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及吡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迁移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贴壁法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AF.Transwell观察Ang Ⅱ诱导AF迁移作用,RT-PCR检测Ang Ⅱ 1型受体(AT1R)mRNA水平.结果 (1)Ang Ⅱ刺激AF迁移呈浓度依赖性,当Ang Ⅱ的浓度为10-7mol/L时,AF迁移数目最大(P<0.01);(2)PPARγ激动剂15D-PJG2和吡格列酮可抑制Ang Ⅱ诱导AF迁移,并且呈剂量依赖性,浓度为10×10-6mol/L时作用最明显(P<0.01);(3)AT1R阻滞剂(氯沙坦)可完全抑制Ang Ⅱ诱导的AF迁移(P<0.01),而AT2R阻滞剂(PD123319)对AF迁移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4)与对照组相比,15D-PJG2和吡格列酮干预组AT1R mRNA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下降,浓度为10×10-6mol/L时抑制作用最明显(P<0.01).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抑制Ang Ⅱ诱导的AF迁移,这可能是通过下调AF AT1R mRNA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gamma,PPARγ)与PPARγ激动剂PPARγ属于核受体超家族的一员;由于启动子和拼接方式不同,PPARγ可以分为PPARγ1、PPARγ2、PPARγ3三种亚型,功能涉及脂肪酸代谢、脂肪细胞分化以及抑制巨噬细胞激活。PPARγ与配体结合而被激活后,与视黄醛X受体(retinoidXreceptor,RXR)结合形成异源二聚体,转移到细胞核,再结合于特定DNA序列-PPARγ目标基因启动子应答元件(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responsiveelement,PPRE),启动目标基因———糖、脂代谢相…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及吡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迁移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贴壁法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AF。Tran-swell观察AngⅡ诱导AF迁移作用,RT-PCR检测AngⅡ1型受体(AT1R)mRNA水平。结果(1)AngⅡ刺激AF迁移呈浓度依赖性,当AngⅡ的浓度为10-7mol/L时,AF迁移数目最大(P<0·01);(2)PPARγ激动剂15D-PJG2和吡格列酮可抑制AngⅡ诱导AF迁移,并且呈剂量依赖性,浓度为10×10-6mol/L时作用最明显(P<0·01);(3)AT1R阻滞剂(氯沙坦)可完全抑制AngⅡ诱导的AF迁移(P<0·01),而AT2R阻滞剂(PD123319)对AF迁移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4)与对照组相比,15D-PJG2和吡格列酮干预组AT1R mRNA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下降,浓度为10×10-6mol/L时抑制作用最明显(P<0·01)。结论PPARγ激动剂可抑制AngⅡ诱导的AF迁移,这可能是通过下调AFAT1R mRNA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在胰腺癌生长中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Dong YW  Wang XP  Wu K  Wu LY  Zhang RL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7):479-482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在人胰腺癌生长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RT)-PCR检测胰腺癌细胞系SWl990中PPARγ和维甲酸受体α(RXRα)的表达。培养细胞经PPARγ配体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及RXRα配体9-顺式-维甲酸(9-cis-RA)作用后,用四唑氮蓝还原法测定细胞活力,并评价药物的抗增殖效果。建立裸鼠胰腺癌移植瘤模型,并予以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体内干预,75d后处死裸鼠,测量移植瘤的大小,计算抑瘤率。应用免疫组化观察移植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SW1990细胞系存在PPARγ和RXRα mRNA表达。15d-PGJ2和9-cis-RA及其联合应用对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9-cis-RA对15d-PGJ2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具有协同效应。罗格列酮治疗组裸鼠移植瘤的平均体积和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抑瘤率达80.7%。免疫组化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移植瘤组织中均表达PCNA,但治疗组的阳性表达强度和表达区域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PPARγ的活化在体内外均对胰腺癌的生长呈负向调节作用,提示PPARγ可能是胰腺癌治疗的一个新分子靶点。RXRα的激活可协同增强PPARγ激动剂的抗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一类配体依赖的核转录因子.研究显示,PPARγ激动剂能抑制某些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但对肿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影响的报道极少.我们通过研究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和15脱氧前列腺索J2(15d-PGJ2)对结肠腺痛细胞株SW480和LS174T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PPARγ激动剂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转移潜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致肾间质纤维化作用的影响,探讨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成纤维细胞株(NRK/49F),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PPARγ配体15d-PGJ2及其激动剂曲格列酮和齐格列酮对TGF-β1诱导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纤维连结蛋白(FN)和Ⅲ型胶原(ColⅢ)mRNA表达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PPARγ激动剂对TGF-β1诱导的F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TGF-β1能显著增加NRK/49F细胞CTGF、FN和ColⅢmRNA表达,并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效应.与TGF-β1刺激组相比,10 μM 15d-PGJ2、曲格列酮和齐格列酮预处理组α-SMA、CTGF、FN和ColⅢmRNA表达量显著减少,FN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结论:PPARγ激动剂可抑制TGF-β1诱导的肾间质成纤维细胞CTGF表达和细胞外基质(ECM)合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和γ(PPARα和PPARγ)的配体非诺贝特、吡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凋亡的干预作用,并观察其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变化的影响 .方法 分别以非诺贝特和/或吡格列酮预处理体外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24 h后,再加用Ang Ⅱ作用24 h.采用软件分析细胞表面积,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用Western-blot法观察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PARα和PPARγ的mRNA水平.结果 与Ang Ⅱ组比较,非诺贝特组、吡格列酮组及非诺贝特和吡格列酮组的心肌细胞表面积、细胞凋亡率及Bax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 Bax蛋白的表达和Bcl-2/Bax蛋白水平比值显著增加(P<0.05),非诺贝特组、吡格列酮组及非诺贝特和吡格列酮组间的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诺贝特组的PPARα mRNA和吡格列酮组的PPARγ mRNA表达增高.结论 PPARα和γ激活可逆转心肌细胞肥大,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并能改变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但PPARα、γ配体合用无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8.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炎症反应中通过调节炎症因子表达起重要作用[1].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有抑制作用.本研究探讨p38MAPK在AN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吡格列酮对p38 MAPK的影响,进一步了解PPARγ激动剂的抗炎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以及PPARγ激动剂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作用途径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P法检测56例结肠癌及相应正常组织中PPARγ的表达。应用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PPARγ在SW480和LS174T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结肠癌组织中PPARγ的阳性率为71.4%,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的44.6%(P<0.01)。PPARγ在Dukes分期C期 D期中的阳性率为82.9%,显著高于A期 B期的52.4%(P<0.05)。PPARγ在有淋巴结或肝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1.1%,10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或肝转移组的52.6%和66.0%(P值均<0.05)。PPARγ在两种结肠癌细胞中均有表达,其激动剂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和吡格列酮(PGZ)对2种结肠癌细胞均有生长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PARγ激动剂的生长抑制作用能部分被其拮抗剂GW9662阻断。15d-PGJ2和PGZ能诱导细胞生长周期改变,即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而S期明显减少,并诱导凋亡率显著上升(P值均<0.01)。结论PPARγ的高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15d-PGJ2和PGZ部分通过PPARγ依赖途径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该作用可能与诱导癌细胞阻滞于G0/G1期及增加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以及PPARγ激动剂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作用途径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SP法检测56例结肠癌及相应正常组织中PPARγ的表达.应用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PPARγ在SW480和LS174T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 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PPARγ的阳性率为71.4%,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的44.6%(P<0.01).PPARγ在Dukes分期C期 D期中的阳性率为82.9%,显著高于A期 B期的52.4%(P<0.05).PPARγ在有淋巴结或肝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1.1%,10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或肝转移组的52.6%和66.0%(P值均<0.05).PPARγ在两种结肠癌细胞中均有表达,其激动剂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和吡格列酮(PGZ)对2种结肠癌细胞均有生长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PARγ激动剂的生长抑制作用能部分被其拮抗剂GW9662阻断.15d-PGJ2和PGZ能诱导细胞生长周期改变,即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而S期明显减少,并诱导凋亡率显著上升(P值均<0.01).结论 PPARγ的高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15d-PGJ2和PGZ部分通过PPARγ依赖途径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该作用可能与诱导癌细胞阻滞于G0/G1期及增加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以地塞米松、糖皮质激素受体(GR)阻断剂RU486和吡格列酮孵育HepG2细胞24或48h,测定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结果显示,48h时10 mol/L RU486阻断地塞米松的升糖作用,但RU486+吡格列酮组较吡格列酮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P<0.05),提示PPARγ和GR在肝细胞糖代谢方面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成假手术组、ANP组、吡格列酮组.采用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内注射建立ANP模型,于造模后3、6、12 h检测血清淀粉酶含量,观察胰腺病理学改变,并采用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PPARγ mRNA的表达.结果 ANP组6 h点的血清淀粉酶及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分别为(7171±1636)U/L和13.00±2.36,均较假手术组的(523±166)U/L和1.67±2.34显著增高(P<0.01),而PPARγ mRNA在两组中表达均较弱,无显著差异(0.18±0.05对0.22±0.03,P>0.05);吡格列酮组6 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病理学评分分别为(4504±1901)U/L和9.00±0.89,均较ANP组明显下降(P<0.05),PPARγmRNA表达较ANP组增强(0.56±0.05对0.18±0.05,P<0.05).结论 吡格列酮对ANP大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PPARγ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和γ(PPARα和PPARγ)的配体非诺贝特、吡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凋亡的干预作用,并观察其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分别以非诺贝特和/或吡格列酮预处理体外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24h后,再加用AngⅡ作用24h。采用软件分析细胞表面积,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用Western-blot法观察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PARα和PPARγ的mRNA水平。结果与AngⅡ组比较,非诺贝特组、吡格列酮组及非诺贝特和吡格列酮组的心肌细胞表面积、细胞凋亡率及Bax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Bax蛋白的表达和Bcl-2/Bax蛋白水平比值显著增加(P<0.05),非诺贝特组、吡格列酮组及非诺贝特和吡格列酮组间的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诺贝特组的PPARαmRNA和吡格列酮组的PPARγmRNA表达增高。结论PPARα和γ激活可逆转心肌细胞肥大,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并能改变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但PPARα、γ配体合用无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4.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罗格列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格列酮是迄今为止作用最强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可纠正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高黄体生成素血症等,促使正常排卵及生育,并可预防及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糖脂代谢异常,降低并发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代谢并发症的危险,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刺激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作用及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PPARγ在AGEs诱导VSMC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1)MTY法观察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AGEs对VSMCs增殖的影响及吡格列酮(1.0、10、100μmol/L)与AGEs共孵育对VSMCs增殖的干预作用。(2)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VSMCs中PPARγ mRNA的表达。(3)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的蛋白表达。结果AGEs作用导致VSMCs增殖,AGEs抑制PPARγ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这种抑制作用随着AGEs干预的时间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0.05)。PPARγ激活剂吡格列酮通过增加PPARγ的表达,抑制AGEs诱导的VSMCs增殖。结论PPARγ表达的下降可能是糖尿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腺病毒介导的小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PPARγ)基因过度表达与配体活化对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小窝蛋白-1(CAV-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PPARγ基因对巨噬细胞CAV-1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构建表达小鼠PPARγ1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表达载体;将Raw264.7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PPARγ基因过度表达组、PPARγ活化剂曲格列酮干预组以及PPARγ基因过度表达和曲格列酮共刺激组进行干预;观察各组Raw264.7细胞PPARγ和CAV-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RT-PCR检测对照组Raw264.7细胞有CAV-1基因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未发现CAV-1蛋白表达,但免疫细胞化学证实胞膜和核膜上均有少量CAV-1表达;经RT-PCR、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印迹检测发现PPARγ基因过度表达组、曲格列酮干预组和二者共刺激组Raw264.7细胞CAV-1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共刺激组>PPARγ基因过度表达组>曲格列酮干预组,P〈0.05).对照组Raw264.7胞浆内PPARγ表达量较低,而PPARγ基因过度表达组和共刺激组PPARγ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而曲格列酮干预组无明显变化.结论PPARγ基因活化或过度表达均能上调Raw264.7细胞CAV-1基因和蛋白表达.曲格列酮活化PPARγ基因,增加CAV-1基因和蛋白表达,但不增加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单一作用比较,同时活化和过度表达PPARγ基因对CAV-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有累积效应,说明PPARγ的这一作用在配体活化下增强.推测曲格列酮上调CAV-1表达依赖于PPARγ,非本身药理特性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a和γ(PPARα和PPARγ)的配体非诺贝特、吡格列酮对左心室压力超负荷大鼠左心室肥厚过程中心肌胶原重塑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腹主动脉缩窄复制压力超负荷模型,术后48 h存活的40只随机分为手术组(CAA组)、非诺贝特组(F组,非诺贝特30 mg·kg-1·d-1)、吡格列酮组(P组,吡格列酮3 mg·kg-1·d-1)及非诺贝特和吡格列酮合用组(F加P组,非诺贝特30 mg·kg-l·d-1和吡格列酮3 mg·kg-1·d-1).以假手术组(SH组)为对照,在给药处理8周后观察左室质量指数(LVMI)以及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左心室心肌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组比较,CAA组的LVMI、CVF及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F组、P组及F加P组的上述指标低于CAA组(P<0.05);F组、P组及F加P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ARα和γ信号通路激活能抑制压力超负荷大鼠的心肌胶原重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房肌细胞肿胀激活性氯电流(ICl,swell)通道重构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心房肌细胞系HL-1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AngⅡ组、AngⅡ+吡格列酮组、AngⅡ+夹竹桃麻素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活性,全细胞膜片钳检测ICl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ICl密度增高,伴有ROS产生明显增多及NOX活性升高;吡格列酮或夹竹桃麻素预处理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上述效应(P均0.05)。结论:吡格列酮可抑制AngⅡ诱导的ICl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mxisome pmlifo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小鼠肝组织PPARγ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在NASH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酶法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甘油三酯(TG)水平;光镜下观察肝组织脂肪变程度、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PPARγ和TNF-a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小鼠肝脏未出现明显的脂肪变、炎症和纤维化,而模型组肝脂肪变及炎症明显,罗格列酮干预组肝脂肪变及炎症均明显减轻.罗格列酮干预组、模型组和对照组肝组织PPARγ mRNA及其蛋白表达依次为0.83±0.01、0.75±0.01、0.72±0.01和0.77±0.00、0.69±0.02、/0.49±0.01(P<0.01).模型组、罗格列酮干预组、对照组TNF-a mRNA及蛋白表达依次为1.11±0.01、0.99±0.02、0.91±0.00和0.99±0.01、0.60±0.01、0.47±0.01(P<0.01).结论 在高脂、胆碱一蛋氨酸缺乏饮食诱导的小鼠NASH模型中,肝组织TNF-α活性与NASH的进展有关;PPARγ特异性激动剂罗格列酮可通过上调PPARγ水平而抑制TNF-α表达,进一步阻止NASH的进展,为NASH的靶向性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型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滑膜表达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RT-PCR法检测两组剂量为4、20 mg/(kg*d)的吡格列酮对大鼠出现CIA后14 d滑膜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及IL-4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吡格列酮用药组滑膜表达TNF-α和IFNγ明显降低,IL-4表达明显增高,IFN-γ/IL-4比值显著降低,IL-1β无明显差别.结论 吡格列酮对CIA的抗炎作用与抑制TNF-α和IFN-γ,促使Th1/Th2平衡向Th2的优势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