±4.97)分比(8.67±3.68)分。2组的术后1、3个月诊断为GERD的患者分别为9例比2例、10例比2例,经胃镜证实术后RE为A组7例、B组1例;术后RDQ评分B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RE及GERD发生率比较,B组明显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下Overlap法管型胃食管吻合较传统胃食管吻合具有更好的抗术后反流的疗效,且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癌肿发病率明显上升,欧美国家年增长率达5%~10%,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1987年德国学者Siewert提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概念,定义为食管胃结合部上下5 cm区域内的腺癌,分为3型。亚洲以Ⅱ型和Ⅲ型多见,5年生存率没有差别;西方国家则3种类型比例相当。其中Ⅰ型预后最好,Ⅲ型最差。目前认为这是一...  相似文献   

3.
4.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基石。由于肿瘤位于食管和胃的结合部,所以对其定义、分型、分期和手术方式都还存在一些争议。Siewert分型是目前认可程度最高的分型方法。对于进展期SiewertⅠ型食管胃结合部癌,其生物学特性和外科治疗方案更接近于食管癌;对于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外科治疗方案更接近于胃癌。而对于早期食管胃结合部癌,可以采用内镜切除或者缩小手术。  相似文献   

5.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腔镜手术数量逐年提升,其手术径路、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等技术要点也日趋成熟,而伴随着新辅助治疗循证医学证据的出现,进展期AEG采用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放化疗的治疗方案也逐步为大多数外科和肿瘤科医师所接受。欧洲国家的学者较早地开展了针对食管癌和AEG在新辅助治疗后腔镜手术的探索和尝试,国内学者也...  相似文献   

6.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其在诊断、淋巴结转移规律和消化道重建方式等均有别于胃上部癌。目前,胃癌保功能手术得到广泛关注,近端胃切除(PG)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除需保障充分的肿瘤根治之外,患者术后短期的顺利恢复与长期的生活质量同样重要,近端胃术后消化道重建对此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是指位于食管连接线(齿状线)上下5 cm范围内的腺癌。由于AEG处于胸腹交界处这一特殊部位,有着相对独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策略。迄今为止,绝大多数患者仍采用传统根治方法,以获得潜在的治愈效果[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我院结合AEG的外科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3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治疗SiewertⅡ型和Siewert 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fic junction,AEG)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Siewert Ⅱ型和Siewert Ⅲ型AEG患者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3组,其中31例行食管残胃吻合术(A组)、33例行双通道空肠间置术(B组)、29例行单通道空肠间置术(C组)。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手术期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3组间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B、C组的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术后短期营养状况(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比较,B、C组均优于A组(P<0.05);3组患者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发生率分别为35.5%、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的AEG患者行空肠间置术(双通道、单通道吻合)较传统食管残胃吻合术具有更好的术后短期营养状况及较少的术后并发症,尤其在RE方面,空肠间置术具有明显优势,是AEG行近端胃切除患者理想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9.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具有相对独立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策略。随着微创外科的快速发展,部分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可通过腹腔镜或内镜手术获得治愈性切除。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微创外科治疗应遵循恶性肿瘤根治手术的基本原则,重视术前分期评估的准确性,严格把握适应证,合理选择微创外科治疗方式。未来,应加强微创外科治疗的技术培训,进一步规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微创外科治疗技术,并开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明确食管冒结合部腺痛微创外科治疗的安伞件和疗效。  相似文献   

10.
胡祥 《消化外科》2014,(2):85-88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在欧美地区急剧增加,引起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我国虽有散见的相关研究报道,但对AEG治疗现状的把握是困难的。目前对AEG的规范化治疗正在逐渐形成共识。早期AEG的治疗是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腹腔镜下手术、缩小手术为主。进展期AEG的治疗,SiewertⅠ型患者作为食管癌处理,开胸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可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SiewertⅡ、Ⅲ型患者行开胸手术获益少,作为胃癌手术清扫更为妥当,经腹食管裂孔扩大、下段食管切除、全胃切除、下纵隔腹腔淋巴结(D:)清扫。  相似文献   

11.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在胃癌中的比例呈逐步上升的趋势。由于该部位的肿瘤具有独特的解剖结构及生物学特征,使其在诊断、治疗的多个方面具有一定复杂性,给手术方式、切除范围的选择、淋巴结清扫、治疗决策的制订等带来诸多的难度,也因此一直是学术争论的焦点。随着近年来微创外科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已不断成熟并广泛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经腹经膈肌胸腹联合治疗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收治的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全腹腔镜下经腹经膈肌胸腹联合途径行全胃切除+π型食管空肠侧侧吻合术,观察淋巴结清扫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第110组淋巴结数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随防情况等。结果:淋巴结清扫时间平均(105.91±2.92)min,消化道重建时间(70.00±3.13)min,术中失血量平均(80±20)mL,术后平均住院(9±2)d,淋巴结清扫总数(35.5±5.5)枚/例,第110组淋巴结数量(3.5±1.5)枚/例,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出现吻合口漏2例,经保守治疗后出院。术后病理均示切缘无肿瘤残留。术后随访≥6个月,无吻合口出血、狭窄、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结论: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在全腹腔镜下经腹经膈肌胸腹联合行胃癌根治术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14.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肿瘤,其发病位置特殊,区别于胃癌和食管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淋巴结转移是AEG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淋巴结转移可向口侧的下纵隔淋巴结及肛侧的腹腔淋巴结发生转移,因此,AEG病人行根治性手术时除了常规清扫腹腔淋巴结外,下纵隔淋巴结也应该被列入清扫范围,但是对于下纵隔淋巴结清扫的适用人群、清扫范围和手术入路目前仍缺乏高级别的证据支持。由于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加之下纵隔淋巴结位置较高,清扫难度较大,一般只在部分有经验的中心开展。  相似文献   

15.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由于肿瘤位于食管和胃的结合部,因此,有关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食管和胃的切除范围、微创技术应用等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存在争议。但手术仍然应该重视术前分期和分型的准确性,遵循恶性肿瘤根治手术的基本原则,合理选择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策略。未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治将需要通过多学科协作的模式来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16.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需要清扫下纵隔淋巴结,腹腔镜下纵隔淋巴结清扫可能具有一定优势。基于文献报道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IDEAL 2a期研究结果,腹腔镜下纵隔淋巴结的清扫边界推荐为:上界(头侧)-心包下壁,下肺韧带;下界(尾侧)-膈肌裂孔(食管胃结合部);前界(腹侧)-心包前下壁,膈肌;后界(背侧)-胸主动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LATG)治疗Siewert Ⅱ、Ⅲ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EG)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3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418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的Siewert Ⅱ、Ⅲ型AEG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LATG组)342 例,开放手术(OTG组)76例。比较两组病人近、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病理学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OTG组相比,LATG组术中失血少、手术时间短、进食半流质时间短及术后住院天数少,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TG 组的3年总体存活率高于OTG组(71.1% vs. 61.1%,P=0.033);分层分析显示,Siewert Ⅱ型中,LATG 组3年总体存活率明显高于OTG组(79.5% vs. 69.1%,P=0.010);而Siewert Ⅲ型中,两组3年总体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5)。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手术入路、肿瘤TNM分期是影响Siewert Ⅱ型AEG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相较于OTG,LATG治疗 Seiwert Ⅱ、Ⅲ型AEG具有更好的近期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对于Siewert Ⅱ型病人,LATG总体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8.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EG生长部位及生物学行为特殊,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其是一种不同于食管癌、胃癌而相对独立的疾病。AEG在解剖上位于食管和胃连接部位,其淋巴结可向纵隔和腹部两个方向转移。目前AEG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尚不完全明确,其淋巴结清扫范围亦未达成共识。笔者针对AEG淋巴结清扫的热点问题及A...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手术治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讲者对目前具有争议的Ⅱ型AEG手术入路方式进行了回顾,分别对经胸左侧胸腹联合切口(left thoracoabdominal,LTA)、左胸腹两切口和食管裂孔(abdominal transhiatal approach,TH)、右胸腹两切口(Ivor-Lewis)等不同入路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手术入路的选择既要考虑原发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又要确保安全有效的消化道重建。对食管侵犯长度超过3 cm、难以取得足够上切缘、经TH入路难于完成需消化道重建的Ⅱ型AEG患者,更倾向于采用Ivor-Lewis食管胃吻合重建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因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其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胃癌。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会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术后生存率。AEG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受到患者因素(高龄、肥胖、术前营养状况)、手术因素(手术路径、手术方式、切除范围、预防性联合脏器切除等)、肿瘤因素(分期等)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