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索牙列缺损数字化模型的观测方法,为下一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奠定基础.方法 三维点激光扫描仪采集牙列缺损石膏模型的三维点云数据,在国产三维CAD软件唐龙系统中进行数据处理和三维重建.以唐龙系统为平台,用C++语言开发"模型观测"功能模块.在点云中心建立垂直于胎平面的中心轴,以10°为单位,将周围点云围绕中心轴等分为多个区域,通过计算每个区域内点云距中心轴的距离,得到颊、舌侧外形高点,分别连接每个区域颊侧及舌侧外形高点,得到以中心轴方向为就位道的观测线.通过调整中心轴角度得到不同的观测线.唐龙系统在生成观测线的同时自动标示倒凹区,并测量倒凹深度,通过将外形高点线沿就位道方向向倒凹区延伸完成去除倒凹的功能.结果 在计算机中绘制出牙列缺损数字化模型的观测线,确定了倒凹区及倒凹深度,并可完成去除倒凹的操作.数字化模型的观测线与传统方法在石膏模型上绘制的观测线形态相似.结论 基于唐龙系统开发的"模型观测"模块可实现对牙列缺损数字化模型的观测,操作简便,可在此模块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可摘局部义齿CAD.  相似文献   

2.
准确、快速、完整地获取牙列缺损石膏模型的三维数据是修复体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的重要前提,所得点云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建模的质量和效率。对于获取牙颌模型数字信息的方法,学者们进行了各种实验研究。由于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必须考虑到软硬组织的倒凹,对其三维数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0例临床下颌牙列缺损患者可摘局部义齿支架进行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光栅投影测量法获取20例下颌牙列缺损患者石膏模型的三维数据,按照临床设计原则,利用3DMax、Geomagic和RapidForm等软件分别构建卡环、支托、舌杆、舌板和加强网等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各部件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组合完成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并构建了支架及其部件数据库。结果成功构建了20例临床患者下颌可摘局部义齿的个性化计算机三维支架模型。结论通用三维设计软件可以实现个性化支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相似文献   

4.
5.
探讨牙列游离端缺失可摘局部义齿的数字化制作流程。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就诊的牙列游离端缺损患者12例, 男性7例, 女性5例, 年龄(59±3)岁。采用口内扫描技术获取牙列、牙槽嵴及颌位关系的三维模型, 常规设计制作并试戴可摘局部义齿金属支架。金属支架就位于口内, 再次口内扫描获取牙列、牙槽嵴及金属支架的复合模型, 采用虚拟模型置换游离端牙槽嵴数字化印模的方法获取游离端修正模型。在游离端修正模型上设计栓体栓道式树脂基托及人工牙列三维模型, 并采用数字化切削技术制作基托及人工牙列树脂模型, 利用栓体栓道精准就位基托及人工牙列, 并用注塑树脂粘合金属支架、树脂基托及人工牙列, 打磨抛光后完成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临床试戴后与设计数据对比, 结果显示在人工牙列、树脂基托与就位栓体连接杆的连接处以及人工牙列与树脂基托连接处存在0.4~1.0mm的误差, 面误差为0.03~0.10mm。12例患者戴用义齿后, 仅2例患者因压痛而复诊调磨, 其余病例未见任何不适。本项研究使用的可摘局部义齿数字化制作流程可基本解决游离端修正模型的数字化制取以及树脂基托...  相似文献   

6.
目的开发可摘局部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图像专家系统。方法运用表面绘制法依据CT扫描头颅骨标本在3DStudioMax中重建模拟牙列缺损的牙颌三维模型,以此模型为平台,建立图形库和知识库,制作人机对话操作界面和专家系统安装文件,开发出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图像专家系统。结果成功研制一套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图像专家系统。结论该专家系统具有逼真的三维图像效果,为可摘局部义齿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辅助设计专家系统在口腔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唇腭裂患者采用上颌前牙双牙列可摘义齿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唇腭裂患者采用上颌前牙双牙列可摘义齿修复,术后随访2年,对修复后义齿使用情况、面容改善效果和口腔软硬组织健康状况等进行评价。结果 12例患者对面部美观、发音及咀嚼功能的改善、义齿使用效果、口腔健康状况和治疗费用等均比较满意。结论上颌前牙双牙列可摘义齿修复唇腭裂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简单、实用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吸光度法测定138例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前后的咀嚼效能,并与正常(牙合)者的咀嚼效能相比较,观察分析各种类型牙列缺损者修复前后咀嚼效能的变化和可摘局部义齿的疗效,得出下述结论:牙列缺损后咀嚼效能的丧失及义齿修复后咀嚼效能的恢复、提高与缺牙的数目、部位、义齿的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附着体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牙列缺损是口腔修复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牙列中从缺失一个牙到仅剩一个牙都称其为牙列缺损.对于牙列缺损,可以采用种植义齿、固定义齿或可摘局部义齿修复.附着体(attachment)能用于上述各类义齿修复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自主开发可摘局部义齿支架三维设计软件及选择性激光熔融制造(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设备,探讨应用其进行可摘局部义齿支架设计并直接成形金属支架的方法 .方法 使用层析扫描仪获得两个牙列缺损模型的三维点云数据.使用自主开发的可摘局部义齿支架三维设计软件进行模型观测及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牙合)支托、卡环、舌杆、金属加强网、上颌大连接体等组件的设计.组件设计路线:首先确定组织面轮廓,利用轮廓线内的点云数据生成组织面.根据各个组件的特点,设定抛光面截面形态,结合轮廓线生成抛光面.各组件完成后,用小连接体连成完整支架.将完成的支架数据导入SLM设备中,直接成形金属支架.结果 应用自主开发的可摘局部义齿支架三维设计软件及SLM设备,成功进行了两个可摘局部义齿金属支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快速制造,在模型上试戴后目测金属支架适合性良好.结论 自主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可摘局部义齿支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系统,可为可摘局部义齿金属支架的制作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可摘局部义齿支架铸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对Kennedy第二类第二亚类牙列缺损模型进行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探索可行的方案,为该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激光扫描获取Kennedy第二类第二亚类牙列缺损石膏模型的三维数据,在重建的牙颌三维数字模型上绘出支架的轮廓图,提取轮廓内的数据作为支架的组织面数据,通过抽壳等操作得到支架的三维模型。将数据导入快速成形设备,加工成形。结果初步实现了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用快速成形机加工出支架树脂铸型。结论将激光扫描获取数据、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构建至快速成形机制作出产品作为一整套方案,可初步实现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选择性激光熔覆(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作下颌双侧游离端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支架过程中支撑角度对支架适合性的影响。方法以下颌双侧游离端牙列缺损石膏模型为原始模型,设置对照组排除系统误差后,使用钛合金粉末,SLM制作支撑角度分别为0°(水平组)、45°(45°组)和90°(垂直组)的可摘局部义齿支架(每组6个)。将支架戴入原始模型,通过复模法获得具备支架组织面形态的石膏模型。用三维扫描仪分别扫描原始模型和复模得到的石膏模型,数据导入Geomagic Qualify软件,通过目测法以及分析支架组织面与模型的间隙评价支架的适合性。结果3组可摘局部义齿支架与石膏模型紧密贴合,无明显翘动。水平组支架与模型间的总体偏差[(0.146±0.017)mm]显著小于45°组和垂直组[分别为(0.182±0.015)和(0.185±0.022)mm](P<0.05),45°组与垂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组支托处偏差显著小于45°组(P<0.05),垂直组支托处偏差与水平组、4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组卡环处偏差显著小于45°组和垂直组(P<0.05),45°组与垂直组卡环处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支架舌杆处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3种支撑角度SLM制作的下颌双侧游离端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适合性均可满足临床要求,推荐优先选择水平向支撑角度制作义齿支架。  相似文献   

14.
前牙氧化锆全瓷粘接桥两年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前牙氧化锆全瓷粘接桥的修复效果,为氧化锆全瓷粘接桥修复的适应证选择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3例单颌缺失1~2颗前牙的患者,进行单翼或双翼氧化锆全瓷粘接桥修复.随访时根据美国公共健康协会标准,观察粘接桥的完整性、边缘着色、继发龋和颜色匹配性.结果 共制作粘接桥29件,其中单翼粘接桥23件,双翼粘接桥6件.观察14~30个月,平均22个月.1件双翼粘接桥修复失败,2件单翼粘接桥修复失败.26件粘接桥无边缘着色,无继发龋,仅2件单翼粘接桥颜色偏白.粘接桥累积生存率为90%(26/29).结论 对单颌缺失1~2颗前牙的患者进行氧化锆全瓷粘接桥修复,可以达到恢复前牙美观和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切削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RPD)支架制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南京市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Kennedy Ⅰ类牙列缺损患者共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方法组和CAD/CAM组,每组13例。常规制取精细印模,其中CAD/CAM组通过扫描石膏模型获取三维数据,CAD RPD支架形态,CAM切削生成支架树脂铸型,常规包埋铸造完成RPD金属支架。传统方法组以常规方法制作支架蜡型,包埋铸造完成RPD支架。临床试戴,比较两种金属支架就位情况,与口内软硬组织的密合度。采用秩和检验的独立样本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传统方法组制作的RPD支架9例就位顺利,4例经少量调磨就位,而CAD/CAM组制作的RPD支架10例顺利就位,3例经少量调磨就位。两组RPD支架均无大量调磨仍无法就位的现象发生,就位情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 = 78.0,P = 0.5)。2组患者中均有12例支架密合,1例支架存在≤3处不密合部位的现象,密合情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 = 84.5,P = 0.760)。 结论CAD/CAM切削支架蜡型制作的RPD金属支架修复效果可以达到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二次扫描在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中的临床效果,并对比不同扫描系统在此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二次扫描完成氧化锆全瓷冠40件,其中Proeera全瓷冠10件(使用接触式扫描仪),Everest全瓷冠30件(使用光学扫描仪).利用二次扫描制作不同形态的基底冠.修复后1 d、3、6、12、24个月进行临床检查,内容包括边缘适合性、颜色、固位、折断或破损情况.结果 40件全瓷冠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临床检查中40件全瓷冠的各项检查结果均为满意.结论 二次扫描可以完成复杂形态的CADCAM氧化锆基底冠的制作,保证氧化锆全瓷冠饰瓷厚度均匀适度.应用二次扫描时,光学扫描仪相比接触式扫描仪更适合于完成复杂形态的氧化锆基底冠.  相似文献   

17.
人工牙解剖形态三维坐标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建立人工牙解剖形态三维直角坐标系及测量人工牙外部形态的方法。方法 在人工牙三维数字化数据的基础上,利用逆向工程软件平台,根据人工牙牙长轴、近远中向、颊舌向及[牙合]平面等专业术语,定义人工牙三维直角坐标系,并对人工牙的外部形态(如牙冠颊舌径、近远中径,牙尖高度、斜度等)进行测量。结果 定义了28个人工牙三维直角坐标系,并在相应坐标系下得到部分人工牙外部形态的数值。结论 可用数学语言定义人工牙解剖形态三维坐标系,其是全口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必要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快速成形技术辅助制作全口义齿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全口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与快速成形技术辅助制作技术路线,并开发相关程序。方法用三维自动切层扫描仪获取人工牙外表面三维数据并建立人工牙三维图形数据库(可用于参数化定位)。用三维点激光扫描仪获取无牙颌石膏模型及骀堤表面的三维数据,利用模型关系定位器记录猞堤的颌间关系数据。基于Imageware 11软件探索全口义齿CAD技术路线,包括创建排牙线、人工牙定位标志点、定位坐标系以及基托构建线、控制线等,完成全口义齿包括人工牙列、基托组织面和磨光面外形以及全口义齿石膏阴模的完整三维设计,针对该路线编程,开发CAD软件平台。用快速成形技术制作全口义齿石膏阴模,手工插入人工牙并完成全口义齿的制作。结果确立了全口义齿CAD技术路线,通过编程开发了CAD软件平台,完成1例全口义齿的制作。结论利用自行开发的CAD软件可将教科书上的全口义齿排牙原则、基托设计原则和美学原则表达在CAD过程中,并在设计时应用猞堤的三维数据,实现了全口义齿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设计制作流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集中载荷下下颌后牙区种植体直线排列与成角排列的应力分布。方法选择一具765牙体缺失的成人离体下颌骨标本,CT扫描建立二维坐标,根据坐标画点再用曲线连点形成下颌骨轮廓。采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研究集中载荷下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结果垂直载荷下,粗直径种植体直线排列时应力峰值减低(最低为3.70MPa),标准直径种植体成角排列时应力峰值略增高(最高为8.32MPa);颊侧向舌侧斜向载荷下,粗直径种植体直线排列时应力峰值减低(最低为12.29MPa),标准直径种植体颊侧成角排列时应力峰值减低(最低为15.48MPa),舌侧成角排列时应力峰值增高(最高为23.60MPa)。结论下颌后牙区牙槽骨嵴颊舌径大时,采用直径≥4mm种植体的直线排列应力值明显减小,有利于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