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磁共振水成像在诊断胆系和尿路梗阻性病变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磁共振水成像在诊断胆系与尿路梗阻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怀疑胆系或尿路梗阻患者同时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MRI)和胰胆管成像(MRCP或尿路成像(MRU)检查,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CP与MRU对显示胆系与尿路梗生病变定位诊断的正确率为100%;定性诊断的正确率为80.7%;对于显示等腔外病变范围或手术或除性效果均不佳。结论MRCP和MMRU是诊断胆系和尿路梗阻性病变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胆道成像诊断阻塞性黄疸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4例临床拟诊阻塞性黄疸患者进行磁共振胆道成像(MRCP)检查,并与B超、CT、ERCP和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晃MRCP图像较好,对胆管梗阻的诊断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为85%(37/44)。说明MRCP是临床阻塞性黄疸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技术的优势及临床意义。方 法34例疑有胆道梗阻的患者,在常规MRI扫描后,再以MRCP术行快速自旋回波重T2WI序列扫描,图像采用最大 强度投影法(MIP)重建。结果29例阳性患者清晰地显示了梗阻的部位、形态及肝内胆管扩张情况。结论 采用MRCP 技术,可以在不注入造影剂的情况下,取得类似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的造影效果。它对 胆道梗阻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大优势是无创伤性、无并发症。对年高、体弱及胆肠吻合术后ERCP插管困难者 尤为适宜,有望取代部分创伤性胆道造影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的原理、技术及临床应用,讨论其与直接胆道造影比较的优、缺点,认为MRCP在很多情况下已可取代传统的诊断性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或经皮肝胆管造影术(PTC)的作用,并推测未来MRCP还将应用于胰胆管病变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肝外恶性胆管疾病诊断价值。方法 对15例已证实胆道恶性梗阻患者进行MRCP检查。MRCP采用二维或三维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结合呼吸门控、指肪抑制技术,采集原始图像后以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处理。结果 15例检查均成功。MRCP对肝外恶性胆道梗阻程度的判断和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0%。结论 MRCO为非侵袭性技术,恶性胆道梗阻能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在胰胆道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1例患者经CT或B超检查颖有胆总管及胰腺疾病的患者,采用高级转移快速自施回波系列行MRCP检查,图像经三维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结果 MRCP能清楚显示胰胆形态,胰胆管良恶性病变具有特征性表现,定位准确率100%,定性准确率为88.7%。结论 MRC审一种无创伤的检查技术,定位和「定性准确率高,在胰胆管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MRCP采用SSFSE序列重T2W1扫描,对53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良性梗阻23例,恶性梗阻30例)进行MRCP检查,并与临床综合诊断或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全部53例MRCP检查一次成功,均获得较满意的MRCP图像。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0.6%。结论 MRCP对肝  相似文献   

8.
0.5T MR成像仪胆胰管造影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 Philips Gyroscan T5 - Ⅱ型0 .5 T 超导磁共振成像仪,体部包裹线圈,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重 T2 加权扫描和最大强度投影算法重建图像。对25 例正常志愿者和72 例胆胰病变患者作磁共振胆胰管造影( M R C P) 检查。并对 M R C P、 U S、 C T和 E R C 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说明,中场强 M R 机 M R C P 能清楚显示肝外胆道结构和扩张的肝内胆管。其对胆道结石、胆道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正确性均较高。其定位、定性准确率高于 U S,比 E R C P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Philips Gyroscan T5-Ⅱ型0.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体部包裹线圈,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重T2加权扫描和最大强度投影算法重建图像。对25例正常志愿者和72例胆胰病变患者作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检查。并对MRCP、US、CT、ERC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说明,中场强MR机MRCP能清楚显示肝外胆道结构和扩张的肝内胆管。其对胆道结石、胆道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正常性均较高。其定位、  相似文献   

10.
放射学     
张雪哲 《中华医学杂志》1997,77(12):926-927
放射学张雪哲作者单位: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放射科近年来,MR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MR水成像技术是其中之一,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MR水成像(磁共振水成像)是MR胰胆管成像(MRCP)、MR泌尿系成像(MRU)、MR脊髓造影(MRM)和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并发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提高气管插管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院10例气管插管并发呼吸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气道湿化不够及有效排痰不足易导致呼吸道梗阻;病人因素:有误吸、严重肺部毒染、痰液较多及无咳嗽反射的病人易发生呼吸道梗阻。结论对有误吸、严重肺部感染、痰液较多及无咳嗽反射等高危患者,充分湿化气道及有效促进排痰是预防气管插管并发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胆道扩张的程度及形态判断胆道梗阻的性质.方法:通过对CT图像上仅仅表现为胆道扩张的76个病例进行分析,观察并记录肝内胆管扩张的程度、形态,肝外胆管扩张末端变化,梗阻部位及胆囊增大、胰管扩张等指标.结果:恶性病变肝内胆管表现为中重度扩张,多数呈软藤状,肝外胆管绝大多数在近段区域突然中断;而良性病变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多数呈枯枝状,肝外胆管在远段区域逐渐变细.结论:根据肝内胆管扩张的程度与形态、肝外胆管扩张末端变化及梗阻部位等,能够对梗阻的性质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华枝睾吸虫感染的胆道梗阻性疾病外科治疗后胆道引流的特点。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2月外科治疗华枝睾吸虫感染致胆道梗阻性疾病68例,调查手术后胆道引流管的放置时间、胆汁流量、闭管时间、拔管指征以及预后追踪等情况。结果68例胆道梗阻患者全部为华枝睾吸虫感染所致,2例伴有恶性病变,2例伴有重症胆管炎(ACST),急诊手术32例(47%)。手术后平均胆道引流管放置时间(26.3±3.1)d,3例结石复发2次手术。结论华枝睾吸虫感染引起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手术后胆道引流管放置时间相对要长,配合驱虫治疗十分必要,必须反复检测胆汁内无虫卵排出方可拔除引流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并发急性呼吸道梗阻的发生原因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年间甲状腺手术并发急性呼吸道梗阻10例的发生原因,诊断要点,防治措施及其经验教训。结果11年间共施行甲状腺手术3186例,发生呼吸道梗阻10例,发生率0.31%,其中气管软化2例、血肿压迫5例、气管痉挛2例、痰液阻塞1例;行气管切开或插管6例、清除血肿4例;成功9例,死亡1例。结论血肿压迫、气管软化等是甲状腺手术并发急性呼吸道梗阻常见原因。一旦发生,必须及时行气管切开或插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管支架放置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恶性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管支架放置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均安全,胆管支架放置术疗效显著,黄疸均有明显下降,平均支架维持通畅时间为9mo,6mo和1a生存率达100%-60%。结论胆管支架放置术对恶性胆管梗阻性黄疸有较好的疗效,绝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甲状腺肿瘤侵犯气管及其外科处理原则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年来对39例甲状腺肿瘤侵及气管的外科治疗情况。结果甲状腺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19例,术前均有呼吸不畅或影像学发现有气管受压、移位或狭窄,术中证实气管受侵22例,术后早期出现呼吸道梗阻7例,死亡4例。结论长期肿大的甲状腺肿以及漫润性的甲状腺癌均可造成气管受压、软化或狭窄,术中术后均可发生急性呼吸道梗阻,甚至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UUPO)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2例上尿路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采用F7深静脉穿刺导管施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结果182例共232侧肾脏均一次穿刺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18侧肾脏术后引流通畅;6例导管脱落重新置管成功。56例尿毒症患者引流后肾功能改善;80%(58/72)重度肾积水患者引流后成功保肾。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操作简单、创伤较小、成功率高,在上尿路梗阻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上尿路梗阻所致自发性尿外渗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上尿路急性梗阻导致尿外渗的病例特点、诊断和治疗过程。7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取石或碎石后留置双J管。2例置管失败后行超声引导下肾穿刺造瘘术引流。1例行经皮肾穿刺碎石术。2例开放手术恢复上尿路通畅性。结果:13例患者均及时确诊,梗阻解除后,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上尿路急性梗阻导致尿外渗以输尿管和肾结石多见,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U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手段。治疗原则应积极解除上尿路梗阻,充分引流外渗尿液,控制感染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功能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 (UPJO)病人 4 6例共 4 8只积水肾的诊疗资料 ,结合复习有关文献 ,指出 度积水肾可暂时观察 , 、 度积水肾以离断性肾盂成形术 (A-H)为佳 , 度积水肾的切除指征应严格掌握。指出了双“丁”内支架导管在 A- H手术中明显优于外支架导管 ,内支架应用组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外支架组 ,泌尿系感染在内支架组中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尿路造影在尿路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磁共振尿路造影(MRU)与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尿路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灰阶超声(US)及手术,病理学检查对照研究,评估MRU对尿路梗阻部位,原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例尿路梗阻患者在Siemens 1.0超导型成像仪上,用Fisp 3D序列和脂肪抑制技术作MRU成像,所有图像均作最大信号投影处理。结果:MRU显示,尿路梗阻部位准确率达100%,优于IVU。逆行尿路造影,CT及US,确定梗阻原因达83%,类似于IVU,尿路逆行造影,CT及US,结论:无损伤性的MRU技术在尿路梗阻性病变的定位,定性上有很高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别是在IVU显影差或不显影时及逆行尿路造影失败的病人是最好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